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伴随私有制的产生与阶级阶层分化,贫困问题一直存在于自商周至隋唐的古代社会。至宋代,由于土地制度的变化和商品经济的发展,非身份性贫困成为了必须予以正视和干预的社会问题,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其中,关于贫困的解释即贫困致因成为当时社会中上层关注的重要议题。具体而言,宋代主流社会意识形成了三种主要的贫困解释:天命说固守传统秩序,结构说强调国家体制,材性说突出个人能力。实际上,每种贫困解释背后都有一个明显的阶层指向,成为该阶层表达利益诉求的言说工具。对此,可以认为,贫困问题在宋代社会分层的大背景下成为社会中上层构建自身话语体系和权力关系的载体,亦推动了唐宋以来新的社会传统的构造进程。  相似文献   

2.
中国农村贫困脆弱性动态演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93~2009年CHNS的6轮农村家庭收入调查数据,计算中国农村家庭的贫困脆弱性,并采用统计分析和转移矩阵的方法,分析中国农村家庭贫困脆弱的整体变动趋势及其动态演化特征。研究发现:中国农村家庭整体脆弱程度呈不断下降趋势;贫困脆弱状态是一种暂时性贫困脆弱状态,并且脱离贫困脆弱与进入贫困脆弱现象并存;脱离贫困脆弱和进入贫困脆弱均呈现状态依赖性,在脆弱线附近群体更容易进入和脱离贫困脆弱;贫困脆弱群体的不同阶层脱离贫困脆弱后,大部分家庭进入非贫困脆弱群体的阶层有所差别,非贫困脆群体的不同阶层进入贫困脆弱后,大部分家庭均进入贫困脆弱群体的较低阶层;同时,分析了中国农村家庭贫困脆弱性动态演化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3.
社会资本、发展机会不均等与阶层固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阶层固化已经成为我国现代化的最大威胁,它严重影响到我国的社会稳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政治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的成功。只有打破不合理的权力垄断与资源垄断格局,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加速推动民主法制建设,健全社会保障体制,促进教育公平,我们才能削弱贫困阶层先天存在的家庭社会资本劣势与生存风险的影响,尽量为贫困阶层的发展提供平等的初始竞争条件和公平的竞争机会,促进阶层流动,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过去的40年中,中国农村反贫困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并将在2020年底实现现有标准下全部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与此同时,中国也从低收入国家发展成为中等收入国家。在此背景下,贫困逐渐呈现出新的特征,绝对贫困问题将被相对贫困问题替代,发达地区的贫困问题会日益突出,贫困呈现出群体性特征,且贫困不仅是收入问题,更表现为社会排斥和阶层固化。相对贫困治理的目标在于防止脆弱人群陷入贫困、缩小社会差距、实现共同富裕。为此,中国的贫困治理机制要实现两个转变,即从绝对贫困转变为相对贫困治理、从超常规转变为常规的贫困治理,而转变的核心是从聚焦贫困地区逐步转变为聚焦贫困人群。  相似文献   

5.
中间阶层不断扩大所带来的直接启示是贫困阶层和富裕阶层都相对缩小,整个社会在利益分配上的冲突相对减弱,呈现出和谐社会的繁荣局面。同样,只有当社会经济文化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中国基本进入比较发达的现代化阶段,有利于社会政治稳定的,有利于社会和谐发展的中间阶层才会最终形成。  相似文献   

6.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国21世纪前20年的奋斗目标。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社会利益分配关系的不断调整,人民内部阶层不断分化,部分群众缺乏改善生活和发展的条件,生活逐渐困难,成为党和政府密切关注的贫困群体,而这也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本文通过对我国贫困群体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来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措施,从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  相似文献   

7.
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共存、相对贫困凸显,是当前我国社会贫困的一个显著特征。资源禀赋、市场竞争和制度设计诸因素,促成社会贫富分化,并使社会贫困呈现阶层固化和代际传递趋势。政府需要适时调整反贫困战略,重新审视扶贫主体、扶贫对象、扶贫方式、扶贫重点,并作出富有实效的反贫困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8.
97年居民生活还将面对三大难题1.城镇贫困阶层人口是当前社会不稳定因素(1)城镇贫困阶层人数和贫困面扩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城镇贫困人数1995年为1240万人。实际远不止此数,根据全总企业抽样调查推算,1995年底拖欠职工工资的人数有1000万人,停...  相似文献   

