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崔健 《日本学刊》2016,(4):44-61
从理论和实践来看,国家战略中经济与安全相互融合的关系越来越得到重视。在日本国家战略转变过程中,以往受到重视的经济与安全的关系似乎在发生变化。依靠军事力量成为国际政治大国的方式,成为近年来日本国家战略调整的主流方向。从经济手段与军事手段相互补充、经济力与军事力相互转化的关系来看,日本国家战略转变中继续对吉田路线和综合安全路径进行改进及拓展,和抛弃吉田路线而选择军事安全路线的两种具体表现,看似矛盾却存在内在同一性。日本国家战略转变中的经济与安全关系的变化,既有国际秩序变化等共性的原因,也有政策制定者对战略环境的判断以及国际经济竞争中地位下降等日本自身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进入新世纪以后,对于20世纪90年代初在日本出现的"普通国家"论仍有继续予以关注与探讨的必要。"普通国家"这一话语所表述的首先是一种论调、一种思潮、一种对日本国家发展现状不满的观念,然后才是诸如修改战后日本和平宪法等与实际政治活动相结合的实践性政策指向。在这一认识基础上,本文以"普通国家"这一话语之所以会出现的观念背景为思考视角,对这种观念究竟是什么、是怎样的观念致使"普通国家"这一话语得以在战后日本出现、这一话语表述的出现究竟意味着什么等做了逐层剖析。  相似文献   

3.
2022年12月16日,日本岸田文雄内阁审议通过了包括新的《国家安全保障战略》在内的“安保三文件”,对日本的国家安全和防卫战略进行了大幅调整。对日本这一举措的理解和评估需要将之放在战后日本国家安全保障战略演变的整体脉络中,综合考察不同时期国际环境的变迁和大国关系的变化、日本决策者对这些变化的认知和解读,以及战后日本国内政治如“保革之争”、宪法“第九条”等对安全保障政策所构成的限制等因素,并对这些因素之间的互动情况进行系统分析。根据国内外环境的变化和日本的因应情况,战后日本国家安全保障战略的演变大致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即1945—1972年国家安全保障战略的发端、1972—1990年作为“经济大国”的战略摸索、1990—2009年冷战后的战略调整以及2009—2022年的国家安全保障战略转型。其总体发展方向是从“重经济、轻军备”的“吉田路线”向“普通大国”“军事化”和更加积极主动的自主安全保障战略迈进。安倍晋三第二次执政期间是战后日本国家安全保障战略发生转换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4.
谪仙成为李白的社会角色既是当时所形成的谪仙形象与李白客观条件相契合的结果,更是李白主动投入其中并积极扮演的结果.谪仙角色为建功立业的仕途雄心提供了合理化、使命化,长安三年和其后的二十余年李自在扮演谪仙角色的过程中不断寻求实现仕途雄心的机会,成为影响他命运的主要因素,也使得李白这一个体在当时和后世成为一个极具文化意义的符号.  相似文献   

5.
中国长期与现存的资本主义国际体系相隔绝 ,在融入国际体系的过程中 ,国家利益的实现固然是重要的 ,但认同的获得将显得更为突出。“中国好战论”、“中国威胁论”、“中国实力有限论”……无疑是某些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有意中伤 ,但另一方面也表明西方国家对中国这个具有的特殊地理条件、社会制度和历史文化的国家在冷战以后国际体系中的角色定位的关注和焦虑。对于中国与国际体系间的相互关系这个中国自近代延续至今的课题的思考 ,要求我们不仅具有基于国家层面之上的国家利益分析视角 ,也应具备基于国际体系层面的更宏观的国家角色分析视角 ,从整个国际体系出发依国家角色行事 ,成为国际体系中外交政策可被理解、外交行为可被预期的一员  相似文献   

6.
责任教育是时代呼唤的主题,对大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对于社会、家庭和个人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该文回顾与简述了社会责任感的界定,从发展心理学家塞尔曼提出的角色承担理论视角出发,探析了在增强学生主体性、营造良好氛围、积极开展社会实践等新路径中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扩大了研究的范...  相似文献   

