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尊孔与袁世凯复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亥革命后,在社会政治领域除了存在一个满清皇室贵族复辟集团外,还存在一个强大的以袁世凯为核心的封建官僚、军阀复辟集团。袁世凯复辟集团将辛亥革命改造为旧式的改朝换代,建立袁记民国,文的一手与武的一手并用。文的一手是打着尊孔的旗号,以“维护传统”和“顺乎国情”为号召,以孔子偶像和孔子思想为帝制复辟鸣锣开道。在民国初年的社会政治领域,尊孔与帝制复辟构成为一个独特而突出的文化与政治互动现象。  相似文献   

2.
辛亥革命后,儒家经典从政治、教育领域全面退出,带来了人们对新社会秩序的怀疑和迷茫,也导致了空前未有的信仰危机。为了应对这种危机,朝野上下的守旧势力在"尊孔"的旗帜下力图重建新的信仰和道德秩序。康有为、陈焕章等人组织孔教会,发起了国教运动;袁世凯为首的北京政府公开命令尊孔读经,企图在"保存国粹"的幌子下强化对民众的思想控制。尽管袁世凯尊孔未必与其帝制活动有内在的联系,但他在尊孔的旗号下公开进行帝制复辟活动,则是不争的事实;至于孔教会与张勋复辟帝制之间的密切关系,同样也是无可争议的事实。尊孔思潮引起中国先进分子的猛烈批判,孔子及儒学的独尊地位亦随之瓦解。  相似文献   

3.
《秦政记》、《秦献记》,是资产阶级革命家章太炎,在反对袁世凯复辟封建帝制的斗争中写出的反复辟战斗檄文。今天在深入批林批孔的斗争中读这两篇文章,更能感到它强烈的尊法反儒的战斗气息。辛亥革命推翻了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的制度,但是,“辛亥革命只把一个皇帝赶跑了,中国仍旧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之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没有完成。”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封建买办势力和帝国  相似文献   

4.
一、早期新文化运动中的妇女观封建专制主义思想和旧的伦理道德,在辛亥革命时期虽曾遭到资产阶级革命派和立宪派的猛烈冲击,但在辛亥革命后,旧思想旧伦理旧道德很快就重新泛滥。袁世凯窃取临时大总统的位置后,下令“尊崇伦常”,提倡礼教。他和封建顽固势力沆瀣一气,祭起尊孔复古的大旗。在尊孔复辟的逆流中,受害最深者要算是广大妇女。 1913年11月,袁记内务部以“法律无允许明文”为由,勒令解散女子参政同盟会。1914年3月,  相似文献   

5.
前进,还是倒退?革命,还是复辟?这是历史上一切革命阶级同反动阶级,进步势力同保守势力斗争的焦点。集两千年来旧传统观念之大成的孔孟之道,是复辟倒退的反动思想体系,是反动派开历史倒车的舆论工具。中国历史上的尊孔与反孔的斗争,就是复辟和反复辟、倒退和反倒退的政治思想斗争。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鲁迅,从五四运动以后,始终高举“打倒孔家店”的战旗,坚持前进,反对倒退,为我们树立了在批孔斗  相似文献   

6.
<正>康有为的一生,始终未能摆脱传统文人与封建皇权和官场难舍难分的关系。辛亥革命后,他宣扬尊孔复辟,还与军阀张勋拥清废帝溥仪登基。他曾力主"通世界之识,养有用人才",但他  相似文献   

7.
袁世凯复辟帝制“百日”说殷延明辛亥革命结束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推翻了延续两干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人人心。从此,一切违反民主潮流,企图在中国复辟和建立独裁统治的反动派,都不能不遭到人民的反对而失败。正因为此,辛亥革命失败后所出现的...  相似文献   

8.
民国初年的康有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有为是十九世纪末倡导维新变法的主角,在中国近代史上有重大影响的人物。而辛亥革命后,却对资产阶级的共和民主,极端反感,幻想使封建君主制度再现于中国。为什么一个曾领导过维新变法的先进人物,会堕落成“复辟的祖师”呢?这是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二十世纪初兴起的辛亥革命运动,矛头直指帝国主义走狗清朝的封建统治。在思想政治战线上,资产阶级革命派和改良派之间爆发了一场反孔与尊孔的大论战。八国联军战争以后,中国进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更趋激化。劳动群众的反帝反封建斗争直接威胁着“洋人的朝廷”清政府的生存。清政府在帝国主义支持下,一方面用反革命暴力镇压人民,一方面又以尊孔和“变法”为政治欺骗手段,来挽救濒临崩溃的反动统治。萦绕孔学问  相似文献   

10.
在辛亥革命前,柳亚子高举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的旗帜,发表了大量的人物传记、政论文章和诗词,反对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和清王朝的封建统治,积极鼓吹民族独立,起了积极的作用。辛亥革命后,柳亚子反对南北议和,怒斥袁世凯复辟君主专制制度,继续进行革命宣传活动,坚持了激进的革命民主派立场。  相似文献   

11.
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的成果后,利用手中的军事实力和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涣散,逐渐迈出复辟帝制的步伐。自1915年8月“筹安会”的成立,至12月12日接受“请愿”、“推戴”宣布于次年元旦起改元“洪宪”,这一系列倒行逆施,不可避免地引起了“护国运动”的发生。“护国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特殊的意义。近年来,就“护国运动”自身的始末,已有许多系统、详尽的论述。本文仅就“护国运动”期间北洋军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资产阶级改良派和西南地方军阀等几个主要政治势力的消长分合变化及其对“护国运动”的影响,作一初略的探讨,以期从这个侧面加深对“护国运动”的认识。 一 以袁世凯为头子的北洋军阀是“护国运动”前后全国最大的政治势力。它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一股恶势力,也是“护国运动”的对象。 北洋军阀是袁世凯在清政府日趋腐败、不得已操练新军的历史条件下,仿照曾国藩建湘军的方式建立起来的一个武装政治集团,它从一开始就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和私人武装色彩。北洋军是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成果,复辟帝制的政治、军事资本。北洋军的实力,使袁世凯在武昌起义爆发后得到  相似文献   