9.
过去二十多年中,浙江省农村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伴随着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大幅度增长和个人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原来单一的低收入阶层逐步分化,形成了界限明晰的贫困阶层、温饱阶层、小康阶层和富裕阶层。本文利用农村住户调查资料,在对各阶层的形成过程及其社会特征和经济特征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各阶层经济共同发展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0.
文章认为,随着城市贫困问题的进一步发展,逐步形成了城市贫困阶层的固定化,而城市贫困的固定化表现为贫困的代内滞留和代际传递。基于郑州市贫困人口的抽样调查,文章分析了城市贫困的代内滞留和代际传递的可能性,进而提出了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缩小贫富差距以及重点长期贫困问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对阶级、阶层的分析 ,是马克思主义阶级、政党学说的基础 ,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依据。江泽民的新社会阶层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 :必须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 ,同时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不断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 ;新的社会阶层也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不能简单地把有没有财产、有多少财产当作人们政治上先进与否的标准。江泽民的新社会阶层理论是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阶层发展变化情况的科学总结 ,是对马克思主义阶级阶层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对推进中国改革开放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中国当前的高收入阶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收入群体目前在我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首先表现为其所拥有的财富总量巨大;其次表现为该群体有着相对固定的职业和社会身份象征,开始具有相似的自我身份认同感和政治、经济、文化需求。当前的高收入群体出现了阶层化的特征,导致了我国贫富差距的持续扩大,影响了我国的社会结构的优化,增加了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的风险。在哈贝马斯的国家社会"三分法"的基础上,从政府、市场及公民社会(社会文化)的视角分析了我国当前的高收入阶层的产生、发展过程及功能,同时提出了缓解贫富差距和化解社会阶层间差距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天之骄子,当代大学生不仅努力掌握专业学科的知识与技术,而且关注世界局势,关心民生与发展,但由于所处环境比较单一,因而缺乏社会实践经验,适应能力差。所以高等教育必须紧跟时代,面向未来,积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化与社会化结合,不断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与内涵拓展。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以来,我国社会贫富差距扩大,阶层结构发生许多变化。这种变化对传统的阶级分析理论提出了挑战,在历史唯物主义指导下全面、客观地认识这些新变化,可以看出,新兴的社会阶层是当代人民群众的组成部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人民群众就是指一切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由于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社会财富不断积累,一个稳定的高收入阶层的形成,国内私人银行业务已经起步.本文详细介绍了私人银行业务的概念及其特点,对我国商业银行开展私人银行业务进行SWOT分析,并系统地提出了相关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6.
扩大中间阶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间阶层实质上是一个经济地位、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等各方面介于上层精英阶层和下层大众阶层之间的、具有中等社会经济地位的阶层和群体的集合.扩大中间阶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通过运用财政税收政策,大力发展教育和科技,鼓励创业,建立顺畅的社会流动机制等方式壮大我国的中间阶层对促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对500户黎族家庭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海南黎族的社会阶层分布呈明显的倒丁字形结构。尽管绝大多数受访者对自身所处的社会阶层和收入不满,但仅有12.8%的人有流动经历。黎族的代内流动以低阶层间流动为主,所处社会阶层越高、受教育程度越高者流动率越低。其中上升流动率仅为29.7%,半数以上为下降流动。黎族的代际流动渠道严重不畅,主要原因在于子辈中接受高中以上教育者比例与父辈相比不升反降。提高黎族的受教育水平,改善就业环境,增强其不断流动与向上发展的愿望和进取心,是提高黎族社会现代化水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场史无前例的伟大社会实践.在一定意叉上,和谐社会构建根本上是要实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也就是要实现社会各阶层关系的和谐.和谐社会的构建与合理的阶层结构形成是相辅相成的,和谐社会构建要实现社会成员关系的融洽,这要求社会的阶层结构合理有序,合理的阶层结构又是和谐社会实现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9.
自工业社会以来,科技进步引发深刻的社会阶层结构变动,改变着原有的社会分层体系。伴随着北京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北京社会结构发生着深刻的变迁。研究表明,这一变迁突出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减少了劳动力投入,直接导致体力劳动者阶层在社会阶层结构中所占的比例规模不断减小,而脑力劳动者阶层规模不断壮大;另一方面,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深刻影响着社会阶层结构中的资源配置,改变着原有的社会分层体系。  相似文献   

20.
正确认识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重要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共产党的一条重要的历史经验是 :既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 ,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又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增强党的代表性和广泛性 ,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 ,党的建设和事业才能顺利前进。当前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党的阶级基础不断增强 ,同时 ,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阶层。这些社会阶层中的广大人员也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党只有既坚定不移地依靠工人阶级 ,增强党的阶级基础 ,又不断吸收新的社会阶层中的优秀分子 ,扩大群众基础 ,才能不断巩固执政地位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