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国古代一位功业卓著的帝王。他不仅以武功定天下,以文德致太平,还以其诗作揭开了唐诗风流的篇章。唐太宗处在梁陈以来浮艳柔弱的诗风向唐代刚健宏阔的诗风转变的时期,他的诗风,既是对前朝诗风的纠正,也是对唐代诗风的开创。正如《全唐诗》(卷一)所评说,李世民的诗“天文秀发,沈丽高朗,有唐三百年风雅之盛,帝实有以启之焉!”然而,以前的文学史家对李世民诗歌在唐代诗坛的地位,却肯定的少,贬责的多,认为他喜爱齐梁文风,指责他的诗是“淫靡浮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一些人对唐太宗的诗歌持否定态度,本文认为这种态度是不客观的。他的诗并非宫体之作,而是以显著的政治色彩,典丽堂皇,气魄雄伟的风格,清新刚健的诗风,对唐诗的繁荣、唐诗的风格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和影响,他在唐代诗歌史上的地位是不容忽视和否定的  相似文献   

3.
部分论者认为李世民延续梁陈余风,大量制作宫体诗,是唐初诗坛宫体诗的提倡者。解析时下对宫体诗的两个具体界定,无论是以"宫体诗即艳诗"还是以宫体即新变体的界定来剖析李世民的诗美,都不能得出这一结论——李世民的诗歌是宫体诗。李世民走出了梁陈宫体,"有唐三百年风雅之盛,帝实有以启之焉"。其诗"欲崇重今朝冠冕",已经具有了唐代的诗美风格特征。  相似文献   

4.
评《贞观盛世·唐太宗·李世民》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古代最负盛名的政治家之一,他所开创的“贞观之治”,是我国古代历史上辉煌的一页。对唐太宗及其贞观之治的研究,一直受到史学界的重视,有大量的论文及专著问世。学术界新近又增加了一部新著:《贞观盛世·唐太宗·李...  相似文献   

5.
唐太宗李世民的“贞观之治”,大家早有所闻,至于他的书法造诣,也许知道不多。在我国历代封建帝王中,李世民(公元599- 649年)是极力提倡书法并且身体力行的一位。他  相似文献   

6.
葛景春先生《李杜之变与唐代文化转型》一书不是对李杜进行简单的优劣品评,而是深入到唐代社会文化的深层结构论述从李白到杜甫的诗歌流变的现象与原因。他从李杜所处的时代的变化、文化诗潮的转型以及李杜自身原因三个方面对李杜之变进行研究,以自己独特的视角为我们剖析了以李白为代表的大唐盛世浪漫诗风向以杜甫为代表的衰变之世写实诗风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唐太宗李世民向来以敢于纳谏著称,只要你说得有理,就是指着鼻子骂也没多大关系,但他在晚年所做的一件事却很值得商榷。贞观十九年,李世民要率兵亲征高丽。李世民在临走前嘱咐宰相房玄龄,我不在你就是老大,山中无老虎,猴子那  相似文献   

8.
唐代散文大家柳宗元的《捕蛇者说》一文,早已脍炙人口。末句为:“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对“人风”二字,教材和诸家历来注释为:应作“民风”,唐代为了避唐太宗李世民的讳,“民”字写作“人”.这种避讳的说法是大可榷商的.其一,请看下列句子:  相似文献   

9.
<魏郑公谏录>是一部专门记载唐代名相魏征与唐太宗李世民诤谏与奏对的书籍,然此书在北宋以前书目中都未见记载,南宋以后突然出现.文章从有关<谏录>及其它类似书籍史料记载入手,探索它们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唐代山水诗论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水诗是唐诗的一大类别,是唐诗里最有光彩的篇章之一。本文将循沿时间流程,纵向考察唐代山水诗的代表作家以及山水诗在唐代不同历史阶段的美学风貌和演化原因。初唐时期的山水诗,数量应木算太少,作者面也较广,像唐太宗李世民、初唐四杰、宫廷文人杨师道、上官仪、沈桂期、宋之间等都写有山水诗,但总体艺术水平要比盛、中唐差一大截。该时期山水诗的基本特质是:承南朝山水诗之余风,能逼真生动地描山绘水,所写景物大多色彩明艳、亮丽,但往往只是形似而缺乏情思;有些诗虽揉入了情思,但景物与情思未能有机融合;有些诗虽有佳句而无…  相似文献   

