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治维新后,日本的牧羊事业曾几度规划,但起色不大,其羊毛工业使用的原毛绝大部分依赖进口。九.一八事变后伪满洲国的出现,为日本在大陆发展牧羊业提供了机遇。日本设立了日满绵羊协会,力图在中国东北和朝鲜发展牧羊业。卢沟桥事变日本占领华北及蒙疆地区后,日满绵羊协会的活动范围扩大,改称东亚绵羊协会,全面负责日本本土及殖民地、占领地的绵羊改良增殖事务,力图为日本的对外侵略战争提供羊毛资源。  相似文献   

2.
生存主义与日本侵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树涵 《中州学刊》2003,3(4):107-109
近代日本坚持民族生存至上的理念 ,对中国进行侵略扩张。它从中国掠夺的巨量财富和经济资源 ,不仅直接支撑了日益扩大的侵华战争 ,而且壮大发展了日本的资本主义经济。战后 ,战争乃求生存不得已而为之 ,又成为日本政府始终不肯服罪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从甲午战争起的半个世纪中,日本帝国主义一直是侵略中国的元凶之一。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五十年的贪婪无餍的侵略,特别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侵占了中国的半壁河山,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无穷的苦难和巨大的伤亡,严重的威胁了中华民族的生存。 日本侵华战争的特点,首先是有着吞并中国的既定国策。  相似文献   

4.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一步步地变成了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半殖民地.采用军事、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各种手段,争相独吞中国这块“肥肉”,成为帝国主义列强侵华的共性.但是,这种共性寄寓在一切个性之中,帝国主义列强侵华无不具有各自的特殊之点.研究这种个性,是认清帝国主义列强侵华的本质、规律和后果的基础.本书拟将日本与其他三个主要侵华国家英、美、俄加以比较研究,以期揭示日本军国主义侵华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卢沟桥事变爆发已五十周年了.当年随着这一事变而引起的一场为时八年之久的战争,曾给中日两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灾难,并在两国历史上刻下了深深的痕记.五十年过去了,两国人民又进入了友好交往蓬勃发展的新时期.但是,对这段历史怎么看,从中应获得什么教益,目前在日本国内尤其在军界看法还很不一致.一些人竭力把这一事变说成是“无准备无计划的偶然事件”,认为“它对日本来说,是在从没有料到的时机和场所突如其来地点燃的,它在无准备无计划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6.
<正> 战争是政治的继续,但归根结蒂是经济的产物。帝国主义对外发动侵略战争,根本目的是为夺取与维护其经济利益,即为寻找、扩大与巩固其商品销售与资本输出市场及原料产地。所以帝国主义对外侵略战争,本质上是经济侵略战,而军事侵略、政治侵略仅是其经济侵略的手段而已。1937年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就是想把中国变成它的独占殖民地,吞并中国经济。在战争中日本提出的中日“经济提携”、“经济合作”与建立中日“经济集团”等口号,都是“经济并吞”的别名;后来日本提出的建立包括南洋在内的“大东亚共荣圈”,则想进一步把它的经济侵略魔爪伸向整个东亚地区。  相似文献   

7.
日本从明治以来形成一条对外侵略的政策路线,这就是“大陆政策”,自19l0年吞并朝鲜以后,侵华一直是这项政策的核心内容,有它深刻的历史根源。1929~1933年世界经济大危机的深远影响,既推动日本武力侵华,形成远东战争策源地;也加速了日本国内政治的法西斯化,这两者互为因果,成为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经济、政治背景。  相似文献   

8.
梅津美治郎,这个曾任日本天津驻屯军司令官、关 东军司令官兼驻伪满洲国的特命全权大使、日军本部参 谋总长等要职的军国主义分子,他阴谋参与过分离华北 的“自治运动”,直接参与过各种侵略计划的制定和实 施,对日本的侵略战争负有重要责任。 一、梅津美治郎与分离华北的“自治运动”   梅津美治郎,1882年1月4日生于日本大分县,后 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习,1894年毕业后被授以步兵少 尉军衔。1913年他从陆军大学毕业后,历任过驻外国使 馆武官、陆军省军事课长、参谋本部德国班班长、课长 兼陆军大…  相似文献   

9.
王晓岚 《河北学刊》2002,22(2):115-119
19世纪晚期 ,日本人开始在中国办报。随着每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其办报的数量和规模也不断加大。至九一八事变前 ,日本在我国东北共办有 2 30多种报刊 ,几乎占领了东北地区的新闻市场。在其他地区 ,日本人的办报形式多样 ,或自己出面主办 ,或由中国人、英美人挂名自己暗中操作 ,或暗中收买报人、报纸为己所用。这些新闻机构围绕着日本的侵华战争服务 ,或搜集情报 ,或挑拨离间 ,或颠倒黑白 ,或愚弄民众 ,是侵略者十恶不赦的帮凶  相似文献   

