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有时因外部和内部因素的影响,发生暂时性财务困难,难以按期偿还债务。在这种情况下,有时可以通过债务重组,渡过难关。作者采用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系统论述了债务重组的方式,进行债务重组应坚持的原则。阐明以资产清偿债务,将债条转为资本,修改其他债务条件等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2.
高云 《江西社会科学》2000,(Z1):230-231
《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下文称债务重组准则)从1999年1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以来,对规范我国企业债务重组会计核算行为,进一步改善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为了正确进行会计处理,准确计算损益,笔者提出两个值得引起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债务重组这一会计准则的出台是中国会计准则建设过程中的重要一步。它适应了当前规范会计核算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促进证券市场发展的需要。对于债务重组涉及的企业非经营性收益,准则要求将债务重组差额计入资本公积或当期损失,从而避免了非经营收益对企业利润的歪曲。这种设定对优化企业债务重组意义深  相似文献   

4.
化解不良债务重振国有企业──河南省国有企业债务重组研讨会综述李新年当前,国有企业负债率过高,已经成为困扰企业改革和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如果不尽快采取有效措施,降低企业的负债率,实现国有企业的债务合理重组,大批国有企业将被债务困死,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周丽艳 《理论界》2006,(12):248-249
本文从债务重组的内涵和范围、债务重组方式、债务人债务重组收益的处理、债权人债务重组后获得非现金资产的入账价值、债务重组有关信息的披露内容对新旧《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进行了比较分析,旨在对新会计准则有更深的理解并准确运用。  相似文献   

6.
债务重组这一会计准则的出台是中国会计准则建设过程中的重要一步。它适应了当前规范会计核算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促进证券市场发展的需要。对于债务重组涉及的企业非经营性收益,准则要求将债务重组差额计入资本公积或当期损失,从而避免了非经营收益对企业利润的歪曲。这种设定对优化企业债务重组意义深远,但同时我们看到准则也存在某些局限性,应从深化认识和完善规范上着手解决。 一、债转股的问题 债转股分债权人作出让步和不作出让步两种方式。不作出让步的债转  相似文献   

7.
从债务重组对企业利润的影响这一角度进行论述 ,阐述我国企业如何利用债务重组的相关规定积极增强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避免用债务重组粉饰报表 ,从而使企业真正通过债务重组获得新生  相似文献   

8.
王小军  马健 《理论界》2004,(1):28-29
企业重组过程中涉及问题较多的是债务重组。企业债务重组过程中,由于某些法律、法规和政策规范性文件缺乏可操作性,再加上地方保护主义,结果债务重组往往成为一些企业逃债的缺口。有些企业借债务重组之机,利用各种条件和手段,逃避债务,既损害了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又侵犯了国家的利益,阻碍了企业重组的顺利进行。因此,在债务重组过程中,必须认清企业逃债的表现形式,采取有效措施,及时规避恶意逃债行为给企业带来的风险,走出企业债务重组的误区。一、企业重组中逃避债务的表现形式1郾恶意制造破产,实施逃债破产法本是一部保障债权人合法利益的…  相似文献   

