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鄂西的文学现状仍处于低谷。 新时期十年来,尽管我们出了一些作家和作品,但基本上没有在全国甚至全省范围内引起较大反响。试问:我们的尖子人才和拳头产品呢?具有鄂西民族特色的代表作呢?问山,苍山无语;问水,清江默然。这怎能叫人无动于衷!  相似文献   

2.
一巴金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着显著成就的优秀作家之一。早在四十三年前,鲁迅先生就称赞:“巴金是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但是,对于这样一位作家,过去学术界一直评价不高,没有给以应有的地位。何以如此呢?这里有一个实质性的问题,就是我们的文学研究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机械唯物论还有颇大的势力,他们对待民主革命时期的作家作品,不是作不应有的苛求,就是任意贬斥,有的甚至扼杀,巴金和他的代表作——《家》,就遭到过这样的历史厄运。谓  相似文献   

3.
女性作家对女性题材的把握总是很敏感,对于"英雄"式男人的书写、欣赏一贯占据主流话语主导空间的今天,她们又在怎样解读他们呢?  相似文献   

4.
<正> 吴敬梓出身于官僚地主家庭,青年时代曾经热衷于科举功名,而晚年却写了尖锐批判科举制度、揭露封建社会腐朽黑暗的《儒林外史》。有的同志说:“吴敬梓晚年的思想和他早年的思想,从这些留存下来的二十三首诗看(指《金陵景物图诗》——引者注),可以说是没有什么变化或者变化不大”。①果真如此的话,那么,吴敬梓怎么会从热衷于科举功名而又对科举制度进行无情的批判呢?怎么会由信奉正统儒家思想而又能够对那个被封建史学家称誉的“太平盛世”进行深刻揭露呢?这不仅关系到对吴敬梓这样一位伟大作家的正确认识和评价,而且关系到作家的世界观和他的创作是否必须具备基本的一致性。这是对于我们整个文艺创作具有普遍意义的原则问题,有必要通过讨论,加以澄清。  相似文献   

5.
作家的日子     
现在这世道,说谁是作家就是骂人的话。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作家都风流成性巧舌如簧,女孩子一不留神就被作家给蒙了。别人靠着长相和金钱混世界,而作家呢?一般只靠红嘴白牙,没一样是实在的。所以,但凡有别的活路,最好别和作家沾边。  相似文献   

6.
西德是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作为社会现实的反映的西德文学是什么性质呢?当然有资产阶级的文学。但是有没有无产阶级的文学呢?从德国历史上看,早在十九世纪下半叶就有了无产阶级的文学。格奥尔格·维尔特曾被恩格斯称誉为“德国第一个最重要的无产阶级诗人”。拉萨尔派的雅科布·奥多尔夫(一八三五——一八九八)创作的《德国劳动歌》曾被称为德国“工人的马赛曲”。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出现了工人文学团体“无产阶级革命作家联盟”。在战后的西德,在这样一个高度工业化的,有一千一百万产业工人的国家里,怎么会没有无产阶级文学呢?有的,一九六一年一些作家、记者和工会干部组织成立了“六一社”,由于内部意见分歧,“六一社”发生分裂,在一九七○年分裂出的一派成立了“工人写作社”(简称“七○社”),七十年代末“工人  相似文献   

7.
中国文学中女性的现实存在性越来越受到学界关注。尽管历史上女性作家屈指可数,但是在男性作家笔下却频频有女性出现。其中,晚唐诗人杜牧就是一个值得关注的亮点。言为心声,诗人为什么会写出如此多以女性为题材的作品呢?诗人对这些歌女到底是怎样的一种感情呢?诗人对女性整体又是怎样的感情观呢?通过对他的诗文进行解读以及对其人生经历的分析不难得出答案。  相似文献   

8.
艾特玛托夫是当今苏联文坛上一位令人瞩目的作家。作为一个少数民族作家,以其为数不多的作品赢得了世界性的声誉。这不能不使我们沉思:在当今苏联文坛强手如云的盛况下,作者何以崭露头角呢? 任何成功的文学作品都有它独特的艺术魅力。或在形式,或在内容、题材,或内容与形式相得益彰。作家各自的艺术功力侧重点不同,作品表现出的魅力所在也不同。那么,艾玛特托夫的成功秘诀又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9.
茅盾和李健吾似乎并不是必然关联的人物,但司马长风先生的《中国新文学史》却把两个人物从文学批评的角度对比地联系在一起了:茅盾“虽写了不少批评,但都是以社会目标、政治尺度干预文学”,而“到了刘西谓,中国才有从文学尺度出发的,认真鉴赏同代作家和作品的批评家”,“没有刘西谓,三十年代的文学批评几乎等于空白”,“新文学史上在文学批评家中,能够破除门户之见,勤恳、广泛阅读同代作家的作品,并深入其中,亲切鉴赏,叮咛推敲的仅有刘西谓(李健吾)一个人.”这就涉及到他们在中国新文学批评史上的地位,我们不能沉默了.任何一个人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不是由某个文学史家所能判定的,而只能用历史事实、在比较当中,才能确定.手握“史笔”的司马长风先生的品评,是否符合历史事实呢?其比较,是否“是是非非严正不苟”呢?  相似文献   

