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一个国家、一个政府采取什么样的军事制度,和当时的政治与经济状况、国内外环境以及历史传统影响等,都有密切的关系。整个清代,受国内外冲击较大,反映在军事制度上也特别多变。按其发展变化大体可分三个阶段:一、八旗绿营阶段;二、勇营阶段;三、新军阶段。八旗绿营兵制,它一方面沿袭明代军制,具有中国历史传统;另方面,也带有中国地方少数民族的特点。基本上没有受外来影响。一八六○年以后,清政府同  相似文献   

2.
清朝用于作战的军队主要是“八旗”和“绿营”,在建立中国空前一统而又广大的疆域和镇压民众以巩固清朝统治的过程中,起到过相当重要的作用。然而,自鸦片战争开始,“八旗”、“绿营”在对外国侵略军作战中连连溃败,在国内对付农民起义军也是败多胜少,于是有曾国藩、李鸿章等人先后在本籍举办“团练”作为镇压太平军和捻军的主力,并发展  相似文献   

3.
新疆地处祖国西北边陲,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18世纪中叶,清朝统一了新疆。为巩固统一、加强西北边防、保持社会稳定。清政府从东北,热河,陕西,甘肃等地调拨满洲八旗、索伦、锡伯及绿营官兵驻防新疆。清廷尤以满洲八旗官兵驻防为主导,从而形成了满洲八旗在新疆的驻防体系。此驻防体系随着社会的变革而变化。建省前。以军府制下的满洲八旗、绿营驻防为主,到建省后,军制改革,以勇营制为主体,满洲八旗体系缩减,再到辛亥革命时,满洲八旗衰落,化兵为民。新疆满洲八旗驻防体系的变迁,也折射出新疆政局和社会生活的深刻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清朝的八旗制度是中国历史上独有的一种社会、军事组织形式。满清入主中原,定都北京后,将内城的汉人全部逐出,将北京内城分为八个部区域,由八旗分别驻守,拱卫皇城。本文分析了八旗制度的起源及其在北京内城城防的空间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5.
八旗绿营俸饷制度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八旗、绿营是维护清皇朝统治的两大军事支柱.自清军定鼎中原迄于咸、同,这两支军队的俸饷约占全国财政支出一半上下,对清皇朝的统治机制影响甚大.(一)俸,是清政府发给武官的银、米,因以年计算,又称年俸.俸银、俸米是清朝武官固定的正式收入.俸银,又可区分为正俸银养廉银两项,分别按各官的品级、职称计给.正俸银是指法定的正式俸给;养廉银则是正式收入的一种补充,也是武官法定的常年收入.这种两元化的俸给,清代以前是没有的.正俸银和养廉银的数量,在八旗、绿营间是不同的,而且两者自身的比例,差别也很  相似文献   

6.
八旗制度创建于满族兴起与后金建立之际 ,并同清朝相始终。它从原始狩猎组织———牛录 ,发展为军事、政治、经济、社会职能俱全的八旗制度 ,后来又从多职能 ,逐步转化为单一的军事组织。这些变化完全是由于社会制度的变迁所致。因此 ,它的建立、发展与衰亡的全过程 ,必然从多侧面反映出清代社会各种制度的盛衰。可见 ,八旗制度是清代社会的根本制度 ,也必然是满族史、清史研究的一把钥匙。两部八旗志书是研究八旗制度之基本资料。《八旗通志·初集》2 54卷 (目录 2卷 ,雍正 :《奉敕纂修八旗通志谕旨》、乾隆 :《御制八旗通志初集序》2卷 ,…  相似文献   

7.
乾隆帝平定大、小金川土司之乱后,很好地利用了嘉绒地区的土兵、屯练的力量,使之成为清朝八旗、绿营等军事力量的补充。其次,因金川战争而生的健锐营,成为清朝军队中的一支特殊兵种和中坚力量。他们在维护清朝统治,防御外来入侵等方面均发挥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晚清以降,中国政治、经济、社会诸方面均发生剧烈且深刻的变化。清政权的军队亦出现新的变化与转型,主要表现为经制军队八旗、绿营渐至衰败,代之以湘、淮军等勇营继起。晚清清军马队营制经历了两次变化,第一次是湘、淮军的勇营制代替了八旗、绿营的马队营制;第二次是由传统马队向近代化的骑兵方向过渡。  相似文献   

9.
清代马政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队于清代兵制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清朝经制军队八旗、绿营的主要组成部分。清代马政则为马队营制之基础。本文从清代战马数量考释入手,探讨了清朝经制军队的马队建制、牧场建设及清代马政在嘉道以降的废弛情况。  相似文献   

