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扬雄《方言》是记录周秦至西汉末年汉语口语的可靠材料。扬州方言是古代汉语发展演变的一个地理分支。由于历史和地理位置等因素,扬州方言经历了2000多年的历史演化后,在其词汇历史累积层次的底部仍然遗留有《方言》所记录的古语。追溯考释这些古语词,对研究扬州方言历史沿革、探讨方言板块边缘区特点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扬州盐商对扬州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理念的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扬州盐商对扬州文化遗产的贡献很大,总结他们对扬州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的理念价值不仅是给他们以应有的历史地位,而且也是为了继承和弘扬他们的理念、做法,可以站在时代发展的高度,在对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的更高的层面上保护和利用好扬州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3.
历史上的扬州枕舟楫之利,缘水而兴;同样也因为长江天堑的阻隔,因水而衰。千年古运河孕育了扬州文明,万里长江见证了扬州的繁荣。自春秋吴王开挖邗沟,沟通江淮,特别是隋炀帝开凿京杭大运河,沟通南北水运大动脉後,长江与京杭大运河在扬州交汇,扬州以其无可比拟的区位优势,成为我国水陆交通的重要枢纽、承南启北的重要“门户”,铸就了扬州历史上两汉、隋唐以及康乾年间的三次辉煌。然而,随着京浦铁路等现代交通的兴起,被长江天堑阻隔的扬州却逐步被“边缘化”了。孙中山先生在其《建国方略》中曾高瞻远瞩地提出在扬州与镇江之间建一座大桥的构…  相似文献   

4.
在扬州地方史研究工作中,近代史部分是较为薄弱的一环。本世纪上半期,由于社会生活动荡不安,近代扬州史志的编撰工作未能正常进行,史料保存和搜集情况也不如人意。但是,这一段历史无疑应作为研究的重点。近代扬州走过了艰难曲折的变革历程,勾稽考核这一时期的扬州历史影象,对于今天的建设事业不无裨益。基于这一认识,笔者在此介绍本世纪初进步报刊《警钟日报》所载的扬州地方新闻。该报一九○四年二月创刊于上海,一九○五年三月被清政府查封。该报很重视地方新闻的刊发,以此揭露和抨击国内外反动势力。扬州因与上海相距不远,交通尚称便  相似文献   

5.
漆器,是扬州的主要工艺品之一。它宛如一朵艳丽的鲜花,为古城扬州增添了奇光异彩。有着悠久历史传统的扬州漆器,早在一九一○年召开的“南洋劝业会”上,就荣获一等金牌奖。接着,一九一五年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万国巴拿马博览会”上,扬州漆器又势压群芳,获得一等银牌奖,为国家争  相似文献   

6.
有清一代,扬州府共纂修了6部府志,即:康熙三年《扬州府志》、康熙十四年《扬州府志》、康熙二十四年《扬州府志》、雍正《扬州府志》、嘉庆《重修扬州府志》、同治《续纂扬州府志》。这些志书至今都完好地保存着。它们反映了扬州之地历古以来的概况,尤为详细地记述了明代万历中期以后至清代同治之间的二三百年中,扬州府属各邑自然和社会各方面的事迹,成为了解和研究扬州之地这段特定历史时期多方面情况的不可缺少的历史文献。综览这些府志,由于能够恪守志书编纂的法  相似文献   

7.
扬州“双东历史街区”是古城扬州一颗灿烂的明珠,是体现城市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印证.了解游客对古街区开发成效的评价,建立扬州“双东历史街区”旅游开发效果评价体系,分析其优势和存在的问题,进而为扬州“双东历史街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参考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一、作客扬州的历史根源和现实意义程晋芳《哭吴敏轩》诗,有“生耽白下(南京)残烟景,死恋扬州好墓田”两句。为什么吴敬梓既然爱上白下烟景,偏又死恋扬州墓田呢?这有他的历史根源和现实意义。扬州是东南交通要道,远自隋唐以来,逐渐形成东南沿海地区的经济文化中心,到了清代中叶,由于手工业、商业和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特别是盐业的发展,更加繁盛起来。四方文士学者荟萃于此,园林湖山,诗酒之会,盛于江南。故吴敬梓曾祖父国对的胞弟国龙,请假从京师南归,路过扬州,小住养病,辛亥(1671)卒于客邸。吴国对初任翰林院编修,也因病请假,南来扬州休养,与同年好友扬州府司理王士祯经常诗  相似文献   

9.
在清代画坛上,“扬州画派”是一个重要的流派,对近代画风有过重要的影响。我在一篇文章中曾谈过:清代,“在扬州这块肥沃的土地上出现了对全国文化颇有影响的扬州画派和扬州学派,决不是偶然的。经济的繁荣,相对安定的政治环境,学术空气上的相对自由,名流学者的相互切磋、交流,盐商的好客尊士都是重要的因素”,为进一步探讨“扬州画派”形成原因,本文拟从历史视角上作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协同学原理分析了扬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经济系统的演化过程。不稳定性的出现导致了扬州富甲天下崇高地位的丧失,慢变量支配原理决定了扬州历史文化名城经济系统的演变过程,序参量原理的竞争与合作形成了扬州旅游业以历史文化为核心的宏观有序结构。由此提出对应措施。  相似文献   

