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人的本性是什么?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应该怎样?这历来是一个争执不休的问题。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家、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先驱爱尔维修,曾提出“自私”与“公益”说,试图解决这一问题。他的这一学说,后来成为资产阶级伦理思想的重要内容。在今天,正确评价爱尔维修这一学说,对于我们增强对资产阶级思想腐蚀的免疫力,树立和发扬共产主义道德风尚,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仍有现实意义。一十八世纪的法国,正处于封建制度崩溃、新兴资产阶级奋起革命的社会大变动时期。爱尔维修提出“自私”与“公益”说,阐发了资产阶级反封建的伦理观。爱尔维修的整个伦理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就是他所说的那个由“自然界产生的个人”。他说:“人是什么?答:人是一种据说有理性、然而确实有感觉、软弱而且适于繁殖的动物。”  相似文献   

2.
十八世纪法国启蒙主义哲学家爱尔维修以他战斗的唯物主义精神同封建专制制度展开了猛烈的战斗,他旗帜显明地宣布:“在道德学中,唯一应当教人的是真理。”他以一个战士英勇无畏的精神,直接把矛头对准了封建道德和宗教道德,对这种道德的腐败性和虚伪性进行了彻底的揭露;并且高举起“利益与道德”的大旗,为资产阶级的兴盛发展开辟道路。他曾说:“一个道德家,只有在绝对摆脱个人利益的条件下,深入研究立法科学,才能使自己成为有益于祖国的人。”因此,马克思曾高度赞扬他的这种精神,说,以科学的态度研究伦理学,爱尔维修是第一名。由于他的某些伦理观点在当时社会上的确起过一定的进步作用,所以笔者试图对此做一些初步探讨,以求借鉴。  相似文献   

3.
目前展开的反右倾机会主义的斗争,是一扬激烈的深刻的阶级斗争,是思想领域内无产阶级世界观和资产阶级世界观的斗争。右倾机会主义分子的世界观是资产阶级主观唯心主义的经验主义和唯我主义的世界观,在彻底批判右倾机会主义分子的世界观的同时,进一步揭露主观唯心主义的老祖宗——贝克莱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乔治·贝克莱(1684-1753)是十八世纪英国资产阶级反动唯心主义的代表,他为宗教与统治阶级的利益服务,公开宣布他的任务是:对唯物主义与无神论作坚决的斗争,要反对无神论就必须反对唯  相似文献   

4.
让·梅利叶(Jean Meslier 1664—1729)是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他作为神甫而有先进思想。其中的唯物主义思想尤其令人瞩目,并达到了哲学上可贵的高度,从而影响了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者狄德罗和爱尔维修等人。 梅利叶的唯物主义思想是建立在他的无神论的基础上的。他认为无神论并不可怕吓人,不是反自然的世界观,相反,如果断定自然归因于神,由神所创造,那倒是荒谬的怪论。自然中存在的只有物质以及由物质运动而发生变化、从而造成的形形色色的现象。就物质来说,它是永恒的,是由自身而取得存在的存在物,不需要另外的存在物作为它的创造者。神学家或受神学思想蛊惑的人借口不理解物质的起源,“假定了另一种虚伪的原因,这种原因比  相似文献   

5.
在十八世纪法国的启蒙思想家的行列中,查理·路易·孟德斯鸠(1689—1755年)占居极其重要的地位。他不仅是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的勇敢战士,也是一个博学多才的学者和思想家。他是促进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确立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是资产阶级法学理论的奠基者。孟德斯鸠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的法律思想,在当时为资产阶级建立新的法制提供了理论依据,并对后世资产阶级法制进一步完备和发展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列宁反对资产阶级人道主义,主张社会主义条件下伦理道德范围内的人道主义原则。探讨这个问题,不仅有助于深入发掘列宁丰富广博的哲学思想,而且也有助于正确了解马克思主义和人道主义的关系,宣传和实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马克思主义认为,不能抽象的谈人道主义。人道主义形成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把它作为一种世界观、历史观同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宗教神学相抗衡。它在反封建斗争中曾经起过进步的历史作用,但随着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矛盾的激化,随着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它就成为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一种反动思想武器。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是反映资产阶级利益和要求的意识形态,它的理论基础是什么,它同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区别在哪里?马克思在致弗·阿·左尔格的信中清楚地作了回答。他指出,德国一些人“想使社会主义有一个‘更高的、理想的’转变,就是说,想用关于正义、自由,平等和博爱的女神的现代神话来代替它的唯物主义的基础”。(《马克思恩格斯选  相似文献   

