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理论界从伦理学角度出发对企业社会责任问题所做的研究,主要关注企业社会责任中所蕴含的道德责任、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合理性正当性以及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动力。这些研究运用得到了伦理学领域的一些新成果,但是忽视了人的道德存在方式才是形成企业道理责任的根源。本文认为,对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伦理学研究,应立足于人的道德存在方式进行。  相似文献   

2.
企业社会责任能够通过积累感知道德资本从而正向影响企业财务绩效。为了维护企业的利益,企业如何履行社会责任才能积累更高的消费者感知道德资本成为实践界和理论界关注的重要话题。然而,目前几乎没有研究探讨企业社会责任与消费者感知道德资本之间的关系。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本文将企业社会责任划分为公共性企业社会责任和技术性企业社会责任。通过预研究,本文证实公共性企业社会责任对消费者感知道德资本的影响效应是真实存在的。进一步,实验1和实验2验证了高公共性企业社会责任会带来高的消费者感知道德资本;而且这一影响过程受到利他性归因中介。实验3表明企业宣传信息框架调节了公共性CSR对消费者感知道德资本的影响过程。  相似文献   

3.
要成为优秀的企业公民,必须有良好的企业文化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道德价值.但是,道德价值不是空泛的概念,它必须由企业家及其员工共同遵守的、具有一定约束力的行为所体现,这种约束力通常以制度化的规则所形成的道德管理机制作为载体.企业道德自律机制 所谓企业道德自律,就是企业自觉履行对于他人和社会责任的道德意识.企业道德自律既是体现在企业文化中的一种强烈的职业道德责任感,又是员工在潜意识中依据企业道德准则进行自我约束的能力. 企业道德自律,首先表现为一种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是在企业文化熏陶下形成的自觉自愿的道德意识;其次表现为一种职业道德情感,是企业对他人和社会义务感的强烈表现.再次表现为企业所具有的一定社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是企业员工意识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企业信念和意志.最后表现为企业良心,企业良心是对企业责任的自觉意识,是企业员工认识、情感、意识和信念在职业活动过程中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正>时下,企业界流行一种新的资本理念:“道德资本”。企业不仅关注经济效益,还要关注社会效益;不仅要关注利润效益,还要关注责任效益和美誉度效益;不仅关注短暂效益,更关注未来生态效益;不仅要关注企业精神效益,还要关注员工精神幸福、工作愉快的效益。这种可持续的稳定健康的资源利用和资本运作才算是“道德资本”。资本主体用德高望重的道德效应建立了自己的“道德经济效益”,也推动了整个社会和经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营销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不断恶化,已经严重危及营销生产率。营销形象恶化的主要原因在于营销策略的滥用以及企业营销道德和社会责任的缺失。要树立良好的营销形象,减少营销形象恶化对于营销生产率的负面影响,企业必须提高营销传播精准性、与消费者互动和注重营销道德伦理和社会责任,营销组织协会也应当承担树立营销形象的责任。  相似文献   

6.
《管理评论》2020,(1):F0002-F0002
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dal responsibility,简称CSR)的概念由美国学者Oliver Sheldon在1924年提出,他认为企业在经营的同时还应该关注道德因素以及社区服务等公共利益。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不仅能提升企业形象、增强顾客满意度、提升消费者的购买意愿,还能使社会福利得到提升,实现企业、顾客和社会的多赢局面。因此,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已经成为很多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7.
企业社会责任日益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本文就强化企业社会责任与构建和谐社会二者的关系作了解析,提出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并就如何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最近由三聚氰胺事件所引发的种种食品安全问题,警示我们企业道德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企业在承担社会责任方面的意识还是比较薄弱的。文章在分析企业社会责任的基础上,指出了类似的"三聚氰胺事件"问题产生的原因,最后提出了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9.
<正>企业作为合法经营的市场主体,应积极发挥社会组织角色作用,展示社会责任,重塑社会道德关系,使企业不仅关注自身的发展和权利,还要对国家的未来抱有更多责任。这种观点的延伸,便是当今世界所普遍关注的企业“道德资本”。  相似文献   

