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党的十四大提出,要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这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中,一项紧迫、重大、长远的战略性任务。学习这一理论,不仅要学习它的具体内容,还要善于从哲学的高度去了解它的世界观基础和思想方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从总体上把握这一宏大理论的真谛和精髓,领悟其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2.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邓小平同志作为我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对马克思主义在新时期获得创造性发展所作出的重要贡献.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基础是什么?这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问题.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基础的层次性在探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基础时,我认为有这么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一般哲学基础.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全部内容,都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分析当今世界和中国的客观实际得出正确结论的光辉典范.第二个层次是特殊的哲学基础.这就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即毛泽东哲学思想.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的中心问题是如何实现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为了解决这个中心问题,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确立了正确的思想路线.从哲学的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同志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以开辟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的巨大政治勇气和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巨大理论勇气,进行艰辛的锲而不舍地探索。他立足中国大地又面向世界,正视现实国情又放眼未来,在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集中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智慧,高瞻远  相似文献   

4.
从毛泽东到邓小平─—兼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基础宋爱珍,朱凯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出了两位巨人。一位是毛泽东,一位是邓小平。前者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引导中国革命取得了伟大胜利,并对如何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进行了...  相似文献   

5.
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经济学基础江丹林邓小平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应当有它自己的理论基础。这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三个组成部分──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内在逻辑所决定的。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中,哲学...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这一博大精深科学理论的精髓.它有着丰富的哲学内涵,她所引起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是以其深刻的哲学创新为前提的.因此,只有站在哲学的高度来理解,才能全面地、准确地把握和贯彻.本文试从这一科学理论的哲学特征谈点粗浅之见.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价值底蕴郝建国科学理论是真理和价值的统一。任何一种理论,都是主体对一定客体事物及其规律反映的结果,同时,它又体现着主体需要的指向,表明主体对客体所做的价值选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8.
一、正本清源,使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重放真理光辉要坚持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首先就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我们的经验教训有许多条,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搞清这个问题”。①邓小平同志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他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非凡胆略和勇气,对哪些是真社会主义,哪些是假社会主义,进行拨乱反正,正本清源:1.抛弃本本主义和照抄照搬别国模式的僵化思想,恢复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是科学,正是由于马克思、恩格斯抛弃了空想社会主义的唯心史观,创立唯物史观,把社会主义建立在现实的科学的基础上,恩格斯…  相似文献   

9.
四川省哲学学会于1992年11月12日在成都召开了“哲学要研究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际”座谈会。与会同志围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基础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认为至少应抓住以下几个方面予以深刻理解: 一、要抓住这一理论的“精髓”。江泽民同志在十四大报告中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大家认为,其“精髓”并不仅仅在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重大现实意义,从更深的层次来说,还在于它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一、创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1979年3月,他指出“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1982年9月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他首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1.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扎根于当代中国的科学社会主义。它是我们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统一认识、增强团结的思想基础,是指引我们事业前进的伟大旗帜。我们认为,没有唯物辩证法就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因为,只有运用唯物辩证法。才能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只有掌握辩证的思维,才能自觉地贯彻执行这条路线。从这个意义上说:唯物辩证法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本文拟从国情和路线,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计划经济和商品经济、文明和民主、一国两制等方面来说明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2.
马免思王义政治经劳学的研究对象是一定社会的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但任何一位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都R能从历史既定的生产关系着手研究其特殊性,竭示其发展规律打预见未来,从而建在他们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因此,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不同,Pg因为马再思主义经典作家所处的历史的代既定的社会生产关系结问不同而已。任问一个历史阶段上既定地笠产关系在控问上都包括有狭义生产关系、分配关系、灭换关系和消费关系;在纵向上又回括有若干层灰石原笠的、第一级或本质层天的生产关系肩“第二级和第三级的乐西,忽2,派生的、转移来的非原生…  相似文献   

13.
深刻认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以下简称为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时代价值,是自觉学习、深刻领会和正确运用邓小平理论的一个重要前提.因此,研究邓小平理论的时代价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桑结加同志在这次研讨会上的讲话,简明扼要地阐述了以邓小平理论为指针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的重大意义,并从我省实际出发提出了贯彻落实六中全会精神的思路和措施,因此这一讲话对于我们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搞好全省的理论工作,有着很强的针对性和重要的指导性。这次研讨会通过对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理特别是关于精神文明建设思想的专题研讨,使我们学习。宣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能够有比较高的起点和比较坚实的理论基础。研讨会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基础扎实,准备充分。1996年初就将举办研讨会列入了…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四大提出了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的战略任务。《邓小平文选》一至三卷的出版发行,为我们学习和掌握这一理论提供了最好的版本和教材。最近,中央领导同志又强调,学习《邓小平文选》要在全面系统地把握理论体系上下功夫。而能否正确理解和掌握这一理论体系,关系到能否全面准确地把握这一理论的基本观点,关系到能否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四大在概括与总结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过程时,突出地肯定了邓小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做出了历史性的重大贡献”。认真分析邓小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贡献,不仅是认识邓小平在这一理论形成中所起作用的需要,而且是深刻理解这一理论体系的创立,以及它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完善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同志虽然与世长辞了,但他给我们留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永存的。我们继承邓小平同志的遗志,最重要的就是要认真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永远高举这一理论的伟大旗帜。  相似文献   

18.
任何伟大的理论都有其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时代条件,而理论在一个国家成为指导社会实践的纲领,是因为它适应了这个国家的需要。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以下简称邓小平理论)产生于二十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的中国,并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不是偶然的,是中国社会主义新的历史时期的客观需要的必然结果。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一、时代的要求 从社会历史发展的主要趋势来看,20世纪可分为两个不同的时代。自世纪之初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是以战争与革命为主导的时代;战后至今,世界则进入到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新时代。特别是70年代以后,在新的科学技术革命的推动下。世界经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人类的社会生活发生了深刻而巨大的变化。科技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经济生活日趋国际化,产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同时,由于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世界经济格局和政治格局由两极向多极化方向演变。随着冷战的结束,世界大战的可能性日益减小,和平与发展的趋势显著增强,尤其是发展问题越来越突出  相似文献   

19.
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头脑,我的理解,当前应着重解决好四个问题: 一是在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上统一认识。十四大报告指出,十四年伟大实践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的党的基本路线。这是我们的事业能够经受风险考验,顺利达到目标的最可靠保证。小平最担心的就是对党的基本路线发生动摇。党的十三大确定了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之后,小平对这个问题比较集中地强调了两次。一次是动乱暴乱以后,小平强调:不能因为发生了这场风波,就动摇了基本路线。党的基本路线不能变,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能变,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同志作为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将他毕生的精力和聪明才智贡献给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贡献给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在经历了50年代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第一代领导人对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有益探索之后;在经历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艰难曲折的初创时期;特别是经历了“文革”10年动乱痛苦经历之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重大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则成为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的有志之士极需回答的一个基本命题,也自然成为中国第二代领导的核心——邓小平同志精心思索、竭诚探寻,并勇敢实践的基本主题。它象一条红线贯穿于邓小平精心设计、精心指导的、新时期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之中,从而成为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题,贯穿于《邓小平文选》三卷之中。这正如邓小平反复指出的:“我们马克思主义者过去闹革命,就是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崇高理想而奋斗。现在我们搞经济改革,仍然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年轻一代尤其要懂得这一点。但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我们的经验教训有许多条,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搞清楚这个问题。(《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116页)邓小平同志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