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平反冤假错案和支持真理标准讨论中立下赫赫功勋的胡耀邦,名震中国,意气风发。为那个时代的干部和年轻改革者,树立了理想主义的人生范式。  相似文献   

2.
童青林 《领导文萃》2008,(19):53-58
1977年12月19日,64岁的胡耀邦来中央组织部正式上班。他在召开的第一次工作会议上就提出,平反冤假错案,落实干部政策是组织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他当时说的一句话是:“积案如山.步履艰难。”  相似文献   

3.
"积案如山,步履艰难"1977年12月19日,64岁的胡耀邦来中央组织部正式上班。他在召开的第一次工作会议上就提出,平反冤假错案,落实干部政策是组织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他当时说的一句话是:"积案如山,步履艰难。"他还解释说,"文化大革命"前的历次政治运动,还有建国前的  相似文献   

4.
闻史 《领导文萃》2013,(6):82-84
平反冤假错案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声和前提.平反冤假错案推动了思想解放运动。为改革开放提供了必要的干部队伍和坚实的组织保证,无疑也是中国政治改革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5.
《决策探索》2008,(23):20-21
1980这一年,以刘少奇平反为标志,全国拨乱反正全面展开。“好在历史是人民写的”,此后,全国共平反300多万起冤假错案,47万名共产党员恢复了党籍。  相似文献   

6.
25岁当上首长、35岁任省委书记、“文革”中最早被批斗的中央委员、为300万人平反……从农家孩子到部队首长,从团中央书记到干校学员,从赋闲在家到担任党和国家领导人,胡耀邦的一生充满传奇。在胡耀邦同志逝世22周年之际,让我们来回顾他几经沉浮的人生……  相似文献   

7.
告别胡耀邦     
于光远 《领导文萃》2013,(17):91-94
一1987年1月胡耀邦出席了专为对他进行批评的党组织生活会、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发出了公报。公报里说,会议对胡耀邦"进行了严肃的同志式的批评",同时,批准了胡耀邦辞去总书记职务的请求,保留他政治局委员、政治局常委的职务。在这个会议之后,胡耀邦就不再在公开场合露面。1987年召开的党的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他参加了。在这个大会和会后的一中全会上,胡耀邦再次被代表们选举为中央委员和中央政治  相似文献   

8.
钟文 《领导科学》2006,(13):8-10
粉碎“四人帮”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经过平反冤假错案,一大批老干部得到解放,重新走上各级领导岗位,他们焕发青春,全力以赴地投入到四个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之中。陈云同志担任国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后,主持和推动国民经济调整的工作任务非常繁重。1979年3月,在财经委的一次会议上,陈云很有感触地讲起了自己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工作状态。他说:新中国成立时,我45岁,可以三班倒、四班倒,白天开会,晚上同周总理谈,午夜去找毛主席。现在不行了,如果还要那样干,就是向“八宝山”开快车。实际上,这番话…  相似文献   

9.
正毛泽东与胡耀邦同为湖南人,同受湖湘文化的熏陶而具有实事求是、敢于担当的性格。毛泽东很信任胡耀邦,曾在延安称赞胡耀邦"思想敏锐,口若悬河",并且着意培养胡耀邦。而胡耀邦一生最崇敬的人就是毛泽东。毛泽东的一句话启发胡耀邦投身革命胡耀邦见到毛泽东,是在1927年,但是这种"见到",只是胡耀邦在一定距离开外看到毛泽东演讲。当时的胡耀邦年仅12岁,是里仁小学的学生,当年的毛泽东34岁,是全国农民协会总  相似文献   

10.
正近日,高勇所著《我给胡耀邦当秘书》简体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中共中央前总书记胡耀邦的百岁诞辰刚刚过去,在这本九章27万字的书中,担任了胡耀邦七年秘书的高勇,用亲身经历,回顾了胡耀邦任职团中央书记之后的诸多往事,以及胡耀邦骨灰安放在共青城的经过。在一个人的历史上,不定哪一步就是个转折。胡耀邦1952年7月由川北调来北京。当时他任川北区党委书记兼行署主任。据传他可能到政务院(国务院前身)任建筑工程部部长。后因时任团中央书记的冯文斌忽然要调动,急需有人接  相似文献   

