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西方文化最明显的差异是交际中语境使用的差异.人类学家霍尔提出的高低语境概念为语境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按照霍尔的理论,中国文化属于高语境文化,而美国文化属于低语境文化.由于所处语境不同,从而造成交际模式上的差异.二者之间的差异研究对跨文化交际研究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高语境与低语境交际的文化渊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对跨文化交际学科中的一对新概念:高语境文化与低语境文化进行了简单的介绍,探讨研究了这两种截然不同的交际的文化渊源,指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道佛三家文化,尤其是"道"乃是高语境文化的源头;古希腊的"逻各斯"及苏格拉底、柏拉图与亚里斯多德的逻辑理性与辩论术则是低语境文化的发源之处,并预言未来的趋势一定是高语境文化与低语境文化走向彼此融合。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一个跨文化交际实例为引,导出此案例交际之失败源于中关两国语境文化高低有别,然后从历史和文化两个侧面分析了中国高语境文化和美国低语境文化的成因,最后给出了和美国人交际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高语境文化与低语境文化中的交际差异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境,简言之就是语言赖以存在、被人们实际所使用的环境。美国人类学家霍尔(Hall)把语境分为高语境与低语境,并用高语境和低语境的不同来分析文化的多样性。在高语境文化与低语境文化中,语境和语言(编码信息)在意义传递上所起的作用是不相同的。高语境文化与低语境文化中的交际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两种会话方式与高低语境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语言学家George Yule对会话方式的划分理论以及Edward T.Hall的文化语境性理论可知,中国文化是高语境文化,而美国文化是低语境文化,两种会话方式与高低语境文化的关系在高语境文化下是高体贴式,在低语境文化下是高介入式,可从文化历史和经济发展方面探讨其关系的根源,在同一种文化语境中两种会话方式在一定情况下可以互相转化。通过对上述方面的综合概述,我们引出进行成功的跨文化交际的方式和准则。  相似文献   

6.
问题交际的产生与语言有关,也与文化有关,不同的文化表现出不同的价值观。以Hall的低语境文化和高语境文化理论、Hofstede的个体主义和集体主义文化理论为依据,诠释了中德人际交往中诸多常见的误解,旨在帮助两种文化的人们尽可能地减少问题交际,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7.
文化与交际互相依存,密不可分。在文化研究中,美国人类学家霍尔提出文化具有语境性,并把文化分成高语境文化和低语境文化。语境文化的不同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语境文化差异是导致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产生误解和失败的重要原因。探究高低语境文化的形成原因并分析比较二者差异,避免误解和冲突,从而有利于实现成功的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8.
高低语境文化交际模式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低语境文化的差异常常导致交际失误,而且令交际者困惑不解。从根源上找出造成高低语境文化差异的因素,结合实例从交际理念、言语风格、会话方式、交际礼节和写作模式的差异五个角度分析高低语境文化的差异。同一国家不同地区之间存在高低语境文化差异,同时个体交际者之间也存在高低语境文化的差异。交际者要以对方的文化背景为标准去理解对方的交际行为,同时能辩证地对待高低语境文化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9.
中美高低语境文化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语境与低语境的概念由美国人类学家霍尔首次提出。笔者试图从语境的这一角度,对比中美在文化方面的差异,并力图从社会文化学研究的角度出发,阐释产生中国高语境和美国低语境交流模式的渊源。低语境交流模式是当前国际交流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高低语境文化冲突及有效沟通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文化人类学家Edward T.Hall提出了高语境文化和低语境文化的概念,高低语境文化造成的差异使得其信息在传播中坚守着各自特定的传播语境,从而导致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交际中彼此之间难以理解、交流困难。本文以高低语境文化冲突为出发点,重点探讨在应对冲突时所应采取的有效沟通策略,并试论文化语境顺应和语境信息调适在跨文化交际的动态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个体间的交流方式深受文化影响,人类学家霍尔根据个体对于语境的依赖程度将语境文化分为高语境文化和低语境文化,这两种文化在责任分配、冲突解决、交流沟通等方面都存在着显著差异。研究显示,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主要有历史和宗教两个方面。由于这种差异的存在,产生了许多相关方面的应用,其中在设计、谈判策略两个方面应用最为广泛。  相似文献   

12.
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世界全球化发展背景之下学生亟需掌握的能力之一。而电影是传播文化的有效媒介。运用跨文化交际学的相关理论,从三个方面即高语境与低语境文化、中性与情绪化文化、男权社会与男女平等对电影《通天塔》进行跨文化差异分析。从现象分析本质,用情节分析理论,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电影、学习文化。  相似文献   

13.
在跨文化交际中,当语言能力达到一定水平之后,文化障碍便凸现出来。在东方文化中,人与人的沟通讲究点到为止、言简意赅、同时强调心领神会;而西方文化恰恰相反,沟通时强调直截了当、开门见山,把所有要表达的信息都用明白无误的、可编码的文字语言传达出去。由于东西方文化差异,其信息在传播中始终固守着各自特定的传播语境,从而导致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交际中彼此之间难以理解、交流困难,解决的办法是消除单一文化观念,培养多元文化意识,减缓文化冲击,培养跨文化接触的适应能力,尽快适应低语境交流模式。  相似文献   

14.
当前中国式过马路这一社会现象引发了社会共鸣。人们倾向于将这种群体行为理解为是一种不文明行为。但如果是处于相同社会环境下的几乎所有社会成员都习得的社会行为,就不能仅仅从公民个体素质方面来理解这一行为。而应从更深层次的文化视角来重新审视这一社会现象。文化学家泰勒指出,每一群体、每一社会都有一套显性的或潜性的行为模式。这些共同的行为模式叫做文化。个人的习惯模型是由适应既成的习惯模型形成的,即人的行为就是文化行为,文化对人的行为具有塑造作用。因此,本文基于高低文化语境理论来解读隐藏在这一现象背后的社会文化机制,破解“中国式过马路”现象。  相似文献   

15.
文化全球化容易造成弱势文化发生文化移情。在跨文化翻译实践中,由于秉承了特有民族文化心理,来自高语境文化的译者往往会经历一种内在的、不自觉的文化移情,而来自低语境文化的译者则往往作文化负移情,这两种文化移情直接表征在翻译策略甄选的趋同性上。跨文化交际的文化移情也导致一个更为严重的后果——文化逆差:文化信息交流的不公平、不平等,文化身份的失语、失落。  相似文献   

16.
以爱德华·霍尔在跨文化交际研究中提出的"高语境文化"概念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在中国产生的儒家文化渊源。分析了《论语》中体现的自省、内敛、含蓄与谨慎等品质。从要求人们对外界事物、环境细致观察,甚至察言观色的告诫以及君子为人立身的标准这三个方面分析阐述儒家思想是孕育中国高语言环境的文化根源。通过分析论述,旨在强调我们在学习跨文化交际的理论与知识时,应重视相关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与思考,这样才能使我们较为深刻、透彻地理解所学的理论与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