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城市地价探析》,杨继瑞著。16万字。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10月出版。责任编辑:查朱和。 《中国城市地价探析》一书是杨继瑞教授多年潜心研究的沉淀和总结,体现了他对中国城市地价问题的科学探索。该书的最大特色是自始至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地租地价理论为指导,同时又认真分析和吸取西方古典经济学和当代经济学中的地租地价理论的合理成分,并联系中国的实际来探讨中国城市地价问题。作者用了一章的篇幅分别考察了西方地租地价理论体系和马克思主义地租地价理论体系;进而把城市土地定义为“自然物——商品综合体”,从而确定了城市地价…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实证分析,探讨了中国政府行为因素对商业、住宅、工业地价的影响力度,得出结论:政府行为因素对商业地价的影响力度大,住宅地价次之,对工业地价影响力度甚微,验证了中国工业地价的紊乱性;土地供给因素对地价影响力度微弱,反映了中国城市扩张冲动中对土地需求的饥渴症状.  相似文献   

3.
城市化进程的最明显特征之一就是城市自身地域的扩展。由于郊区土地的特殊地理区位和地价条件,使得城郊土地成为城市外延发展中土地利用的重点。了解城市郊区土地利用的类型及特点,研究其存在的问题及集约利用对策,对于保护耕地、促进我国城市化建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地价是土地市场的晴雨表,它反映了土地市场的运行状况。因此,研究土地市场问题不能不研究地价问题。本文只研究地价的特征和地价的决定两个问题。 一、土地价格的特征: 由于土地性质特殊,与市场上交换的一般商品不大相同,因而其价格也有独自的特征。 1.土地价格是土地权利的购买价格。 土地和一般商品虽然都有“价格”,但二者却有本质的区别,一般商品价格的本质是以货币表现的商品的价值,即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而土  相似文献   

5.
<正> 随着我国土地制度改革的深化,城市土地经济问题,即土地制度、土地利用以及土地经济评价问题日益为人们所关注。本文就城市土地使用制度等方面改革谈几点看法。一、城市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成绩和意义自1987年深圳特区推行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以来,我国沿海各个城市和经济特区,已经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700多幅,地价总收入达19亿元之多。其中,大连、天津、广州、  相似文献   

6.
合川市基准地价评估方法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准地价是各个城镇按各个不同的土地级别或匀质地域,分别评估和测算出的商业、工业、住宅等类用地的一定时期的土地了城镇地价的总体水平和空间分布规律,是国家对地产市场价格实施宏观控制和管理的决策依据,也是国家征收土地使用税费,参与城镇土地收益分配的基本标准。  相似文献   

7.
南京市城市土地储备经营及其政策改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在分析了城市土地资产增值潜力的基础上,总结了南京市城市土地储备机制的形成过程,并着重分析了南京市城市土地储备经营机制的运行效果,其效果主要表现在城市土地资源市场化配置机制的建立,城市土地资产的保值、增值,城市建设资金的增加以及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合理化。同时,论文还从南京市械市土地用地潜力、用途转换潜力以及地价增值潜力三个方面分析南京市械市土地储备潜力,并据此从城市土地储备量以及城市土地储备政策两个方面提出推进南京市城市土地储备运行机制改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由于爆发了世界性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西方国家为了转嫁危机,大量地向中国廉价倾销洋米、洋麦,国内粮价跌向谷底,土地收益下降,经营农业无利可图,这使土地价格也随之下降。华北地价下跌较中东部更为剧烈,地价的跌落给华北地区农村社会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使土地走向集中,阶级分化加剧,资金流向城市,高利贷盛行,农民生活日趋贫困,农民离村率上升,流为土匪的人数日增,田地地力普遍下降。  相似文献   

9.
一目前巳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城市土地有偿使用的重要意义,并从理论上和实践上进行了各种探讨。但是,征收土地使用费的依据究竟是什么?目前仍无统一认识。有种具有代表性的意见认为,征收土地使用费的依据有三:(1)城市级差地租;(2)城市土地投资的补偿;(3)城市土地投资的利息。这种意见同时还否认了社会主义绝对地租的存在。我们认为,以上三者是土地使用费的构成,但并非它的依据,不能把土地使用费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通过整理在天津档案馆馆藏的房地契资料,以及地契资料所记载的土地买卖租当、价格等情况,分析了近代天津开埠前后土地在交易模式、地价、市场、交易区域以及规模等的变化和发展状况,阐释了开埠对天津的近代土地交易所产生的巨大影响,解读出城市近代化过程中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与融合。  相似文献   

11.
试论社会主义城市土地有偿使用费的理论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社会主义城市土地的无偿使用改为有偿使用,用经济手段管理城市土地,是我国理论界及实际工作部门比较一致的认识和要求。城市土地有偿使用费是指使用城市土地的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必须交纳的各种土地使用费用的总和。从理论上讲,它应包括城市绝对地租、级差地租、垄断地租和城市土地开发投资补偿及投资利息这四个部分。  相似文献   