11.
青楼文化是扬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追溯扬州青楼文化的缘起,儒和商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历朝都有"士妓交谊"的传说,尤其是明清时期盛行的"养瘦马"习俗,是扬州青楼文化发展至鼎盛的重要推动力。历史上的"扬州青楼"内外具有浓郁的文化色彩,风月产业在扬州的城市发展史上曾经起过不可忽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扬州地域文化特性刍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农业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各个地域文化都因此呈现出农业文明的厚重垒积之状。但是,扬州区域历史文化却是一个例外。扬州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形成了奠定在市场基础之上的商业消费城市,并以其雄厚的经济实力支持了扬州先民的文化创造。它的城市文化性质与乡土中国的农民文化背景反差如此之大,所以难免被传统社会目为怪异,并迭遭传统文人的指责。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区域构成部分,历史扬州商业性的城市文化正是中国传统文化资源中的现代性因素,是中国文化现代性转化的内在根据之一。  相似文献   

13.
清代扬州学者在扬州地方史的研究领域成果显著 ,其主要工作包括广搜史料、考辨史实、贯通古今、提供借鉴等等。他们的研究成果集中在对扬州历代政区沿革及运河变迁的探讨、扬州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的研究、扬州历史遗迹的考证与保护、扬州地方志书与地方通史的编撰等方面。在扬州学派代表人物中 ,汪中、焦循、阮元等人对扬州地方史的研究又各有重点和特色。这对于我们从事区域史研究 ,为地方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服务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汉文化对于扬州来说,其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相对明清文化和隋唐文化,更加厚重,更加珍贵。对汉文化遗产进行挖掘和研究,有利于从整体上把握扬州文化的特点、内涵和价值。  相似文献   

15.
从朱自清少年时期的教育、环境以及家庭等方面,可以清晰地看出他的思想人格成长与历史文化名城扬州的精神联系,及由此生成其“扬州情结”;关于扬州题材的散文,证明朱自清内心的疼痛是其创作的内驱力,舍此,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将缺少一位无可替代的美文大家。  相似文献   

16.
扬州盐业之兴始于西汉,最盛期是在明清之际,南河下与扬州盐业的关系主要也就在这个时期。明代中期,扬州建新城,南河下是新城的一部分。这里,盐商聚集。经过历史的积淀,南河下留下了很多盐商与盐业经济的遗迹、遗事。扬州能成为“淮盐”产销链条上的一个重要环节,“引市街”的街名能说出其中的道理。扬州在中国盐业中的独特经济地理,还可以通过“四岸公所”及其“岸”字来说明。南河下是扬州盐文化旅游的重要区域,南河下见证了扬州的半部盐业史。  相似文献   

17.
游扬州     
"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是古人对扬州繁华的赞誉和向往。由此诗句,扬州的富足可见一斑。扬州位于苏北平原南端,长江、京杭运河的交汇点上,古时交通就很便利,成为众多商品的集散地,胜极一时。扬州城区始建于春秋末年,至今已有两千四百余年。其间历史辉煌耀人,史可法、扬州八怪等更是名闻遐迩,时至今日,仍被世人津津乐道。扬州,历来为游览胜地,曾有不少领袖、帝王、文人、墨客为这里的秀色所吸引。隋炀帝下扬州,乾隆皇  相似文献   

18.
扬州传统文化,虽历经劫难而不衰,能兼收并蓄而博大.构建今日之扬州文化,再创扬州文化之辉煌,必须总结历史经验,坚持经济、文化协同发展的方针,从而将扬州建设成为"文化大市".  相似文献   

19.
明中叶以后,扬州由于徽州盐商的介入,其城市发展的传统动力机制被打破,转由以外来力量为主导走上内外结合的双重发展道路.随着城市发展推动力的转变,扬州的文化、艺术内蕴和发展模式也随之发生变化.在城市文学上,徽州盐商在跻身扬州文学圈的同时,也给这个城市的文学活动增添了极大活力.在城市艺术上,徽州盐商对艺术的浓厚兴趣和大力投资与扶持,促进了扬州城市艺术市场的健全和商品化发展,使扬州城市艺术的生产与消费之间形成良性发展.在学术上,徽州盐商的广泛参与和推动,使扬州学术和文化的发展较稳定地走向高度繁荣,并深层次地提升了其城市文化精神结构状态.  相似文献   

20.
广陵观潮是中古文学常见的一种文学意象,由于地理环境的变迁,引起后人对其产生地域的争论。从文献记载、考古发掘和历史地理的环境变迁等分析,广陵观潮应在扬州而非钱塘,其盛行的时间在汉至六朝,约在唐大历年间消失。广陵(扬州)作为古代的形胜之地,广陵观潮的自然景观为诸多文人所记述,而理解广陵(扬州)在古长江口的位置是揭释这一文学意象的钥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