12.
辛亥革命前后儒家文化命运的变迁聚焦于“尊孔读经”问题。清末新政使儒家“经学时代”沦入山穷水尽的窘境。辛亥革命创建民国 ,资产阶级既摧垮了封建帝制 ,也涤荡了为封建帝制服务的儒家文化。民初帝制死灰复燃与“尊孔读经”借尸还魂之如影随形 ,既证明封建专制主义天道观根深蒂固 ,也证明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反对“孔夫子”为拥护“德先生”之必要前提乃时势使然。考察这一问题 ,有利于对“从孔夫子到孙中山”的儒家文化“批判继承”。  相似文献   

13.
孙中山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家,他把毕生精力都贡献给了中国的民主革命事业。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建立了民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这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最重大的胜利,是孙中山的丰功伟绩。但是,辛亥革命取得胜利后,又被帝国主义和中国大地主大买办阶级的联合力量所扼杀。无数革命党人用头颅和热血换来的民国政权,很快又落入帝国主义的新走狗、北洋军阀头子袁世凯手中。尽管袁世凯复辟帝制最后没有成功,但国家政权还是被北洋军阀所控制,孙中山大半生奋斗的成果——中华民国已名存实亡,只剩下一块空招牌。辛亥革命失败后,“在孙中山面前就摆着两条道路:或者是承认半殖民地半封建的  相似文献   

14.
辛亥革命失败后,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进而复辟帝制,改元“洪宪”。然而为什么要改元洪宪?其含义是什么?此短文各予说明。辛亥革命的旗帜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民族主义。然而包括孙中山、章太炎等人在内的革命者对此都曾有过不正确的认识,民族主义即是反清复明,恢复汉人的统治地位,于是出现了许多以“反清复明”为口号的组织或运动。最明显的是与革命者有密切联系的洪门,或称三点会、三合会。这些称呼都与明朝的第  相似文献   

15.
曾国藩是近代中国第一个集儒徒、卖国贼、刽子手三位于一体的臭名昭著的人物.地主买办阶级的政治代表袁世凯、蒋介石都把他奉为师祖,顶礼膜拜。叛徒卖国贼林彪是独夫民贼蒋介石的“嫡传弟子”,其反动思想体系和曾国藩也是一脉相承的。把曾国藩这个儒徒拿出来示众,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看清林彪尊孔卖国的真面目。  相似文献   

16.
鲁迅小说《风波》里的赵七爷,是农村封建复辟势力的代表人物,是在张勋复辟丑剧中兴风作浪的复辟狂。《风波》对赵七爷阶级本质和反革命丑行的揭露,不仅有助于认识当时的阶级斗争,而且对我们观察现实的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认识今天的“赵七爷”,也有重要的启示。阶级敌人的本性决不会改变辛亥革命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一次极不彻底的革命,“辛亥革命只把一个皇帝赶跑,中国仍旧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之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没有完成。”然  相似文献   

17.
陈其美(1878—1916),字英士,浙江吴兴人,是辛亥革命时期一位颇有影响的人物,在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斗争中被杀害。出于种种原因,从陈其美遇害几十年来,对于陈其美政治生涯的评价,褒贬悬殊,分歧甚大,有的誉其为“最纯洁、最勇猛的革命家”,有的  相似文献   

18.
孔老二,臭名远“洋”,但在世界革命人民心目中,他实际是反动、倒退、复辟的代名词。最近读了马克思几篇著作,他多次提到中国的“孔夫子”,但都做为政治骗子的同义语,把孔老二和历史上的反动人物毕达哥拉斯、卢格、麦克劳德等列为一类。读了这些论述,使我更进一步认识了孔老二的反动本质,真是“孔学名高实秕糠”。  相似文献   

19.
据传孔老二有一个弟子叫颜渊的对他说:“夫子步亦步,夫子趋亦趋,夫子驰亦驰”。意思是说,你慢走我也慢走,你快走我也快走,你跑我也跑。真可谓“亦步亦趋”了。 两千多年前的颜渊五体投地地拜倒在孔老二的脚下,做他的忠实门徒,受到了人们的嘲笑。然而,翻开近代史,我们发现,那些奴颜媚外的儿皇帝,引狼入室的大汉奸,口蜜腹剑的政治骗子,无不三跪九叩尊孔丘,正襟危坐论“复礼”。袁世凯称帝复辟时,就曾叫嚣:“孔教之于中国,犹空气之于人类。”蒋介石也对孔丘奉若神明,吹捧他是“千秋仁义之师”、“万世人伦之表”。当历史的车轮前进到二十世纪的当代,尊孔  相似文献   

20.
如何看待孔子及儒家学说是中国现代思想转型的核心命题。这一问题发端于康有为,而章太炎在辛亥革命之前的诋孔,到陈独秀《新青年》时期发起的反孔反传统运动,则构成了中国现代思想进程的主线。章太炎初刻本《訄书·尊荀》一文建立起损益的历史发展观,在这一历史观内,其复刻本《訄书·订孔》与日本讲学时期的《论诸子学》两文,开启了现代批孔的滥觞。陈独秀是在继承章氏诋孔言论的基础上,站在进化论与西方现代文明的普世化立场,指出孔教与现代生活的冲突之处。两人的批孔构成了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微妙关系,能为当今中国的文化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