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于京东 《江苏社会科学》2023,(2):105-115+242-243
近代以来,国家构建通常有着诸多不同的路径选择,现有研究更多关注“民族性”,而忽略了“领土性”,后者作为塑造共同体意识的一项独立要素,是基于地理和空间的尺度,并且在日常生活中经由地图来呈现和表达的。早在民族主义兴起以前,这种地缘性的领土国家建设及其测绘制图的实践就已然出现,尤其是在17世纪后的欧洲,地图既是一种“显示器”,反映了外部的边界划定与内部的国土整合,也是一种“助推器”,促成了阅读、出版和传播基础上的意识形塑与认同构建,这两者互为表里,共同促成了疆域与国家历史书写的新面貌。地图的制作、编纂及其政治过程也就构成了一种不同于文字的、关于近代国家的图像志记载,而梳理这种地图之上的国家叙事不仅可以修补现有的国家理论,而且有助于推动一种综合了科学史、文化史与政治史的跨学科研究。  相似文献   

2.
抗日战争中的中国佛教徒何明栋1931年“9·18”事变后,日寇大举入侵我东北三省。在这民族存亡紧急关头,全国广大佛教徒与全国人民一道奋起抗日,中国佛教会常务主席圆瑛法师立即发表《为日本侵略致彼国佛教界书》,指出日本侵略者“竟以侵略之政策,占据中国领土...  相似文献   

3.
管建强 《中国社会科学》2012,(12):123-137,208
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固有领土。中国最早发现、命名和利用钓鱼岛,而且对钓鱼岛进行了适度有效的管辖。日本趁中日甲午战争之际窃取中国钓鱼岛的行为,不构成先占,是非法的、无效的。二战期间,日本由于发动侵略战争而承担国家责任。在《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和《日本投降书》基础上,同盟国最高司令部作出的第677号指令,限定了日本领土的范围不包括北纬30度以南的琉球和钓鱼岛等一切岛屿。在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中,日本政府再度重申"坚持遵循《波茨坦公告》第8条的立场"。《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日本投降书》以及《中日联合声明》,不仅是构成对日本主权限制的基本文件,也是中国享有钓鱼岛主权的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4.
论台湾的地缘战略地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台湾是西太平洋上的战略要冲。台湾独特的地理位置无论对中国,还是对美国和日本都有至关重要的地缘战略意义。台湾是中国海防的关键,通向太平洋的门户,南北海运的枢纽;台湾是美国控制西太平洋“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台湾海峡是日本西南航线的必经通道,恰似“东方的直布罗陀”,台湾是中、美、日三国战略利益的交汇之地,这是中国坚决维护祖领土、主权统一,美国(暗地里还是日本)顽固干涉中国内政的最深层次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杨婧雅 《江汉论坛》2023,(1):106-118
康熙《皇舆全览图》是我国首次采用西方测绘方法,在全国范围实测后绘制的有地理坐标的地图,在我国地图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考虑其数学要素和地理要素都达到了较高的科学水平,对该图湖广地区进行分层数字化,可形成以该图完成年代为时间界面的、覆盖目前湖北湖南两省范围的基础历史地理信息和地名数据库,为历史地理及相关学科的研究应用提供基础;可以考察清代一系列地图地理要素的流传过程,进而分析湖广地区的国家管控过程和地域发展历程,可望破解以往一些历史政区研究的学术难题。自清代中后期,湖广地区总图和湖北湖南省图基本都渊源于《皇舆全览图》,光绪年间湖北湖南两省新一轮地图测绘与舆图绘制也继承了《皇舆全览图》的测绘技术及绘图方法,其中最有名的当属湖北巡抚胡林翼在吸收《皇舆全览图》和《乾隆十三排图》长处、参照李兆洛《皇朝一统舆地全图》基础上绘制的湖北本省舆图。《皇舆全览图》对湖广地区方志地图的影响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先进测绘技术的运用基本上到清朝后期才体现到方志地图上。  相似文献   

