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天”在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口号、国号、年号和农民领袖称号中,是经常出现的字眼。如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的口号是“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唐末裘甫起义铸印日“天平”,王仙芝称“天补平均大将军”,黄巢则称“冲天大将军”;金朝山东“红袄军”杨安儿起义,建立大齐政权,起年号“天顺”;元末红巾军起义中,徐寿辉建立的政权,国号“天完”。明玉珍在四川建立大夏政权,年号“天统”,张士诚建立大周政权,年号“天  相似文献   

2.
清代康熙年间辑集的《御定全唐诗》九百卷中,收录有相传为黄巢写作的《题菊花》、《不第后赋菊》、《自题像》诗三首(见《全唐诗》今本第733卷),此后,不少的唐诗选本乃至中国文学史沿袭了这一看法。“四人帮”利用评《水浒》,大搞阴谋文艺和影射史学,曾抬出所谓黄巢的《不第后赋菊》诗当棍子,说什么:“唐末著名农民领袖黄巢写过一首冲天(菊花)诗,而宋江的江州‘反诗’中,曾有“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的句子(见《水浒传》三十九回)……”。并说:“宋江在菊花会上唱的调子(见《水浒传》七十一回)  相似文献   

3.
一九五五年和一九六二年,我先后写过《关于“农民政权”问题》(刊《新史学通讯》八月号)和《试论李自成大顺政权的性质》(刊《新建设》第三期)两篇习作。分别从理论上和从史实上,论证了封建社会的单纯农民战争,虽然能够成功地推翻旧的封建王朝,却不能建成代表农民阶级利益的“农民政权”,那怕建立的是短期性政权,如黄巢的大齐政权和李自成的大顺政权等,也都不可能是非封建性的。此说一出,引起了热烈的争论。为了进一步讨论,我再从政权的构成形式,各阶级在政权中的地位和土地制度三个方面,对太平天国政权的性质,做一些探讨,请同志们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4.
“金色虾蟆争怒眼”试解程民生唐末农民战争前夕,社会上流传着一首童谣:“金色虾蟆争努眼,翻却曹州天下反。”引日唐书·黄巢传》和《新唐书·五行志二》都记载了这一黄巢大起义的先声。史学界认为,这是黄巢起义前的舆论准备,这一观点是正确的。那么,这句话到底是什...  相似文献   

5.
在研究元末农民战争史的过程中,有关大夏国明玉珍的史料甚是稀少,因此,1982年3月在重庆江北区发掘明玉珍衣冠墓时出土的《玄宫之碑》,非常值得重视.《玄宫之碑》虽然文字不多,但记载有徐寿辉政权和明玉珍政权的一些史料,可资纠正旧史书的错误记载以及为着当时某派私利的需要而被有意纂改的史实.  相似文献   

6.
欧阳修《六一诗话》说:“唐之晚年,诗人无复李杜豪放之格。”这个诗评不符合历史事实。可是,直到现在,它在我国文学史某些研究领域还有一定的影响。我们认为:唐末杰出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写的两首菊花诗,可说是晚唐诗坛的一声春雷,不但前人咪菊诗难于企及,就其“豪放之格”也是前人所少与伦比的。  相似文献   

7.
清代,是中国传统史学久远行程的最后阶段.一方面是相对停滞,旧史学进一步暴露出其因袭的惰性,如作为封建社会“正史”的纪传体史书,此时增加了一部《明史》,完全袭用以往的体例格局、封建气味十足;典制体史书继“三通”之后,又增加了“续三通”和“清三通”,陈陈相困,毫无创造.另一方面,史学却又酝酿着更新,如清初杰出学者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的著作在历史思想上闪耀出批判封建专制主义的异彩,以及乾嘉时期史学方法的趋向严密.前者,反映出封建社会后期衰老文化的特点,比较明显.后者,是转折时期行将到来以前酝酿滋长的因素,处在演进过程的深层,以往深  相似文献   

8.
据《三国志》所载,蜀汉政权的后期出现了宦官黄皓专政,并且导致了蜀汉的灭亡,即《三国志·蜀书·陈祗传》(以下凡引《三国志》均只注某传)所说:“(黄皓)操弄威柄,终至覆国。”可见情况十分严重,它无疑是蜀汉政治上的一件大事。尽管是件坏事,可事关一个偏霸政权的存亡,也是值得注意和研究的。 黄皓算是这件坏事的首恶分子,史书理当备载其恶,以惩奸佞,为后世戒。陈寿作《三国志》没有立宦官传,黄皓的事迹,零星地散见各传,又语焉不详;裴松之作注,对此补充也很少。千余年之后,我们来研究黄皓专政与覆国这件事的历史,就难于了解其本末,自然  相似文献   

