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明代文学思潮研究的力作──评廖可斌《复古派与明代文学思潮》周明初明代特别是明代中期以后,文学流派众多,文学理论纷陈,其中最引人注目、对明代文学发展影响最大的当推复古派和它的理论主张。在明代中后期,复古运动有三次之多,它前潮未平,后波又起,前后相继,绵...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徽商的崛起和七子派文学思想的传入,长期闭塞保守的徽州区域于嘉靖、万历、崇祯朝掀起三次文学复古浪潮。它们虽是席卷全国、浩荡持久的前后七子派和复社、几社文学复古运动的余响和尾声,徽州文人却能借势发力,在修正完善复古理论、扩大复古影响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也迎来本土文学的盛世。由于主将汪道昆离世和政局恶化,盛行百年的明代徽州文学复古思潮于万历后期逐渐衰微,骨干成员思想转向呈多元化态势。明代徽州文学复古思潮的盛衰消长鲜明地折射出时代文艺思潮的演变与转向轨迹,在区域文化史和明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中西文化———美学通观的视野,在中国复古文学思想的整体观照中,对《文心雕龙》的复古思想进行了深入分析和阐释。刘勰以宗经反本、雅正体要为归宿的文学退化历史观,体现的是一种“古典主义”的处置模式,与严羽及其明代复古诗学隐含人类学—美学思路的诗史观,构成了迥然不同的话语系统。本文还对刘勰的“通变”观作了新的阐释,认为通变主张使刘勰的复古思想增添了一定的灵活性和有限的开放性。  相似文献   

4.
张德建 《中州学刊》2008,(3):174-178
明代的文学复古是一个复杂的文学运动,值得我们从多个层面上进行探讨.明代的文学复古在展开过程中突出了对史学资源的借鉴,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突出史传文学的核心地位,反对理学对文学和史学的干预,强调文史在文辞和叙事上的相通性,建立了以理、事、辞为核心的复古理论.而史学文学化和心学化史学观的形成,则最终导致文学复古运动走向式微.  相似文献   

5.
文学复古与儒学复兴──中国文学复古现象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上的复古运动是极其频繁的。这种以“复古为革新”的新生思想对古老风尚的眷恋和回顾,曾被称为一种纯粹的“中国现象”。①为什么中国文学极易产生复古现象?中国文学复古运动的终极目标是什么?深入思考此类问题的结果使我们的目光最终停留在中国封建社会中扮演“亚宗教”角色的儒学上。我们认为,中国文学复古现象不只是文学自身的调整与变革,它与儒学复兴思潮有着密切的联系。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不仅是文学复古现象赖以产生的基础,而且也是中国文学复古运动的终极目标。一、儒家学说对文学的影响及文学与儒学关…  相似文献   

6.
王琳  孙之梅 《齐鲁学刊》2004,(2):118-121
明清文学的复古派发轫于南宋的严羽,在明代得到了全面的展开,清中期的沈德潜在继承复古派理论的同时,吸收了该派在创作中的经验教训和反对者的批评,对复古派的理论进行了修正:针对明代复古派对个人性情的偏倾和清初神韵派大行诗坛的诗歌背景,重视诗歌的社会功用;针对复古派限隔时代、截断源流的文学史观,提出沿流讨源的主张;修正严羽的“别材”“别趣”说,给诗歌创作中学养、见识以充分的重视,提出“以虚运实”,“议论须带情韵以行”的观点;拨正明代复古派对杜甫的七言歌行、七言律诗的只及一点不及全面的批评。  相似文献   

7.
《淮南子》在因时而变的认识基础上反对复古,从承认美的多样性出发,进而反对模拟,切中了文学创作中由复古所致的模拟之弊。扬雄的反复古思想从复古思想的内部蜕变,他的信古而求真的主张,具有反复古的逻辑可能。桓谭将这种逻辑可能发展为明确的反复古思想。王充以历史进化论颠覆了复古思想的认识基础,从社会和个人两个角度来反对复古模拟,将求真思想发展为真美观,整合和发展了一代反复古思想,建构了比较系统的理论体系。从《淮南子》到《论衡》,汉代反复古文学思想经历了一个逐步系统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史小军 《学术研究》2001,(4):131-133
王蒙先生曾说 :“归根结底 ,文学观念的变迁表现为文体的变迁 ,文体是文学最为直观的表现。”① 此言不差。以中国文学发展史上极其频繁的复古现象为例 ,无论每次复古运动的出发点和具体目标有何不同 ,文体的变革始终是复古者关注的焦点。如果进一步深究 ,便不难发现 ,复古者的文体意识在复古运动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甚至决定着复古运动的发展方向。唐代古文运动及明代七子派文学复古运动的发展历程就正好说明了此点。何谓“文体意识” ?按照陶东风先生的解释 ,即“一个人在长期的文化熏陶中形成的对于文体特征的或明确或朦胧的心理把握。…  相似文献   

