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南省基础教育公平性缺失主要表现为: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教育经费投入不均,基础教育资源配置不公,教育资源配置"城市取向"和教育政策失衡。推进河南省基础教育均衡发展,要制定公平教育政策、树立正确教育理念、加大农村基础教育经费投入、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相似文献   

2.
中国农村教育,因其分布广泛、数量众多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占有主体地位,其中的农村基础教育更是扮演着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意义的重要角色。与旧中国相比,新中国农村基础教育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而推动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最直接动力就是不同历史时期党和国家所制定和实行的一系列农村基础教育政策。建国以来,我国农村基础教育政策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变迁历程。笔者通过对新中国农村基础教育政策变迁的历史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分析农村社会经济体制的变革、宏观教育政策价值取向的演变和基础教育政策形成机制等因素对农村基础教育政策变迁所产生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澳大利亚高等教育经费政策体系完备,特点鲜明:竞争性的拨款政策和体系化的经费投入政策并存;学生贷款政策惠及本国所有学生;教育捐赠和税收优惠政策相辅相成;经费的分配、使用、管理和监督政策系统完善。我国高等教育经费政策改革可借鉴其有益经验:把非盈利性的公私立高等教育机构平等享有受资助权利作为政策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完善资助政策及规章设计,以经济资助引导高校发展;树立并推广政府向高校购买教育服务的理念,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提高教育经费投入与产出的效率;制定捐赠与税收减免等一系列相辅相成的政策,为高校社会集资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4.
基础教育非均衡发展的政策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教育政策的视角来透视我国基础教育非均衡的现状,可以发现在形成基础教育非均衡发展过程中存在着教育政策价值取向的“城市偏好”、教育资源配置政策、教育绩效评估政策和“重点学校”政策等多层面上的错位。当前对基础教育政策的调整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强化基础教育公平的价值理念,突显弱势补偿原则;实行教师交流制度,完善教育优质资源的共享机制;建立科学的督导评估体制;取消“重点学校”政策,推行学校标准化制度等。  相似文献   

5.
新世纪美国基础教育效率低下,缺乏创新,倍受公众质疑。奥巴马入主白宫以来,对教育表现出超乎寻常的关注,将教育视作重建美国经济的基石之一,并在刺激经济法案中将教育置于相当优先的地位。奥巴马政府基础教育改革蓝图包括实施国际教育标准和科学评估体系;提高教师质量,奖励优秀教师;鼓励公立学校创新,促进学校走向卓越重视家长参与,降低中小学辍学率,确保美国孩子能在成绩、创造性和成功等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6.
教育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本质上是教育政策主体的一种利益表达与整合过程。无论是政治模式、渗透模式还是互动模式,它们在利益表达与整合过程中各有优劣,因而不管选择哪种模式,重要的是教育政策主体都必须确立合理的教育政策的价值取向。教育政策的价值取向最主要的规定性是坚持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合目的性要求教育政策的价值取向做到为国家发展与为教育发展的统一、公平与效率的统一;合规律性要求教育政策的价值取向在统一性原则基础上坚持偏移性原则,相对突出“为教育发展”和“教育公平”的价值选择。  相似文献   

7.
2011-2012年期间,重庆市比较教育学科在研究队伍、研究主题、研究方法、成果运用等方面得到了进一步充实与拓展。以西南大学为主阵地的比较教育研究人员,从当前中国教育发展现状和问题出发,积极涉足国际教育政策与实践中的诸多热点议题,在比较教育学科建设、学前与特殊教育、基础教育政策与管理、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教师教育政策与管理、高等教育理论与实践、职业技术教育等领域深入开展研究,推动了重庆市比较教育学科的持续发展。?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8.
19世纪以来,西方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经历了由“实用价值取向”向“发展价值取向”、“人与自然共存”的演变过程,引起科学教育实践重心从“科学知识为中心”转向“重视思维方法”、“以探究为基础的整合策略”由此,对我国科学教育理论和实践有一定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9.
我国高等教育重点建设政策的出台,首先是采用了效率优先的价值取向,这在当时具有历史的合理性,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然而,由于其公平价值的缺失,已经凸显出高校之间的不均衡、区域之间的不均衡、入学机会的不均衡、教育过程的不均衡和教育结果的不均衡等严重问题。因此,未来我国高等教育重点建设政策的价值取向是公平与效率并重,这需要我们树立"公平与效率并重"的价值理念;构建新的高等教育重点建设政策的决策机制,完善我国高等教育重点建设的补偿政策。  相似文献   

