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俞志勇  曹虹 《南方论刊》2004,(11):28-30,44
证券市场的民事赔偿制度,被看作是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最有效的法律手段,也是最后的救济手段,理应占有重要地位.但由于中国具有"重公轻私"的法制传统和资本市场本身发展的不完善性及现阶段具有的体制性缺陷,使得这一问题在中国显得尤为突出.同时,诸如红光实业、银广夏等股市大案的发生,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关注证券市场民事赔偿制度.本文对于虚假陈述民事赔偿制度比较、我国目前立法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司法实践中急需解决的热点问题作了分析展望.  相似文献   

2.
证券虚假陈述是证券市场中最为典型的证券欺诈行为之一。虚假陈述民事赔偿制度的建立对保护证券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促进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有着积极意义。本文对我国虚假陈述民事赔偿制度进行评析和探讨,并提出完善立法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3.
公开、公平、公正的证券市场环境是中国股市走向世界的坚强后盾,也是当前证券市场法制体系所努力追求的.而有力地保护好投资者合法权益则是实现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的重要基础和主要体现.目前,中国证券市场还存在着比较突出的违法、违规行为,信息披露是我国证券市场的薄弱环节,同时也是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当务之急.要想使投资者的利益得到切实保护,信息披露制度和民事赔偿制度的完善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4.
宋煜凯 《理论界》2005,(4):150-151
我国证券市场退市机制具有只有强制退市、主动退市和自动退市还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真正退市的企业少之又少、缺乏完整的证券市场体系、退市标准存在差别等特点,需要从建立多层次的市场体系、建立民事赔偿制度、退市标准应与上市标准相统一等角度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5.
杜联藩 《南方论刊》2007,(8):26-27,10
民事赔偿制度的功能在于补偿和救济证券市场中的受害人,使违法违规行为人与受害人之间已经失衡的利益关系恢复原状,从而保护投资者利益并维护其对证券市场的信心与认同。但从我国司法实践来看,我国现行的有关证券民事赔偿的法律规定并未能充分发挥其救济私权、保护投资者利益的作用。本文就完善现行证券法中的民事责任制度提出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6.
一、建立证券市场民事责任赔偿制度的必要性郭锋认为 ,证券市场应保护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而我国以往的证券法律制度在立法上存在着缺陷 ,即对证券欺诈只有行政法上的制裁以及刑法上的制裁 ,而对民事赔偿的规定则范围狭小 ,减弱了对投资者的保护力度。如在《民法通则》中关于损害赔偿的一般性规定 ,适用于证券市场中的民事权益争议 ,但缺少对证券纠纷特殊性的对应性规定。而《证券法》将法律责任的重点放在了行政处罚和刑事责任上 ,对民事赔偿只是作了一些简略的、操作性不强的规定。在短期内不可能马上修订《民法通则》和《证券法》的情…  相似文献   

7.
张磊  王燕 《理论界》2010,(5):51-53
《反垄断法》民事赔偿制度在刑事、行政处罚之外,形成一套私人执法机制。惩罚性赔偿制度对私人提起反垄断民事诉讼提供激励,补充公力救济的不足。然而过度的惩罚也会因过度威慑而有损经济活动,违背公平的理念。中国《反垄断法》对民事赔偿规定过于简单,尚待完善。  相似文献   

8.
刑事附带民事赔偿执行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执行机制不完善。为此,应完善刑事附带民事赔偿执行机制,确立“先民后刑”的审理方式;构建横向延伸、层层分流的执行机制;改进执行方法;建立赔偿救助机制;健全监狱劳动赔偿制度;设立创造性赔偿制度。  相似文献   

9.
论证券市场中虚假信息披露的民事侵权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众所周知 ,虚假的信息披露是目前中国证券市场中上市公司的主要的不当行为。从当年的琼民源、红光到近期的黎明、银广夏 ,上市公司一次又一次震惊股市的造假事件 ,使广大投资者遭受巨额损失。然而 ,除了此起彼伏的声讨 ,受害的投资者却无法通过司法部门获得民事救济。①2 0 0 2年 1月 1 5日 ,最高人民法院下发了《关于受理证券市场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侵权纠纷案件有关问题的通知》 (以下简称《通知》)。中国证券市场的投资者由此看到了实现民事损害赔偿的曙光。然而 ,《通知》中仅有的六条规定难以弥补《证券法》中有关民事责任条款的粗疏。…  相似文献   

10.
《江西社会科学》2016,(8):170-175
当前证券虚假陈述民事赔偿制度并没有如制度设计之初那般,能够实现对投资者权益的维护与救济,促进证券业健康发展,相反却受制于当前证券虚假陈述民事赔偿管辖之弊端,导致法院在实际审理证券虚假陈述民事赔偿案件中受到地方保护主义、专业审判技能缺失的弊端掣肘,以至于当前此类案件凸显出起诉率低、诉讼程序长、诉讼成本高的弊端。因此,当前证券虚假陈述民事赔偿制度亟待完善,其路径是改变简单的案件属地管辖原则,变为证券虚假陈述民事赔偿案件集中管辖制度,实现集中优势审判资源审理证券专业领域案件,同时也有利于规避地方保护主义。  相似文献   