9.
明代七子派文学复古运动与儒学复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史小军 《人文杂志》2001,(3):105-110
中国文学复古运动与儒学复兴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同唐代古文运动一样,明代七子派文学复古运动也具有复兴文学和儒学的双重目的,具体表现在他们对明中叶士风与学风的反对、对宋明理学的弊端及理学家文艺观念的不满上.如果说其中某些人具有了"反理学"的倾向,那也只是在儒学范围内,在尊重周、程、张、朱等理学大师的前提下,作了一些批评和修正,呈现出向孔孟原始儒学回归的迹象,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松动了程朱理学的统治地位,给明中叶沉闷的思想界带来了一丝活力.  相似文献   

10.
史小军 《人文杂志》2002,(3):98-103
复古思潮与文体意识密切相关 ,复古者文体意识的强弱不仅影响其自身的理论及创作 ,而且也制约着复古运动的基本走向。以韩愈为代表的唐代古文运动的主将们的文体意识相对较弱 ,能够推陈出新 ;而明代七子派文人的文体意识则过于强烈 ,循规蹈矩 ,模拟成风。二者在文体的创新与守成上各居一端 ,特色分明  相似文献   

11.
《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主人公霍尔顿诠释了二战后美国文学作品中典型的"反英雄"形象。霍尔顿追求生命的"本真",并有保护美好的愿望,但是他不具备英雄的气概和胆量,无法改变"非本真"的成人世界的虚伪和麻木,因此,只能在成长的不可逆转中矛盾挣扎,无法解脱。  相似文献   

12.
要提高高校共外资料室书刊资料的利用率 ,需精选书刊资料 ,按国家标准分类、编目 ,并编制专题目录等 ,使其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13.
崔瑞萍 《晋阳学刊》2011,(4):130-133
汉代碑铭文兴盛,是当时盛行的各文类中的显学,历来受到研究者的重视。但是,汉代碑铭序文中出现的大量变体、破体现象,却一直没有在文学研究中得到应有的关注。其主要表现是:碑诔文体功能的接近引发以诔文笔法作序;非事功化带来的志怪传奇体渗入;碑铭形制变化影响——碑传文私人化增强,叙述方式由单一描述加入对话;文人的逞才显能心理使赋体、诗歌体流入序文。  相似文献   

14.
文章在运用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充分引用近年新发现的考古资料,阐发大唐盛世丝路贸易的繁盛.特别处于中西交通枢纽的西州,商品经济发达,处于全国前列.对其作为物资集散中心的国际市场,在丝绸之路上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中转贸易所呈现的若干特点,值得我们刮目相看,并进一步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15.
汉画中有关鹿的画面,可分为猎鹿和神鹿。猎鹿是汉代人对原始社会狩猎活动的一种集体无意识反映;神鹿具有升仙工具、阴性象征及祥瑞象征的性质,与鹿的奔走、性情、生育特征、医药功能以及“物候历法”的作用密切相关。在鹿神话的基础上又形成了飞廉、麒麟、天禄等神话。  相似文献   

16.
清代岭南词人与岭外有着不断的词学交流,这对岭南词有积极的影响。首先,词学交流促进了清代岭南词人的成长与岭南词的发展。另外,这种交流有助于清岭南词人与岭南词地位的提升。再者,词学交流还对岭南词风的嬗变有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中国转型期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流转及其突破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客观存在的土地市场供求关系使农村宅基地的转让有着极大的内在动力,但现行法律法规又不允许农村宅基地自由流转,导致农村宅基地的转让多为私下进行。这种"暗箱操作"一方面使得农用土地无法得到有效保护,另一方面又使得本属于农民的土地权益被第三方侵占。最近施行的《物权法》在某些方面放松了对农村宅基地流转的管制但依然难以流转,农村宅基地的流转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8.
李世涛 《阴山学刊》2005,18(3):26-31
"表现说"是20世纪中国艺术理论史中很有影响的艺术理论,它影响了20世纪中国的艺术实践和艺术理论,也影响了对艺术起源、艺术本质的理解.20世纪中国社会的变化,既丰富了"表现说",又使"表现说"偏离了艺术对它的内在要求.因此,结合历史语境,细致分析"表现说"发展中的各种具体观点及其得失,将有利于今后艺术实践和艺术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民族自治县也要转变发展方式既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现的要求,也是其自身走出一条新型发展道路的内在要求.民族自治县转变发展方式的核心是优化产业结构,战略任务是建设生态文明,保护生态环境,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着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及文化产业是崭新的任务.其基本途径是突出自身特色,通过合作构建自主创新机制,提高劳动者素质,发掘农业生产潜力,并行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实施管理制度创新等.  相似文献   

20.
先秦时期,水灾的频繁发生,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的损失.为减少水灾的发生及危害,当时已意识到要重视农业生产,增加粮食储备,加强水利设施建设,保护森林,从而达到防灾救灾的目的.在灾后采取祈天禳灾、散粟赈民、以工代赈、调粟平籴等赈济措施,帮助灾民渡过难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