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企业作为一系列投入要素的契约集合,其契约的核心是对企业剩余的配置。企业剩余配置机制是公司激励约束机制的核心,股东和管理者的激励约束机制是一种双向的动态的重复博弈过程。关于公司控制权的争夺本质上也是为了通过创造更大的信息不对称度来获得更大的企业剩余控制权,对公司控制权的争夺过程就是这种动态重复博弈的表现。但是,中国民营上市公司实际上处于一种古典类型向现代企业的初级转型阶段,公司的股权虽然分散,但股东通过各种方式强化了对公司的控制权,管理者与股东争夺控制权的博弈并不明显,导致管理层与股东形成“联合企业家”,通过“侵占效应”、“共谋”侵占。  相似文献   

2.
风险投资治理是综合治理的过程,它不仅仅是两重委托代理治理的总和,还应当产生风险投资两重委托代理关系之间的"传导效应",最终实现风险资本的初始委托人(初始投资者)对风险资本最终代理人(风险企业家)间接有效的激励和约束.双重委托代理关系之间传导效应的产生在于风险资本家与风险企业家订立契约时考虑了风险资本家侵占初始投资者的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而风险资本家侵占初始投资者的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又取决初始投资者与风险资本家签订的契约.  相似文献   

3.
文章运用隐性契约理论分析了日本的终身雇佣制和中国的固定工制度。日本的企业对于自己的资产具有剩余控制权,注重建立并维护自己的声誉,企业和员工达成一种长期雇佣的默契,他们之间是一种重复博弈,是一个标准的隐性契约。中国过去的国营企业没有自己的资产和剩余控制权,更没有自己的声誉,国家间接地替员工和自己签订了一份终身雇佣的合同,企业和员工之间是一个一次性博弈,当员工的权利受到伤害时无法用退出权来保护自己,这种雇佣制度是一个更多的附有显性契约性质的隐性契约。二者的执行及激励约束机制完全不同,从而导致了完全不同的经济增长效果。  相似文献   

4.
    
在现代公司产权结构下,委托代理关系的主要矛盾之一是对公司控制权的争夺或者说是对公司控制权的监督.在控制权失控和监督不力的情况下,具有物质资本专用性投资的大股东或创始人及其具有专用性人力资本投资的管理层将出现相互敲竹杠以及侵占对方利益的可能性.国美公司内部创始人股东和CEO之间对剩余控制权的争夺及其管理层引入的外部不可更改的投资条款方案较好地诠释了这一点.文章通过修正Holmstrom-Milgrom模型,讨论国美集团企业内部的产权结构安排的效率问题,得出了合理的公司制度可以有效保护委托人财产权利的结论.该结论说明,提高代理人分享的剩余利益有利于降低专用性人力资本敲竹杠的可能性;股权制度安排应该遵循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相对应的原则.  相似文献   

5.
风险投资治理是综合治理的过程,它不仅仅是两重委托代理治理的总和,还应当产生风险投资两重委托代理关系之间的“传导效应”,最终实现风险资本的初始委托人(初始投资者)对风险资本最终代理人(风险企业家)间接有效的激励和约束。双重委托代理关系之间传导效应的产生在于风险资本家与风险企业家订立契约时考虑了风险资本家侵占初始投资者的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而风险资本家侵占初始投资者的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又取决初始投资者与风险资本家签订的契约。  相似文献   

