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家族企业:有待于正确评价的企业制度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陈躬林 《东南学术》2002,(1):120-126
本文认为一种企业制度总是与它所存在的那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相联系的,在某种社会背景下,家族企业一定有着比非家族企业更多的优势,否则是不可能成为一种被普遍选择的企业制度。因此,必须正确地对待家族企业。  相似文献   

2.
郭为 《江汉论坛》2002,38(10):24-27
制度的形式规范着人们的行为,在封建经济下,它是有效率的制度选择;同时,儒家文化以道德入法,作为一种法律管制着人民的行为,在王权至上的政治结构下,也是一种有效的制度安排。儒家文化及其相应的制度安排遏止了企业家精神的诞生和成长。  相似文献   

3.
王玉君 《齐鲁学刊》2006,(5):136-138
我国公务员制度的产生和发展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它是我国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国确立公务员制度的根本动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我国确立公务员制度的直接原因,对外开放为其提供了有利的环境和条件。公务员制度是一种社会现象,它的发展要受到包括经济、政治和文化在内的社会生态环境的制约,因此,在弄清公务员制度的产生及运行环境的基础上,不断调适公务员与社会、文化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既是现实社会不可回避的问题,也是促进公务员制度不断改革的动力。  相似文献   

4.
金家厚 《理论界》2011,(9):41-44
受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及社会结构性变迁的影响,西方国家的社会福利观在适时地调整变化,从而在实践中形成了具有制度范式意义的几种不同的社会福利体制、福利政策、福利供给模式及相应的理论范式:"福利国家-政治经济"范式、"福利社会-道德经济"范式、"福利组合-混合经济"范式和"福利网络-社会经济"范式。每一种范式都是社会福利制度历史演进的表征,其制度建构、认同乃至制度危机与创新的过程,体现了西方社会福利制度变革的轨迹,也是西方社会福利制度的自觉、反思和批判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社会文化视角下的家族企业制度变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一种企业制度总是与它所存在的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相联系的。在当前中国的社会背景下,家族企业的存在有其合理性。“家文化”内涵的深刻影响和社会信任制度的缺乏是家族企业制度向现代企业制度变革的主要障碍。  相似文献   

6.
论政治与经济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政治与经济的关系王振海(一)政治经济二元论政治与经济的关系问题,从来都不是一个纯粹的理论问题,在今天,它的现实性和实践价值表现得更加突出。政治与经济的相互关系是建立在二者的分化基础之上的。首先有了两个各自独立的社会领域,然后才有了两者间的能量交换,...  相似文献   

7.
超越放权让利的思路,创立新的政企关系是建立现代市场经济制度的内在要求。新的政企关系的内容包括:政企职能分开.奠定政企合作的职能基础.政府将由生产经营转向资产经营,政企关系将由行政隶属关系转变为以资产为纽带的合作关系;重塑政府职能.构造合格的行政主体和市场主体,以构造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微观基础,耦合政府与企业的目标取向;创新管理模式.变政企行政关系为经济关系。创新政企关系的条件是.正确定位政府职能.建立和完善社会中间组织,调整政府组织体系并且在政府行政行为中适当引入市场机制。  相似文献   

8.
一、资本主义制度代替封建主义制度并不神秘资本主义社会的兴起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进步,有其历史必然性。从人类社会的历史演变看,前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政治和经济的一体化,国家政治对社会一切领域无孔不入地渗透阻碍了社会正常的发育过程,这不仅限制了经济的发展,同时也限制了政治的发展,社会因此陷于长期的停滞状态中;资本主义实现了政治和经济的二元化过程,因而极大地推动了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提升,在这一过程中,超经济强制为自由竞争所取代,自然经济让位于商品经济,人们…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的重要内容和显著特征,是中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政治保证。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的政党制度面临着一系列新的课题与挑战。从提高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出发,结合当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新形势,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对于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战略性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立法听证制度不是原生的,而是移植于西方的一种立法程序性制度,是适应中国社会转型时期调整新的社会关系、协调新的社会利益矛盾的要求,对全球化给予中国社会民主政治建设压力的积极回应.立法听证作为立法制度中的一项具体程序性制度,它不仅有着促进立法民主和立法科学的意义,而且还有着超越立法层面的政治价值.当然,它的局限性也显而易见,它的功能的发挥不可能超越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它的成长速度也将取决于中国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脚步.  相似文献   

