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在整个金融活动中,金融监管决定着金融市场规范性与绩效性的演化方向与路径,对金融系统乃至整个经济系统的绩优运行路径依赖具有全局性的关键作用。为揭示金融监管过程的复杂性及监管行为的动态演化路径,建立演化博弈模型来分析金融制度、市场参与者素养、市场有效性、交易成本与金融监管的相关关系。研究认为:金融市场参与者的违规带来的超额收益、违规成本和监管者的查处成本、查处力度、对违规行为的惩罚力度以及市场自身对违规行为的惩罚等因素决定着市场参与者的行为选择,决定着金融市场的演化路径与方向。  相似文献   

2.
将产业同构性、合作成本、超额收益、机会收益、违约惩罚、超额收益分配比例引入成渝双方演化博弈模型中,并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实施产业错位发展,降低产业同构性会增加超额收益,促进成渝向合作的方向演化;合作成本和机会收益越高,越不利于向合作方向演化;违约惩罚越大,越有利于成渝双方向合作的方向演化;此外,合理的超额收益分配比例能使成渝双方实现共赢。提出成渝应实施两地产业错位发展,建立合理的区域合作考核制度,加强监督和惩罚力度,完善利益分配机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3.
对“违约”行为效用模型分析的结果表明:加大对“违约”交易行为的惩罚力度、提高发现以及对“违约”行为实施惩罚的可能性、降低交易者选择“违约”行为收益的概率、较大的信用重构成本,可以对信用交易中的“违约”行为产生抑制作用。在“违约”成本较低的经营环境中,选择“违约”交易行为能够提高交易者的交易效用。  相似文献   

4.
随着民间借贷活动范围扩大,纠纷明显增加,民间借贷风险受到广泛关注。通过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利用240个民间借贷纠纷案件的调查数据,探讨了地理距离对民间借贷违约风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地理距离显著增加民间借贷违约风险:地理距离对月利率2%以下借贷的违约风险影响程度高于月利率2%及以上的借贷,对本金100万元以下借贷的违约风险影响程度高于本金100万元及以上的借贷。建议鼓励和发展近距离或依托熟人关系的民间借贷,建立依托地缘、血缘或亲缘等关系的借贷监督和社会惩罚机制。  相似文献   

5.
民间金融对农村经济的支持效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民间金融对农村经济的支持效率,利用历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对农民来自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的借款进行回归分析,研究表明:民间金融对农村经济的发展是有效率的。民间金融克服了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风险,降低了交易成本和违约风险,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金融支持。  相似文献   

6.
针对现有研究无法反映传销组织结构与传销收益演化规律的问题,提出了网络传销的SIR传播模型。根据网络传销的运行机制,将网络节点划分为组织节点、易感染节点、感染节点与移出节点,并提出状态转移规律;建立了网络传销的SIR模型并得到了传销组织者与传销参与者的收益演化规则;对传销组织结构、传销组织收益与传销参与者收益进行数值仿真实验。仿真结果表明:传销组织规模不可能无限增大,网络传销的绝大部分收益终将为传销组织者获取,大部分传销参与者将血本无归。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民间金融活动迅速发展,由"民间借贷"和"地下钱庄"所引发的讨论也越来越多。但是,我国目前尚无关于民间金融的专门立法,在民间金融的法律规制上甚至存在着合法与非法、罪与非罪等问题,这不仅使得民间金融参与者的合法权益无法得到保障,而且阻碍民间金融的健康发展。为此,应当建立健全我国的民间金融法律制度,引导民间金融朝着法治化的方向发展,使其能够加入我国金融业的竞争,促进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通过建立完全信息无限次重复博弈民间借贷模型,基于村庄治理理论,研究了传统农村民间借贷稳定运行的内在原因,认为正是村庄治理的两大作用:信息形成和违约惩罚,抑制了传统农村民间借贷风险,维持并促进民间借贷的稳定发展。因此,认为基于血缘、地缘关系的传统农村民间借贷是一种非常稳定的借贷形式。  相似文献   

9.
中国农村民间金融履约机制的博弈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民间金融的广泛性存在是不争的事实。本文通过对农村金融借贷行为的博弈分析,得出无限次的重复博弈、声誉制约、严厉的惩罚机制、灵活的担保机制可以实现农村民间金融借贷双方博弈的纳什均衡。此外,通过与农村正规金融的比较分析,认为农村民间金融正是具备了上述履约机制从而走出了农村信贷双方的囚徒困境,应发挥农村民间金融的优势和特点,实现农村资金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银行贷款定价是一项复杂的金融工程,通过研究其中的违约风险与贷款定价的内在关联、贷款定价中违约风险的理论刻画、违约风险与贷款定价的实证分析等问题发现:违约风险通过降低信贷市场效率和信贷合同价值影响银行贷款定价决策;贷款定价的理论研究更宜采用内生违约风险,而不是对违约风险作外生刻画;由于缺乏数据,违约风险和贷款定价的经验研究欠缺.  相似文献   

11.
基于1995—2009年东、中、西部的面板数据,对农户从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两种渠道融资对农户收入的影响进行理论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户从两种渠道获得借贷均能提高农户收入,但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正规金融的借贷在西部地区作用最为显著,贡献率为0.80,分别高出东、中部地区0.21和0.41;非正规金融借贷对中部地区农户增收作用显著,贡献率为1.47,但在东、西部作用不显著。可以判定,农户借贷差异是导致农户收入区域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农户产生借贷区域差异主要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国家差别化的区域政策和区域种植结构差异有关。要提高农户融资绩效,减少借贷差异,进一步缩小农户收入的区域差异,应该加快农村金融改革,提高农村金融覆盖面,对非正规金融适当解禁,引导农村正规和非正规金融适度合作,加大正规金融对中部地区支持。  相似文献   