11.
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国封建社会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地主阶级政治家。他在位期间,善于审时度势,顺应时代潮流,对隋朝遗留下来的种种积弊进行大胆的改革和整顿,从而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少有的太平盛世——“贞观之治”。作为唐太宗治国安邦思想核心内容的民本思想,对“贞观...  相似文献   

12.
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位政治上有作为的封建皇帝。他在位二十三年,革新并推行一系列政治制度,任贤纳谏,巩固国防,发展经济,使社会得以繁荣安定,被旧史家誉为“贞观之治”。唐太宗文韬武略都堪称雄才。他爱书法,尤爱“二王”,对书法艺术和书法理论都有  相似文献   

13.
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国封建时代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在与法制的关系方面,他同样超越了前人.法律是衡量罪与非罪的准绳.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量罪标准.唐太宗很重视法律的制订,一他考察了以前的法律条文,要求制订法律务必简约,因为格式一多,不但执法的  相似文献   

14.
唐太宗李世民乃一开明君主,在他统治时期形成了著名的"贞观之治"."贞观之治"的出现,其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唐太宗实行的用人政策以及决定其用人政策的人才观是至关重要的e本文从其重人、选人、用人、容人以及人员的管理诸方面探析唐太宗的人才观.  相似文献   

15.
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9—649年),在位23年,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有雄才大略的一位明君英主。他在位期间,出现了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的社会局面,历史上称为“贞观之治”。唐太宗依靠整个地主阶级的有识之士管理国家,这是出现“贞观之治”的重要原因之一。以马...  相似文献   

16.
唐玄宗是继唐太宗之后唐代帝王诗歌成就最高、存诗最多的诗人。唐玄宗诗歌的思想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其一,表达他的治国思想;其二,抒发安定边陲、开创天下大治局面的勃勃雄心;其三,表达他对道友的情谊以及对自然景物的喜爱之情。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论述了唐太宗李世民对河西走廊一带的经营方略和具体举措,以及围绕这一经营活动在朝廷内部所展开的论争。文章认为,李世民着眼于经营河西、开发西北的政治实践,表现了他高人一筹的远见和智慧。  相似文献   

18.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强盛的一个历史时期。她不仅经济发达,而且文化之繁荣也是世界公认的。究其原因,除了唐太宗李世民个人所作贡献外,最根本的是唐代的统治很符合现实需要,因而建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在文化上百家争鸣,兼容并蓄。  相似文献   

19.
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他十分重视并且善于总结历史经验,作为巩固李唐统治的借鉴,其中之一突出地表现在他对皇太子、诸王的教育上.贞观年间,唐太宗和朝臣们曾多次讨论了“帝王之业,草创与守成孰难”的问题.在李唐王朝的创建过程中,唐太宗曾出生入死,备尝艰苦,对于“草创之难”自有其深刻的体会.但是当他掌握了政权以后,就认为迫切的、现实的困难问题是“守成”.  相似文献   

20.
通过考察李建成、李世民在初唐军政格局演变中地位的变化,认为李建成在李渊当权时期的地位始终高于李世民,他担当的责任也始终重于李世民;李建成本来是一位心中有天下格局的优秀帝位继承人,是李渊重点扶植的对象;李世民玄武门政变夺权后,必须妥善安抚李建成多年经营的势力,同时继续沿着父兄对峙突厥的战略执行国家大政方针;李建成的优秀,迫使李世民不断努力追赶方能服众;从某种程度上讲,唐太宗的伟大是由同样伟大哥哥的历史存在促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