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利用2008-2013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数据对机构投资者持股、董事会治理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探讨董事会治理在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盈余管理的关系中能否起中介作用,即机构投资者能否通过影响董事会治理而对盈余管理产生抑制作用。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的介入对后一期的董事会规模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后一期的董事会领导权结构和董事持股比例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董事会规模和董事持股比例对公司盈余管理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董事会会议频率和董事会领导权结构对盈余管理有显著正向影响;董事会规模、董事会领导权结构和董事持股比例在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盈余管理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
公司治理结构,决定了公司权力分配的内容与形式,文章以国外公司治理结构的模式分析借鉴以图构建我国的公司治理结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三权分立的公司治理模式,无疑是我国公司的最佳选择.独立董事可以作为监事会的补充机制.监事会不再真正发挥其效用,偏重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以及独立董事制度的运行时我国公司治理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国有股规模过于庞大且不能上市流通,长期以来困扰着我国上市公司和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对国有股进行战略性减持重组,建立一种股权多元化、分散化、流动化机制,已是当务之急.本文简要分析了上市公司国有股减持的意义以及它给公司管理层持股所带来的新机遇,并试图探讨一条能够成功实现国有股减持、优化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完善公司治理机制,简便、快捷、高效、可行的上市公司国有股减持方案.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沪深A股市场2009-2012年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从不同产权制度视角研究管理层权力与内部控制有效性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管理层权力与内部控制的关系受到产权性质的影响.其中,在中国地方国有上市公司中,管理层权力与内部控制质量正相关;而中央政府控制的国有上市公司中,管理层权力对内部控制并无显著影响.这说明,由于地方分权及地方政府之间激烈的“政治锦标赛”,一方面促使地方政府将更多剩余控制权让渡给管理层,另一方面有利于激发管理层的“企业家精神”,有利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研究同时发现,对于家族控股直接上市的民营企业,由于创业者与管理者身份的合一及最终控制人的企业家本质属性,管理层权力与内部控制质量正相关;而对于以兼并重组方式上市的民营企业,管理层权力对内部控制质量并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以2016—2020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多元回归模型研究内部控制缺陷与审计费用的关系,并分析了管理层权力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内部控制缺陷与审计费用显著正相关;管理层权力会强化内部控制缺陷与审计费用的正相关关系;进一步研究发现,在规模越小的企业中,内部控制缺陷对审计费用的正向影响越显著。建议构建合理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防范内部控制缺陷。  相似文献   

6.
中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持股与公司绩效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现有理论和实证分析,对上市公司管理层持股比率与公司经营绩效相关性进行实证研究。本文着重研究了管理层持股比率相对较高的公司。实证结果显示,管理层持股比率与公司经营绩效指标呈三次函数关系:当管理层持股比率在22.19%~54.83%之间时,其与经营绩效正相关;在这一区间之外时,其与经营绩效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以中国上市公司2007-2011年的数据为基础,分析中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权力、内部治理机制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在不考虑内部治理机制时,管理层权力对企业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第一大股东持股比重和董事会规模对管理层权力具有显著负向影响.企业绩效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重和独立董事比重之间分别为显著正U形和倒U形关系,与股权制衡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企业内部治理机制对管理层权力—企业绩效之间的敏感性具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8.
权力及权力的配置问题是公司治理研究的焦点,不同学科对权力都有自己的定义和阐释,但对权力本身、权力来源,以及权力配置存在不同程度的混淆。事实上,权力是基于资源占有或控制而衍生出来的一种社会生产关系,它就必然反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并与之相适应。公司治理的制度设计就必须恰当地配置企业中的各种权力关系,其本质就是权力的治理。因此,权力是理解公司治理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9.
试论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外成熟证券市场的实践表明,机构投资者在现代公司治理中已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国外成熟证券市场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实践的剖析,揭示了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内在机制。并结合我国机构投资者发展和参与公司治理现状,阐释了机构投资者参与我国公司治理的现实意义,同时就我国机构投资者如何参与公司治理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0.
11.
我国证券管理机构在上市公司中推行独立董事制度的意向 ,忽略了不同国家的法律文化、法律传统等方面的制度差异 ,也缺乏相应的配套制度。要从根本上改变我国上市公司监控失灵、法人治理水平落后的局面 ,必须优化监事会功能 ,进行监督制度的创新 ,实现监控模式由内部单边监控向内部和外部多边监控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公司治理作为公司治理文化的基础,是一种创生秩序,主要调节人的自然属性,治理完备契约。而公司治理文化作为公司治理制度的升华,是一种自生秩序,更注重调节人的社会属性,治理非完备契约。公司治理制度与文化两者之间是既互补又替代的关系,因此在治理企业时,要把治理制度的设计与治理文化的构建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奏效。  相似文献   

