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创作方法是作家反映生活,塑造形象的指导原则和具体方法,当然和作家的思想倾向分不开。世界观不仅决定了作家对现实生活的态度,影响着他的艺术观点,对他采用什么样的创作方法也起着指导作用。但是,我们毕竟不能在世界观和创作方法之间划上等号。创作方法作为作家用艺术形象反映生活的一种手段和工具,具有相对的独立性。面对着丰富多采的社会生活,接受同一世界观指导的作家完全可以选择不同的创作方法进行艺术创  相似文献   

2.
作家的世界观与其创作之间的关系是个极其重要,也是个极其复杂的文艺理论问题,它涉及世界观的各种观点与创作的关系。不弄清这个重要而复杂的理论问题,便无法理解中外文学史的许多问题,尤其无法理解中外古典作家与其创作之间的复杂关系。因其重要,所以被中外众多文艺理论家和美学家所重视。但作家的世界观与其创作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半个多世纪以来,从苏联到东欧,  相似文献   

3.
在现实主义的理论探讨中,作家的主观在创作活动中的作用和意义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冯雪峰在三十年代初,特别是抗战时期所撰写的文艺论著,曾对此发表过不少看法。从内容上看,主要涉及三个方面:(1)作家应该具有什么样的主观,即世界观、立场等;(2)作家的主观与创作的关系,包括世界观与创作方法的关系、主观因素在创作中的作用;(3)作家的主观与客观现实的关系。这几方面的问题是互相牵涉,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们构成一个较为完整的认识作家创作活动的理论系统。从冯雪峰创作思想的发展看,他对上述问题的观点,经过了一个逐渐成熟、深入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一作家的世界观与创作方法的关系问题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美学中重要而复杂的问题之一,对这个问题的正确解决,不仅对于美学理论,而且对于艺术批评和艺术创作的实践,都是富有极大的意义的。但是,直到现在,我们对于这个美学上的重要问题还缺乏细致深入的研究。因此在文学理论或文学批评中,特别在古典文学研究中,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还是相当混乱的,例如在最近出版的一本杂志里,当一位作者谈到这个问题时,这样说: “有许多古典作家,他的哲学观点与政治同情是反动的,落后的;但是作家作了自己阶级的叛徒,深刻地观察了现实生活,写出了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作家在作品里所抨击的正  相似文献   

5.
粉碎“四人帮”以后,文艺界思想活跃,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在文艺理论的讨论中,不少同志论及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问题。对于这种创作方法,有的同志怀疑或否定它“能成为独立的创作方法”,有的同志断言古今中外没有一部作品、一首诗歌是“两结合”的,进而认为这种创作方法的提出不仅不是对创作  相似文献   

6.
创作方法多样性的问题,长期以来,意见分歧,众说纷坛。最近几年,文学理论和文学创作,在这方面进行了新的探索,创作方法的多样性问题,逐渐受到重视了。我不揣浅陋,专文论述一下这个问题。一创作方法的多样性问题,是个十分复杂的问题。由于它既有外部的多样性,又有内在的多样性。所谓创作方法,就是作家按照一定的观点认识和再现社会生活并表现思想感情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由于不同时代不同阶级不同作家在从事创作时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是各不相同的,因而就使文学史上的创作方法呈现出纷繁复杂、多种多样的形态。  相似文献   

7.
现实主义作家和浪漫主义作家都有巨大成就,不可扬此抑彼.二者所用的创作方法不同,目的却是一样,殊途同归,异曲同工.不能用现实主义关于典型的标尺作为权衡浪漫主义或其他创作方法创造典型人物的共同尺度.雨果经历复杂,世界观产生了许多前后矛盾的痕迹,但他始终是一个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和小资产阶级人道主义者.雨果也塑造了许多具有理想化特征的不平凡的人物.这些人物与现实主义作家所写的典型人物不同,属于浪漫主义典型人物.马克思恩格斯对浪漫主义作家批评甚多,从政治观点来看,无疑是正确的.诚然这些作家有其弱点,但包括雨果在内的浪漫主义作家在文艺创作中有很多地方值得赞扬,故不应对其大加贬抑.  相似文献   

8.
创作方法概念不该遗弃,而应重新认识其内涵和层次。本文认为,创作方法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即创作目的、创作对象和创作原则。具体创作对象的差异以及三要素的不同组合方式使得创作方法具有无限丰富的形态。风格的多样反映了创作方法的多样。以这种新的创作方法概念,可以对许多纠缠不清的问题,如创作方法与世界观、文艺思潮及风格流派的关系问题等,作出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9.
文艺上的修正主义者为了反对无产阶级文艺、反对作家的世界观对创作方法的作用、反对文学的党性原则,拼命鼓吹批判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他们把这种创作方法说成是完美无缺的,而这种创作方法在若干根本方面则是以资产阶级“人性论”为基础,所宣扬的是资产阶级的人道主义。我们并不否认批判现实主义所曾经有过的伟大成就。同样,资产阶级的“人性论”、人道主义本来是历史和阶级斗争的产物,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自也起过不同的作用。但是今天我们用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科学来衡量,我们不能不看到,已经在十九世纪逐渐失去了它原来光辉的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对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本人以及对社会是多么地有害。它妨碍了当时的进步的资产阶级作家进一步认识资本主义社会;而在这些作品里所宣扬的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对工人群众更起了蒙蔽思想、瓦解斗志的毒害作用。这点我们将在下面作出较详细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我国学术界有人一再诋毁和否定马克思主义反映论.在文艺理论界,有人认为“对反映论的偏狭的认识使我们在相当程度上忽略了和没有很好地说明艺术反映的主体能动性,剩下的只是作家、艺术家的世界观改造问题”;“文艺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是一个“并不准确的命题”;“总之,反映论不能说明文艺的个性本质”①更有人指责“我国建国几十年来的文艺理论对作家的研究可以说建树甚微.占主导地位的反映论文艺学是对作家研究最为轻视的理论,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种轻视是以突出强调作家的作用的形式表现  相似文献   