10.
袁素莲 《齐鲁学刊》2003,1(6):128-133
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炮声,唤醒了广大中间势力,使其转变了一贯依附于蒋介石集团的政治立场,积极行动起来投入抗日救亡运动。他们建立各种组织,凝聚起抗日救亡力量;抨击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误国政策,竭力呼吁停止内战,共御外侮;首倡和维护国共合作、联合抗日;积极创办刊物,宣传抗日救亡;抢运战区物资,努力开发后方经济;奔赴抗日前线,血洒疆场,为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1.
战前日本的民族意识与侵华战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战前日本的民族意识是日本民族在漫长的生产、生活以及对外交往中形成并经过承袭、流传或吸收外来文化而铸就的共同心理习惯、价值取向、宗教信仰、理想境界以及国家观念或意志。传统意识是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根源,使命意识是其思想基础和理论依据,利益意识是其本质之所在,以上三者构成战前日本主流的民族意识。这种强烈的民族意识是最终导致日本不断对外发动侵略战争,战后又拒不认罪的深层次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梁晨 《东岳论丛》2004,25(6):178-183
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对中国发动了一场全面的侵略战争,其侵略包括了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经济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基本因素,经济政策是运用经济和发挥经济力量的一把双刃剑,如果不能很好地使用这把剑,不但不能解决好战时的经济问题,更会造成军事失败。为此,日本方面在侵华战争中发动了一场没有硝烟但却一样激烈的货币金融侵略战。日本在中国各地以货币手段,或伪造中方通货或在占领区滥发伪币,聚敛财富,并妄图以此破坏我之金融体系,遏制我战时经济命脉,摧毁我抗战的物质基础。理清全面抗战爆发后日本及其控制下的伪政府在华的货币政策,分析其政策变化的原因与目的,可以展示日本对华金融侵略的真相。  相似文献   

13.
1937年7月7日,日军制造了卢沟桥事变,开始了全面侵华战争,企图利用武力征服中国。然而在事变之初,日本政府却宣扬“不扩大”方针,表示希望事变能够以和平的方式得以就地解决,一直到8月底,日本才撕下这层“不扩大”的伪装,公开宣布以武力解决中日争端,开始了对中国的全面侵略。侵略战争一开始,日军统帅部就制订了速战速决的战略方针,企图在较  相似文献   

14.
《刺刀下的毒祸———日本侵华期间的鸦片毒化活动》(曹大臣、朱庆葆著,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为行文方便,以下简称《毒祸》)一书是建国后国内出版的最早全面系统地论述日本毒化中国问题的学术专著。虽然此前学术界已对日本毒化中国问题给予了极大的关注,成果颇丰,但这些研究多是论文形式,或多限于区域性研究,或侧重于日本毒化的政策、活动方面,从系统性和整体性的角度来看,显然是不够的,而这正是《毒祸》一书的价值所在。首先,《毒祸》一书把日本毒化问题放入中国毒品史这一长时段中予以考察。1729年,雍正帝颁布了中国第一个禁烟法令。鸦…  相似文献   

15.
16.
日本侵华思想客现存在于日本向军事帝国主义转变时期及其之后的历史进程中。日本侵华思想理论的存在形态多种多样,相互之间具有明显的历史联系。它起始于幕府末期的对外扩张,形成于甲午战争以来的侵华活动,成熟于九一八事变后的大规模入侵。日本的侵华思想在侵华行动中得到体现和落实,实际的侵华行动又不断激发、孕育出新的侵华思想。日本侵华思想的产生和发展是多种社会历史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论日本侵华时期的军票政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人类进入 2 1世纪时 ,2 0世纪发生的战争与悲剧的阴影并未抹去。人类在反省战争与悲剧之时 ,民族、国家、政治的情感 ,与正直、人道、真理的理念相互缠绕。去年 1月 2 3日 ,日本一些团体在大阪举办颇有声势的集会 ,其会议主题却是“南京大屠杀是 2 0世纪最大的谎言” ;今年 4月 3日 ,日本文部科学省通过日本右翼团体编撰的教科书 ;8月 1 3日 ,日本首相小泉公开参拜靖国神社。显然 ,中日之间的历史问题在日本已突破了学术范畴而日益走向政治化。这一倾向 ,越来越引起中外学者对南京大屠杀与战后遗留问题的关注。为推动学术界对这一重要课题更加深入的研究和思考 ,本刊特刊发以下一组论文。  相似文献   

18.
关于日本侵华战争的中方损失调查与日本赔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日本侵华战争中的中方损失调查与日本赔偿问题,着重论述日本侵略战争给中国造成损失的调查情况,进而分析导致日本未履行战争赔偿责任的国际原因。  相似文献   

19.
张增香 《理论界》2000,(1):60-62
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 ,目的要征服中国 ,取得东方霸主的地位 ,继而进攻苏联 ,最后决战美国。可是中国人民在无比艰难困苦的环境中 ,长期坚持抗日战争 ,使日本侵略军陷入中国全民族抗战的汪洋大海之中 ,速决战变成了长期消耗战。中国的抗日战争拖住了日本陆军的主力 ;消耗了日本有限的军事资源和巨额的军费 ;打乱了日本军阀对东亚和世界的扩张部署 ;日本因此而彻底失败。众所周知无论“北进”还是“南进”的日本既定国策 ,都以解决中国事变为前提 ,在北犯、南攻同样受中国抗战牵制的情况下 ,日本逐渐舍北而南的原因何在呢 ?本文试图探讨…  相似文献   

20.
战后以来,日本政府和社会对多年的侵华历史并未作出深刻的反省。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对日 本军国主义的清算不彻底。日本的“皇国史观”和军国主义教育根深蒂固“大国主义”意识作崇;日本国内右 翼势力猖獗等。承认过去的侵华历史,结束两国间的战争状态,是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前提.日本侵华史观上的误 区,严重影响中日关系的健度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