7.
<正> 弗兰西斯·培根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准备时期的著名哲学家,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奠基人之一,经验归纳法的创立者。马克思称他是“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他为了适应上升时期资产阶级利用科学发展生产的需要,提出了“知识就是力量”的口号。他认为要得到知识,就要寻找关于事物简单性质的“形式”,由于“形式”的发现,人们才能得到有用的知识,才能控制和支配自然。因此,关于“形式”的学说、甚至“形式”这个概念在培根的哲学思想体系中都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不少哲学史家认为,培根关于“形式”的学说无论从方法到内容,以至“形式”这个术语都带有中  相似文献   

8.
马里奥·本格认为,尽管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仍然正确,但唯物主义面临着时代和科学技术的挑战。科学的唯物主义本体论是建立在逻辑和数学等现代科学实证性基础上的一系列概念、假设和公理所组成的科学体系。马里奥·本格的新本体论,维护了唯物主义传统,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本体论,但也存在着抹煞党性、割断历史和唯科学主义的明显错误。  相似文献   

9.
杰里米·边沁的功利主义政治哲学是建立在对传统契约论思想批判的基础之上的。他在吸收爱尔维修等人的早期功利思想的同时,系统地阐述了功利主义原理。与他们不同的是,边沁应用功利主义原理成功地改造了传统的自由主义政治哲学。自边沁以后,自由主义最重要的特征就是以功利主义原则为基础。  相似文献   

10.
威廉·冯特(1832~1920年)是德国资产阶级唯心主义的哲学家,是近代心理学的奠基人之一。 我们认为,冯特心理学表面上采取“身心二元论”的理论形式,企图凌驾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上,实质上是各种唯心主义的大杂烩。在他的理论体系中,既有贝克莱和休谟的唯心主义经验论,又有莱布尼兹和康德先验的统觉论;既有叔本华和尼采的神秘主义的意志论,又有马赫和阿万那留斯的经验批判论;既有斯宾诺莎和莱布尼兹的身心平行论,又有奥  相似文献   

11.
德国19世纪的哲学家路德维希·费尔巴哈是人类认识史上一个杰出而伟大的人物,他在德国古典哲学唯心主义的长期统治之下,第一个使唯物主义直截了当地重新登上王位,从而使自己成为旧唯物主义之集大成者。伟大的无产阶级先哲和一代思想巨人马克思在他的早期哲学思想形成时期,曾从中  相似文献   

12.
<正> 弗兰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1561——1626),生活在十七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序幕时代。他不仅是一个伟大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和近代实验科学的鼻祖,而且在逻辑学和方法论上也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成为近代归纳法的奠基人。一、培根的时代培根时代的英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经迅速发展。然而,当时英国社会占统治地位的仍旧是腐朽不堪的封建主义生产关系,严重地阻碍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培根作为英国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化的新贵族利益的代表,迫切地要求变革现实生活,热情地迎接着即将到来的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的发展,生产技术的改进,为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准备了客观条件;资产阶级社会实践的要求,则使自然科学在现实生活中迅速地开花结果。到十七世纪  相似文献   

13.
<正> 乔治·爱德华·摩尔(1873—1958),是新实在论和英国分析哲学的创始人之一,也是现代西方伦理学理论的重要代表人物。摩尔在哲学上是新实在主义者,在伦理学上则表现为直觉主义。他建立的直觉主义伦理学开创了西方资产阶级伦理学发展的新阶段——现代资产阶级伦理学发展的阶段,因而他被推崇为本世纪西方伦理学的开创者。他的伦理思想,直到今天对西方伦理学仍然发生着重大的影响。本文着重对摩尔伦理学说的几个重要方面作一分析和评述,并就其对我国目前伦理学研究的意义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加拿大籍理论物理学家、哲学家马利奥·邦格的“科学的唯物主义”思想体系吸取了大量的现代科学成果,论证并捍卫了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这在西方的科学哲学家中是难能可贵的。他认为,科学的唯物主义应当从自然科学那里获得动力,根据科学的进展来得到检验和完善。面对现代科学的挑战,唯物主义必须应战。他明确主张,科学的基础和本质是唯物主义的,唯物主义是某些科学最新进展背后的本体论的预设和动力,且科学也使唯物主义变得更为丰富了。这些无疑与我们的看法是一致的。邦格对哲学的科学性要求是一种形式化的理想。要建立一种与现代逻辑学、数学、科学技术相一致的唯物主义本体论,他认为首要和核心的是保证哲学的精确性,即“用  相似文献   

