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回溯历史,中国人民解放军80年来的艰辛历程,是一部荡气回肠的慷慨壮歌。是一块浸染烈士鲜血的历史丰碑。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军队以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为己任,艰苦奋斗,百折不挠,甘洒热血,谱写了一曲曲革命英雄主义的壮丽凯歌,为党、国家和人民建立了彪炳千秋的丰功伟绩。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一支当之无愧的英雄军队!  相似文献   

2.
:近代以来 ,中国社会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双重压力 ,陷入了空前的民族危机之中。为挽救民族危亡 ,实现国家的独立富强 ,中华民族的先驱者们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努力和探索。这种努力和探索的最终结果就是使我们民族走上了正确的发展道路———社会主义。一百多年的历史表明 ,社会主义是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 ,是当时的时代条件和中国社会的特殊性质所决定的唯一选择 ,因而 ,它也是中华民族实现独立富强的唯一出路  相似文献   

3.
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华民族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由于反动势力不愿自动退出历史舞台,因此前一个任务只能通过革命的手段来完成。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前仆后继、流血牺牲,为了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但先后都归于失败。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并指引着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强国之路。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同志既是伟大的共产主义者,又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他以中华民族的独立和富强为己任,为此贡献出自己的全部智慧。争取民族独立、实现民族富强,是中华儿女一百多年来梦寐以求、浴血奋争的夙愿。历史证明:这个夙愿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5.
民族复兴“中国梦”是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中国梦”,而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是新中国成立以前,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中华民族最大的梦想。二者处在相同的历史坐标位、拥有相似的道路指向和内涵。曾经指引中华民族实现民族独立之梦的西柏坡精神,可助力民族复兴“中国梦”尽快进入普通民众的视域并成为精神源泉。  相似文献   

6.
综观中共党史90年的光辉历程,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期研究。以新中国建立为标志,可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两大阶段;以中共十二大为标志,可分为28年建国创业、32年全面建设和30年改革开放三个大阶段;放宽历史视线,以近代以来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来划分,可分为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两大阶段。  相似文献   

7.
李捷 《中华魂》2012,(4):60-60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中国共产党肩负起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富裕两大历史重任,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逐步形成新民主主义政治纲领和经济纲领的同时,便把荡涤封建文化、  相似文献   

8.
辛亥前后无政府主义与民族民主主义辩异马小泉近代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中华民族所面临的时代课题是救亡图存。推翻帝国主义和满清封建政府的统治,是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唯一途径。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的“反满”口号,体现了近代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各族人民的意志...  相似文献   

9.
论多民族国家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特点及互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民族国家内部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整合既关系到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又影响到民族的繁荣和国家的昌盛。民族认同并非简单的文化认同,而国家认同也并非完全的政治认同。民族认同中包含了民族共同体的政治利益诉求,而国家认同中也包含了民族内部和民族之间的历史文化的渊源关系与联系性,并以此互为基础。因此,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往往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渗透,相互作用。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多民族国家而言,可以通过实现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良性互动来促进二者的相生,遏制二者的相克,从而维护民族的团结和国家的统一,实现民族的繁荣和国家的富强。  相似文献   

10.
《源流》2014,(11):46-50
今年9月30日是我国第一个法定烈士纪念日,广东各地开展了各种纪念活动,纪念各个历史时期为了民族独立解放和国家主权安全、为了我们今天的和平幸福而英勇献身的国家烈士。对烈士最好的纪念是传承其精神。传承烈士精神是时代的需要,是国家走向富强、民族走向振兴的需要,也是实现人民更加幸福美好生活的需要。缅怀烈士,告慰英灵,让烈士精神融进我们每个人的血脉,生生不息、薪火相传。  相似文献   

11.
历史系列丛书之一《强国之路》,是一部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国情教育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的好书。它以崭新的视角再现了我国人民自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近一个多世纪以来任人宰割的屈辱历史和无数仁人志士为了民族的独立,人民的幸福,国家的富强不屈不挠、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近一百多年来,几乎所有的帝国主义国家都侵略过我国,我们的民族之所以历尽劫难终崛起,屡遭艰险而不衰,就在于强烈的  相似文献   

