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温家宝总理2005年3月14日,在回答记者提出如何解决“三农”问题时,引用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西奥多·舒尔茨的一段话:“世界上大多数是贫困人口,如果你懂得了穷人的经济学,那么,你就会懂得经济学当中许多重要的原理;世界上大多数贫困人口当中,又主要是以农业为生计的,如果你懂得了农业,那你就真正懂得了穷人的经济学。”温家宝总理引用这段话意欲表明,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是要更多地关注穷人,帮助穷人找到致富之路。解决好“三农”问题,才能有利于经济的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2.
益民 《决策与信息》2005,(11):18-19
“世界上大多数穷人以农业为生。因而,如果我们懂得了农业,也就懂得了穷人的经济学。”--温家宝总理在记者招待会上谈中国经济 联合国和世界银行公布人类发展报告和世界发展指标说,中国成为全球消除贫困的成功“范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均GDP增长了5倍,绝对贫困人口减少了数亿。“十五”前4年,中国每年减少贫困人口150万人。  相似文献   

3.
温家宝总理曾在记者招待会上说,“世界上的人大多数是贫困人口,如果你懂得了穷人的经济学,那么你就会懂得经济学中许多重要的原理.”  相似文献   

4.
岁末年初,“穷人话题”忽然成了媒体热门,从“穷人经济学”讨论,到“为穷人建房方案”分析,以及穷人就业就医就学状况扫描等,表现了对弱势群体的极大关注。之所以如此,据称一,温家宝总理在去年全国人代会上曾引用舒尔茨教授的名言“要懂得穷人的经济学”,其意义不可低估;二,改革进入关键期,建设和谐社会必须重视解决贫富悬殊问题;三,今年开始的“十一五”规划中强调“增长的均衡、机会的均等和社会的公平”,避免穷人更穷、富人更富的两极分化扩大。如是,则意义深远矣!穷人话题,当前除了充分就业外,就是医疗、教育、住房三项群众负担过重。去…  相似文献   

5.
高层言论     
《领导决策信息》2012,(21):2-M0001
温家宝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 一个领导人不懂得农民,不懂得占全国大多数的穷人,就不懂得政治,不懂得经济。一方面推进经济发展,一方面要努力推进社会公平正义,这是我们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在日前举行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与企业家对话专场”上,一位嘉宾针对经济学大师和企业家们的发言提出了一个问题:作为一个教育者和一个母亲,我知道如果要给孩子更大自由度,一定是在他有更大责任感的情况下。中国的企业家应当怎样培养起自己的社会责任感? 这问题提得好。好就好在它不仅有勇气针对“一边倒”的观点,向着经济大师和企业家们“发难”,而且提醒了众多企业,在抱怨环境时也不妨反思自己的企业是不是存在社会责任的缺失。  相似文献   

7.
一次,青岛双星集团总裁汪海到美国考察,在记者招待会上一位记者问“双星”的含义,汪海微笑着说:“一颗星代表东半球,一颗星代表西半球,我们要让‘双星’牌运动鞋潇洒走世界。”在场另一位记者立刻尖锐地问道:“请问先生您脚上穿的是什么鞋?”用意非常明了,如果不是,就意味着连你自己都不愿穿“双星”鞋,还谈什么潇洒走世界?不料汪海自信地答道:“在贵国这种场合脱鞋是不礼貌的,但是这位先生既然问起,我就破例”。说着把自己的  相似文献   

8.
方可成 《领导文萃》2011,(Z2):24-27
"中国有上亿穷人",这一事实并不令人惊讶。对照世界其他国家,中国政府发布的贫困线标准一直被认为严重偏低,导致不少人"被脱贫"。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就曾公开表示,如果按照国际标准计算,中国仍有1.5亿贫困人口。  相似文献   

9.
《领导文萃》2008,(19):37-39
5月24日,温家宝总理在映秀镇的废墟上主持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记者招待会。“这次救灾采取了开放的方针。”总理宣布。作为开放的具体内容之一,总理说,“我们欢迎世界各国记者前来采访,我们相信你们会用记者的良知和人道主义精神,公正、客观、实事求是报道灾情和我们所做的工作。”  相似文献   

10.
河之洲     
最近,温家宝总理召集一些经济学家座谈,了解他们对经济形势的看法。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陈淮博士应邀参加了座谈。陈淮透露,此次座谈会他印象最深的是总理说的四句话:在说到一些重大问题时,总理说,“我有主心骨,不会动摇”;尽管大学生就业问题是一个短期的结构性问题,不是总的就业岗位供求关系更加恶化的标志,但是,总理非常关心,他说,“我每天都关注大学生的签约率”;中国经济是否过热?总理是这样判断的,“就是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刻,我们的改革也没有停步,中央一直在抓紧研究有关的方案”;在提到改革的问题时,总理郑重地说…  相似文献   

11.
过河要拜桥     
钟芳 《决策探索》2014,(7):44-44
有一句成语说“过河拆桥”,意谓受人帮忙,事成之后忘恩负义,这是不懂得感恩图报。如果我们能够“过河要拜桥”,这即是知恩报恩,是给予他人应有的回馈也。  相似文献   

