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直到现在,英国对欧洲一体化投入的热情一直比其他欧盟成员国要少。英国仍然有强烈的独立于欧洲之外的独特感。然而,英国作为欧洲的一个大国,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外交传统以及与美国的特殊关系,对欧洲一体化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直到现在,英国对欧洲一体化投入的热情一直比其他欧盟成员国要少。英国仍然有强烈的独立于欧洲之外的独特感。然而,英国作为欧洲的一个大国,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外交传统以及与美国的特殊关系。对欧洲一体化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战国时期虽未形成现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更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国际关系体系,然而,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导致的“无政府状态”、诸侯争霸斗争确立的“七雄并立”格局、“权力政治”观念的兴起,以及“合纵连横”外交战略的不断实施,无不体现着现代意义上的大国博弈和均势政治.战国时期的均势政治与近代欧洲的均势政治在表现形态、维持手段、瓦解原因上存在诸多相通的方面.  相似文献   

4.
经过长期磨合与演进,欧洲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已发展成为包含欧盟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CFSP)机制和欧盟共同安全与防务政策(PCESD)机制的框架体系,其中 PCESD 是基于 CFSP 的变迁和发展。通过 CFSP 的实践,促进了欧盟一体化的总体进程,强化了欧洲意识,坚持了(有效的)多边主义。在此过程中,由于依托“强大的欧洲”符合自身的安全、发展和治理等利益需求,法英德三个欧洲大国发挥了国际领导作用。尽管这个机制还存在效力不够等尴尬,并且其制度性缺陷、国家间性特点及受美国制约的状况在短期内还不会彻底改变,但是,它毕竟是主权国家时代通过正确的方式建立共同防务的勇敢尝试,其借鉴意义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5.
二战中美国的欧洲战略是其外交军事战略中的重要方面。 1 943年 8月是美国欧洲战略实施的界标。此前的战略具有“迂回”的特点 ,而与政治的关系更多地反映了英国的政治利益。此后的战略则体现了直接进攻性和遏制性这样的两重特征 ,目的主要服务于美国的政治利益  相似文献   

6.
“均势”是近代欧洲外交思想的灵魂,贯穿于整个近代欧洲发展史,倍受近现代许多思想家政治家的推崇。维也纳体系是均势外交运用的典范,是欧洲均势发展的黄金时期。但均势结构是复杂和脆弱的,维持均势是很困难的。而近代欧洲国家却能将均势演绎的如此完美,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本文仅就近代欧洲均势的发展等方面作一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7.
关于“一体化”和“欧洲一体化”的理论界定和实践运动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欧洲一体化运动及其研究中的社会因素与经济、政治因素有一定的关联性和相对独立性。因而,在欧洲社会一体化研究日显其重要性时,对诸如“社会趋同”、“社会政策”、“单一欧洲社会范畴”等术语与“欧洲社会一体化”之概念的内涵加以界定,将有助于在进行欧洲社会一体化研究时,对其范畴和方法论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解构欧洲     
作为一个话语元素,“欧洲”似乎是一个不容置疑的概念。但是,如果对欧洲历史进行追述,通过对欧洲政治和文化现实进行剖析,我们就会发现,所谓“欧洲”其实是一个相当模糊的能指。欧盟的政治和经济一体化已经进行了多年,但在这个政治和经济的现实框架之外,欧洲历史和欧洲文化的嬗变却决定了“欧洲”自身的多样性。这种多样性既反映在欧洲的地缘政治格局当中,也反映在欧洲的文化认同当中。  相似文献   

9.
德国“新东方政策”与欧洲一体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美苏关系缓和的形势下,德国在冷战中的作用降低。“柏林墙事件”使德国认识到,对东方阵营强硬的外交政策既无现实意义更无成功可能。于是,代表着德国要突破外交困境的“新东方政策”正式出台。但是,该政策引起了西方盟友的疑虑,担心德国会亲近东方,削弱西方力量。对德国而言,没有西方的支持,推行“新东方政策”缺乏与东方阵营谈判的资本。在此情况下,德国加速推进欧洲一体化进程,打消西方阵营对其新外交政策的疑虑,赢得了他们对新政策的支持,增加了与东方阵营谈判的砝码。在德国的努力下,欧洲政治一体化——“达维农报告”和经济一体化——“维尔纳报告”相继问世。欧洲一体化取得大踏步前进。同时,德国“新东方政策”也取得了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10.
欧洲经济外交是欧洲一体化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贯彻实施的规制主义具有鲜明的特色。例如前瞻性与适应性 ,竞争性与全面性等。规制主义的实施 ,使得欧洲一体化将经济实力、政治地位、国际规则等各个要素紧密结合起来 ,为欧洲经济外交顺利实现促进欧洲一体化建设、提高欧洲在国际社会中的政治地位与影响力 ,提供了必要保障。  相似文献   