7.
管理哲学是管理科学的哲学基础,是企业或组织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日本管理理论随着时代的变迁、经济泡沫的破裂、国际环境的变化,建立了新的管理模式.日本医疗行业的管理体制也随着日本管理理论的发展而变化,注重以人为重的理念.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乔小明 《创新》2016,(2):27-38
中国共产党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把国家治理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当代中国国家治理在理论建设和发展战略的制定方面需要注意的问题与应把握的关系是:第一,四个方面的问题。国家治理理论产生的背景——对现代性危机的反应,当代中国的现实国情——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国家治理理论中国化应预防两个错误倾向——国家主义和多元主义,建构当代中国国家治理理论和国家治理的战略——竞争-合作模式。第二,建构当代中国的国家治理理论和国家治理的战略应把握六个有机统一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9.
曾姝 《日本研究》2011,(2):20-26
就竞争力的研究而言,理论界多是针对某个领域、某个产业(中观层面)的竞争力分析。本文则从国家(宏观)层面,对中日两国的自主创新能力与国家竞争力的关系进行了比较。基于IMD和WEF历年报告的分析表明,中国的排名与其大国地位不匹配,与日本差距显著。针对我国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借鉴日本经验,提高我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建立国家创新体系,从而提升我国的国家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村干部是国家和农民联系的桥梁和纽带,新时代村干部的地位更加突出。通过粤西7镇16村的实证调查,认为在具体事件中村干部同时扮演政府代理人、村庄代理人和自身代言人,三元角色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村干部会基于理性原则尽力维护三元利益,实现各方利益最大化。根据三元角色的现实关系提出了新时代村干部角色变迁的三元耦合分析框架,并从耦合的机理、基础、动力、路径和目标方面构建了新时代村干部三元角色耦合的理论体系,最后形成了新时代村干部角色变迁的基本判断。  相似文献   

11.
日本中小企业的国际化——理论探讨与发展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苏杭 《日本学刊》2006,(5):95-106
传统的企业国际化观点认为,国际化是基于规模经济的大企业行为,对中小企业来说不是机遇而是挑战。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的中小企业加入到国际化发展的行列,其中部分企业的国际化取得了成功。本文从理论上探讨中小企业走向国际化的原因,并结合日本经济的发展分析了90年代以来日本中小企业国际化的开展情况。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在国际化发展中面临更多的制约,因此,除了中小企业自身的努力以外,还需要日本政府和相关机构的支持。  相似文献   

12.
刘兵 《日本研究》2022,(2):89-96
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社会发展进入了重大的历史转折期。特别是近十余年来,国际秩序的重构也给日本带来了新的考验。日本面临着新的政策课题和决策机制改革问题。2020年5月,日本著名智库——NIRA综研召开了以此为主题的研讨会,深入地探讨了相关问题。本文以该次研讨会的主要讨论内容为线索,在总结和参考研讨会发言的基础上,对一些问题进行评析。主要内容包括三个部分:首先,提出本文分析的问题,并以NIRA综研为例,简要介绍日本智库的发展历史、基本体制及其作用;其次,总结评析日本当前面临的主要政策课题;再次,对日本政策决策机制作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3.
在面对饥饿、自然灾害、战争等全球性议题上,国际人道主义援助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日益突出。考察冷战后日本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对朝鲜人道主义援助的起因与进程,可认为巩固日美同盟、维护日本在国际体系中的政治权力是日本对朝鲜人道主义援助的体系性因素,而推进双边关系正常化谈判、换回日本妇女回乡探亲、实现被绑架日本人回国等国家利益则是推进日本对朝援助的进程性因素。人道主义援助是日本维护和增加在东北亚地区政治权力、实现对朝接近、保障国民利益的外交工具。  相似文献   

14.
一直以来,众多学者从不同视角对大学生行为失范进行了不同探讨,而焦点最终归结为如何引导大学生行为.传统的研究理路导源于大学生行为失范的因素分析,进而提出应对之策.其实,大学生作为社会个体,要对其行为进行有效引导,一方面要看到大学生个体与他人或社会所发生的互动;另一方面要正视大学生的主体存在性.而角色扮演的社会学理论分析模式正迎合了这种需要.  相似文献   

