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叙事逻辑,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这是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价值构建的重大任务.为此,我们必须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在做好当前的事和自己的事过程中践行共产主义理想;必须从我国处于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向人的独立个性发展过度阶段的实际出发,在实现社会全面发展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从东方社会发展的特殊性出发,在各种复杂要素保持理性权衡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2.
"三个代表"的本质是代表体人民的利益,人的利益的根本是人的发展,人的发展是人的本质力量、人的个性的发展;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生产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人的人全面发展的方向,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物质需要、精神需要的满足和自身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理论的出发点和归宿,共产主义的价值取向是实现人的解放和发展;人的发展的第三大形态"自由个性"的形成,离不开发达生产力、丰富的文化精神生活和大量闲暇时间;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中国共产党肩负的历史使命,"三个代表"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创新.  相似文献   

3.
爱国主义历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爱国主义教育应是历史教育的一个重要而永恒的主题。在当前强调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并将其放在突出位置上予以重视 ,是十分必要的。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主要有 4种途径 :1.教材性渗透 ;2 .教学性渗透 ;3.活动性渗透 ;4.环境性渗透。需注意两点 :1.要辩证进行 ,注意以正面教育为主 ;2 .要讲究形式方法 ,注意接受性  相似文献   

4.
金学泉的诗集《世纪之交的独行》有着鲜明的创作个性:1.意象的跳跃性,以体验-感觉模式构筑意象世界;2.情感的内趋性及抒情个性上的中年写作特征,使诗的格调呈示出一种“忧郁的平静”;3.克服异化与回归精神原乡的哲学趋向。  相似文献   

5.
孟宪霞 《南都学坛》2009,29(4):100-104
当代社会尽管对于马克思主义非议重重,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永存,其批判的精神、人的解放精神、实践的精神、阶级的精神、开放的精神至今仍然闪耀着真理的光芒。其当代价值具体体现为其批判精神的延续——马克思主义仍是批判的武器;人的解放成为全社会共同追求的目标;重视研究阶级矛盾,但绝不是以阶级斗争为纲";以开放的心态,与时俱进地发展马克思主义。解读马克思主义精神的当代价值,对于今天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6.
人的全面发展与素质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科学地揭示了人的发展规律 ,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人类追求的最高理想。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是互相结合、相互促进的的历史过程。当前 ,我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就是努力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搞好素质教育 ,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 ,转变教育观念 ,正确认识和处理素质教育内容的完整性 ,营造良好环境 ,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 ,坚持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相似文献   

7.
交往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的一个重要范畴.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人学交往理论,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从交往与人的主体性、交往与人的个性、交往与人的社会性、交往与人的发展、交往与人的解放五个方面深入揭示了交往范畴的人学蕴涵.  相似文献   

8.
试论马克思主义的最高命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命题。它是马克思恩格斯毕生追求的最高理想和最终价值目标,贯穿于整个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和他们之后的各具体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态当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根本价值和基本精神。其科学内涵包括:人的智能素质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人的社会关系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和人的个性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从最终价值的层面上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本质就是追求和实现一切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从评价标准的角度讲,它是共产党人衡量任何一种理论创新、实践活动以及工作得失的最终标准和价值尺度。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最高命题,对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本质,认真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9.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规范建设。这种道德规范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取决于:1.必须是多层次的、具体的和有针对性的;2.道德主体必须具有较高的道德水准和人格品质,发挥榜样与楷模作用;3.必须具有使道德行为主体获得物质或精神补偿的机制;4.必须以法治为依托,与法治建设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10.
教学论学科体系的建构与发展,是教学论学科成熟的标志。为更好地加强教学论学科体系的构建,应注意如下几个问题:1.教学论学科体系发展需体现系统完整性、时代性、多样性、独立性几个基本特性;2.教学论学科发展必须扩大理论基础;3.教学论学科体系应注意体现中国特色;4.教学论学科体系发展应重视和加强教学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11.
发展人的个性是胡锦涛提出的一个重要教育思想,胡锦涛发展人的个性思想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和坚实的理论基础.尊重与发展人的多样化个性、人的个性发展需要良好的教育环境,是胡锦涛发展人的个性思想的主要内容.胡锦涛发展人的个性思想为人的个性发展及教育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人的发展理论.  相似文献   