11.
《单一欧洲法令》是一个首次对《罗马条约》进行重大修改的文件,它把欧共体为推动单一市场的形成而在外交、制度和程序改革中进行的合作内容,集中写在一个“单一”法令中。对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欧洲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而德法在《单一欧洲法令》的酝酿和谈判过程中则再次扮演了领导者角色,起到了欧共体的轴心作用。  相似文献   

12.
欧洲货币体系的建立是欧洲一体化史上具有承前启后意义的一个重大成果 ,而施密特和吉斯卡尔领导的德法两国则在这一体系的酝酿、谈判和建立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事实上 ,就像在此之前的众多谈判一样 ,这一体系的建立也是德法两国相互合作、相互妥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二战后,康拉德·阿登纳审时度势,大力提倡欧洲联合,促进了欧洲统一的理念向现实的转变。他高度重视德法关系,把法德两国之间的谅解与合作作为欧洲一体化的核心与基石,启动了早期欧洲的一体化,为其在以后的不断深化和扩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英、法、德、荷欧洲四国高等农业教育结构模式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英、法、德、荷欧洲四国高等农业教育结构模式有很大差异,英国是“综合性大学 地区学院 独立学院三元结构模式”,法国是“高等专科学校单一结构模式”,而德国和荷兰都采取了“综合大学 专科大学或国立综合性大学 地方农学院的二元结构模式”;四国的涉农综合性大学多以非农命名,除了德国外其他三国的涉农专科性院校多以农命名;德国、荷兰的农科类院校有升格、改名、合并现象,不同模式则适应了本国农业教育及农业科技的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15.
法国、德国、英国三个大国之间的关系对欧洲一体化的启动、扩大和深化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20世纪50年代,法德和解为战后西欧一体化扫除了障碍,奠定了政治基础。60年代到70年代初,法英的矛盾与冲突导致英国加入共同体的过程一波三折,使欧洲共同体的扩大整整推迟了十年之久。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苏东剧变和德国统一的背景下,法德之间的合作对1992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签订和欧洲一体化的深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德法和解是早期欧洲一体化的基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二战后 ,早期欧洲一体化之所以能顺利发展 ,是由于德法实现了和解与合作。德法和解的历史进程也就是早期欧洲一体化的历史。德法和解的实现是两国共同的政治经济利益需要和战后欧洲及世界局势所使然。德法和解的实现促进了欧洲经济共同体的成立 ,是早期欧洲一体化的“发动机”和重要基石。  相似文献   

17.
二战后,康拉德·阿登纳审时度势,大力提倡欧洲联合,促进了欧洲统一的理念向现实的转变。他高度重视德法关系,把法德两国之间的谅解与合作作为欧洲一体化的核心与基石,启动了早期欧洲的一体化,为其在以后的不断深化和扩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美国与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舒曼计划以及由此产生的欧洲煤钢共同体,极大推动了西欧联合的进程。舒曼计划确系出自法国的主动,但它也是美国一贯敦促的结果。美国大西洋联盟的既定政策及其在西方联盟中的霸主地位,决定了它对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建立产生了极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晚清时期(鸦片战争始,宣统皇帝退位止),在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和甲午战争前,法国就积极参与了西方列强对华贷款的竞争,不过,此时各国均各自为政,并未形成联盟.甲午战争后,资本输出逐渐成为列强经济侵华的主要手段,在激烈竞争中,法国与俄国、比利时结成同盟与英、德、日集团争夺贷款权,同时,法国为了自身利益又与竞争对手英、德、美签订协议组成四国银团,不惜"牺牲盟友利益"共同瓜分贷款份额,扩张势力范围.法国与俄、比的特殊关系,还表现在法国承购俄、比难以承担的贷款份额,与俄、比合组公司、银行贷款,从而形成掩盖在他国名义下的法国债权,在估计法国在华侵略势力时这一事实应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