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倭玛亚王朝时期是阿拉伯帝国建立的初始,也是哈里发国家的形成阶段。伊斯兰国家步入封建国家阶段后,国家土地所有制的权力原则逐渐排斥氏族部落支配土地的制度,构成了阿拉伯半岛从土地公有制向土地私有制过渡的中间阶段。  相似文献   

2.
西双版纳傣族封建领主制长期存在 ,其根本原因就是封建大土地所有制的长期延续。在这种封建大土地所有制之下 ,实行严格的土地属最高封建领主一人所有和严密的份地制 ,限制了农民内部更大的阶级分化 ;实行的领主庄园与农村公社同体的制度 ,模糊了农民对土地所有制的观念 ,这就严重的阻碍了土地的私有 ,使土地的兼并和集中成为不可能 ;采取平分土地与平分负担相结合的制度 ,严重的限制了农民离开领主土地的自由 ,使农民世世代代地被束缚在领主的土地之上 ,极大的阻碍了商业、手工业者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阻碍了商业、手工业生产的发展 ,商品经济更难以兴起 ,结果使新兴的生产关系—地主经济难以产生 ,导致封建领主制的长期存在 ,使西双版纳傣族封建领主制社会处于迟滞发展的状态中。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自秦汉以来,皇位世袭、皇权无限、“官无定守、民无定奉”,庞大的官僚群组成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历久不衰,专制和集权的趋势愈来愈强。这种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上层建筑赖以树立的经济基础究竟是什么?多年来,史学工作者为它寻出了几种不同的答案:封建土地国有制、小农经济、小自耕农经济、地主土地所有制、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基础,封建土地国有制和自耕农土地所有制是这个基础的补充。以上五种观点其实可以简化为三种,即封建土地国有制、小自耕农土地所有制和地主土地所有制。我认为地主土地所有制是封建专制主义经济基础的提法是比较科学的,现将理由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产生在原始社会野蛮时代中级阶段的农村公社,具有公有和私有两种因素,是从公有制社会到私有制社会的过渡。奴隶制社会的两种形式:劳动奴隶制和家庭奴隶制与农村公社的大体消灭和大量存在有关。在奴隶制社会里仍然存在大量的农村公社,战败的农村公社沦为集体奴隶,并有中央专制政府居于其上,这就是亚细亚生产方式。罗马奴隶社会本身没有出路,取代它的封建社会所以充满生机,是由于灭亡罗马的日耳曼人处于农村公社阶段,他们将农村公社的精神带到封建国家里。农村中的公有因素,在资本主义国家发生无产阶级革命并取得他们的技术的条件下,可以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马克思的理想社会是建立新型的农村公社。  相似文献   

5.
高丽时期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是当今国内外史学界热烈争论的问题。有的学者主张是封建土地国有制,有的学者主张是封建土地私有制。其共同点,两者均强调高丽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单一的形式和单一的类型。 从世界各国封建社会的发展看,任何国家的封建土地所有制都不是单一的形式和单  相似文献   

6.
一九八二年十一月,南充师院历史系柯昌基同志在我校历史系作了题为《宋代的家族公社》的学术报告。他认为:中国古代农村公社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土地国有制基础上的农村公社。如西周的井田公社,曹魏的屯田公社,北魏至唐的均田公社,二是土地私有制基础上的家族公社,三是作为封建大土地所有制赘生物的宗法公社。柯昌基依据大量的方志、墓志铭中的有关材料,对宋代家族公社的类型、内部结构及其兴盛的原因等方面进行了剖析论证,指出:家族公社在宋代之所以蓬勃发  相似文献   

7.
在《资本主义生产以前的各种形式》一文中,马克思论述公社所有制时指出:这些以土地公有制为基础的小小共同体即公社,当其表现在专制帝国统治之下时,它们的上面就有个联合的统一体,国王就成为土地的最高所有者,成为共同体之父。马克思说: 这种以同一基本关系[即土地公有制]为基础的形式,本身可能以十分不同的  相似文献   

8.
农业是封建社会最重要的生产部门,土地所有制是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分析封建土地所有制,是研究封建社会经济结构及政治制度的基础工作。10世纪至14世纪是越南封建国家建立、发展和走向兴盛的时期,探讨这一时期越南封建土地制度的形成、发展及共特征,将有助于我们了解越南封建社会的结构和封建国家的发展,并将有助于我们阐明达一时期的许多历史事件。  相似文献   

9.
世袭领地制(ВОТЧИНА)是古罗斯占据支配地位的封建土地制度,从其出现之日起,历经四、五百年时间,至十五世纪末叶走向衰落。对这种土地制度进行认真的研究,弄清其发生、发展及其性质和特点,才能深入理解俄国的封建制度。本文试就此问题略述管见,旨在抛砖引玉。一、世袭领地制的萌芽与形成古罗斯世袭领地制的萌芽最早可追溯到九世纪,所以九至十世纪可视为封建世袭领地的产生和萌芽阶段。古罗斯世袭领地的产生,大体上经过以下几个途径;第一,由农村公社的私有地转化为封建的世袭领地。东斯拉夫人的土地最初为公社所有,使用权归各个家族。久而久之,这种使用权转变为所有权,变成祖传私有地。随着农村公社的分化和私有土地的发展,原来的氏族长老、部落首领以及一部分富裕社员,上升为“穆  相似文献   