15.
美国著名作家杰克·伦敦(1876—1916)是我们大家所熟知的。他出身贫农家庭,很早就靠艰苦劳动而独立生活,所以他很熟悉劳动人民的生活,为他们鸣不平。他积极参加美国工人运动。他的小说和政论文章尖锐地揭露了美国资产阶级的寄生生活,痛斥了他们精神上的贫乏空虚和贪得无厌。他的作品有《野性的呼唤》(中译本为《荒野的呼声》)、《雪虎》、《铁蹄》和《马丁·伊登》等,这些作品都已  相似文献   

16.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对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集中的基本理论进行了大量抨击。从五十年代开始,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托马斯·科兰、法国右翼社会党人莫克、西德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沃尔特·欧根,都散布过这方面的言论。六十年代,苏联经济学家查果洛夫和基洛夫等人也有同样观点。进入七十年代,这种理论更是甚嚣尘上,美国南佛罗里达州大学教授约翰·布莱尔、新罕布什尔州大学教授塞缪尔·里德、英国《经济学家》杂志副编辑诺曼·麦克雷等人都写了专著论述这一问题。他们认为,科学技术的进步,使企业规  相似文献   

17.
茅盾与罗曼·罗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罗曼·罗兰是横跨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的法国大文豪。也是完成了由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到社会主义人道主义转变的伟大的思想家。对于这样一位具有时代特点的文学巨擘,茅盾是特别关注、倾慕和景仰的,虽然专门介绍评述罗曼·罗兰的文章总计不过五篇,然而在他那大量的文艺杂论中,几乎随处都可看到他对罗曼·罗兰的论述和评析。可以说,茅盾从年青时代涉足文坛到晚年写回忆录,始终都没有忘却或放弃对这位欧洲文学大师的借鉴和学习。  相似文献   

18.
在哲学史上,18世纪的法国唯物主义一直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不少学者不仅忽视了它的另一派别——"现实的人道主义",把它曲解为机械唯物主义;而且忽视了爱尔维修的"至今尚未得到充分估价的尝试"。虽然爱尔维修的尝试没有成功,但是它却为那些愿意继续法国唯物主义者事业的思想家们指明了具体道路,它不仅奠定了共产主义的"逻辑基础",而且对马克思所实现的哲学革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约翰·托兰德(1670—1722)是英国17世纪末到18世纪初的自然神论者,唯物主义哲学家。托兰德的哲学思想,比较符合逻辑地完成了以弗·培根为真正的创始者、以霍布斯和洛克为继承者的英国唯物主义路线,这一点是托兰德哲学的重要成就。这一方面是对笛卡尔和斯宾诺莎唯理论哲学的一种反响;另一方面,也代表了洛克哲学进一  相似文献   

20.
<正> “参验”论,是韩非朴素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也是韩非思想体系的方法论。所谓参验,是参对、比照和证验的意思。早见于《战国策·魏一·西门豹为邺令》,曰:“求其好掩人之美而扬人之丑者而参验之。”又见于《楚辞·九章·惜往日》,作者屈原批评楚怀王说:“弗参验以考实兮,远迁臣而弗思。”韩非在前人基础上,继承了其师荀卿的唯物主义知行观和老聃的朴素辩证法,发扬了前期法家重视现实的改革精神,发展成为他的“参验”论。韩非说:“不举不参之事”,“偶参伍之验,以责陈言之实”(《备内》)。就是说,凡事都必须经过参验,未加参验之事,不可举办。对于陈述的各种言论、见解,要判定其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