6.
孙翠萍 《理论界》2008,(11):111-112
钓鱼岛问题一直是影响并反映中日关系冷暖的敏感焦点问题。钓鱼岛问题的由来要追溯到近代以来日本对中国领土的非法窃占。钓鱼岛争端不止于主权层面,还有更深的经济、军事层面的诉求。钓鱼岛问题的实质是国家领土主权归属及其相关经济、政治和军事权益问题。  相似文献   

7.
全中国的工人、农民、兵士以及一切劳苦群众们! 万恶的国民党政府,自出卖了东三省,出卖了内蒙古,出卖了平津之后,现在又把整个的华北出卖给日本帝国主义! 经过了卖国贼蒋介石、汪精卫、黄郛的庐山会议,南昌会议,经过汪精卫、黄郛与日本帝国主义代表在上海南京的直接交涉,国民党已经愿意把黄河以北所有中国的领土,完全划为“满州国”的领土。“满洲国”与华北的通车通邮已经开始,华北的军队全部南调  相似文献   

8.
澳门自“开埠”以来,在任何历史阶段,都不是通常所谓“殖民地”,而一直是中国领土;葡人居留澳门及葡国对澳门的事实统治,不能从法律上否定中国对澳门的法定领土主权;澳门回归祖国,不是领土主权再转移式地确定主权归属,而是结束中国依法对澳门行使主权受阻却的非正常状态  相似文献   

9.
柴文华  周璇 《天府新论》2006,2(5):28-34
日本占领中国领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1895年4月17日,清政府与日本签署《马关条约》,把台湾岛及所属岛屿、澎湖列岛等地的主权让与日本,开始了日本对台湾长达半个世纪的统治。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炮轰中国东北军北人营,袭击沈阳。1932年3月,日本扶植清朝末代皇帝溥  相似文献   

10.
1914年日军在山东的不法行为述论黄尊严1914年日德争夺青岛之战,是继日俄战后在中国领土上发生的第二次帝国主义战争。自9月2日日军恃强破坏我国中立,由远离胶澳租借地的龙口强行登陆后,北京政府被迫划出潍县以东地区为行军区域,实行"局部中立",对日本可...  相似文献   

11.
香港,历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942年至1945年,国民党政府就取消英、美等国在华的治外法权问题与英、美等国展开谈判之际,以及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后的受降过程中,中方都面临收回香港主权的大好历史机遇。然而,由于美国政府的出尔反尔、背信弃义,英国坚持其顽固的殖民主义立场,更由于中国的贫弱和国民党政府采取妥协、软弱的外交政策,不仅使作为战胜国的中国在外交上蒙受了新的耻辱,而且使中国再次坐失了收回香港主权的良机。  相似文献   

12.
晚清海防与近代日本海权之战略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鞠海龙 《中州学刊》2008,3(1):206-210
加强海防与拓展海权是19世纪末中日两国面对海洋危机提出的不同战略.晚清海防以本土安全为目标,以分区设防为特征,强调海军的防御功能,严格将海防范围锁定在本国海岸和沿海一带.日本海权以俄国、中国为假想敌,强调海军攻势战略,将朝鲜半岛和中国领土视为利益所在之地.由于日本海权目标直指中国领土,而中国仅以沿海为前沿阵地,因此,战略提出之际,中国已处劣势.面对强调海外利益和超过正常国家安全利益要求的海权战略,中国将对本土危机作为海防建设和海防战略的主要参照系,在战略实践中否定海上防御,实施海岸防御等战略方针使中国海军的战略效能消耗殆尽.以海防应对海权的战略错误不但决定了战争结果,而且使中国地缘战略空间完全塌缩.  相似文献   

13.
<正> 一九一四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久已觊觎中国领土的日本帝国主义以“英日同盟”为借口,发动了进攻青岛的日德战争,夺去了德国在中国的殖民地,成为奴役青岛人民的第二个殖民霸主。通过这场战争,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由青岛延伸到整个山东,并恃此向  相似文献   

