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夏是我国北宋时期以党项羌族为主体民族,在今宁夏、甘肃、陕西、内蒙古等部分省区建立的一个封建割据地方政权,历时190年(公元1038—1227年),如按《宋史》所载:“虽未称国而王其土”的夏州政权算起,历时347年(880—1227年)。党项族原居住在青藏高原一带,与吐蕃关系极为密切。公元七世纪时,吐蕃在青藏高原建立起奴隶制政权,党项羌人不堪其统治,向中央政权提出内徙的请求。唐僖宗时允其内徙,从此党项族与汉族长期相处,汉  相似文献   

2.
西夏是以党项族为主体建立的封建割据地方政权。党项族又称党项羌,据《旧唐书》所载:“党项羌在古析支之地,汉西羌之别种也。魏晋之后,西羌微弱,或臣中国,或窜山野。自周氏灭宕昌,邓至之后,党项始强”①。析支,即今青海河曲一带;宕昌,即今甘肃宕昌;邓至,即今四川南平地区。周灭宕昌、邓至之后,党项成为这一地区的主体民族,开始强盛起来。由此看来党项族的发祥地应在今甘肃、青海、四川接界地区。西夏人自己写的宫廷诗《夏圣根赞歌》的前三句与上述记载相符,汉译如下:  相似文献   

3.
汤开建著《党项西夏史探微》一书于2005年6月由台湾允晨文化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出版。西夏王朝自元昊于1038年称帝建国至1227年遭蒙元所灭,历经近200年,曾与中国历史上的南、北宋、辽、金王朝相抗衡,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少数民族王朝。然而,所存文献资料稀少,即使近如元人  相似文献   

4.
由山西省古典文学学会、山西雁北师专、云中大学等单位联合发起召开的“全国首届辽金文学学术讨论会”,于1991年10月6日至11日在历史文化名城山西大同市举行。辽、金两朝,是公元十世纪到十三世纪由契丹、女真族建立的兄弟少数民族政权。辽、金占据广大的北方地区,与北宋、南宋王朝对峙、并存四百多年之久。在中原汉族先进经济、文化的影响下,辽、金两朝的文学都取得了相当的成就。由于种种原因,国  相似文献   

5.
从十一世纪三十年代至十三世纪二十年代,在我们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一个与两宋、辽、金鼎立存在的一代王朝,它以今宁夏回族自治区贺兰山下的银川平原为中心,东据黄河(山、陕交界)、西至五门(今甘肃敦煌县西)、南临萧关(今甘肃环县北)、北控大漠(蒙古瀚海),地跨今陕、甘、宁、青、新和内蒙古六省、区,境土两万余里。这就是以我国古代少数民族之一的党项羌族为主体,建立长达约二百年之久的大夏国。因其雄踞祖国西北,故史称西夏。西夏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史上不可分割,且颇具特  相似文献   

6.
论北宋对西北地区少数民族的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北宋对西北地区少数民族的政策姚兆余北宋时期,在我国西北地区辽阔的地域上,分布着吐蕃、回鹘、党项先等少数民族。他们或以部落形式散居,或以独立政权形式存在,与北来王朝保持着不同程度的联系。近年来,学术界在讨论北宋与西北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时,忽略了探讨北...  相似文献   

7.
<正>公元439年,鲜卑拓跋部建立的北魏,统一了中国北方,结束了五胡十六国长期纷乱局面,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拓跋族“比匈奴、羯、慕容鲜卑、氐、羌都落后”,为什么能战胜大小割据者而统一北方呢?这是一个颇具历史启迪、有必要加以认真探究的问题.然而,至今尚无专文论及.笔者就此略抒浅见,不当之处,祈望读者指正.淝水战后,前秦政权迅速瓦解,原来在苻坚控制下的各族上层分子,乘机纷纷建立起割据政权.386年,鲜卑拓跋部首领拓跋珪,也于牛川(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即代王位,重建代国.不久建都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北),后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北魏初期,不仅国土狭小、势单力薄,而且内部很不稳定,外部一些邻国也不断袭扰,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军事形势和政治形势.但是,淝水战后北方相继出现的12个割据政权,经过50多年的角逐,最后的胜利者却是进入中原最晚、文化最落后的鲜卑拓跋族,最终由北魏战胜了大小割据者而统一了北方.究其原因,大致可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8.
叶尔羌汗国灭亡时间补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兰 《西域研究》2002,3(3):27-28
叶尔羌汗国是成吉思汗的后裔东察哈台汗国秃黑鲁帖木尔汗的子孙萨亦德汗于1514年建立的一个政权.其疆域包括我国新疆的南部及其附近的一些地区,首都为叶尔羌(今莎车县).这一政权存在了近两个世纪后,被卫拉特蒙古的准噶尔汗国所灭.  相似文献   

