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在社会意识领域内,社会心理是意识形态的基础,意识形态反映一定的社会心理并且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社会心理与社会意识形态的相互作用、双向影响和制约,是社会意识发展的内部动力,它与总的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相互作用密切相关。但我国哲学界在相当长的时期里,只是强调社会存在直接决定意识形态,没有从社会意识内部深入阐明社会意识形态发生发展的规律。所以,论证社会心理对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和制约关系,还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一、问题的提出 由广西区教委组织编写、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一书讲到什么是社会意识形态时,提出:“社会意识形态是指属于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它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的反映。在阶级社会里,它有鲜明的阶级性。”(见该书93年第一版、96年第四次印刷195页)学生们看到这句话,认为什么艺术都具有鲜明的阶级性。1997年该书发行第二版,对原书各章节都作了较大改动,在讲社会意识形态时,把“在阶段社会里,它有鲜明的阶级性”这句话删掉了。在社会意识诸形式中讲到艺术时,有下面这段话:“在阶级社会中,作为意识形态的艺术具有阶级性。不同阶级的艺术,不仅具有不同的内容,而且所起的作用也不同。在社会主义时期,先进的、革命的、阶级的艺术也是一种革命斗争武器。当然,也有些艺术表现了人们共同的情感,并不是表现某个特定阶级的感情,为某个阶级服务。因此,我们在研究艺术作用时,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点,但又不能简单化,要作具体分析。”(见该书97年第二版185—186页)。  相似文献   

3.
“审美意识形态论”受哲学误区影响,错误地将意识形态与观念上层建筑相等同。根据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经济基础——设施上层建筑——观念上层建筑是社会结构方面的序列,经济形态——社会形态——意识形态是社会性质方面的序列,两者不可相混。意识形态是对特定社会性质的反映,不是对社会意识形式的分类。哲学、艺术等社会意识形式都归属于观念上层建筑,是意识形态的表现形式,但其本身不是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4.
元晋秋 《学术论坛》2012,35(9):153-158
文化与意识形态首先具有本质的不同: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附加在物质载体上的精神内容,而意识形态是阶级社会中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是被赋予了特定阶级意志的思想或精神体系的形式。其次,文化的意识形态化表明了文化与意识形态之间所具有的内在联系:通过对负载文化内容的物质载体的一系列操控,文化内容被赋予一种特定的存在形式、一种具体的解读方式———文化的意识形态化由此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5.
当前关于文艺意识形态学说的论争,主要围绕着这样几个问题进行:文艺的本性是意识形态还是社会意识形式;文艺意识形态学说的哲学基础是唯物史观还是文化哲学;文艺的意识形态性是特定社会性质的还是普泛的;是以审美性包容意识形态性还是以意识形态性支撑着审美性;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性时,是"意识形态说"更有利还是"社会意识形式说"更有利.  相似文献   

6.
论社会意识形式和社会意识形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恩格斯在给梅林的一封信中察觉到,他和马克思过份强调了社会意识在内容上来源于社会存在,忽略了社会意识形式与社会意识形态的差别,并告诫后人"今后注意这一点"。然而,这一"过错",在百年后又得以重演,社会意识形式被意识形态化了;社会科学亦被意识形态化了。社会意识形式与社会意识形态既有同一性又有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主要表现为社会意识形式是对人的物质生产条件的反映,社会意识形态是对特定阶级利益的反映。混淆了二者之间的差别,不利于社会意识形式特别是社会科学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核心内容的我国主流意识形态与非主流的多样化社会思潮共同构成了当代中国的社会意识,其中前者集中体现了最广大人民的文化认同和价值追求,在我国社会文化和社会意识领域中处于主导地位;而后者则是当前我国社会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和国际环境变化在我国社会思想文化领域的反映,它在我国社会意识领域处于从属地位。正确辨析二者关系对于推进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 作为社会的思想上层建筑,意识形态是一定社会或阶级基于自身根本利益对社会关系的反映所形成的理论体系,并成为行动纲领、政治原则、价值取向、社会理想和思想理论依据。社会主义改革的实践证明,意识形态方面的变革,是整个社会改革的深层次反映,意识形态建设是深化改革的关键环节。因此,系统地、深入地研究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问题,越来越具有迫切的意义。本文拟就以下几个问题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9.
读了贵刊八一年第二期尚乐林同志的《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吗?》一文,不无启发。但对尚文的观点实难苟同。我们认为尚乐林同志对“社会意识”的概念和“相对独立性”的理解都是值得研究的。首先,尚乐林同志把“社会意识”与具体的意识形态混为一谈了。“社会意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特定概念。同任何一个科学概念无不具有特定的内涵和外延一样,“社会意识”也有自己特定的含义。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即人们对自己周围环境、社会关系、社会构成的认识。社会存在是第一性的,是产生社会意识的根源;社会意识是第二性的,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这是它的内涵。它的外延指包括政治、法律、道德、哲学、科学、宗教等具体的意识形态,以及人们在日常活动、相  相似文献   

