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从市民文化程度、从业性质与市民文化活动方式、内容、投入两者间关系出发,将重庆市民分为人文素质较高、居中、较低三大群体.在考察三大群体基本特征基础上,提出提高市民人文素质的具体途径与任务.  相似文献   

2.
上网对个人社会融合的影响是一个有争议的论题。文章使用2010年中国西部调查中陕西、广西两省(自治区)数据,从初级群体、次级群体两个维度考察上网时间与个人社会融合情况之间的关系。分析表明,上网时间的延长会增加个人的社会融合行为。同时,上网程度的加深会强化个人对初级群体的融合。这些结论初步揭示出上网对个人社会融合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从预见就业的角度出发,探讨大学生预见就业的不确定性认知形式,并考察大学生群体在预见就业这个特定问题上的认知特点。研究表明:大学生预见就业不确定性认知水平可以从重要性、可能性、严重性、时效性、不可控性5个形式来衡量;在大学生预见就业不确定性认知形式中,由“重要性”至“不可控性”的水平共同呈现“递减”趋势;大学生预见就业不确定性认知水平在不同群体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4.
中国小农经济孕育出来的社会结构是一种以家庭和宗族为基本单元的宗法制度。此种制度决定了个人对家庭和宗族必然会产生强依赖关系。与此相应,此种社会文化背景下的群体也占据价值的主导和优先地位,而个人则只是其所属群体的依存者或派生物。儒家文化之他“围”与个人之自“围”形成一种合力,固化了个人与群体间的关系。同时,从文化之“围”进到制度之“礼”实现超越和融合,使群体本位思想得以渐进生成。  相似文献   

5.
《骆驼祥子》中的人道温情与启蒙立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着重从老舍对祥子个人主义思想的复杂态度、对祥子生命意志缺陷的宽容中,考察老舍温厚的人道情怀,认为老舍在此中表现出理性批判力量对慈爱之心的退却,以及退却之后又有所不甘的特点。本文还从老舍对祥子与车夫群体关系的认识这个角度,考察老舍深刻的启蒙思想,认为老舍既朦胧地肯定群体团结的力量,又对群体的庸俗、混沌有着充分的警觉,从而使得三十年代文学对个人与群体关系、对群体正负作用的思考更趋于辩证  相似文献   

6.
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师是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如何,将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质量.因此,从教师职业特点出发,考察这一群体心理健康的标准和常见的心理障碍,提出维护和保持教师心理健康的若干策略,使教师心理保持健康.  相似文献   

7.
在哲学史上,处理个人与群体二者之间关系的主导性思维是实体性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已影响甚至阻碍了理论的发展和创新。为此,从实体性思维向关系性思维转向就成了理论的最新诉求。与实体性思维方式相区别,关系性思维不预先设定思考问题的前提或基础,而是在互动关系中动态追问前提或基础。在关系性思维的引导下,探究个人存在的群体生活类型,重新阐明个人存在与群体生活间互渗互斥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8.
个人学习、团队学习和组织学习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个人学习的理论出发,揭示团队学习的内在机理,在此基础上认识组织学习的内在过程.在构建了三个层次的学习机理模型之后,分析了个人学习、团队学习和组织学习三者之间的关系,提出个人学习是基础,团队学习关键是发挥群体效应,组织学习关键是发挥整合效应.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预见就业不确定性认知因素及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预见就业的角度出发,探讨大学生预见就业的不确定性认知因素,并考察教育和个人因素对不确定性认知的影响。一是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统计方法,获得大学生预见就业不确定性认知的5个主要因素:自我认识的不确定性认知;就业竞争的不确定性认知;工作后发展前途的不确定性认知;就业信息的不确定性认知;社会不公正的不确定性认知。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自我认识的不确定性认知。二是通过多元方差分析(MultivariatAeNOVA)技术,考察不同群体大学生预见就业不确定性认知的特点,研究发现大学生预见就业不确定性认知的5个因素在不同专业、性别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以对安徽省H市两个社区和一个县的社区矫正对象实地调研资料为基础,从社会工作系统论的视角出发重点分析了矫正对象社会支持网的现状,并提出从个人网络、互助群体和社区网络联系三个层面帮助矫正对象恢复和重建社会支持网。  相似文献   