6.
与传统新古典财务理论不同,产权理论将企业融资契约的缔结过程视为企业控制权配置或争夺过程。债务契约是核心的融资契约,其使用的程度和范围决定了企业融资契约的结构,同时也反映了企业所有权结构或者企业治理结构的一般特征。基于企业财务冲突与控制权配置的角度,本文对债务契约与控制权配置关系的理论研究所经历三个阶段(早期的静态控制权理论模型阶段、交易费用经济学理论模型阶段、不完备契约理论模型阶段)进行了理论梳理与述评,并对GHM理论的债务契约与控制权的配置目标与机理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7.
服务外包项目中,顾客与服务供应商之间的创新合作易受知识资产剩余控制权无效配置的限制,已有研究根据GHM模型中的一次性静态博弈分析结论去研究顾客与供应商之间的创新合作,无法有效预测长期合作关系下顾客与供应商建立起信誉机制后,基于重复博弈所做出的行为决策。故建立重复博弈模型,在顾客与供应商之间,基于知识资产剩余控制权优化配置的创新合作问题中引入信誉机制的作用,分析了无限重复博弈和有限重复博弈两种情形下顾客与供应商之间,基于知识资产剩余控制权优化配置的创新合作的实现条件。结论表明,当顾客与服务供应商之间建立起长期合作关系时,信誉机制的作用能够促使外包项目中知识资产的剩余控制权得到优化配置,顾客与供应商之间的创新合作得以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8.
企业可以看作是一组契约关系的连接,契约本身作为配置产权和分割租金的手段也是一个有效的治理工具.从契约的角度来看,治理机制可以分为两个方面:明确契约关系的治理和弹性治理.对于明确契约关系的治理来说,治理效率就在于契约的有效履行;对于弹性治理来说,治理效率主要在于剩余权利的有效配置.因此,公司治理效率就可以理解为基于契约的履行效率和剩余权利配置效率基础上的企业契约主体之间的合作效率.由于契约条款很难得到不折不扣的履行,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也难以充分实现对称配置,因此,合作效率的提高还需要在契约履行和剩余权利合理配置基础上充分利用关系契约治理.  相似文献   

9.
利用PPP项目三阶段博弈协商模型,考察长期关系型契约对控制权配置的影响,在存在自利性投资情况下,PPP项目能否实现合作剩余有赖于剩余索取权的有效安排.在PPP项目收益原则下,部分剩余索取权会虚置,与剩余索取权的配置原则产生矛盾.我国PPP项目普遍设置最高收益,可能扭曲剩余索取权的分配机制,导致PPP项目三阶段博弈协商模型无法完全实现,剩余控制权和索取权不能达到最优配置.通过引入公共产品消费者参与剩余索取权的分配,既可以实现PPP模式的公共性目标,又可以解决部分索取权虚置问题.PPP项目收益控制和价格调节与剩余索取权有效配置相结合的机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剩余索取权有效配置与公共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0.
创新型企业治理关键在于对人力资本专用性投资的激励与品牌声誉资源的维护.以进入权理论为基础构建创新型企业的共同治理机制,可通过剩余收益权分享、剩余控制权配置、风险共担、分工与授权等几个方面实现公平与效率.合作博弈模型分析表明:共同治理机制可实现企业内资源配置的均衡与稳定,能够对研发人员的专用性人力资本投资形成有效激励,对品牌声誉资源的有效利用与维护有助于保持企业的资源完整性.  相似文献   

11.
国有企业经营者的经济激励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有企业"代理问题"的实质,是国家利益与国有企业经营者利益的关联度、国有企业经营者的动力和重构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等问题.对比分析固定收入制、年薪制和股票期权制等三种典型的薪酬激励方式,固定收入制不具有有效的激励作用;年薪制可以确保经营者的普通日常性努力经营行为,但不能保证经营者一定采取有利于企业长远利益的长期行为,更不能避免经营者的短期行为;股票期权制是激励经营者采取长期行为的有效激励方式,然而,现行的股票期权激励缺乏对企业经营者长期持股的约束.要建立内在化、动态化和长期化的激励机制,在激励方式上除了要突破收入分配限制,提高国有企业经营者的收入标准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制订更加有效的方案,给予企业经营者股票或股票期权,以股权激励的方式使其自身利益与股东利益及企业的长期发展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2.
按照知识基础论的观点,分析研发人员对企业的双重贡献,其贡献不仅体现在直接为企业带来当期利润与市场价值,还可以提升企业知识存量,进而使企业获取持续技术创新能力和竞争优势。结果表明,运用博弈论的分析方法,构建了一个基于企业知识积累的研发人员激励动态模型。分析指出,一个有效的研发激励机制,应该使风险收入在研发人员的报酬中占相当比重,考虑研发人员的风险承受能力及其努力的成本,与企业知识积累的数量和质量的提高挂钩。  相似文献   