10.
基于社会认知理论,本研究从道德效力的视角探究社会责任型人力资源管理(SRHRM)对员工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影响机制,关注了道德效能和道德勇气的中介作用,并进一步探讨了伦理型领导的调节作用。本文以320名员工为样本的实证分析表明:SRHRM与亲组织非伦理行为显著负相关;道德效能和道德勇气在SRHRM与亲组织非伦理行为间起中介作用;伦理型领导能够增强SRHRM与道德效能和道德勇气间的正向关系;伦理型领导正向调节SRHRM通过道德效能和道德勇气影响员工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中介作用。本研究不仅丰富了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还为企业降低员工亲组织非伦理行为提供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11.
<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催生了符合公众对组织伦理需求的企业社会责任,以宗教信仰、宗教道德为基础的商业道德构成了企业社会责任内核,对现代企业运营与发展有着深远影响。然而,近年来一些世界著名企业如安然、安达信等公司的财务丑闻为高级财会管理人员破坏型领导的研究提出了新的命题,也为未来关注领导科学负面能量的研究开启了新的大门。同时,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将目光转移到企业的社会责任或者企业的非伦理行为,以及企业内部伦理型领导或者破坏型领导的研  相似文献   

12.
《领导决策信息》2008,(16):14-14
从道德层次向法律层次转变是浙江强化企业社会责任的一个新变化。据《第一财经日报》4月7日报道,浙江省日前推出履行社会责任推动计划,通过政策引导,引导企业更加注重守法诚信经营,更加注重保障员工权益,更加注重为消费  相似文献   

13.
黄倩 《经营与管理》2023,(5):103-110
以现有研究成果为基础,对道德领导、无道德领导和不道德领导的概念内涵、形成的前因后果,以及相关的理论研究视角进行梳理分析比较。指出,理论界应以道德维度领导力的前因剖析、不同道德领导力影响结果的对比验证、产生道德领导力“双刃剑”效应的中介机制和边界条件等为研究方向,并立足国情整合和拓展不同理论研究话题;实践界应重视管理者道德领导力开发、关注无道德和不道德领导的负面影响,以及通过政策制度和培训教育引导管理者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不忘承担社会责任和道德义务。  相似文献   

14.
从社会认同理论的视角分别研究内部和外部企业社会责任对员工组织认同的影响机制,可以发现内部和外部社会责任均显著地正向影响员工的组织认同感,而内外部社会责任影响员工组织认同的路径却是不一样的。关注内部利益相关者的企业社会责任行为有助于提高员工的组织支持感知,从而影响其组织认同感;而关注外部利益相关者的企业社会责任行为会通过员工的道德认同来影响员工的组织认同。这为企业开展企业社会责任活动和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15.
1924年,OliverSheldon在其《管理哲学》中最早提出了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SocialResponsibility,简称CSR)的概念,他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内含有道德因素。以美国佐治亚大学教授Carroll为代表的学者将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作了进一步扩展,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处在“金字塔”底部的是经济责任;第二层是法律责任;第三层是伦理责任;第四层处在“金字塔”顶端的是自由决定的或慈善的责任。  相似文献   

16.
既有文献中,基于身体、社交或者道德的不洁工作大多以集合的形式出现,鲜有学者对单一类型的不洁工作进行针对性实证研究,因此从事基于道德的不洁工作对员工的影响尚未获得系统关注和探讨.本研究围绕道德净化理论及道德内隐理论,探讨了基于道德的不洁工作感知对员工亲社会行为的影响机制及其边界条件.以来自湖北省的一家烟草企业的487名员工为样本展开实证分析,结果显示:(1)员工的内疚感和道德信誉损失中介了基于道德的不洁工作感知与亲社会行为之间的关系;(2)道德内隐信念对基于道德的不洁工作感知通过内疚感、道德信誉损失影响亲社会行为的间接效应具有调节作用.最后本文也探讨了研究结果的意义和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房地产商作为实力雄厚的大企业,理应在经济活动中比老百姓承担更多的道德义务和社会责任,然而,现实却恰恰相反,有些人积极保护房地产商的“企业自主权”,却把道德义务让老百姓扛,实在不厚道  相似文献   

18.
把握追求利润和承担社会责任的平衡,是每一个现代企业决策者必须考虑的问题,也就是企业的道德决策标准问题。显然,对于在组织中以效益为目标的决策者来说,当他们为了企业的最大利益进行活动时,可以对很多有争议的问题作出裁决,  相似文献   

19.
企业是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企业与社会是一种共荣的关系。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就其本质而言是道德的考虑,因此,企业承担社会责任首先要树立和合理念、强化自省意识,从经营理念和价值观上为企业社会责任强化道德和理性力量,实现企业的自我完善。同时再和合其他社会力量的作用,促进企业承担社会责任,谋求社会和谐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20.
道德榜样从传统社会一直延续至今,一直受到社会的关注,它是社会进步的正能量。但是当前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对我国传统思想观念与价值体系的巨大冲击,也影响着人们对道德榜样的认识与思考,所以加强完善道德榜样教育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