15.
冷战后,美国学界对日本安全政策是否发生质的变化展开了争论。20世纪90年代中期,社会建构主义学者对日本"反军国主义文化"的研究略占上风。他们指出,冷战后的日本安全政策在"反军国主义文化"的制约下不会发生质的变化。21世纪以来,新现实主义与制度自由主义的研究成为主流:前者认为,由于安全环境的变化,日本走向"正常化军事大国"的道路不可避免;后者指出,日本在安全态度上转向"国际主义",美国可以利用其在军事方面的主动性深化美日同盟关系。美国学界还着重从文化规范、公共舆论、选举体制、政党政治、政治体制等视角,探讨日本安全政策变化的根源。美国学界对日本安全政策变化的研究呈现路径多元、视角丰富等特点,但也存在陷入范式之争、忽视政治势力对公共舆论的逆向影响等诸多不足。总体而言,出于为自身战略利益服务的"实用主义"立场,并受缚于日本财力的支持,美国学界的研究缺乏全面的历史观,且受价值观的影响颇深。  相似文献   

16.
卜永光 《国外社会科学》2022,(1):74-92+197-198
基于不同的历史传统、文化基因与当代社会制度,中西方在国家治理若干基本逻辑方面呈现出鲜明对比。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逻辑、市场逻辑、选票逻辑和对抗逻辑主导着西方国家治理;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中国则呈现出民本逻辑、国家逻辑、选贤逻辑和协商逻辑交织而成的治理取向。在各自国家治理传统与基本逻辑的交互作用下,西方国家治理的总体性逻辑表现为“二元对立结构中的制衡与分治”,而中国国家治理的总体性逻辑可以概括为“一体多元结构中的协商与共治”。当前,西方国家治理普遍遭遇系统性困境,这是其固有的国家治理逻辑在新环境中演进失衡的结果,其根源可以追溯至新自由主义和治理理论兴起等因素造成的“国家缺位”问题。在西方国家治理陷入系统性困境的背景下,现代治理理论出现了明显的“国家转向”。我国应以西方困境为镜鉴,立足于发扬国家治理的中国逻辑,致力于构建彰显自身特色与优势的现代国家治理体系。这一进程也有助于推动形成超越西方治理理论、更具世界性意义的现代治理理论。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建设是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行之有效的手段,广州中医药大学创新性地将贝尔宾角色理论应用到创新创业团队建设中,通过优化团队配置、利用角色补位原则等,发挥学生团队的最大潜能并实现团队实践的转化.该方法的运用在成功开发学生团队创新创业能力的同时又充分调动了每一位团队成员的积极性,真正实现了高质量创新创业人才的输出.  相似文献   

18.
气候变化正成为威胁人类生存的紧迫问题,但人类寻求国际气候合作的进程却如履薄冰。当下国际气候合作之所以出现困境,源自于民族国家关注视域局限于特定的民族或国家利益,与气候变化问题的全球性相冲突;民族国家倾向于采取冲突或战争而不是合作的方式来处理国际关系,不能充分保足国际气候合作的成功性。中国传统的“天下”观念以人类利益作为价值关怀,秉持“和为贵”的理念,因而成为可资借鉴的理论资源。天下理论通过对传统“天下”观念进行“创造型转化”,超越现有的民族国家理论,构建出规约国际气候合作的天下理论框架:以民族国家的政治格局为前提、以人类普遍利益作为思考尺度以及寻求“和为贵”的政治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9.
在政治思想的先导下,以"新农村"中干部的应起作用为入手点,主要运用角色理论探讨"新农村"干部应具有的业务、能力等素质。在围绕角色期望展开角色距离的讨论中发现,农村村委会干部与城市社区居委会干部都存在角色失调,并将其与居民意识定义下的社区工作者的角色期望进行对比,得出村委会干部较居委会干部与之存在更大的角色距离值。立基于角色距离值,为黄石市所需的城乡社区工作者提出以人为中心的社区工作服务理念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