13.
在委托代理理论的框架下,基于中国上市公司单一控股股东特征的股权结构,分析中国上市公司高管与控股股东的委托代理问题对中国公司的治理有重要的作用.在高管与控股股东有限理性的假设前提下,文章引入了声誉激励机制的动态模型,运用演化博弈理论分析对高管实施激励过程中,高管是否努力工作的策略选择和控股股东是否选择监督的策略选择的互动机制,揭示了基于声誉考虑的高管和控股股东在委托代理关系中的演化进程,并对影响该动态系统稳定的关键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演化博弈不存在最优的稳定策略,但存在三个局部稳定策略.文章最后提出通过结合股权和股票期权等显性激励,加大对有偷懒行为的高管处罚力度,通过聘用高声誉的高管发挥声誉的隐性激励作用等方法使演化博弈的策略向公司委托代理机制所期望达到的最优目标收敛.  相似文献   

14.
从博弈的角度分析了我国国有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委托代理关系,构造了一个对企业经营者激励的委托代理模型,并针对信息对称与信息不对称情况进行了分析.在设计企业的委托代理激励合同时,若考虑了对经营者的激励,则政府的风险成本、代理成本均比没有考虑对经营者的激励时的要小.从理论上证明了对企业经营者激励的必要性,为企业经理实行年薪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征收环境污染税是为治理环境污染而筹集资金,利用税收杠杆来促进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通过构建企业进入博弈模型和政府税率与企业产量博弈的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导出政府、企业双方局中人在开征环境污染税后所达到的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可分析我国开征环境污染税的可行性以及所能达到的效果,从而为环境污染税的开征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建立博弈矩阵模型,并利用线性规划理论进行分析,指出房地产企业在提高工资待遇吸引人才的同时,建立有效的动态激励机制才是留住人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企业社会责任涉及经济学和管理学的核心问题,从理论到实践都引起了学者、企业和政府的广泛关注。介绍了企业社会责任的基本含义和演变过程,重点以博弈论的思想和工具对企业社会责任加以分析,分别提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中与竞争对手和利益相关者博弈模型,阐述实现均衡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建立博弈矩阵模型,并利用线性规划理论进行分析,指出房地产企业在提高工资待遇吸引人才的同时,建立有效的动态激励机制才是留住人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在总结分析了现有供应链合作机制的相关研究成果后,指出供应链中的协调与控制机制应采用混合式的方式。这一方式得以有效实施的关键是制定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在利益分配机制的构建过程中权威企业的建立及其作用尤为重要。在对企业权威及权威企业进行剖析后,给出了供应链企业间面向多次(重复型)合作协调的定量分析模型,该模型分为无限重复型与有限重复型两种方式。在分别给出了上述两种模型的定量化表达式后,针对模型各自的特点结合相应的分析并得到了对应的结论。上述模型对供应链协调与激励机制的制定具有一定的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内部资本市场的运作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集团优势的发挥。企业总部依据分部经理提供的私人信息,通过内部资本市场(ICM)对资金进行重新配置,而利己的分部经理会利用自身的信息优势,通过实施机会主义行为干扰总部的配置决策,因此分部经理的这种异化行为是影响ICM配置效率的关键因素。已有文献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总部如何设计对分部经理的激励机制上,而较少关注监督对分部经理投机行为的影响。本文引入总部监督机制,考虑分部经理情绪敏感性因素,建立总部监督与分部经理行为之间的博弈模型,认为总部监督可以降低信息租金的支付,部分替代激励功能;总部监督可能造成分部经理消极怠工和出工不出力等现象,导致资金产出折损,即存在"负激励"效应;"替代"效应、监督成本效应与"负激励"效应共同决定ICM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