12.
集聚效应导致产出外部性,使不同区位的生产力存在差异,各部门在地区之间的均衡分配即城市分区的形成,有赖于各部门聚集收益的强度以及对区位特征要素的特别需求.本文将集聚效应因素引入生产函数,构建了一个包含集聚效应影响的城市土地市场模型,分析基于集聚效应的各区位生产力差异、就业密度差异、区位成本差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城市地价分布规律、城市空闻演变,以及企业和家庭的选址行为.  相似文献   

13.
土地增值及其分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增值指在土地利用过程中土地价格的增加值。随着城市地产市场的建立和发展,土地增值现象十分普遍,增值幅度大,速度快。如某市以招标和拍卖出让的土地的平均价格,1988年不足1000元/m2,而1993年1-6月份平均价格超过12000元/m2,几年来,地价上涨10多倍。但是,从全国来看,对土地增值如何管理,不管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均有待进一步探讨研究。一、土地增值的来源土地不是真正的商品,土地价格不属于商品价格,地价只是地租的资本,由地租量和利息率共同决定,即地价一地租量/利息率。因此,土地增值主要取决于地租与利息率…  相似文献   

14.
亨利·乔治的土地单一税制思想始终贯彻公平、正义的原则,是一种由全民共享的土地改良思想。他主张征收地价税,把地租转化为财政收入,以此实现土地国有化。其最终目的是平衡发展带来的收益在各个阶层中的分配,以维护公平和正义。这一思想传入中国后,产生了较大影响。当前我国的城市土地管理应依据以民生为重的原则,改革地价体系和税收政策,最终实现土地增价归公,全民共享地利。  相似文献   

15.
刘畅 《学术探索》2012,(9):67-71
城市景观因子深刻地影响着城市房地产的价值。文章以享乐价格模型,就苏州城区内景观对于房地产价格的影响做了实证分析,发现:景观对住宅房地产的影响大于商业房地产;住宅房价与景观的相关性优于住宅地价;房地产价格与容积率、土地等级呈现较好的负相关关系;房地产的景观享乐价值同房地产交易年份也呈现较好的正相关关系。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一、立法根据及条件 在我国土地法律制度中,地价法律制度是其核心和重要的组成部分。两者就象一枚硬币的两个铸面一样不可分离。所谓地价法律制度,是指国家有权机构所制定的有关地价的管理,作价原则、作价标准和计算方法等一系列法律规范的总称。它的催生可溯源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其法律特征为:①法源的多样性。由于地价法律制度调整对象的宽泛和繁杂、适用过程的灵活度、宏观紧缩条件下的制度信号的扭曲及功能弱化等原因,不可能制  相似文献   

17.
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地价"剪刀差"从本质上是土地制度对被征地农民的剥夺。本文从体制和制度层面阐述了地价"剪刀差"的成因,估算了2002年以来地价"剪刀差"的数量。结果表明,地价"剪刀差"从2002年的671.82亿元上升至2012年的5024.13亿元,11年累计达到28543.24亿元,是同时期被征地农民获得征地补偿款的2.43倍,被征地农民只获得其土地财产权益的29.17%。  相似文献   

18.
目前各级城市土地的所有权、管理权和经营权是合为一体的。这种“三合一”的形式,是计划经济的产物,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城市土地资源配置的要求,必须探索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实现形式。将国有土地投资经营公司从国土管理局中分离出来,凡是国家划拨使用的城市土地国土局统一划拨,这是从“无偿”到“无偿”的实现途径;凡是盈利性经营的城市土地,由国土局划给经营公司,这是从“有偿”到“有偿”的实现途径。本文试图就此作一探索。一、城市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适当分离我国城市土地低效利用的现状,其根本原因并不在于土地国…  相似文献   

19.
土地是地方政府掌握的重要资源。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国家治理目标的变化,土地制度一直处于变迁之中,包括土地权属、土地使用方式、土地收益分配方式都在变化,并影响和塑造着城市治理。中国城市治理史,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一部土地开发史。在工业化主导时期,土地作为资源,形成调配型治理。在市场化主导阶段,土地作为商品,形成增长型治理。在城市化主导阶段,土地作为资本,形成投资型治理。"依地而治"推动了中国城市的发展过程,也促使城市治理的核心要素——城市治理结构及公共服务方式发生变化,体现为治理主体多元化、治理任务复杂化以及公共服务出现偏差,同时也隐含了更深层次的城市发展风险。  相似文献   

20.
香港被誉为“东方之珠”,是一个多功能的国际中心城市。为了更好地认识香港,利用和保护香港,本文从历史地理的角度,论述了地理环境对香港港市的形成和布局,对香港经济发展、结构特征和空间分布,以及对香港城市交通的基本特征,结构和形成条件等问题的深刻影响。指出,香港城市和经济发展模式,是在香港土地资源贫乏,空间狭窄,地价高昂的特定环境下形成的,是对香港地理环境的最佳适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