12.
本文针对洋务运动不符合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潮流的观点提出不同看法: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潮流是反帝反封建争取民族独立和富强,走上独立自主的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近代化道路。洋务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抵御了列强的侵略,为后来变革封建主义生产关系、争取民族独立进而更好地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奠定了基础,因而顺应了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潮流,其历史作用应予肯定。  相似文献   

13.
50年前的抗日战争,是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中动员最广、牺牲最大,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它洗雪了百余年来的民族耻辱,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独立富强的伟大历史转折。这次民族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中国有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的空前团结和空前的总动员。回顾历史,国共两党在70年间经历了两次合作、两次分裂和酝酿第三次  相似文献   

14.
中国梦的内涵是一个具有内在逻辑理论整体,"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是中国梦三条核心内容,也是衡量中国梦能否实现的三条标准。中国梦是国家富强梦、民族复兴梦和人民幸福梦三者有机统一,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国家富强是中国梦的必要前提和基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国梦的核心,人民幸福是中国梦的最终目的。中国梦是历史、现实与未来、个人与民族、中国与世界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5.
精神支撑力量与社会主导力量的缺失是近代中国未能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富裕两大历史任务的原因.先进知识分子经过审慎思考、反复比较后选择了先进文化——马列主义,并在其指导下创立了中国共产党,找到了社会主导力量.中国共产党以马列主义为指导对传统文化进行了改造,在总结中国革命文化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新民主主义文化,创造出精神支撑力量.  相似文献   

16.
傅斯年具有强烈的民族情感和丰富的民族思想。民族思想是其学术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在民族史研究方面卓有成就,所撰著作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开创了我国民族史研究的优良传统。他提出“中华民族是一个”的观点,既有充分的历史根据,又有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加强民族团结,反抗日本侵略的现实作用。他热情颂扬中国的民族脊梁,激发维护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爱国主义情感。  相似文献   

17.
抗日战争的胜利结束了自鸦片战争以来百余年中华民族受外敌侵略和奴役的历史。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的代表,在领导人民的抗日战斗中,人民民主力量得到了迅速发展壮大。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曾得到世界反法西斯战线的支援,同时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重大贡献。抗日战争的历史告诫我们,国家必须富强,落后就要挨打,而国家富强的出路在于各民族的大团结,爱国主义精神的继承和发扬是中华民族团结统一向上的基石。  相似文献   

18.
俄国十月革命以后,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逐渐传播开来.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产生了中国共产党,同时也开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实质上就是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指引下,领导亿万中国人民众志成城,追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追求国家富强和人民生活幸福的实践过程,即建设独立、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中国的实践过程.因此,从现代化的视角重新审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探索现代化视域下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如何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向纵深推进,是事关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兴衰成败的重大问题,对深化现代化理论和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9.
党领导的青年运动在国家独立和民族复兴的进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青年运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围绕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中心任务而蓬勃发展。大体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领导青年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领导青年艰辛创业、开创未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领导青年解放思想、开创新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领导青年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中国青年运动的时代主题归根结底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坚持党的领导、深入广大群众、引领青年成才发展、培育青年骨干力量是党领导青年运动的经验启示。  相似文献   

20.
王娟 《东方论坛》2023,(1):111-122
近代中国红十字会的人道实践与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历程相互映照、风雨同行。随着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北平红十字会揭开独立办会的序幕;抗战期间,尽管生存维艰,仍勉力救护、扶危济困,展现出人道情怀和民族气节;抗战胜利后,进入“复员时期”,工作重点转为从事“专为和平建设之社会服务”,日常注重社会服务意识的宣传,并广泛开展社会公益活动,以“达成伟大自助助人之使命”,使“社会国家自跻于康乐富强之境”。从区域史角度回溯民国时期北平红十字会历史,既看到富于地方特色的人道壮举,同时也可感受到,在近代险峻的历史氛围中,人道慈善事业与民族革命主题交相呼应,在红十字领域里散发出民族精神的光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