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论述了《水浒》在民间的反映 ,即《水浒》的民间读法。以往出现在报刊书面上的评论多是读书人——知识分子的语言。而在民间 ,无论孩童还是老者另有自己的关注点。一是英雄情结的满足。研究人们尤其是弱势群众对英雄及英雄事业的渴求。换句话说 ,民间喜欢《水浒》就是因为它生动地展现了令人热血沸腾的英雄行为。二是侠之精神的宣示。研究中华民族对“侠”之精神崇尚的独特心理及《水浒》对这种心理的满足。《水浒》正是在这一层面上表现了侠的精神 ,所以特别为民间传颂。  相似文献   

2.
王军 《船山学刊》2011,(1):155-156
借助结构主义的文本解读方式,通过数据分析的方式计算《水浒》出现的频率、身份等,探讨《水浒》英雄排座次的依据.并针对天罡、地煞英雄排名次的具体情况来探求《水浒》的主题。说明阶级分析方法存在较大缺陷,认为《水浒》主题是英雄传奇。  相似文献   

3.
从水浒戏到《水浒传》的戒色主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浒故事在流传过程中被再创造的路径之一就是让水浒英雄进入戒色主题,在这个过程中,水浒戏的情节因素以变形的方式进入《水浒传》,水浒戏中的搽旦形象也深刻影响了小说中女性形象的描绘,正是从以上两个方面水浒戏给予小说《水浒传》深刻的影响。但《水浒传》的叙事焦点从男女私情转移到了英雄传奇,并从政治、历史的高度,展开了社会生活广阔的画卷,改变了原先水浒戏的叙事意趣。  相似文献   

4.
一初刻本与二刻本明朝末年,崇祯年间,出现了雄飞馆刊印的《英雄谱》《二刻英雄谱》。所谓“英雄谱”,实即《水浒传》和《三国志演义》两部小说的合刻。它的另一书名,为《合刻三国水浒全传》。不过,两部小说合刻,其形式不是一前一后,而是一上一下。上层为《水浒传》,约占版面的三分之一,下层为《三国志演义》,约占版面的三分之二。大家知道,凌濛初的《拍案惊奇》有初刻、二刻之分。《英雄谱》和《拍案惊奇》一样,也有初刻、二刻之分。《拍案惊奇》的初刻和二刻是两部书,篇目基本上不同;《英雄谱》的初刻和二刻则是一部书,回目、正文基本上相同。然而,《拍案惊奇》和《英雄谱》  相似文献   

5.
毛主席最近指出:“《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毛主席的指示,拨开了笼罩在《水浒》研究上的浓云迷障,还原了《水浒》的庐山真面目。现在正在进行的对《水浒》的评论和讨论,是上层建筑领域内的一场大革命。我想就《水浒》这部书的政治倾向,  相似文献   

6.
《水浒》呈现出令人赏心悦目的绘画美。把绘画艺术的一些法则运用到文学创作中,读者从中感受到绘画的浮雕的立体美感和形象的可视感,是《水浒》艺术成功的一个因素。《水浒》的作者是用绘画的要求来对待自己的创作的,他说这些英雄“虽然不上凌烟阁,只此堪描入画图”(第十四回),因此《水浒》在总体结构上,具有连续出现一幅幅画面,而又具有动态的特点,能够给人以“彼此相生而相应,浓淡相间而相成,拆开则逐物有致,合拢则通体联络”的图画美。它为其他艺术门类如雕塑、绘画、戏剧对《水浒》的“再创造”与“转化”,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数百年来,产生了那么多“水浒戏”、“水浒画”,这不能不说同《水浒》本身所包含的绘  相似文献   

7.
电视剧《水浒》在荧屏上一出现,许多出版社争先恐后地推出各种版本的《水浒传》,甚至有些研究《水浒传》的论著也搭车问世,一时间出现了小小的“《水浒》热”。我以为这种“热”不过是“武侠小说热”的继续。《水浒》中的“武”与“侠”再度使观众特别是年轻观众兴奋起来。正像“武侠热”一样,“《水浒》热”负面作用也是远大于正面意义的,这一点是听惯了“《水浒》是农民起义的百科全书”评价的人们所不能理解的。实际上所谓描写和歌颂“农民起义”的评价并不能反映《水浒传》的本质。人们确实喜欢《水浒传》,但并不因为它是农民武装…  相似文献   

8.
《水浒》的反贪官倾向是众所公认的。然而我们应该进一步指出《水浒》所抨击的不仅仅是个别的贪官污吏、恶豪劣绅,而是整个封建统治集团和黑暗势力。鲁迅先生曾明确地指出《水浒》作者的反政府倾向。他说:“《水浒》中人物在反抗政府;而这一类书(指《施公案》、《彭公案》、《三侠五义》等书——引者)中底人物,则帮助政府,这是作者思想的大同处……。”我认为,鲁迅先生的这一论断是十分允当的。施耐庵用如椽的巨笔活画出了一幅阴暗、污秽、血腥的人间地狱图。在这人间地狱中,群魔乱舞,鬼魅恣行。《水浒》所刻画的贪官污吏、恶豪劣绅近百人,大多数人物写得栩  相似文献   

9.
《水浒》作者屏晁盖于一百零八人之外,否定晁盖的农民革命路线,把他作为颂扬宋江投降主义路线的反衬,肆意歪曲晁盖的英雄业绩,其用心是非常明显的。过去的《水浒》评论,也大都站在作者的立场上,为宋江及其投降主义路线大唱赞歌,极力贬低晁盖,抹杀梁山农民起义的革命路线。当前,在评《水浒》中,认真分析一下晁盖以及作者对他的歪曲,对进一步识别《水浒》这部反面教材,分清什么是革命派,什么是投降派,提高路线斗争觉  相似文献   