12.
标准答案     
从报纸上看到一个脑筋急转弯,觉得挺好玩儿,回家时就想考考儿子。吃晚饭时,我问儿子:“有一个女孩从海边的沙滩上走过,她的身后为什么没有脚印?”儿子顿了顿问:“当时天黑了吗?”我说:“这跟天黑有什么关系?”儿子回答说:“如果天黑了,连人都看不见,自然看不到沙滩上的脚印。”儿子说得有点道理,我只好说天没有黑。“那么,是黄昏的时候吧?”儿子接着问。我有点儿不耐烦了:“这有关系吗?”“如果是黄昏,开始涨潮了,潮水就把脚印冲刷掉了。”我耐着性子说是中午,心里想这回儿子可该说出答案了吧,没想到儿子继续问:“这个女孩是个杂技演员吗?”…  相似文献   

13.
熊钢 《领导文萃》2006,(7):52-56
中学时代,有一次我到一个朋友家里玩。吃饭时他父亲指着我告诉大家:“他爸爸真行,在胡宗南那里潜伏了那么久。张治中刚听说他爸爸是共产党的时候,可吓了一大跳。”这话我当时听了完全是懵懵懂懂。到70年代,我才听到父亲亲口述说那一段往事。他说张治中在周总理的酒宴上看见父亲后倒抽了一口冷气,“啊”了一声楞住了,一时说不出话来。总理笑笑说:“怎么,你们不认识?”张治中这才回过神来,说:“认识,认识。想不到熊老弟也起义了。”总理说:“他不是起义,是归队。”然后介绍了父亲的潜伏经历。父亲说张治中当天晚上就给蒋介石写了封信,大意是:…  相似文献   

14.
自1901年世界上第一次颁发诺贝尔奖至今已整整100周年了。纵观在这100年里荣获诺贝尔奖的475名科学家中,绝大部分为欧美科学家,发展中国家较少,而中华大地则与诺贝尔奖无缘。其原因何在?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局李喜先研究员撰写的“以诺贝尔奖为镜”一文对此进行了分析。1901年12月10日,对于全世界的科  相似文献   

15.
方军 《领导文萃》2006,(12):135-137
拉里·金可能是世界上最善于说话的人,他也可能是世界上最善于不说话的人。在他的电视访谈中,我们经常看到:名人嘉宾答完了他的问题,但拉里·金不急于接着提问,他只是盯着对方的眼睛看,然后,那些名人又开始说出许多根本没准备要说出来的话。如果拉里·金来教我们如何说话,他能教什么?无非是“别害怕”、“要真诚”、“别担心出错,谁都会犯错”等等老生常谈。但先别急着换台,等拉里·金开始讲了,我们就真的不害怕、不怕犯错了。在《拉里·金沟通现场》中,他讲了不少故事。拉里·金从小就一直想做电台DJ,他终于等到了一个机会。可是,第一次坐…  相似文献   

16.
不妨设想一下,我们都待在一个会场里,听一个管理学专家作报告。如果他说“城市的各项规章制度应当是严肃的”,大概我们都会频频点头。如果他进而说“严肃过了份却也要不得,那就是不通情理、不近人情”,那我包管有一半以上的人会犯疑,会摇头——“制度不是应当不折不扣地执行吗?”  相似文献   

17.
初衷重温     
“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共产党宣言》早期的中文译本曾把“幽灵”译成“怪物”。英文本把这个词译为Spectre,它的德文原文是Gespenst,正是“怪物”、“妖怪”之意。马克思这个词可真是用得好。世界上富人与强者从来就是正统,是“正道”,是“正人君子”,代表着正常,所以共产主义安得不成为“怪物”,成为“邪教”。因为共产主义正是穷人与弱者的教义,是穷人与弱者造反的教义。穷弱者如果不造反、如果安分守己是不“怪”也不“邪”的;岂止不“怪”不“邪”,逆来顺受的还被称为“良民”,舍身救主的更被彰为“…  相似文献   

18.
转轨经济学中的公正问题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一 何谓“转轨经济学”计划经济国家向市场经济的“转轨” ,如果从利别尔曼的“利润挂帅”纲领算起 ,将近四十年了 ,从中国改革算起 ,已经二十多年 ,从东欧国家的“剧变”算起 ,也已十年有余。丰富经验基础上的“转轨经济学”(或曰“过渡经济学”)已成为经济学人乐于论道的话题。但什么是“转轨经济学” ?似乎还不是十分明确的。为了逻辑严谨起见 ,采用排除法来定义 ,我们先看看“转轨经济学不是什么”。转轨经济学不是转轨时期的经济对策研究。这与市场经济学不是某个商家的经营之道 ,计划经济学不是某领袖的治国之策同理———虽然两者无…  相似文献   

19.
汽车在高速公路上飞驶,如果缺少一个车轮,轻者无法行驶,重者车毁人亡,这是因为它失去了平衡;如果跑得太慢则没有效率可言,跑得太快又容易翻车出事,这就需要驾驶者把握其间的度和平衡点.如果一个领导者不懂得把握平衡运行规律,一意孤行,即使取得成功,那也只能说是侥幸;如果失败了,那是必然.所以,一个好的领导应懂得平衡之道.  相似文献   

20.
所谓“新经济”或知识经济,本质上就是创新经济。我们应形成一种鼓励创新、积极创新的文化气氛,从各方面促进全民族创新。 21世纪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应是适应创新经济的创新能力。菲亚特汽车公司总裁乔及尼·阿格纳里说得好:“当前,在经济学中已众所周知,问题并不特别取决于企业的规模,而更多地取决于它不断再投资的创新能力。这是成功的真正因素。”我国即将加入 WTO,融入世界经济,但跻身世界经济是需要具备经济竞争力的。如果我们的企业、我国经济根本上失去了创新能力,不能有创新产品,我们就没有进入国际市场的资格,我们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