9.
日本史书记载渤海日本交聘史实甚丰 ,但瑕瑜互见 ,运用时须加甄别 ,避免谬误。其中《日本后纪》载 :“多 ,土人少 ,皆以土人为村长” ;《续日本纪》载 :“奏曰 ,高丽国王大钦茂言”等即是。但有些学者企图通过这些记述 ,去证实渤海国不是族而是高句丽族建立的国家 ,大祚荣乃是高句丽族人。本文经过对中日史书深入探讨甄别 ,认为前者所载实系当时不够确切的传闻 ,是对大氏政权社会基础粟末的不科学的说法 ;后者乃为当时日本某些史家、政界人物的习惯用语 ,含有压服渤海进贡称臣的意欲 ,实非渤海自称。对此 ,当时日本部分史家、政界人物采取各种方式 ,表示过不同意见和某种程度的批判  相似文献   

10.
交子是中国最早的纸币,它首创于四川,关于交子出现的时间,史书上有二种记载.一是《续资治通鉴长编》载:“先是益、邛、嘉、眉等州(本志无眉州,有雅州),岁铸钱五十余万贯.自李顺作乱,遂罢铸,民间钱益少,私以交子为市,奸弊百出,狱讼滋多.”①此说交子产生于李顺起义之后;《长编》又有另一种说法:“初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②这种说法其他史书多有记载.《宋朝事实》载:“始,益州豪民十余万(万字衍)户,连保作交子”.③《建炎以来朝野杂记》载:“四川钱引,旧成郡豪民十六户主之.”④《宋史》:“民间以铁钱重私为券,以便交易,谓之交子,而富家专之.”⑤诸上即说交子创于十六户富商主持之时.  相似文献   

11.
以王仙芝为首的农民大起义是历史上一次伟大的农民战争。其究竟发生于何时的问题,长期来史书记载不一。归纳起来,大致有三: 一曰乾符元年说; 二曰乾符二年说; 三曰乾符中说。以上三说,孰是孰非?且辨析如下。第一种主“乾符元年”说的是《资治通鉴》和《平巢事迹考》。但此二书均为宋人著作。他们距王仙芝起义,相差二百余年,撰书时,虽有一定材料依据,但未必确凿可靠。《通鉴考异》卷二三曰:“按《续宝运录》:‘濮州贼王仙芝自称天补平均大将军,兼海内  相似文献   

12.
多年以来,出版界出版有关中国古代货币史书不少,但中国近代货币史书则少见。中国之大,领域之广,有关近代一个地区的货币史书,更是少见。现在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张通宝著《湖北近代货币史稿》一书,可算是开始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这部新著在主体结构上分上下两编,上编为“旧政权统治下的湖北货币”(1840-1949年),共有五章;下编为“湖北革命根据地货币”(192-1949),也有五章。主体结构的前面,有长篇“绪论”,用以阐明本书的著述目的:旨在“温故知新,鉴往资来”,“教化、资治于一体”。后有“图例附录”,用以让读者亲…  相似文献   

13.
《宋会要辑稿》是大晟府研究最为可靠的原始史料,但错误亦较繁夥。如其《乐》三之二六、二七、二八及邓洵武《诸生习乐乞行按试奏》后两道诏书中的“大观二年”当为“政和三年”,《乐》三之二五、二六中的“崇宁五年”当为“大观三年”,《乐》四之一中的“大观六年”当为“政和六年”,《食货》四三之一二中的“宣和七年”当为“政和七年”。  相似文献   