9.
两宋时代(960年~1279年),在中国大地上,多个政权并存,角逐争雄不已,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外交关系。政权之间,时而修和结盟,时而兵戎相见,势力此长彼消,外交活动成为影响时局的重要因素。在这一时期的外交活动中,北宋联金(前期)灭辽、南宋联蒙灭金(后期)的外交(以下简称两宋联盟外交)尤为引人深思。 在对这两次联盟外交进行评价时,产生一个重要问题,即:二者是否同出一辙?围绕这一问题,自南宋灭亡以后,历代纷争不已。要言之,一种评价是;强调外交前的宋  相似文献   

10.
北宋抗金名将王禀事迹述评李华瑞(河北大学历史所)北宋末年,女真族贵族建立的金政权,灭辽之后于宣和七年(1125年)十月和靖康元年冬发起两次灭亡北宋的战争。前一次因完颜宗翰率领的西路军受阻于太原城下,未能按计划与完颜宗望率领的东路军会师汴京,故尔灭宋未...  相似文献   

11.
金代文学论     
金朝是我国历史上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即金太祖完颜 )于公元1115年建立的政权。它在建元收国之初,先后灭亡辽与北宋,进而据有淮水以北的中国广大地区,与南宋对峙。其幅员则广于辽,实力则强于宋,雄峙于北半部中国几一百二十年之久。直到公元1234年,才被新兴的蒙古所灭。由于金朝所辖地区的北方汉族居民和北方少数民族天秉本多质朴刚健的气质,因而发为文章往往华实相扶,风骨遒上;加上历史悠久的中原文化的熏陶和哺育,金代文学便得到长足发展,为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带来了新的因子,增加了新的活力。可是长期以来,由于…  相似文献   

12.
关于宋代的历史定位及总体评估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至今 ,史学界经常说“唐宋”、“治隆唐宋” ,笔者认为不科学。宋是五代后中国多国并存时期的一个连汉族都未统一的地方割据政权 ,长期是辽、金的“臣、侄”国 ,不能与唐等统一朝代并列。宋所处的历史时期应称“五代六朝”。宋在当时也不最“隆盛” ,一个异族的“臣、侄”国不能称“隆盛” ,真正“隆盛”的应是它的宗主国辽、金和后来灭它的蒙古 (元 )。对宋在中国历史上的专制、懦弱、腐败、卖国和反动性不应忽略  相似文献   

13.
历史上的西夏作为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存在了190年(1038~1227),与宋、辽、金长期鼎立。促使西夏走向强大的原因很多,本文拟从文化角度进行论述,从而肯定了以党项羌为主体的游牧文化与以汉族为主体的农耕文化之间在矛盾斗争中最终走向统一(即:游牧文化向农耕文化认同),这一因素是促使西夏立国并走向强大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本文对农耕文化传入西夏后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与西夏后期的武备松弛、军队战斗力减弱导致亡国之间的联系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南凉略论     
<正> 南凉是十六国时期河西鲜卑在湟水流域建立的一个少数民族的割据政权。这个政权建立于公元397年,灭亡于公元414年,兄终弟及凡三传,共历十八年。南凉建都乐都(今青海乐都),中曾移西平(今青海西宁),极盛时曾达于河西,并建都姑臧(今甘肃武威)。  相似文献   