11.
李世刚 《社会科学》2012,(1):109-117
2006年3月起《法国民法典》正式将"独立担保"确认为一种"人的担保",不仅丰富了大陆法系的立法例,而且也集中展现了进入新世纪法国民事立法改革的特点——以我为主,适应实务。法国"独立担保"的立法,无论对于担保制度的研究还是世界民法新动态的研究而言,都具有重要的比较法意义。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人类生存环境的日益恶化,环境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环境问题的产生,既要考虑自然因素,也要考虑人为因素,而法律制度尤其是民法制度更要引起重视。我国传统民法在环境理念、权利、制度、原则等方面存在一些缺陷,需进一步改进,才能适应现代化社会的生态环境保护需要,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本文将对当前环境问题中民法弱化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环境问题的民法应对策略以及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13.
现行民事诉讼制度在确定赔偿数额时,不判死亡赔偿金、残疾赔偿金和精神损害抚慰金,并将适当考虑被告人赔偿能力作为一项原则。但前者无法回避举证责任的困难性、赔偿能力的不确定性、裁判结果的不公正性、审执交织的不合逻辑性等明显缺陷;后者抹煞了公法与私法的区别,违背了责任聚合的处理规则,违背了“举轻明重”的法律原理,在逻辑上与现行法律相冲突,且忽略了精神损害赔偿的调整功能。故附带民事诉讼限制赔偿范围缺乏合理性,应“坚持强势意义上的平等对待”,与普通民事诉讼的赔偿标准保持一致。其执行难的问题可以通过建立侦查阶段的财产保全制度、完善赔偿与量刑相结合的制度、建立民事赔偿执行与刑罚执行相结合的制度、建立监狱代偿制度、建立国家救助制度等方式予以克服。  相似文献   

14.
正义是衡量法律善恶的标准,法律主要通过分配权利的方式来确立正义,体现正义的基本要求。社会保障是对社会劳动成果的再分配,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稳定器、减压阀,暗合法律正义的基本精神。中国一直实行城乡分割的社会保障制度,给予农民一种歧视性的待遇,不符合宪法的相关规定,农村社会保障层次低,主要依靠生育儿女养老,国家生育政策难获认同,产生很多社会问题,社会保障制度难以发挥稳定器的作用。赋予农民完整的公民权,实行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制度,既是时代的呼唤,也是法律正义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民法的归责原则 ,是构建整个民法内容和民事责任制度的关键 ,合理的归责原则体系一方面应充分体现民法的基本原则 ,另一方面应体现民事责任制度的制裁、预防、补偿、保护权利等价值功能。我国民法的归责原则体系应由过错责任原则、过错推定原则、公平责任原则、无过错责任原则和严格责任原则组成  相似文献   

16.
我国土地征收补偿法律制度自2004年以来虽然日趋合理,但补偿原则、补偿制度和纠纷救济机制的缺漏.使得农民利益遭到极大的侵害,严重影响了农民的生存与发展空间。有必要对涉及土地征收补偿问题的宪法原则以及行政法、民法制度进行反思和完善,并对解决土地征收补偿纠纷的行政和司法救济机制提出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在网络时代,网络服务提供者的著作权民事责任是一个长期面临且需要不断深入研究的问题。因网络技术迅速发展致新型网络服务提供者不断出现,目前,法对其无明定,宜在司法解释中界定。本次修改著作权法时应明定,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网络服务提供者应承担形式审查的事先审查义务,违反规则则承担自己过错责任,网络服务提供者侵犯著作权应对过错所致损害全面赔偿。  相似文献   

18.
民法的人文关怀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比照近代民法以财产法为中心,现代民法强化了人文关怀,主要表现为从以财产法为中心到人法地位的提升,并广泛体现于民法中主体制度的发展、人格权的勃兴、合同制度的发展、物权法的发展、侵权法的发展、婚姻家庭法的发展等各个方面。中国未来的民法典应当以人文关怀构建价值理念,注重对人的自由和尊严的充分保障以及对弱势群体的特殊关爱。基于这一理念,在中国未来民法典中有必要增加人格权法和侵权责任法编。在中国民法的适用等方面更应强化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9.
吴慧 《学术探索》2003,(3):41-43
近几年来 ,理论界对民法与经济法孰轻孰重的争论已越来越少 ,民法作为市场经济的基础法 ,经济法作为独立的法律部门 ,两者构成互补的有机的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理论正为更多学者所接受。理清两者之间的关系和各自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 ,不但有助于经济法自身基础理论的完善 ,而且对“入世”以后我国经济法与民法各自功能的充分发挥尤其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公民社会发展已成为当代中国重大的理论和现实议题。市场经济造就公民社会,强大活跃的公民社会是市场经济成功的重要保证。公民社会的发展必然要求建设服务型政府,实现四个根本转变。公民社会与契约精神内在关联,社会生活契约化体现着自由、平等、法治的价值追求。当代中国公民社会的基本要素是:经济生活的多元化和相对独立的社会;自主的个人和社会组织;科学界定和规范国家权力;法治体系的完善和政治文化的重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