10.
井田制是我国古代农村公社的土地制度,它是夏商西周三代奴隶主土地国有制的广阔率础,是属于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的“亚细亚生产方式”。春秋时代,在作为“普遍奴隶”的广大村社成员阶级斗争生产斗争的推动下,生产力不断发展,农村公社日趋解体,逐步转变为个体小农的乡村,奴隶主土地国有制也相应瓦解,产生了作为“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的个体农民土地私有制以及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战国时代,新兴的封建土地私有制普遍确立,农村公社逐渐变为历史陈迹,但其影响却在各个领域长期存在并留下不少曲折反映的记录。  相似文献   

11.
太平天国法律制度与清朝封建地主阶级的法律相比,是根本不同的。它颁布了具有根本法性质的《天朝田亩制度》,废除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彻底消灭封建剥削,建立没有剥削的公有社会,创设了以公有制为基础的“圣库”制度和大体平均分配的供给制度,试行自由贸易、发展资本主义的制度,颁布了比较健全的刑事法律制度,建立起一套具有民主精神的诉讼制度。这些法律制度,对于捍卫太平天国革命政权,维护革命秩序,保护农民及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反对外来侵略,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制度的基础。要想对我国封建社会有深刻的理解,开展对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我国封建大土地所有制(这里指豪门士族所有制)是否适合于当时生产力水平?封建大土地所有制从发生到解体——大约从东汉到南朝,竞达五、六个世纪之久,其间虽  相似文献   

13.
封建庄园是封建社会一种大土地生产经营方式的组织单位,是无论在西欧还是中国都曾经存在过的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实体。本文拟对中、西封建庄园进行比较,弄清二者的差异,着重点在探讨中国封建地主庄园的一般特点。一、领主等级土地占有制和地主土地所有制。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是封建土地所有制。因此,考察中西封建庄园,必须先从土地所有制着手。我国的封建庄园的土地是地主私人所有制,而西欧封建庄园的土地则是领主等级占有制。西欧封建庄园的土地一般是由国王或上一级封建主封授的,所有权属于最高封建主,受封者得到封土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恩格斯晚年在对东方落后国家,尤其是对俄国农村公社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经济文化落后国家有可能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思想。实现这种"跨越"的原因在于俄国农村公社的土地公有制,"跨越"必须通过社会革命的方式,"跨越"的条件是西欧无产阶级革命胜利的榜样作用以及利用西方资本主义提供的"一切积极成果"。中国的社会主义不是马克思这一思想指导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对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进行新的考察和审视 ,可以看出 :东方社会的土地公有制或国有制、农村公社的占有制和政治关系上的专制制度并不矛盾 ,三者相辅相成 ,而土地公有制构成了东方专制制度的基础 ;东方的国家起源于组织社会公共工程的需要 ;东方社会停滞性的直接原因是自然经济长期存在 ,根本原因是其不同的共同体之间缺乏“外部交换” ;国家组织公共工程和农村公社的孤立性形成一种对立统一关系 ,从两个方面促使东方社会处于停滞状态 ;跨越“卡夫丁峡谷”设想的意义 ,在于为我们正确把握落后国家的社会发展道路提供了方法论 ,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民族性和世界性相互作用的辩证法 ,这种方法本身就体现着历史尺度和伦理原则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试论战国封建土地所有制的主要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中国封建社会土地所有制形式问题的讨论,迄今尚无一致认识。笔者认为作为封建制生产关系核心的封建土地所有制是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和不同的形式,因此对各阶段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形式进行具体地研究,有益于讨论的深入。本文仅就封建生产关系初步形成阶段——战国时期土地所有制的主要形式及其演变过程试作探求。  相似文献   

17.
一、引言 关于中国封建社会土地制度的性质、形式,曾引起多次争论,讨论的焦点是封建土地国有制占主导支配地位,还是土地私有制占主导支配地位这个重大分歧,并由此而衍生山各种不同的说法。对于这场争论的旷日持久,对于争论中各家自守一派之说的状况,一些同志著文认为对封建土地制度的讨论是陈旧而不合时宜的。我认为,封建中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要生产部门的国家,农业生产的特性,决定了其主要的生产资料是土地,因而土地所有制是封建  相似文献   

18.
德川幕府的土地分封制度──石高分封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封建社会的基础。中国和西欧都是一种土地制度和基本经济单位从一而终,而日本则不然,它相继存在过三种土地制度和社会基本经济单位。德川时代的封建立地所有制形式—~采邑分封制,更是独具特色,与其说它是土地分封制,还不如说它是稻米分封制,即石高分封制准确些。本文拟从班田制到庄园制到分封制、土地分封制和土地分封制的特征三个方面.浅析德川幕府的土地分封制度。一、从班田制到庄园制到分封制封建时代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形式,中国是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贯彻始终,占绝对支配地位的基本经济单位是小农:西欧是封建…  相似文献   

19.
民国时期,封建土地所有制是维护封建主义的根本经济制度,而与其紧密依附的民族资产阶级也顽固地维护封建土地所有制。由于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统治,使商品经济无法得到快速发展,宪政也难以产生。我国50年代的土地改革,彻底扫除了这一障碍,为宪政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进行了新的考察和审视,认为:东方社会的土地公有制或国有制、农村公社的占有制和政治关系上的专制制度并不矛盾,三者相辅相成,而土地公有制构成了东方专制制度的基础,东方的国家起源于组织社会公共工程的需要;东方社会停滞性的直接原因是自然经济长期存在,根本原因是其不同的共同体之间缺乏“外部交换”,国家组织公共工程和农村公社的孤立性形成一种对立统一关系,从两个方面促使东方社会处于停滞状态;跨越“卡夫丁峡谷”设想的意义,在于为我们正确把握落后国家的社会发展道路提供了方法论,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民族性和世界性相互作用的辩证法,这种方法本身就体现着历史尺度和伦理原则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