11.
华主席在五届人大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提倡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这就给文艺理论和文学批评工作提出了一个迫切的任务:认真总结作家、艺术家运用“两结合”创作方法的成功经验,努力研究“两结合”创作方法的美学特征,为繁荣社会主义文艺创作开拓道路。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在运用《两结合》创作方法上,为我们提供了成功的经验。特别是小说第二卷的创作,处在“四人邦”疯狂推行文化专制主义的艰难岁月,却能不受其强加于文艺创作的清规戒律的束缚,坚持“两结合”的创作方法,确乎难能可贵。我们有必要就这部尚未完成的小说,对“两结合”创作方法,进行学习和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三突出”这个修正主义的反革命文艺主张,本来是对革命的现实主义与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下称“两结合”)创作方法的篡改和背叛,可是长期以来,却被“四人帮”之流吹嘘为“两结合”创作方法的“具体运用”。这是彻头彻尾的谎言。马克思主义认为,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毛泽东论文艺》第26页)。所以,凡属创作方法,则必然是作家在一定阶级的世界观指导下,艺术地反映生活所恪守的基本原则。不同阶级的作家,由于世界观的不同,他们所  相似文献   

13.
文艺为社会主义服务从根本上说就是为人民服务.文艺创作应坚守真正的人民性立场,正确处理生活真实与观念现实的关系.作家的正义感、责任感以及社会良知的匮乏必然导致伪现实主义的泛滥和读者与文艺作品的情感疏离.世界观与创作方法的二元并行论难以成立,那种认为创作方法可以纠正或补救世界观弊端的说法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14.
过去,在文艺理论中流行着一种简单化的世界观决定创作的公式,在使用世界观的概念时,又往往与政治观混同起来。因此,在世界观与创作的关系问题上就出现一些违背文艺的特殊规律的认识和做法。主要是:一、把世界观指导创作理解为政治思想决定创作;二、把作家世界观的改造看成是单纯的政治观的改造;三、把文艺作品的思想倾向等同于作家的政治态度。实践证明,这些简单片面的认识和做法,是导致公式化、概念化的创作倾向的一个原因。今天,我们很有必要对世界观与创作的关系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讨论,以利于社会主义文艺创作的繁荣发展。下面,我们就以上提到的三个方面谈谈粗浅的体会,以就教于理论界的同志们。  相似文献   

15.
别林斯基(1811——1848)是十九世纪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现实主义文艺理论奠基人。当年,别林斯基关于创作方法的论述,对于我们今天学术界关于创作方法问题的深入探讨,仍会有借鉴和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文学作品内容和形式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同文艺理论中的其它一系列重要问题,诸如文艺的特征、形象思维、创作方法、艺术典型、文学遗产的批判继承和革新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内容和形式问题,是文学理论研究、文学创作和文学评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近年来,“四人帮”一伙把文学作品内容和形式这个基本理论问题贬低为一般的文学常  相似文献   

17.
创作方法是一种掌握世界的方式。每个时代、每个作家、每个作品运用什么样的创作方法去认识反映生活,又是受着多种因素决定的。这些因素决定着创作方法的性质和基本特征。各种创作方法的区别,往往主要是由于思想和美学内容的区别,是由于以不同的思想和美学观点去把握文艺规律而形成的不同艺术认识反映方式。  相似文献   

18.
欧阳山是一位从开始受到象征主义、浪漫主义、批判现实主义、自然主义等创作方法影响,逐步发展为以革命现实主义为主导的作家。《一代风流》集中体现了他自成一体的创作方法特征。这就是:以辩证的现实观和艺术观把握现实,创造辩证的生活形象和人物形象,运用辩证的艺术手法和创造辩证的形象结构。他的理论和实践表明:作家对创作方法的运用是发展的,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创作方法需要经过艰苦的探索;在革命现实主义中仍有多种创作方法存在的事实和发展可能;在每个作家的创作实践中,具有综合多种创作方法因素而自成一体的普遍现象。由此,欧阳山及其在《一代风流》中的实践,对历来和当今争论不休的创作方法实际意义问题,革命现实主义和创作方法是否存在和可以多样化问题,以及如何对待传统和西方现代派的创作方法问题,是有借鉴或启发意义的。  相似文献   

19.
1 植根于作家的世界观尤其是文艺观的创作方法或者说创作原则,直接决定着作家如何解决文学和现实的美学关系这一创作实践中的根本问题,因而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关注和研究。有的作家宣称他不理会这“原则”那“方法”,只求写出好作品;有的理论家也规劝作家不要被这“主义”那“主义”所纠缠,要保持自己的头脑清醒。实际上,在今日的文学创作、文学理论研究和文学批评的具体状况下,作家们不理会创作原则,不选择自己喜欢的创作原则是不可能的,只不过有人更自觉、说得更明白;有人不那么自觉、说得不那么明白而已。同样,在文学理论研究和文学批评中,人们也不能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告诉我们,一定的创作方法是人们从一定的世界观出发对创作经验的总结。我国传统的“赋比兴”创作方法,是前人总结了《诗经》的创作经验,并经过历代许多作家的探索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对“赋比兴”的历史演变,深入地加以考察分析,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和掌握诗歌创作艺术的规律及其特征。最早提出“赋比兴”的是《周礼》:“大师……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毛诗序》中也说到:“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孔颖达说:“风、雅、颂者,《诗》篇之异体;赋、比、兴者,《诗》文之异辞耳”,“赋、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