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我国总的人口红利仍处于高峰状态,今后将逐步进入后人口红利期.通过对全国人口普查的资料以及其他资料进行分析,发现人口红利在总量与结构、地区与地区之间存在着不均衡的矛盾;基础教育水平虽然整体提高,但职业技术教育的投入却严重不足,从而导致“用工荒”与“就业难”并存.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制度不健全、投入不足以及教育体系不完善等是造成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难以转移的根本原因.政府只有通过完善职业技术教育制度、加大投入,通过制定各种激励措施吸引社会力量采取多种模式因材施教、按需培训,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主动参加职业技术教育,才能达到增加人口红利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当中,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规模迁徙成为新时期人口流动的主体,而打工则是农村剩余劳动力人口基本的生存方式和劳动形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在给务工地区经济发展带来机遇和注入活力的同时,也给东部地区特别是城市的社会发展带来了新的困惑和冲突。客观地看待社会转型时期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迁徙,充分利用这部分劳动力资源,协调好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当前热点的“三农”问题出发,着重探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转移问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中国农业现代化的不可回避的、且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根本问题。目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必须打破城乡二元体制结构,克服盲目流动的倾向。通过体制、制度改革,努力发展大中小城市,更重要的是发展农村经济等措施,走中国式的现代化之路。  相似文献   

4.
加入WTO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困难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关系到农村及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问题。我国加入WTO后,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将面临更大的困难,本文对此作了些分析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建设新农村背景下的广西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乐其顺 《学术论坛》2007,(5):112-116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增加农民收入,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背景下,应当坚持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文章利用统计数据和抽样调查数据,分析论证了广西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趋势、制约因素,探讨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利弊因素,提出了加速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及其路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立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理论和现实基础,从户籍制度、劳动力市场、农民工教育及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寻找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障碍性因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加快福建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福建省还有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存量约300万左右,每年新增农村剩余劳动力18-20万人。因此要采取有力的措施,加快推进福建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安定稳定。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几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理论的比较和对鞍山现状的分析,探讨了区域内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点、趋势和一些影响因素,提出了妥善解决相关问题的一些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9.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关键措施之一。目前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受到素质低、劳动力市场发育迟缓、流动存在盲目性等因素的制约 ,因此 ,必须积极探索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途径和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0.
王引 《天府新论》2004,(Z1):45-46
数据分析表明,四川省农村劳动力的供给呈增长态势,但社会对农村劳动力的需求增长乏力,甚至有下降趋势.为了解决四川省农村劳动力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需要加强计划生育控制农村劳动力的供给,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创造农村劳动力的需求,通过制度创新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相似文献   

11.
加入WTO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区域分布不平衡,其存量将进一步增加;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既有许多现实可能性和有利条件,又有诸多制约因素,但总的来说是机遇与潜力大于挑战与困难.今后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转移的基本思路,是加快多元城镇化进程、发展非正规就业、寻找乡镇企业发展的新契机、开发农业和农村内部就业潜力、统筹城乡就业、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人口地理分布调整有机结合起来,协调好人与自然、劳动者与生产要素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山西省农村劳动力转移人数逐年提高,外出务工的农村劳动力已达41.9%.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因素可归结为预期收益、城镇化水平和非农业发展水平三个方面.在城市化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复杂性要求政府、市场、社会共同参与,推进管理思维、管理方式的进步,奉行科学发展观,顾全大局,积极应对,动员全社会的力量解决发展过程中的社会矛盾.  相似文献   

13.
运用定性与定量、综合与比较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重庆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动力机制进行推论,测算出重庆市现有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总量,在分析重庆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流向与趋势的基础上,提出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就业政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及其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自由转移是资源有效配置、生产率以及农民收入的根本保证。通过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研究表明,劳动力转移对下一期的收入增长具有正向影响,而对当期的收入增长具有负向影响,农村社会保障支出对农民收入的影响不显著。因此,应在健全农村社会保障的前提下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以增加农民的收入。  相似文献   

15.
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贫困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过多。农村劳动力转移面临严峻的形势。缓解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压力,乡镇企业仍然起主渠道作用,发展小城镇是根本出路。针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特殊情况,应大力鼓励劳务省际输出和境外输出,把人口负担转化为劳动力的资源优势,加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一个长期而又迫切的系统性问题,对它的解决不能操之过急,必须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制定综合性的解决措施或政策。这既需要各级政府或机构提供可行的政策和方向性的引导,又需要劳动者苦练内功使自己的素质能跟上时代的发展潮流,以一种全面的、发展的观点去分析和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7.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社会成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这样一种研究视角进行了检讨,指出尽管农村劳动力流动存在种种负面影响,但并不必然导致社会成本的上升。本文指出重要的不是农村劳动力流动会带来什么样的问题,而是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存在什么样的问题。本文认为,现阶段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所面临的真正的社会成本问题是农民“离土”、非农就业以及向市民转变过程中存在的种种结构性紧张,而缓解这种结构性紧张所释放出来的能量将成为中国建设“和谐社会”与“小康社会”的重要推动力。  相似文献   

18.
论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力资本投资和社会资本积累不仅决定着劳动力市场上的就业状况,而且是经济可持续增长、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中国城乡劳动力市场不但存在着经济资本和人力资本的严重不均衡配置,而且宏观层次上的社会资本供应极其不足,由此造成了劳动力市场的种种分割.为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使农民工成为真正的工人,享有完全的劳工权利,除提高劳动者的人力资本之外,更需要改革那些阻碍劳动力市场自由化的正式制度,建立广泛的信任、合作、互惠规范.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西部民族地区二元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出发,将企业是否具有自生能力纳入拉尼斯-费景汉模型,分析了该地区民营对外贸易通过影响技术变迁和资本积累,促进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理论机制.并运用西部五个民族自治区和六个多民族省份2000至2010年的数据,以引入交互项的形式采用面板广义最小二乘法检验了这一机制.实证结果表明,考虑民营对外贸易间接影响的条件下,西部民族地区民营部门技术变迁和资本积累对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偏效应为正.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 ,随着黑龙江省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 ,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外转移成为全省农村中十分普遍的现象。但是 ,在黑龙江省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外转移的过程中 ,却出现了一些不尽如人意的问题。本文根据黑龙江省的实际情况 ,对黑龙江省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