15.
金代文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朝是我国历史上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即金太祖完颜曼)于一一一五年建立的政权。它在建元收国之初,先后灭亡辽与北宋,进而据有淮水以北的中国广大地区,而与南宋对峙。其幅员则广于辽,实力则强于宋,雄峙于北半部中国几一百二十年之久。直到一二三四年,才被新兴的蒙古所灭。由于金朝所辖地区的北方汉族居民和北方少数民族天秉本多质朴刚健的气质,因而发为文章往往华实相扶、风骨遒上;加上历史悠久的中原文化的薰陶和哺育,金代文学便得到长足的发展,从而丰富了祖国的文化宝库。可是长期以来,由于正统思想以及其它传统观念作怪,对于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很少予以重视。甚至存在着一种用南宋文学来代替金代文学的倾向。这不仅是违背历史实际的,也是很不公平的。  相似文献   

16.
金朝,是十二世纪初到十三世纪前半期在我国北方建立的一个少数民族政权。从历史的角度讲,金政权是通过灭辽举宋,占领了原辽与宋的大片领土而建立起来的;而从文学的角度看,金朝的文学创作则是在直接继北宋文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一特点,在金代初期表现的尤为明显。本文试图对金初词与北宋词之承继关系做一简要的勾勒,以期对这一段词史发展之轨迹有一个较为明了的认识与把握。词人:北宋文士金代初期的词人,基本上全是北宋文士①这一时期的主要词人,是当时风靡一时的“吴蔡体”的主角吴激与蔡松年②,另外还有字文虚中、高士谈、…  相似文献   

17.
试论西夏的文化教育李雯西夏民族,即党项羌族,早在7世纪时,就与中原汉文化发生了密切的联系。11世纪初,在汉族文化的影响下,仿照汉字创制了自己的文字。而且以今宁夏为中心,建立了封建割据地方政权──西夏,先后与宋、辽和金抗衡200年。在此期间,产生、发展...  相似文献   

18.
金政权是继拓跋、契丹在我国北方建立魏、辽之后,由女真族统治者阿骨打领导建立起来的。它的建立,使我国历史上又一次出现了南北暂时相持的局面。 女真族在公元一一一四年,由于不堪忍受辽的残暴统治,举起反辽斗争的义旗,并于公元一一二五年灭亡辽政权,最后从辽的统治下摆脱出来。女真奴隶主贵族为了把战争继续向南发展,紧接着便把斗争的锋芒指向北宋,在公元一一二七年春灭亡了当时腐败不堪的北宋  相似文献   

19.
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她长期成长的过程中,各民族彼此影响,互相融汇,从而形成了灿烂光辉的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十一世纪初,以党项羌族人民为主体建立起的西夏政权,曾经拥有今宁夏全部、甘肃大部、陕西北部和青海、内蒙的部分地区,“方二万余里”。从它统治的时间说,即使不算夏州藩镇时期的157年,从公元1038年西夏正式建国时算起,历时也有190年之久。它先同辽和北宋、后同金和南宋,鼎足而立,关系密切,共同组成了祖国当时的历史。  相似文献   

20.
宋金富平之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富平之战为宋金战争重要战役,今作介绍于下。 北宋初至宋真宗时,因长期抵禦辽军,“河北最号劲兵之处”。澶渊之盟后,宋辽长期和平相处,而宋与西夏却时战时和,在长期战争坏境中,陕西各路取代河北东、西路,成为精兵的集中地,至北宋末,人称“独西兵可用”。宋军的马匹,也主要仰仗于陕西与沿边少数民族的贸易。宋徽宗任用宦官童贯主持陕西军务,“握兵二十年,权倾一时”,无论是征辽或镇压方腊,都是动用童贯所率的陕西军。金军攻击北宋时,“陕右诸路兵亦无几,种师道将兵入援,止得万五千而已”。但陕西军救援开封,也迫使金二太子斡离不暂时退师。此后,陕西军在两次救援太原的战斗中损折殆尽,太原陷落,北宋灭亡遂成定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