11.
一我和岳飞的一位后代聊天,问到宋朝给岳飞平反的时间。他开出8个日期,从初步昭雪,到发还田宅,到复官改葬,再到赐谥追封,直至追封三代,全程历时99年。首次平反是1162年7月,岳飞冤死21年之后。他笑道:正好和右派平反的时间一样。我心中一闪:莫非“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竟是平反的周期率芽回家后查史书,1162年6月,宋高宗赵构退居二线,太子即位,是为孝宗。7月,昭雪岳飞。——原来最高领导换人了,冤案制造者离开了宝座。我在《明史》中读过无数平反昭雪的案例。有的几个月就平反了,例如因为骂皇帝而下狱论死的海瑞,以及为海瑞鸣冤的何以尚。有…  相似文献   

12.
沈宝祥 《领导文萃》2006,(6):120-123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以后,叶剑英即派他的儿子去看望胡耀邦,并征求胡对治理国家的建议。胡耀邦给叶帅提了三条建议。有些人称这三条为“新隆中对”,胡耀邦在中央党校工作时的秘书陈维仁则称之为“隆中三策”。  相似文献   

13.
众所周知,胡耀邦一生从不骂人,也很少写诗。1988年8月,胡耀邦在烟台巡视时,听说白酒价格连续飞涨,"茅台"  相似文献   

14.
徐庆全 《领导文萃》2009,(19):64-67
多少人感谢胡耀邦 从1976年至1978年,胡耀邦抓住一个最要害的问题,拉开中国社会大转折的序幕,这就是极具针对性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讨论。  相似文献   

15.
新书推荐     
《领导文萃》2006,(1):177-178
《胡耀邦传》张黎群等主编人民出版社、中共党史出版社2005年11月出版第一卷主要记述胡耀邦从1915年到1976年的革命生涯,着重描写了他从青少年时代到投身革命,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历史,以及新中国成立后主持团中央工作和到地方工作的经历。《市场的真相》  相似文献   

16.
<正>《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虽以小平同志的名字命名,但它所展现的绝不仅仅是邓小平一个人的故事,而是一个时代。电视剧通过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恢复高考、科学教育战线的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科学认识和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农村改革、创办经济特区等改革开放初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展现"文革"结束后中国和中国人民开始的新探索和新征程。中国向何处去,大的历史抉择摆放在中国领导人和中国人民面前。这部电视剧全面展现在那个特殊历史时期,中国人民如何选择前途和道路,如何不断探索、追求真理,用实践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使中国逐步摆脱僵化落后的面貌,为改革开放事业和建  相似文献   

17.
唐非 《领导科学》2006,(2):43-45
从1935年10月随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到1945年11月离开延安,胡耀邦在那里工作、生活了十年。这十年,陕北留下了他坚定的、深深的足迹,也为他此后投身波澜壮阔的、决定中国命运的伟大斗争,做了政治思想上的坚实准备。1936年2月中旬,东征军组成。负责大军后勤供应和“扩红”、“筹款”的地方工作团的政委是李富春。此前,胡耀邦担任少共中央局秘书长,在红军准备东征之际,被调到地方工作团,地方工作团下辖12个工作队,他是石楼县工作队队长。胡耀邦原以为工作队里许多人过去都做过“扩红”、“筹款”工作,有一定的经验,工作可以立即见效,但他很…  相似文献   

18.
<正>研究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的历史,胡耀邦与华国锋的关系是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胡耀邦在中央党校期间,多次讲到他与华国锋之间来往的情况,这从一个很小的侧面反映了他们之间的关系。在中央党校工作期间,胡耀邦十分尊重华国锋  相似文献   

19.
抢救胡耀邦     
王凡  东平 《领导文萃》2008,(20):112-115
1989年.实在是个不寻常的多事之秋,而且几件事都出乎意料。班禅副委员长辞世没过多久,又一位精力充沛身体一直很好的中央领导人骤发病变,他就是原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而王敏清则又一次成为现场抢救的组织指挥者。题为《胡耀邦最后的瞬问》文章,记述了胡耀邦那次发病和抢救的过程,那篇文章与王敏清的叙述有很大差异,很有必要对当时真实的情况加以辨析澄清。那篇文章写道:  相似文献   

20.
正胡耀邦:要起草一个好报告1986年10月3日,胡耀邦在中南海勤政殿召开会议,谈十三大报告的起草问题。参加会议的有薄一波、万里、姚依林、温家宝、钱李仁(人民日报社社长)、袁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副秘书长)及起草组的同志。胡耀邦说:改革是不断发展的,社会主义要不断自我完善。胡耀邦设想在五个问题上阐发一下,一是认识论,二是改革,三是外交,四是党内生活,五是终身制。他强调,民主、法制、文明,首先是把党的生活搞好。党组织的每个细胞都要有造血功能,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