14.
“甲戌台湾危机”时中日军力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74年5月,日本扩张主义者无视中国的领土主权,出动军队在台湾南端的琅桥地区登陆,侵占该地区,挑起“台湾危机”。软弱的清政府竟出银50万两换取日本撤兵,以解决危机”。当时,日本军事力量远不及中国,其外交上亦陷于孤立·清军以武力驱逐侵略者绝对胜算。本文试就该胜算进行讨论。在台湾的中日两军实力从1874年5月6日首批日军270人在社案登陆起,至5月22日狂热的扩张主义者西乡从道中将抵达琅球止,聚积在台岛南端的日本侵略军“不满二千”“。其部署为,“大浦角者二百余人,琅桥者六百余人,龟山后者千余人”②。6月份,曾有一些日…  相似文献   

15.
档案内容信息的开发利用在社会各项事业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涉及各个领域。下面仅列举几个实例来说明档案内容信息的开发利用在政治、经济、历史、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1.在政治方面的作用。1996年8月,日本首相桥本龙太郎无视亚洲人民的感情,以私人身份率先参拜靖国神社,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侵略中国和亚洲其他国家的东条英机等甲级战犯顶礼膜拜,意图否认日本侵略亚洲各国的罪恶历史。日本首相这一丑行,受到了亚洲曾遭受过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国家和人民的严厉谴责和评击。不久,日本右翼军国主义分子又强占我国领土钓…  相似文献   

16.
雅尔塔体系的形成与中国关系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雅尔塔体系的创建国之一,雅尔塔体系对中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雅尔塔体系有关中国问题的安排并不仅仅限于雅尔塔秘密协定,它还包括有关中国国际地位的规定和对日本占领中国领土的处理规定。雅尔塔体系的形成对中国既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也给中国带来了许多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一般认为发生于1897年的德占胶澳事件引发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而实际上近代中国的瓜分危机从鸦片战争后就开始了。以《.与京条约》为开端,中国的领土不断地被列强蚕食和鲸吞,如英国蚕食香港、九龙,俄国鲸吞我国的东北和西北的大片领土,日本利占台湾、澎湖等等。因此,到了19世纪末瓜分之说出笼时,瓜分之实早已发生。至于瓜分狂潮,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以1895年11月8日中日《辽南条约》为起卢、,历时2年零5个月,是列强合伙图谋瓜分中国利权的时期;第二阶段以1898年3月6日中德〈胶澳租界条约》签订为开端,历时1年零1个月,是德、妖、英、法强索租地而引发瓜分和反瓜分斗争的时期。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列举了钓鱼列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历史事实,并对日本提出钓鱼列岛主权声称的几种依据进行辨析,说明日本是通过"马关务约"占有钓鱼列岛,而现在马关条约早已失效,日本也失去了占领钓鱼列岛的条约依据.由于钓鱼列岛位于中国东海大陆架的边缘,在中日海域划界中占有重要地位,故在划界中为公平起见,可以考虑把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分开进行谈判,不排除分别划出两条不同边界线的可能.  相似文献   

19.
台湾大选以来 ,曾在《中日马关条约》签定 10 0周年之际 ,跑到日本表示“将台湾割给日本是中国人的大不幸 ,是台湾人的大幸”① 、“幸亏把台湾割让给日本”② 的中华民族败类吕秀莲 ,屡屡向媒体发表谈话 ,她编造谎言、颠倒是非、混淆视听 ,极力企图把宝岛从祖国大家庭中永远分割出去 ,其罪恶行径是对历史史实和国际法的根本违反 ,是绝对不能得逞的。(一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从地理因素看。1982年通过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 76条第一款对大陆架所下的定义规定 :“沿海国的大陆架包括其领海以下依其陆地领土的全部自然延伸 ,扩…  相似文献   

20.
战后日苏领土问题的形成,与美国"冷战"政策有密切关系。美国因"冷战"政策而转变对《雅尔塔协定》的态度,使苏联获得有关领土的法律依据缺少说服力,同时也给日本收回领土提供了口实;美国主导的《旧金山对日媾和条约》要求日本放弃有关领土,但又不规定其最终归属对象;美国对日苏两国恢复邦交正常化谈判的干涉,表面上支持日本方面主张,实质上阻止日本方面妥协而使领土问题成为遗留问题。美国国际"冷战"政策是造成战后日苏及日俄领土问题形成最重要的外来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