12.
综观张敷荣的德育、课程和教学思想 ,可以看出其教育思想的主要特色是 :1.爱国主义和共产主义精神是其教育思想的基石 ;2 .批判地吸收、继承与发展、创新相统一 ;3.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合一 ;4 .坚持“三个面向”。  相似文献   

13.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作为我国高等师范院校研究生教育的一种特色的新的培养规格正在向规范化和规模化发展。它的课程建设必须坚持以下基本理念 :1 .关注教育硕士的“教育”学科定位。 2 .关注教育硕士的教育素质培养而不能仅仅局限于“知识”。 3 .关注教育硕士的硕士层次和职业性、实践性的规格特殊性。 4 .尊重中学管理者与教育硕士的意见和建议 ,但不能以此为准则。在此基础上 ,我们必须重视宏观课程设置和微观的课程标准制定及教材编写 :课程标准必须重视体现研究生层次、突破“学问中心”课程理念、制定可操作性或技能性标准。教材编写必须坚持不同于本科生的提高程度  相似文献   

14.
以人为本思想的实质,就是以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为本,以人的个性、独特性和创造性为本.一切教育必须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这是现代教育理念的核心内涵和基本价值取向,也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精髓."以知识为本"和"以技术为本"的教育,不能培养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素质教育是全面和谐发展的前提,人文教育是全面和谐发展的支撑,个性发展是全面和谐发展的核心.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具有人民性、崇高性、科学性、实践性、时代性以及民族性等鲜明特征。这些特征既是共产党人所共有的精神特点,又因中国社会主义进程而呈现出独特的内涵,是共性与个性、理想与现实的辩证统一,既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又显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独特理解。这些精神特征对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它在推动党的理论和实践工作的创新、推进党的执政水平的提升以及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方面有着重要的精神引领和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16.
金学泉的诗集<世纪之交的独行>有着鲜明的创作个性1.意象的跳跃性,以体验-感觉模式构筑意象世界;2.情感的内趋性及抒情个性上的中年写作特征,使诗的格调呈示出一种"忧郁的平静";3.克服异化与回归精神原乡的哲学趋向.  相似文献   

17.
编辑部的群体效应与学报质量的提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学报是编辑集体劳动的产物 ,办好学报 ,必须发挥编辑部的群体效应。这种群体效应主要体现在 :1.价值取向的趋同性 ;2 .专业知识的增殖互补性 ;3.理性思维的共振性 ;4.编辑工作的协同性  相似文献   

18.
哲学·伦理学 “同一性与联系等同论,驳论(阎树群)1。37擂学从“仁”演变为“理”的思维途径 (王兴尚)i。42对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再思考(顾乃忠)2 .1回到马克思,发展马克思(尚劝余)2。17映西“隐型文化”初探(胡义成)2.21《指物论》:文化史上第一篇符号学论文 (胡绳生等)七。u实用主义真理标准理论简析(苟志效)3。16法的精神和人的地位一(曾钊新)4.23论民主的权威(应克复)4。28近代西方哲学家对人的本性的探索 (沈永有等)4。14摩尔对古典伦理学的批判(兰秀良)1 .29读邵萍《正确认识个性的发展》之后的困惑 (肖雪慧)2 .36中国当代道德危机…  相似文献   

19.
中国教育的高度计划性、一致性、统一性,使培养出来的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较差。高校培养创新人才,可以从以下着手:1.拓宽专业;2.认真制定专业教学计划;3.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4.突出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学生个性发展;5.要改进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制度。  相似文献   

20.
无论具体的理论形态和话语体系如何变换,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是一以贯之的.这主要体现在:(1)马克思主义始终致力于回答"人的解放"这一根本性问题;(2)马克思主义始终具有整体性这一根本性特征;(3)马克思主义始终坚持理论和实践的统一这一根本性原则.从根本上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这三点既不可偏离,也不可偏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