12.
运用分位数回归,实证检验不同渠道信贷约束对农户收入的影响,并甄别不同渠道信贷约束对不同收入农户的影响差异。结果表明,信贷约束是影响农户收入的较为关键的因素,农户信贷约束尤其是正规金融信贷约束主要减少了低收入农户的生产性收入。基于研究结论,为了缓解农户信贷约束,提高农户收入,提出完善农村正规金融服务、加强非正规金融机构监管、改善农村金融环境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非税收入是政府通过收费、基金、附加和罚款等方式筹集用于履行政府职能的收入。政府非税收入的现状表明,加强非税收入的管理、健全科学的非税收入机制,对于深化财政改革、建立和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基于2011年调查数据,运用独立混合截面数据模型分析农户从正规金融途径借贷和非正规金融途径借贷对其增收产生的影响。结果显示,农户偏好从非正规金融借贷,非正规金融借贷规模是正规途径借贷规模的4.15倍,在满足生活消费和生产性投资方面发挥着较正规金融更为重要的作用。不到50%的非正规途径借贷农户将资金用于生产性投资,而从正规金融机构借贷的农户90%是用于生产投资,且二者的生产性资金投向存在较大差异,非正规金融借贷资金主要投向畜牧业和非农产业,正规金融机构贷款则主要投向种植业和农机具补贴,资金借贷规模和资金用途是致使非正规金融绩效高的原因所在。基于此,提出解禁非正规金融,提高农村金融覆盖率,加快基于农户实际需求的金融产品设计,尤其是抵押担保品创新,防范非正规金融市场金融风险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金融信用环境恶化已对国内银行商业化运营机制的建立和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产生了消极影响。分析了金融信用环境存在的问题,探讨了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采取加强金融信用宣传、教育的力度,建立、健全金融信用评估和监管机制,完善金融信用法律法规体系,加大处罚力度以及加强自身金融信用管理建设等措施,以此来实现金融信用环境的整治,塑造全社会的金融信用意识,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16.
伴随老龄人口的快速增长,如何更好地满足老年人长期照料需求正日益成为重要的社会议题。文章基于2014年、2018年CLHLS连续追踪调查数据,运用双边随机前沿模型,实证检验了老年人非正式照料影响因素,并估计了收入不平等对老年人非正式照料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家庭收入对数、由退休金或子女提供经济支持、丧偶、失能程度等显著正向影响老年人非正式照料基准量,而社区提供健康教育显著负向降低老年人非正式照料基准量。在具体效应方面,收入不平等综合影响比重达到了76.86%,其中,收入不平等正向溢出效应贡献了88.66%。在影响程度的单边效应方面,收入不平等正向溢出效应高达58.12%,负向挤出效应为33.33%,净效应达到了24.79%。性别和地区特征下的群体异质性较小,但伴随老年人失能等级提升,收入不平等净效应呈现降低趋势。因此,根据收入不平等形成机制,以提升老年人照料水平为导向,文章提出降低收入不平等、优化正式照料资源供给、强化制度保障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文章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运用中介效应分析研究非正规金融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机制,运用ordered logit模型研究社会资本在非正规金融与主观幸福感关系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非正规借入对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负向影响,其中消费、健康的途径存在中介作用,而创业的途径没有发挥中介作用;非正规借出对主观幸福感也存在显著负向影响,收入的途径存在中介作用;社会资本对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同时对非正规金融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存在调节作用。通过采取措施强化以上影响机制的积极作用,削弱其消极作用,可以缓解非正规金融活动带来的主观幸福感损失。  相似文献   

18.
随着家庭结构与代际关系变迁,强化居家失能老人的非正式支持是社会政策的重要使命。利用2008年和2011年两期CLHLS数据的分析表明,子女经济支持对失能老人的居家照料及其费用具有重要影响。截面Logit模型显示,增加子女经济支持,老年人接受子女照料和社会照料的可能性会显著提高;面板固定效应模型揭示了子女经济支持从无到有,会使子女照料的可能性提高5.36%;子女经济支持每增加1万元,配偶照料的可能性将提高4.29%。Tobit模型表明,子女经济支持每增加1万元,照料费用增加125元;子女经济支持从无到有,照料费用提高58元。因此,子女经济支持对照料支持并未呈现“挤出”效应,而是进一步强化了子代对亲代的双重赡养责任。在相关政策的制定和调整中,需要关注代际支持,实现家庭资源的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19.
理论上认为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存在有利于融资效率的提高,但是否有利于农民增收,经验研究结果不一.笔者在农村资金来源中的自筹资金和其他资金大部分来源于非正规金融的假定下,构建面板数据回归模型发现:国内贷款和外资对我国农民收入的影响不显著,但非正规金融和国家预算资金的影响统计上是非常显著的,并且各地区的地区性因素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差异很大.  相似文献   

20.
司法机关将罚没收入上缴地方政府财政账户,地方财政再根据情况将所收取罚没收入返回司法机关,罚没收入从而被用于补支司法经费,并成为司法机关的重要经费来源。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我国的司法经费自筹体制。差额预算体制下,利用罚没收入等司法收入补支司法经费,是地方司法经费筹集的惯常做法。这种补支自筹方式,既有着国家的明文制度安排,同时也具有种种运行潜规。司法财物改革后,随着司法罚没收入统一上缴省级财政,地方政府无法分享罚没收入等司法收入作为财源,就很难再像原来一样承担起司法经费的给付责任。司法改革中,地方司法机关可能会失去地方财政的有力支持,从而会面临一定的财经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