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类在寻找精神家园.“精神家园”是个广泛的概念,简言之即心灵的归宿.人既然是感情与理性的集合体,那么寻找精神家园就包含两层意义:第一,摆脱尘世烦恼,返归自然的企图;其二,通过理性达到了解宇宙奥秘,确定人在社会中存在价值的企图.这种寻找精神家园的冲动,如同人的求生本能一样,是与生俱来的.你看:哲学家“怀着乡愁的冲动到处寻找家园”此谓哲学活动;艺术家用音乐、绘画、诗歌表现绵绵不绝的朦胧情思,探求社会出路和人生真谛,寻找心灵的寄托,此谓艺术活动;科学家用数字和符号创造一个无限的真的世界,试图穷尽人类生活于其中的宇宙时空之奥秘,  相似文献   

2.
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问题的文化学探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人的文化需要在本质上表现为对精神家园的寻找,有了精神家园就有了人生幸福的感觉;社会的文化需要在本质上表现为对共同精神家园的建立,有了共同精神家园就有了社会共同的价值取向及和谐、进取的社会发展态势。社会单体精神家园寓于社会共同精神家园之中,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目的是满足社会单体寻找到精神家园的需要。本文自人的文化需要出发,运用文化学方法,就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问题,提出了应该关注的四个方面:人生动力与精神家园、社会发展与共同精神家园、社会单体精神家园培植与社会共同精神家园建设、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与增强民族文化软实力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认识世界有两双眼睛,一双是科学的眼睛,一双是文学的眼睛。”这是著名学者钱理群先生一句非常经典的话。科学与文学既统一又对证,科学创造多姿的物质世界,文学建构丰富的精神家园;科学需要理性的探究,文学需要情感的积淀;科学让战争更加残酷,而文学一直呼唤和平;科学有时伤害解剖生命,而文学一直在呵护关爱生命。  相似文献   

4.
人文性的、价值性的、德育的生命教育在方法上与科学的知识性教育有重大的不同,人文生命教育是生命的涵养。中国传统中曾经有过的讲辩义理的模式——“讲会”是对研究生进行生命教育的有效路径之一。儒家的“讲会”在弘扬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为青年学子寻找精神家园等方面有着重大的生命教育的意义,在提升青年学子的精神品质方面也有着重要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5.
冰心诗歌中对“母爱”分外突出的铺叙和描写,具备三个层面的审美特征。其一是梦幻化,这是一种留恋旧日梦想而不可追寻的怅惘表述。其二是知觉化,以“甜丝、春光、太阳”等景物构成审美框架和一个满蕴着故国典雅温馨的文化芬芳的艺术境界。其三是寻找“情景交融”的精神家园,由此折射出冰心对民族文化和谐人伦的渴盼,导致她的女性文化意识更加典型,并为二三十年代的女性文学确立了“爱与美”的经典性题材。  相似文献   

6.
20世纪80年代中国乡土文学的浪漫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 2 0世纪 80年代中国乡土文学中 ,呈现为以现代与传统审美意识审视民族民间生活的两类作家作品 ,“寻找精神家园”构成了这些作家作品总体的深层意象和浪漫精神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7.
廖艳云 《今日南国》2008,(15):11-13
下班后,他们匆匆离开办公室,进入另外一种工作状态;他们常常没有周末,也没有其他节假日,整天运行在两条工作轨迹之上。他们,就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兼职族。他们大都有“一技之长”,在做完本职工作的同时。明里暗里也不忘找点花头。赚些“外块”;或是为了满足个人爱好,寻找生活乐趣。  相似文献   

8.
在中小学生中,“差生”实际上是“暂差生”,帮助他们走向成功是完全可能的。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要做到1对他们倾注爱心,寻找闪光点;2尊重以求合作;3为他们提供成功机会;4帮助他们制定适度预期目标;5指导他们保持最佳心态  相似文献   

9.
作为现代文学史上的特立独行之士,沈从文有意识地构筑了两个鲜明对立的艺术世界──湘西世界与都市世界。通过对湘西一往情深的讴歌与赞美,捍卫了自己的精神家园;反过来又通过对都市文明的否定来巩固自己的信仰。透过这两个艺术世界,一种鲜明的“异乡人”情结凸现在我们面前。而这种“异乡人”情结的产生又是必然的,既有其合理性,也有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10.
人们通常认为庄子的思想是出世的,这种观点在表面看来不容置疑,因为《庄子》一书有大量出世的言说,但是庄子独特的言说方式决定了他所言说的内容与他的精神实质并不一致,在他的“道说”里面尚有“未被道说的东西”。实际上庄子热爱生命、批判现实、追求自由,执著于为人类寻找一个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为社会培养精神健康、心理正常、“重生”和“乐生”的人,可以说在庄子“狂人狂言”式的出世言说之下,蕴藏的却是真正的入世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