11.
思想政治教育近年来开始逐步从主体间性的视角来考察问题.从主体间性哲学和以此为基础建构的交往理论出发,探讨交往理论视野下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间性转向和实现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社会意识从主体角度来考察,可分为群体意识和个体意识。群体意识是人们组成的社会共同体(如团体、政党、阶级、民族等)的共同意识,是对社会群体生活条件的反映。个体意识是个体实践的产物,是个人特殊的社会生活条件(包括个人的特殊环境、生活经历、社会地位)的反映。群体意识向个体意识是可以内化的,但究竟怎样内化,其过程和机制怎样?研究这些问题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理论意义在于它是社会学和历史唯物主义共同关注的课题,体现了社会学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在联系。其实际意义在于对于这个问题的研究可以探讨出加强和改善思想政治工作、增强民族凝聚力的具体途径。本文试图从信息论的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代政治哲学中,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之争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之一。自由主义的出发点是个人的自由和权利,而社群主义的价值本原在于社会整体和群体关系。二者从相互对立的立场上阐明其观点对当代社会生活的意义,但它们各自的理论缺陷使之难以战胜对方。只有从人的现实社会生活出发,把个人与社会看成是一个有机整体和互动过程,才能超越二者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4.
社会群体的信任构建涉及个人之间、小团体间的信任培育。布迪厄的惯习—场域理论提供了对个人之间、小团体间信任培育的较好分析蓝本,依此可导入某事业单位食堂的就餐人群案例,并对就餐人群的类分特征加以挖掘和剖析。研究发现,就餐人群的类分特征对群体信任的构建具有正相关作用和样本意义,但其动力机制要在对"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类分人际圈四大特性的社会学的解释中去寻找。作为这一努力的标志性发现,信任的"情景丛"模型指明了实现群体信任的决定性条件就是各方达成理想的均衡,并由此构成从四个方面重建群体信任的理论基石。  相似文献   

15.
对“个人从自己出发的活动”的再认识肖新生所谓“个人从自己出发的活动”,①是指个人(包括小集体)②直接依据自己的生产条件和特殊利益而进行的各种实践活动,主要是生产实践活动。长期以来,由于我们总是强调一切直接从国家出发,所以,个人从自己出发的活动便被视作...  相似文献   

16.
以个人(公民)权利与国家(政府)权力的互动关系为分析框架,从美国的自由主义宪政理论出发历史地考察美国劳动权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以"劳动自由"概念为切入点,探究不同时期"劳动自由"的思想内涵和劳动权的理念变迁。  相似文献   

17.
留学中介作为我国一个新型的行业,从步入我国大众生活至今已有10多年的历史了。在这期间,出国留学的客户群体不断发生变化,他们的留学目的也从最初盲目跟风转化为从自身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制订个人留学计划;从"为了留学而留学"转变为"通过留学的方式实现人生  相似文献   

18.
现阶段,有障群体的社会融入仍受多方面限制,面临困境与难题。要想解决当前困境,化解健全人群与有障人群间内心隔阂是内在前提,健全有障群体各项制度是外在保障。本文从需求层次理论和社会排斥理论出发,基于有障群体在主流移动社交媒介中的自我呈现展开研究,主要从有障群体的媒介接触与使用、自我表达、形象呈现以及有障群体对不同类型的移动社交媒介的选择等方面分析,力图为有障人群社会融入研究和现行相关制度提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从有限理性的进化博弈视野出发,分析民工荒现象出现的演化机理,将处于相同境况的民工视为一个群体,将民工个体的决策置身于民工群体决策中,则个体民工选择某种策略从民工群体角度来看就是以一定的概率选择该种策略。面对收益与风险并存的民工流动,民工荒进化稳定策略形成不但取决于区域企业需求的特性,而且依赖于民工群体间相互竞争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从跨文化的角度分析了中国留学生在南非的适应和挑战。一方面从文化、社会生活和就业移民的状况来考察中国学生群体在南非的跨文化适应情况;另一方面依据访谈内容,从个人生活、学业、社会文化等方面探讨了中国学生在南非所遇到的压力和挑战。随着在南非的中国留学生数量的迅速上升,研究中国留学生在南非的适应情况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