13.
制度熵:概念的提出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有的制度理论及研究方法的不完善和不全面寓意着其仍有极大的可以拓展的空间。文章试图通过将系统科学中熵的概念与制度研究相结合,提出制度熵概念,并尝试将之运用到制度系统的有序性和开放性、经理人股票期权制度的熵值因素分析中。  相似文献   

14.
论述了我国行政公益诉讼现状,提出了我国建立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依据,以及我国建立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徐忠爱 《南都学坛》2006,26(4):100-104
加入WTO以后,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增强体现为着力推进技术、组织和制度创新。把高新技术融入传统农业,发展公司农业与农业公司,建立合理、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以促进制度创新。制度创新可以形成稳定高效的农业产业化价值链,促进公司农业的发展,技术创新则可以提升和延伸农业产业化价值链。组织创新是依托,技术创新是根本,制度创新是条件,三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16.
制度、制度效率和制度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度从本质上讲,是在多人社会中用来协调人们之间的合作与竞争关系,以降低交易成本,实现合作剩余的一系列规则或管束人们的一种行为规范。高效率的制度安排并不必然意味对低效率制度安排的替代。放松管制,允许制度创新自由进行,旧制度安排将会在新制度安排的竞争下,按照效率的原则逐渐被淘汰,实现低效率制度安排模式向高效率制度安模式的变迁。  相似文献   

17.
澳门与香港的制度形式相似,实质则不同.在制度所涉及的产权制度、政府权威及法制状况等重要方面,澳门的制度效率及制度创新均同香港有着重大的差距,这也是导致两地经济差距悬殊的根本性原因.在产权制度方面,香港的"积极不干预"政策优于澳门的"基本不干预"政策;香港的土地政府垄断不排斥经营上的自由竞争,而澳门的赌业垄断专营则窒息了该行业的竞争与活力.在政府及制度创新方面,香港明显优于澳门,香港是强势高效的政府,而澳门则是弱势低效的政府.在法制建设方面,香港是一个法制社会,法律有效地调控经济运行及社会发展,而澳门则是一个法制不健全、调控乏力的社会,这反过来又制约了其制度实施的效率.制度是经济增长的根本性制约因素,制度及其效率差异决定了港澳两地经济增长状况的不同.香港在制度创新及实施效率方面的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社会秩序的稳定;相反,澳门在制度创新及实施效率方面的劣优与不足阻碍了澳门经济的发展及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澳门的发展繁荣取决于回归后解决好制度创新问题.  相似文献   

18.
证监会2016年发布的《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为我国企业实施高管股权激励制度扫清了法律障碍,但对高管授予股权的激励效果如何在学术界仍然存在很多争议。鉴于此,笔者在详细梳理高管股权激励相关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对学者们关于高管股权激励如何影响企业绩效、融资成本、投资方向等企业经营状况,以及如何影响高管离职率、财务舞弊行为及抵制企业被接管等高管特殊行为的争议观点进行深入对比,并探寻国内研究下一步的拓展方向:探究股权激励对高管动机更深层影响,尽可能解决股权激励研究中的内生性问题,理清并比较不同股权激励模式的实施效果,以及探讨高管股权激励对国家宏观经济的更广泛影响。  相似文献   

19.
从代理理论的现代企业理论出发,提出广泛存在的独立董事制度之弱化治理效应的一种理论假说,即独立董事的某种程度的经理人性质及其与股东之间的客观代理关系与代理问题,没有被理论研究者和市场参与各方所认知,这是设计、引入独立董事制度却未能发挥治理作用的本源之所在。而且,该假说也得到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报酬数据,及其与公司业绩相关性等经验证据关系的验证,同时利用经验证据对提出的理论假说进行验证,得出结论:独立董事具有某种意义上的经理人性质,在公司治理中存在着不可忽视的代理关系和代理问题;独立董事报酬与公司业绩的正相关性正是对独立董事的代理关系及其不被认识的经验验证。因此,在选聘激励和监督独立董事过程中,过于倚重独立性应值得反思和纠正。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中国上市公司2007-2013年的数据为研究对象,实证考察了家族控制、机构投资者持股对高管薪酬的影响。结果发现,家族控制能够显著抑制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以及超额薪酬;家族控制并没有对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产生显著影响;机构投资者持股能够显著提高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以及薪酬业绩敏感性;机构投资者持股能够显著提高非家族高管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但并没有显著提高家族高管上市公司高管薪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