10.
民族教育政策是我国教育政策和民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教育政策价值取向在民族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回顾改革开放四十年,我国民族教育政策价值取向大致经历了民族教育政策稳步回归法制化、人的个体素养与社会素养并重、民族教育政策突显以人为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四个阶段,具有指导理论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策内容变化上从"社本"走向"人本"、政策发展手段"依法治教"体系逐渐完善的整体特点。而在新时代,我国民族教育政策在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以及法治宣传教育方面有所坚守和超越。  相似文献   

11.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指义务教育的发展在数量特征与质的规定性上,都体现平衡的特点.其作为一项教育政策的出台已日益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但该政策在贯彻执行中将面临着教育思想功利化、教育政策价值取向心智化、教育经费短缺化、教育机制结构化以及教育环境"沙漠化"等因素的挑战.  相似文献   

12.
美国基础教育政策改革的择校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择校思潮的推动下,美国基础教育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形成了特许学校和学券制等择校形式,公立基础教育的选择权得到了政策保障,在政府与公立学校的关系、教育机会均等、教育公平与效率等方面进行了重新认识和调整。  相似文献   

13.
政策价值取向规定了政策工具的向度,政策工具是实现政策价值取向的重要手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教师教育政策历经了政治价值取向、经济价值取向和"教师本位"价值回归三个阶段,并呈现出六大特点:利益诉求,由强调"国家本位"走向注重"国家与教师本位";动力机制,由"外延发展"走向"内涵发展";价值取向,由"服务政治""效率优先"走向"公平均衡";路径探索,由独立封闭走向多元开放;运行机制,由职前培养走向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一体化;政策工具,由单一的行政手段走向"混合型"工具集合体。其中的原因既有政策演进内在规律的制约,也有外部因素的影响,包括教育政策价值取向的先导性作用、教师教育政策变迁中的路径依赖、教师教育发展所处的历史背景、教师教育利益主体的博弈,以及国际教育理念的引入与驱动。不再仅仅是对教师教育政策文本进行解读,而是从价值取向和工具选择的视角探讨我国教师教育政策的演进历程,可以促使政策研究者对我国教师教育政策过程展开理性思考,推动教师教育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美两国在高等教育发展阶段都实行过"优惠入学"政策.虽然两国的政策在核心取向上具有一致性,但是,政策的具体价值导向、目标群体、决策过程以及政策效果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美国的"优惠入学,,政策启示我们,改变原有的"发掘精英"的价值导向,转而致力于促进教育公平,加强政策出台过程的民主化建设,加强对政策效果的评估.  相似文献   

15.
解决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问题的关键是改革目前基础教育经费的拨款方式。笔者认为,应借鉴发源于西方国家的教育券制度,让生源流入地政府、流出地政府以及中央政府三方共同承担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成本的理论模型。教育券——作为对现行义务教育财政拨款体制的补充,能弥补基础教育经费拨款方式对流动学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政策真空,从制度上保障流动人口子女接受教育。  相似文献   

16.
"教学学校"是当前英国政府在基础教育领域推动学校改进和教师专业发展最为重要的政策之一。它以大学、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之间的合作为灵魂,意在提升区域整体教育质量,缩小学校差距,提升学校中、高层管理者的领导力和推动教师专业发展。英国政府对"教学学校"及其联盟在内涵、类型、认定标准、核心任务和经费保障等方面有相当明确的规定,整体上构建了一个较为完善的政策推进体系。这为我们应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重要借鉴。?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7.
“人文精神”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文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价值走向.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在刑罚制度的演变、法律原则的演进以及司法理念与司法价值取向等方面都体现了鲜明的"人文精神"的内涵.  相似文献   

18.
对于社区教育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教育把教育的直接目的和终极目的、功利性和非功利性价值取向有机地结合起来,具有别的教育无法代替的特殊意义和作用。进入新世纪以来,社区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类型,已为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和认识,但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再实践、再认识的问题。社区教育是在一定地域范围内,面向社区全体居民开展的教育活动。人们对这个基本概念,已形成了普遍的共识。如果深入探  相似文献   

19.
高师教育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支持系统。消除高师教育与基础教育的脱节现象,以教师专业化为取向改革教师角色观;完善课程结构,增强人才适应性;改革课程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形成高师教育与基础教育在改革中的新型关系,对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高师教育自身发展都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党和政府一直高度关注乡村教师发展,先后颁布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新世纪以来,我国乡村教师政策彰显出如下价值取向:致力于制定公平、普惠的乡村教师政策;追求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目标;凸显促进乡村教师发展的政策理念。但在政策实施过程中也面临一些困境,如社会支持体系不健全、城乡教师流动以单向为主、教师职前培养呈现同质化倾向等。未来,在政策设计上,应更加重视培植乡村教师的乡土情怀;在政策制定上,进一步完善乡村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机制;在政策实施上,不断推进城乡教师发展一体化进程;在政策保障上,进一步完善社会支持体系,增强其对乡村教师政策实施的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