14.
夜读札记     
费密的《荒书》《荒书》是一本记述明季张献忠及其大西军转战四川的编年性史书,后期也记述了李自成余部西山十三家在川、鄂的抗清史实。著者费密,字此度,新繁人,曾做过南明广元伯杨展的幕僚,是农民军的敌对者。由于他“少丁离乱,祸患身经,年近六十,始成此书”,而且“亲历者多,或闻于同时亲友,间得之老兵余贼”,因此,他所辑的一些有关大西军史料,较他书为详。在康熙年间,已有要写张献忠传记“必取事《荒书》”之说。也许是怕得罪“新朝”吧?成书以后,费密始终未敢示人。一直到康熙十八年诏修《明史》,广征史书,说是“虽有忌讳之语,亦不罪之”,费密“乃裒旧稿,重为涂乙”,战战兢兢之状可以想见。这种涂改,大约主要是删去了若干有关南明诸王的记载,不存南明诸王的年号,甚至对大西军与南明政权的关系亦吞吞吐吐,讳莫如深。例如顾山贞《客滇述》载,献忠死前对养子孙可望云:“明朝三百年正统,天意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毛主席关于革命武装斗争的光辉思想指引下,曾经亲自参加过党的“八七”会议,聆听了毛主席关于“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伟大指示的邓小平同志,在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的巨大鼓舞下,与张云逸同志一起,带领我党掌握的武装,从南宁开到敌人统治力量比较薄弱、农民革命运动蓬勃发展的右江地区,与当地农民运动杰出领袖韦拔群同志率领的农民武装相结合,于一九二九年十二月十一日,即广州起义两周年纪念日,胜利地举行了历  相似文献   

16.
《祝福》时代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祝福》写了祥林嫂的“半生事迹”。这“半生”有多少年?暗指公元何年至何年?也许大家以为这不过是小说,不必细究坐实,所以倒被疏略了。可是这样一来,对于《祝福》所反映的特定时代就众说纷纭了,诸如“封建社会”、“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旧社会”、“旧中国”等等,不一而足。这样就难以准确把握作品的主题,正确评价其成就。不过也有较为切近的论述,如于万和同志说:“《祝福》的背景是辛亥革命到北伐战争前的中国社会。由祥林嫂第一次出现到沦为乞丐而黯淡的死去,共历十多年光景。”(《<祝福>与  相似文献   

17.
由于唐末义军挂帅人物王仙芝、黄巢,先后分别以“天补平均大将军”、“冲天太保均平大将军”作为称号的关系,“平均”或“均平”自然地便成了这场大起义的特殊标识。有关这两个称号当作何理解,以及它赋予这场大起义的意义和作用等问题、自五十年代末农战史的研究逐渐形成热潮以来,一直是人们常加议论的主题,笔者同意戎笙先生关于这两个称号是“反映了农民痛恨贫富不均现象而产生的一种朴素的平均主义思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朝鲜早期史书的作者、成书年代和内容的详细的统计和考证可以发现古籍中所提及的“古记”、“乡传”并不是某种特定的史书,而是早从三国时期就出现的数量繁多的史书的通称;这些史书又可分为专门史和通史两大类,其中通史系统源远流长,在三国、统一新罗和高丽初期历经三次大规模改造;“旧《三国史》”是否是三国综合通史的问题目前只能存疑。  相似文献   

19.
孙望《全唐诗补逸》卷八载沈亚之逸诗一首,冠以“传奇小说诗句”之题。原诗是: 命笑无人笑,(笔者案:《太平广记》二“笑”字作“啸”。)含娇何处娇。徘徊花上月,空(《广记》作“虚”。)度可怜宵。注明出于《艺林伐山》十七,又《诗人玉屑》卷十二引后二句。另载《观北藩谒庙》诗句“瑞气千重色,箫韶九奏声。”注云《古今图书集成·乐律典》选句,又《诗话总龟》三十“道僧门”引《古今诗话》。  相似文献   

20.
西夏立国如果从1038年景宗元昊正式称帝建国算起,到1227年末主南平王晛力屈投降蒙古为止,首尾190年;如果上溯到拓跋思恭镇压黄巢起义有功,被唐僖宗封为定难军节度使,建立了“虽未称国,而王其土”①的夏州地方割据政权,则立国347年(公元881——1227年)。如所周知,辽立国210年,金120年,宋320年。两相比较,则西夏比辽、金和宋都长。在西北边陲立国如此长久,往往为后世学者所惊叹。如为吴广成《西夏书事》作序的赵逢源云:“河西李氏自思恭授钺于中和,仁福析珪于乾化,传至元昊,跋扈鸱张,僭称尊号,凡十世而降于蒙古,自古偏隅窃据,享国传世,罔有若是之历年多者。”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