10.
清代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专制统治发展的顶峰时期,然而在咸同时期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扫荡粉碎了维护清朝统治的军事支柱一腐败的八旗绿营,迫使清廷只得依赖地方武装,遂致督抚筹饷练兵、专揽大权,打破了地方军政民财设官分司互相牵制和中央地方上下相维的权力结构平衡,形成靖末地方督抚骄横跋扈之局面。这些论述已在有些论著中刊出。然而笔者认为这仅是清末外重内轻局势形成的众多因素之一,而清末中央与地方权力消长的原因既有其社会内部矛盾长期积累变化的因素,更有中国近代社会性质受外来干扰而产生变化条件的影响。本文谨将这些原因略作论述。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历史研究当中,边疆历史研究属于薄弱环节,而边疆地区的土地制度研究更属于薄弱环节中的薄弱环节。其中,东北地区的史地研究虽然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有关东北旗地研究的著作尚属少见。最近,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了刁书仁同志的力作《东北旗地研究》,正好弥补了这方面的缺陷。《东北旗地研究》是第一部对东北旗地进行全面系统研究的专著.清朝确立的八旗土地制度是中国历史上颇具特色的土地制度,其形成与八旗牛录制和当时女真的村落制有着紧密的联系,其发展又与清朝统治不断巩固密不可分,其瓦解还与清朝统治衰微相联系,因此,八旗…  相似文献   

12.
清季练军建立原因探略冀满红同治初年,清朝统治者开始在直隶绿营中挑选精壮兵丁,仿照湘淮勇营营制,建立“练军”。随即各省仿行,练军遍及全国,在急剧变化的中国近代社会存在了40年之久。“练军”现象是研究中国军事制度变革史所不可回避的问题。本文仅拟就练军建立...  相似文献   

13.
清代的军事制度主要为八旗和绿营制度。为从军事上控制西部,清中央政府通常采取重满抑汉、文武牵制等手段控制西部军队,同时以遍设重镇、分兵驻守、重点驻防等驻军政策和特殊的军事管制政策,从军事上控制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14.
八旗是清朝入主中原并维系其统治的军事支柱,但在抗击外来侵略和镇压人民起义的过程中,八旗军受到了严重的冲击。清末新政时期,为了重振八旗,清政府对八旗军制进行了改革,顺应了历史的潮流,有其进步意义,反映了时代对八旗的冲击。但是,八旗军制改革并没有彻底完成近代化的目标。八旗的发展趋向仍是沿着旧体制在继续衰败。  相似文献   

15.
清末新建陆军是一支完全不同于旧的八旗、绿营、湘军、淮军的近代新式陆军。它的创建,是中国军队走向近代化的一个标志,为清末全国军制改革提出了蓝本,在我国近代军事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军队是一个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清一代一直实行的是八旗和绿营相结合的经制兵.但是,到了近代军队腐朽日甚,列强的入侵,清政府的历次战争都以失败告终.为维护其统治,被迫进行军制改革,创建新式陆军.清未新建陆军是一支不同于八旗、绿营、湘军、淮军的新式军队,袁世凯在新建陆军的创建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旗饷政策是清入关后八旗制度的一项基本政策,也是清朝立国治军的重要措施。对于这项政策及其产生的八旗生计问题,研究清代兵制时虽经常提及,但多语焉不详,罕有专门论述。本文拟对清朝旗饷政策确立的历史条件、内容及其影响作初步考察。一八旗制是清朝的开国皇帝努儿哈赤在统一东北过程中创立的。它来源于女真人的狩猎组织,创立时是兵农混一、军政合一的联合体。当时,被编制在八旗下的旗籍人丁,以牛录为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30余年来,广大满族史、蒙古族史、清史学者对八旗组织三足之一的八旗蒙古研究日益深入和广泛。研究的内容涉及八旗蒙古的建置过程、八旗蒙古的科举教育和汉文著作家政治思想以及八旗蒙古与满汉等民族的关系及其历史作用等方面,可以看出八旗蒙古是八旗组织中不可或缺的力量之一,是清朝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元素,所起到的作用也是任何力量都无法替代的。故此对八旗制度相关问题的深入剖析仍将是国内外学者面临的重点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9.
清代翻译科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朝是满族建立的国家 ,清统治者受“重满轻汉”思想的支配 ,在制定国家许多政策时都倾向于满人利益 ,为八旗弟子着想 ,翻译科就是专为八旗士子构筑的进身之阶。随着满人汉化程度加深 ,八旗弟子们已渐弃满语。虽然翻译科考试常因报考人数不足多次推届或并届 ,考试水平也逐渐下降 ,但还是维持开科到了清末。通过翻译科考试 ,有些八旗弟子求得较多、较好的出路  相似文献   

20.
论曾国藩与晚清政柄、兵柄的下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851年1月,洪秀全率众起义于广西桂平县金田村。3年后,他便率领太平军攻克南京,遂改名天京,定为首都,建立了与清朝封建政权相对峙的农民政权。1853年5月,太平天国遣军西征、北伐,八旗、绿营兵望风崩溃,清政府被打得风雨飘摇。就在这时,出于对农民军的阶级仇恨,曾国藩在湖南筹建绝对服从他指挥的地主武装湘军,在湖广地区挡住了西征军的攻势,起到了八旗、绿营兵所不能起的作用。曾国藩组织湘军,开地主官僚组织、掌握军队的先河。他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军阀。清政府害怕兵权旁落,对曾国藩猜忌、压制,以至曾国藩几起几落。无可奈何花落去!不依靠湘军,清政府无法镇压太平军,最后终于起用军阀曾国藩,命令他为两江总督、钦差大臣督办江南军务,这是晚清政柄、兵柄下移的开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