10.
通过梳理国内马克思主义和非马克思主义的学术思想史,我们不难发现,意识形态权力的出场是理论逻辑之必然。意识形态权力作为一种软国家权力,是一定社会的阶级或者集团谋求和掌握意识形态生产、运行、教育和传播以实现阶级统治的权力,其主要有三种样态:作为核心的意识形态领导权、作为保障的意识形态管理权以及作为外在表现的意识形态话语权。意识形态权力既可以是剥削阶级的统治工具,也可以是无产阶级争取解放的工具。社会主义国家正确运用意识形态权力,不仅可以维护国家安全和政治安全,同时可以对社会发展发挥积极功能。  相似文献   

11.
试论社会心理与社会意识形态的相互作用的矛盾过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社会心理是特定历史时代、特定民族、特定阶级(阶层)中普遍流行的,没有经过职业思想家加工制作的精神状态。社会心理是一种低水平的社会意识,它直接与日常社会生活相联系。它是一种不系统、不定型、不稳定的形式。社会心理表现为感情、风俗习惯、成见、自发的倾向和信念等。它同思想体系或社会意识形态一起,构成社会意识的整体,并使社会意  相似文献   

12.
意识、社会意识和意识形态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概念。本文以现代社会生活为基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和近现代西方哲学的融通为切入点,剖析了当前人们在理解上的偏颇和不足,试图以全新的视野和独特的角度重新阐述三者之间的关系。论文指出,意识是人对自然、社会和自我的意识,依次形成自然性意识、社会性意识和自我性意识。只有社会性意识才是社会意识。意识形态和各种社会意识形式之间存在错综复杂的关系,正确把握这种关系以保持二者之间的合理性张力对于促进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是极其重要的。  相似文献   

13.
意识形态是这个时代哲学的主题,但是,我国对意识形态问题的研究还很薄弱,尤其是对意识形态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缺乏深刻的认识,对意识形态批判的复杂性缺乏深刻的理解。本文意欲从社会生活的本质中把握意识形态的本源性,意识形态在阶级社会的特殊表现形式,以及意识形态批判在本体论上所受的限制。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认为,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与生产力的不发达状态相适应的阶级社会及其意识形态也将崩溃和终结,国家、法律、以货币为核心的经济体系、宗教、哲学无一例外地将到达其大限之日。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提出了关于哲学终结、消灭哲学的命题。那么,马克思是怎样证明这个命题的呢?这个论证结构在马克思的文本中并不是显而易见的。通过在马克思的学说(尤其是意识形态理论)中探寻该命题的论证结构,可以得到如下结论:马克思所谓的哲学终结,指的是思辨形而上学(尤其是以黑格尔哲学为典型的德国古典哲学)作为意识形态的终结。  相似文献   

15.
意识形态层次类型的生成及其变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传统理论通常仅从阶级对立关系把意识形态归结为理论体系,忽视了意识形态的多种层次类型。依据意识形态信守主体的不同,可以将其划分为总体意识形态、群体意识形态和个体意识形态。三种层次的意识形态在生成方式、表现形式和演化进程等方面既有密切联系,又有明显区别。在经济社会和思想文化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应当突破把意识形态仅仅归结为理论体系的抽象认识,直面各种层次生动而复杂的意识形态现象,真实而具体地把握不同社会层面意识形态的新变化与新特点。  相似文献   

16.
“西方马克思主义”作为反映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矛盾和阶级冲突的思想理论体系 ,对意识形态问题给予了普遍重视和关注。他们对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意识形态批判以及对在无产阶级革命中意识形态重要性的强调 ,对于当前我们正确理解和认识意识形态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加强我国的意识形态建设都有着重要的借鉴和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各个阶级和政治集团对社会政治制度、国家政权组织以及各阶级相互关系所形成的观点和理论体系;各种不同政治思想流派之间的斗争、演变和更替的具体历史过程;各种不同政治思想对现实社会政治发展的影响和作用;各个阶级对待国家政权的态度和主张;政治哲学问题;社会模式理论;治国方略政策,都不同程度地体现在各个学术之自由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过程中。先秦时期,学术上的繁荣,思想上的解放,孕育着政治上的统一,经  相似文献   

18.
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俄国化过程中,列宁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意识形态思想.在意识形态概念上,列宁将意识形态概念中性化,提出了"科学意识形态"的范畴,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剥削阶级意识形态区别开来,突出了不同社会制度下的意识形态存在着本质性的区别.在列宁看来,意识形态作为一种阶级意识,是一定阶级利益和意志的集中体现,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党性,哲学上的党派斗争实质就是意识形态之间的斗争.在意识形态的功能和作用上,意识形态是为阶级统治和阶级利益服务的工具,无产阶级要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要有正确的阶级立场,巩固和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领导权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意识形态:马克思的立场与诠释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在分析和批判以往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理论学说的基础上,马克思从唯物史观的高度对意识形态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从<博士论文>、<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到<资本论>,马克思对意识形态概念的理解和使用经历了一个复杂的过程.马克思站在批判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虚假性和揭示阶级社会意识形态的普遍性的立场上,对意识形态的真实根源和阶级属性、意识形态与科学理性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深刻诠释.  相似文献   

20.
社会心理研究三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长期以来,我国哲学界忽略对社会心理的研究,把它置于厉史唯物主义的视野之外。其实,社会心理属于社会意识,是唯物史观中的一个重要范畴。社会心理在经济基础、政治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之间起中介作用,是说明社会存在怎样转变到社会意识的重要环节。社会心理通常会形成一种时代精神、民族精神,在推动历史前进的合力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科学地探讨社会心理问题,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