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进入21世纪后国际社会问题愈趋复杂,相关的国际法理论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吕迪格·沃尔夫鲁姆教授作为一名资深国际法学家,尝试以新的理论阐释国际法基本指导原则一隐藏在国际法基本原则背后的指导性原则,以及国际法渊源应包含的新内容即原则和规则,基于此,文章尝试结合当今社会具体的实例对国际法基本指导原则及原则、规则在国际法渊源中的地位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在国际法学史上,国际法的法律性质和效力不断面临各种质疑,原本为法学内部的争议在国际法学和国际关系学两大学科之间重新浮出水面。将国际法置身于国际政治现实的大背景中,澄清对国际法的约束力和对国际法的遵守的质疑,需要有新的注解。此外,造成学科间误解的原因在于交流的缺乏和视角的差异,对共同问题的关注和共识为差异的弥合与学科之间的合作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3.
美国反垄断部门出台的赦免制度在制裁国际卡特尔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该制度规定参加卡特尔的公司中第一个向政府揭发该卡特尔的公司可免除刑事责任。赦免制度有效实施的基础包括三个方面。即管辖地的反垄断法必须对参与卡特尔的公司制定严厉的惩罚措施、卡特尔成员面临着被反垄断部门查处的巨大风险、赦免制度具有透明度和可预见性。美国的赦免制度已相当成熟和完善,实践也证明这一制度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这对于我国制定反垄断法、有效制裁国际卡特尔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碳壁垒合法性的国际法考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碳壁垒是各国打着保护全球环境,遏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旗号,对贸易进行限制的单边贸易措施,其合法性因碳壁垒的具体设计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从国际法的角度考量,一方面,有关环境公约和WTO规则对碳壁垒均有合法性的容忍空间;另一方面,通过对碳关税的细致考察,发现碳关税的设计既有违环境公约在气候变化领域确立的各国承担"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同时,碳关税也很难通过WTO一般例外条款的审核。  相似文献   

5.
从共进国际法看国际法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演进中的国际法呈现出从共处、合作到共进的发展趋势,但是其相互间并非一种代际关系或历史更替.国家间法的本质属性决定了国际法首先是国际共处法,国家相互依存程度的加深促使国家进行国际合作并推动了国际合作法的发展.而人类共同利益的存在、国际人权法的发展等均显示出国际法共进的发展趋势.共进国际法具有较强的理想主义国际法色彩.共进国际法的概念在全球国际法学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表明我国国际法研究正在为国际法学发展作出自己独立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美国制裁国际卡特尔的赦免制度介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反垄断部门出台的赦免制度在制裁国际卡特尔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该制度规定参加卡特尔的公司中第一个向政府揭发该卡特尔的公司可免除刑事责任。赦免制度有效实施的基础包括三个方面,即管辖地的反垄断法必须对参与卡特尔的公司制定严厉的惩罚措施、卡特尔成员面临着被反垄断部门查处的巨大风险、赦免制度具有透明度和可预见性。美国的赦免制度已相当成熟和完善,实践也证明这一制度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这对于我国制定反垄断法、有效制裁国际卡特尔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人道主义干涉及其合法性问题一直是国际法理论和实践中一个颇具争议的问题。对人道主义干涉及其合法性的研究,一直是西方国际法学界研究的热点。人道主义干涉不仅涉及国际法,而且还涉及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但从国际法的角度分析问题,当前的某些人道主义干涉同现行国际法是冲突的。  相似文献   

8.
从国际法看人道主义干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道主义干涉及其合法性问题一直是国际法理论和实践中一个颇具争议的问题。对人道主义干涉及其合法性的研究,一直是西方国际法学界研究的热点。人道主义干涉不仅涉及国际法,而且还涉及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但从国际法的角度分析问题,当前的某些人道主义干涉同现行国际法是冲突的。  相似文献   

9.
国际法主体组成了一个大的国际社会群体,国际法是规范这个文化群体行为的制度构架,能否公平,体现了国际法的文化价值。在“个体”利益与公平之间,公平的文化价值是公正。人类对战争与和平的反思结论是:国际法只有在公正的视野下才能充分获得完善,真正服务于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日之间的钓鱼岛主权争夺由来已久,危机频现.从国际法角度看,三个问题最为相关,即:钓鱼岛是不是“无主地”?日本在二战后是否已将钓鱼岛归还中国?钓鱼岛会如何影响中日在东海的领海和专属经济区划界?厘清这些国际法问题会有助于我们更清晰地认识中日之间在钓鱼岛问题上的主权之争.  相似文献   