11.
陪审团审判起源于英国,在美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俄罗斯重新引进陪审团审判主要基于20世纪90年代的政治变革;法国和德国最终选择了参审制;日本国内重新采用陪审制的趋势仍然有待于立法的确认。我国选择了全面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做法。可见,任何一种制度的产生和发展都有与其相适应的经济、政治、文化等背景,在一定的历史时期,选择何种制度更应该充分考虑到这些客观因素。  相似文献   

12.
一、政治与经济关系的两种理论纷争在诸多关于政治与经济关系的理论观点中,对今日世界影响较大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决定政治、政治经济一体化观点.这是社会主义国家实践中普遍出现的现象.另一种是西方的政治经济相互分立、政治经济二元化观点.80年代以来,改革开放的中国开始处于世界体系之中,西方的各种思潮和发展理论不断涌入.有一部分学者在坚持经济决定政治这一唯物史观的基础上,开始从经济政治分立的角度思考中国的发展问题.激进一点的学者认为,经济发展并不必然导致政治民主,中国的问题恰恰在于政治体制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当前,必须加快政治体制改革,实现政治民主,从而才能保证经济的持久、健康发展.保守一点的学者认为,中国的特殊国情和“四小龙”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应当经济优先,民主缓行,这样中国才有希望.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在实现城乡社会救助一体化制度建设上面临救助对象差异显著、立法层次偏低、救助管理体制有待完善、救助资金来源不稳定等障碍;同时,城乡社会救助一体化还受政治、经济、法律、认知等诸多因素影响。对此,应从顶层目标设计、法律制度建设、资金制度建设、管理制度建设等方面来加以完善,促进我国城乡社会救助一体化的制度构建。  相似文献   

14.
迄今为止的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有多种类型,从理论上看,各种经济一体化组织之间没有必然的升级关系。但是欧盟的实践表明,其经济一体化组织在成为关税同盟以后,会带来它的逐步升级,从而在深度和广度上都取得明显的发展。欧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动力主要来自成员国逐步降低交易成本、加深其相互依赖以及技术创新的压力。这种一体化发展的主要表现是欧盟经济一体化的加深,经济一体化组织的扩大,欧盟的政治一体化。应该指出的是,欧盟所选择的一体化不断发展的道路不会成为一种普遍的经验。  相似文献   

15.
区域一体化的制度基石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我国现行区域一体化的制度基础是"行政契约",它实质上是一种政策宣言和政治昭示,其短期的存在有着一定的合理性.但从长远看,一体化必须建立在法制的基石上,为此,有必要回归法制的常规,破除规章"壁垒",在一些特殊领域可以考虑推进统一立法.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制度选择角度讨论转型经济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产权保护制度建立的问题。新比较经济学从无序和专制成本两方面的权衡中提出有效率制度的选择,认为“文明资本”、市场和政府的相对效率是影响有效率制度建立的关键因素。本文依据这一思路,分析得出的结论是,低效率的政府不利于一国产权保护制度的建立,从而建立起了产权保护制度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之间的联系。在对转型经济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对策建议中,本文提出政治体制改革和积累文明资本是建立良好产权保护制度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7.
通过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对干部任用制度进行 经济学分析认为,《干部任用条例》是顺应并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有效制度安排,是“三 个代表”经济思想的具体实践,是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选择。并指出它的实行对我 国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8.
全球观念,指的是主体在了解国际环境,了解“全球”的政治、经济、文化因素的基础上,以国际环境,“全球”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为背景,对自己的国家、单位及个人的地位及发展趋势等的看法.它是世界政治经济一体化在人的头脑中的反映,是一种现代观念.  相似文献   

19.
国际经济政治学评述张贵洪国际经济政治学,又称国际政治经济学,或世界经济政治学,或世界政治经济学①,是本世纪70年代后期形成,随后得到迅速扩展的一种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它强调把国际经济学和国际政治学揉合起来,对世界政治经济和国际关系进行综合研究。由于它能...  相似文献   

20.
经济制度对于经济运行的重要意义在于它是对各种经济行为当事人利益关系的一种规范,人们对经济制度进行选择的同时也塑造着利益关系的格局;制度创新即是对现有经济利益关系的调整,制度创新能否顺利进行,取决于新制度安排得到社会认同和支持的程度;国有企业制度创新的目标与现存利益格局存在着较为严重的摩擦和冲突;成功地推进国有企业的制度创新,必须正视历史形成的经济利益格局,把由制度创新所导致的利益关系紧张程度降低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