10.
本世纪初,定一在《小说丛话》中指出:“施耐庵之著《水浒》,……以雄大笔,作壮伟文,鼓吹武德,提振侠风,以为排外之起点”。①当时日本有《水浒传》译本,其批语也云:“《水浒》之有益于初学者三:起勇侠,斯尚气概矣;解小说,斯资俗文矣;鼓武道,斯资信义矣”。②燕南尚生因而称道《水浒传》,“作者知立国之道,在于强兵,欲强兵非有尚武精神不可”。③  相似文献   

11.
吴肖丹 《学术研究》2023,(4):153-161+178
《水浒传》是日本江户时期传播最广的中国小说,有最多浮世绘作品。作为平民的版画,浮世绘推动“水浒热”从文化精英走向平民阶层,也因深入水浒的世界发生了变革。梳理日本江户时期《水浒传》的11部绘本、近1600幅插图和锦绘,可见水浒题材的浮世绘历近百年发展,在视觉转化上采用了日本文学常用的“翻案”手法,以模仿、替换、省略和增益等策略对中国插图进行技术性的改编。水浒题材的浮世绘奠定了“武者绘”的典范,创新中日文化传统融合的路径,塑造符合江户平民价值的英雄。水浒的题材和浮世绘的变革体现了文学和艺术深层联动。  相似文献   

12.
毛主席最近指出:“《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水浒》中的宋江,根本不是什么农民起义的英雄,而是一个十足的统治阶级的奴才。从踏上山寨那天起,他就安下了“专待朝廷招安”的坏心。他与高俅的斗争,是地主阶级内部饱狗与饿狗之间的斗争。高俅投靠“九大王”即后来的徽宗皇帝,官运亨通,爬了上去。而宋江在爬的路  相似文献   

13.
许多文学史和评论古典小说《水浒》的论文,都把宋江形象评价为英雄人物,错误地美化了宋江。例如有的说,宋江是“领导农民起义”的“英雄形象”。有的人甚至还说宋江“不只是阶级斗爭的英雄,也是民族斗爭的英雄。”《水浒》里的宋江形象到底是不是领导农民起义的英雄呢?特別是对他投降前的一段究竟应该怎样评价?我认为确是需要好好探讨一下。我们评价宋江这个典型形象,应该用  相似文献   

14.
《水浒传》(容与堂百回本 )第四十一回“张顺活捉黄文炳” ,浪里白跳张顺在浔阳江上将陷害宋江的黄文炳生擒活捉 ,考证水浒人物、故事来源的文章 ,如余嘉锡《宋江三十六人考实》(见《余嘉锡文史论集》 ,岳麓书社 1997年版 )和朱东润《水浒人名考》(载《中华文史论丛》第 55辑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6年 12月出版 )对此事皆未提及 ,实则这情节在历史上还是有迹可寻的。水浒英雄很多历史上实有其名。《水浒传》中张顺 ,尤其是其死事情形 ,系据宋末抗元英雄张顺的事迹演化而来 ,这也得到了诸家的认同。据宋末元初周密《齐东野语》卷十八“二张援…  相似文献   

15.
王海燕 《船山学刊》2004,(1):117-120
金圣叹在《水浒》的序文及批语中提出了怨毒著书、文以载道、文以自娱等三种关于《水浒》一书创作动机的观点。他虽然看出并承认原作的“怨毒著书”之意 ,但他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文以载道”表达了他自己关于小说创作目的的主张  相似文献   

16.
1975年8月14日,毛主席发出关于评论《水浒》的重要批示:“《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水浒》只反贪官,不反皇帝。屏晁盖于一百○八人之外。宋江投降,搞修正主  相似文献   

17.
毛主席最近关于评《水浒》的指示,深刻地揭露了《水浒》宣扬投降主义的反动本质,戳穿了宋江搞投降主义、修正主义的反革命真面目,是我们开展对《水浒》评论的思想理论基础。对照毛主席的重要指示,看看文化大革命前以及最近几年来关于《水浒》的一些评论,就会发现有些评论离开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阶级分析的方法,美化甚至肯定宋江的投降主义路线,把宋江这个投降派的代表说成是农民起义的英雄,把宋  相似文献   

18.
一解放以后,学术界对《水浒》的评价虽有所爭论,但基本上都是全盘肯定它的思想意义。就以最近几年出版的书刊为例:有的同志说:《水浒》是“一部千古不朽的农民革命的史诗。”有的同志说:《水浒》是一部“革命文学杰作.”“《水浒》作者反映这次伟大的农民起义……艺术形象的整体渗透着作家的伟大的强烈的爱憎感情,他公开地赞扬、歌颂农民起义和起义的英雄们。由于这种同情和歌颂,由于在农民起义的问題上,作者是站在农民义军的一边,他才能够真实地写出农民群众的革命斗爭和革命理想。”  相似文献   

19.
《水浒》这部书,宣扬投降路线,歌颂投降派,把以李逵为代表的反投降派,作为错误路线的陪衬,加以诋毁与丑化,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反面教材。为了有助于对《水浒》的评论与批判,我们摘录了这份材料,供批判时参考。材料摘自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五四年版《水浒全传》。  相似文献   

20.
《文史哲》1975,(4)
“《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毛主席的重要指示,深刻地揭露了《水浒》宣扬投降主义的反动实质,为我们评论和认识《水浒》指明了方向。《永浒》是以八百年前北宋农民起义为题材的小说,理应对革命农民可歌可泣、气壮山河的反抗斗争业绩予以歌颂。但是《水浒》却违背历史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