11.
国际法适用视角下的国际法渊源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法渊源不仅是国际法的理论基石,也对国际法适用起基础作用。有关国际法渊源的学说丛生,对国际法适用都有所涉及.但鲜有完全体现渊源对国际法适用的基础价值,而且在实践中也未达预想的效果.内涵也处于混沌状态。为研究国际法渊源的内涵,促进国际法适用,从国际法适用角度反观各家学说来分析国际法渊源内涵需要的因素具有现实意义。国际法渊源的内涵可以继承“折衷说”形式渊源与实质渊源的思路,在形式渊源上.吸收“效力渊源”效力外衣的有效性和“方法识别论”识别规则的效率性;在实质渊源上,首先要看到目前渊源发展中实质因素融进的必要性,考量正义因素和规则背景因素融进渊源内涵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但日本从上世纪60年代末开始,不断对钓鱼岛提出主权要求并强行占领该岛.自此,中国政府和全球华人以各种形式不断抗议.本文旨在从国际公法角度分析日本对钓鱼岛的主权要求是于法无据的,中国对钓鱼岛拥有无可非议的主权.  相似文献   

13.
中日《马关条约》在中国近现代史中举足轻重,它的签署标志着中国真正步入一个以西方国际公法为规则体系构建出来的国际秩序。《马关条约》迫使传统中国体制从根本上遭遇到一个新的世界法权体系的前所未有的挑战,且全方位地颠覆了原先的宗藩朝贡体制,促使其不得不改弦更张,进行法制与礼仪制度的变革。从形式理性、实体架构和法理根基三个国际公法的层面审视《马关条约》,我们看到,《马关条约》固然对中国创巨痛深,但也具有正面的宪制意义。它蕴含着破除与塑造的双重法意,揭示了中国之古今之变的现代转型过程,是在一种伴随外来强制力的国际公法之中外约章的规范下的内部体制之变革过程,因此也是一个由外到内进而再由内到外的变法改制过程。此外,《马关条约》还触及国际秩序中的文明正义论问题,中日两国关于这场战争的申辩理由关涉着两种文明价值观及其相互之间的对峙。从文明演进论的视角来看,它们又与古今中西交汇之际的中日两国之历史处境有着实质性的关系,传统的中华文明经历这场巨大的冲击,无疑将面临着文明重铸的新命。  相似文献   

14.
现代商法浪漫主义者认为,早在11、12世纪,中世纪商法就已经形成一种独立的法律体系,这种商法具有普遍性与跨国家性,是独立于世俗政治力量之外的自治性法律体系。然而怀疑者则认为,无数的史实证明,中世纪的商法完全是区域性的地方法,尽管存在统一的趋势,但在中世纪结束之前从未形成过一种统一的法律体系。同时商法的发展也很难摆脱世俗政权的影响,所谓的自治、跨国家的中世纪商法只是商法浪漫主义者的一种想象。  相似文献   

15.
东海问题涉及能源和中日东海划界,还牵扯到更为敏感的钓鱼岛主权归属问题,影响到中日两国关系的健康发展。东海问题的焦点是中日东海划界主张的分歧。以国际法理论剖析日方的中间线划界主张和中方的自然延伸划界主张,可寻找出东海问题的出路。  相似文献   

16.
一定最低数量和适当质量的水对于任何健康、稳定的生态系统都不可或缺。为了维护地球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国际社会制定了大量的国际法律与政策文件,承认生态环境用水需求,规定国家负有保障生态环境用水的一般法律义务、具体法律义务、涉及共享国际水资源的国际义务以及核心义务。国家应当(该)通过采取制定立法、战略和政策,规定指标和基准等措施,保障生态环境用水供应。  相似文献   

17.
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使企业社会责任问题成为不同利益集团斗争的焦点,进而成为公平贸易的基础和条件,企业社会责任达标认证也变得炙手可热.但其中存在的诸多隐蔽和复杂问题,极易导致企业社会责任问题成为新的贸易壁垒,并使其在法律上具有多重性、敏感性、更富争议性.为了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为了和谐稳定的国际贸易秩序,亟需依据国际法探寻相应有效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前,国内法学研究将碳排放权的法律属性界定为环境财产权、新型财产权、用益物权、准物权等。站在国内法的角度,这些对碳排放权的法理解释有其合理性。但从“差别原则”向“共同原则”转变的进程中,更需要从国际法层面对碳排放权的法律属性作出深层次的回应。碳排放权的自然法、国际人权法以及人类生态法属性应是当代人类控制温室气体,确保人类享有清洁空气权的国际法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一直在指责我国人民币汇率过低,甚至以采取贸易报复相要抉,要求我国政府提高人民币汇率.文章从我国现行人民币汇率机制的特点入手,在结合国家货币主权理论和<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相关规定基础上得出我国人民币汇率政策完全符合<国际货币基金协定>中的要求,美国等国指责中国政府操纵人民币汇率的主张是缺失理论依据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