9.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资本市场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多元化的债权人主体结构、传统的国家债务重组方法的局限性、IMF贷款援助政策的非合理性,以及新兴的契约办法的先天不足等现实情势,把国家债务重组改革引向法律化、制度化的方向,IMF国家债务重组机制应运而生.国家债务重组机制借鉴契约方法的实践经验,以少数服从多数原则为核心,但其内容较之后者更丰富,适用范围更广泛,并且能够从制度上保证债务重组程序的效率与公平.我们认为,国家债务重组机制是在契约方法的基础之上,并且针对其固有缺陷发展起来的解决债务危机的理想方法.尽管在现阶段建立国家债务重组机制的时机尚不成熟,但是该机制仍然是国际社会为解决国家债务危机而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国家债务重组泛指债务国与其债权人之间就该国现存债务支付所作的重新安排。国家债务重组目前面临着集体行动困难、少数债权人不合作、债权人间待遇不明确、新融资提供不足以及重组程序不透明等问题。国际上为解决这些难题、促进国家债务重组有两种方案,即合同方法与法定方法。合同方法主要适用于国家债券的重组,其核心是在国家债券合同中引进集体行动条款;法定方法的核心是通过修改现有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或缔结新的国际条约,建立一个关于国家债务重组的法律体制。二者都有助于促进国家债务重组,化解国家债务危机,但也存在重大区别:法定方法在适用范围、涵盖内容、程序效力等方面更有优势,合同方法在现阶段则更具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国债作为财政分配范畴 ,与国民经济和财政收支状况密切相关。国债的发行会形成一种社会负担 ,因此必须有一定的限度。本文试从衡量国债规模的三个重要指标即国债负担率、国债偿债率、国债依存度入手 ,对我国目前国债规模的适度性进行分析 ,并就如何保持适度国债规模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胡铭 《学术探索》2005,(1):96-99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是联合国反腐败领域的第一个重要公约,加入和实施该公约对于中国的反腐败斗争必将产生深远影响。该公约的签署揭开了反腐败领域的国际执法合作的新篇章,这为我们的反腐败斗争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新路径,即集世界各国之力共同打击腐败这一人类公敌。适时调整我们的刑事司法制度,适应公约的要求,加大反腐败国际执法合作的力度,让贪官污吏真正无处可逃,是当前一个刻不容缓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3.
何永贵  周建国  张军 《河北学刊》2003,23(2):99-100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西方跨国公司会以更大的规模、更快的速度进入中国。从长期看,跨国公司投资的扩大将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同时,也会带来一些风险。作为中国的一个地区,河北省在享受到更多地吸引跨国公司的投资,利用外资促进本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对其所带来的风险也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尽可能减少其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4.
郁慧娟 《阴山学刊》2006,19(1):12-16
钱钟书先生从文学角度总结心理学中的"同时反衬现象",谓"寂静之幽深者,每以得声音衬托而愈觉其深"."诗人体物,早具会心",此一现象可以向多个层面延展,古人面对现实,诸如阔大的空间、混乱的时代、特殊的境遇,而反观自身难堪的遭遇,反衬中的两极壮阔与渺小、贫苦与富贵、才高与命舛,由于一方的存在,另一方会更加凸现,或同时增加彼此的份量.探绎杜诗中"同时反衬"整合出的极具感染力的艺术境界,从而体味诗人经营诗艺的苦心.  相似文献   

15.
制约我国银行业金融创新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经济全球化速度的加快,金融创新已逐渐成为当今世界金融发展的显著特征。我国近年的金融创新,无论是在品种和工具上,还是在制度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分析其中的原因可以使我们更清楚地认识我国银行业金融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王野 《理论界》2014,(10):44-47
当今文化全球化席卷世界各个国家,随之呈现出新的特征,其渗透性和隐蔽性更强,对我们民族国家产生双重效应,对一个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具有重大影响,在带来机遇的同时,我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主流意识形态也受到了来自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冲击,西方发达国家利用其经济政治强势推行文化霸权,离散我国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意在使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西化"。对此我们必须采取对策,加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而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党对主流意形态的指导地位要更加牢固,组织一个强有力的意识形态工作队伍,建立健全马克思主义大众文化制度。而且在这个信息发达的时代,我们要占领属于自己的网络文化阵地,掌握信息主动权,利用多种方式进行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  相似文献   

17.
关于债务加入虽然我国法律上并无明文规定,但自“苏高发审委[2005]16号纪要”首先提出来之后,无论是法学理论上还是法律实务上均成为讨论和应用的热点。笔者以审判实践中遇到的一种特殊情况为出发点,旨在通过争议焦点分析的方式对债权人做出的替保证人还款这一情况应认定为债务加入,并以案例分析的方式系统的展示债务加入的认定方式,并在最后分析了债务加入人履行了债务之后应如何追偿的问题,希望能够作为在实务中分析认定债务加入的有效借鉴。  相似文献   

18.
翟俊刚 《兰州学刊》2008,1(5):40-42
马克思哲学直接关注现实生活,并追求如实描述其实践本性,这说明它是一种唯物主义。而从“实践”出发看待人与世界的现实关联,则是其所以“新”的根本。实践观点使马克思哲学成为一种立场彻底和真正关心人的唯物主义学说。  相似文献   

19.
"洗钱犯罪"是世界上最大的金融犯罪之一.目前这种犯罪已渗入我国,而且越来越严重,因此,我们必须对这种新型犯罪进行认真研究.本文主要阐述了洗钱犯罪及其对我国危害的程度以及应采取的对策,以便我们对此种犯罪有一个较深刻的认识,达到未雨绸缪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伴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中国正大踏步地迈进世界的大舞台。面对多元文化的冲击,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正面临着诸多的考验,人们为此做出过许多的探索与努力。汤池的庐江中华文化教育中心也正是其中之一。汤池的试验,对于承继传统文化提供的启示是:坚定弘扬传统文化的信念,注重传统文化对人由外而内的塑造以及实现传统与现代的对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