10.
谈到鲁迅杂文,一般都公认它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这里很自然会引出一个问题:鲁迅杂文有没有鲜明的思想特色呢?我想:每一个真正成熟的作家,他的作品总会表现出一定的思想特色的。象鲁迅这样一个伟大的作家——而且不只是伟大作家,同时还是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他的主要创作杂文是不会没有自己的鲜明的思想特色的。  相似文献   

11.
春天在哪里     
天虽然不冷,但风很大,而且天也变成了黄色,连近处的东西都看不清。这显然不是诗人、作家笔下的阳春三月。那杨柳发芽、草儿青青的三月到哪儿去了呢?那和煦的春风又到哪儿去了呢? 这样灰暗的景色是谁造成的?又是怎么造成的呢?答案显而易见:是那些不爱护环境的人和那  相似文献   

12.
在文学领域中,文学风格问题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周恩来同志曾经说过:“没有独特风格的艺术就会消亡.”(《关于文化艺术工作两条腿走路的问题》)一种艺术种类,如果没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就不可能存在和发展下去.一个文艺家只有创造了独特风格,他才算对文艺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正如英国诗人杨格所说的,独创的作品“扩大了文艺之国,给它的版图添加了新的省份.”(《论独创性的写作》)艺术风格的百花齐放,是文艺事业繁荣和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风格在文学艺术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那么,作家作品的艺术风格,是怎样形成并具体表现在哪里呢?风格是作家成熟的标志,是作家艰苦劳动探索的结果.对风格的形成,秦牧曾经有过精辟的概括,他说:“写作特点发展到了一定的高度,就必然形成风格”.(《艺海拾贝》第14页)他认为,只有敢于“酣畅淋漓地流露这个‘我’,才有‘新鲜的艺术风格’”.(同上,第  相似文献   

13.
<正>现在,只要我们手上有房产证和土地证,就能证明这套房子归谁了,也能证明这块土地自己有使用权。虽然说房子是永久归你了,这土地可是国家的,使用权只有70年,那到期了怎么办呢?现在对于这个问题,一直争得不可开交,也没有一个定论。说到期限问题,我们不禁会想,古代的房子有没有年限呢?因为在古代,土地也是属于国家的,那总有个  相似文献   

14.
笔、墨、纸、砚都认为自己是文房之宝,互相瞧不起。有一天他们竟然吵了起来。笔说:“我的本领最大,不用我说,谁都知道!”纸说:“我的用途最广了,你这个老头子!画家用我来画画,作家用我来写作!”墨说:“我才重要呢!没有我行吗?纸面上什么都没有。你这个白痴!”砚台气得跳了起来:  相似文献   

15.
<正> 在我国当代中青年作家群中,孙健忠是以乡土作家和民族作家的姿态出现的。作家自己说,我是“从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追求上,开始了自己的创作。我力求在作品中写出那么一点‘湘西味’,那么一点‘山味’和‘野味’。”的确,孙健忠的作品,有一股扑面而来的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民族风味。那么,他作品中的乡土气息和民族特色是怎样形成并表现出来的呢?研究一下这个问题,对于作家的成长和发展土家族民族文学,繁荣我国社会主义文艺创作,都是有益处的。  相似文献   

16.
理想倾向的有无是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考察一个作家能否获奖的唯一标准。作为第一个获此奖项的俄罗斯作家,伊凡.蒲宁的理想倾向具体体现在哪里呢?当年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给他的授奖词往往是人们解释这一问题的重要依据。多年来,中国学界也据此找到了隐藏在诺贝尔奖光环深处的许多可怕的真实,诸如蒲宁的叛逆、另类、忧郁、幸运等等,甚至制造了一个中国学术语境里的多面蒲宁。  相似文献   

17.
师陀小说漫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位默默工作的作家 师陀(芦焚)是一位在三十年代初期步入文坛的作家。原名王长简,河南省杞县人。一九三六年十二月,他在为自己的第二本短篇小说集《里门拾记》写的序言中说: 是数月前的事了,一位编辑先生命我写一点“自己”,兼用作序。现在序是写成了,但是关于“自己”我却以为应该留给伟人们专利;而我呢?只是一个小人物,对于  相似文献   

18.
刘智的<天方性理>是18和19世纪中国回回穆斯林最广泛阅读的著作之一,但该书后来逐渐被某些穆斯林学者批评为偏离了真正的伊斯兰教.①即便在今天,那些阅读过此书的穆斯林或非穆斯林们都为这样的事实所触动,即它与通常描述的伊斯兰教义完全不一样.他们多半会问:这本书是如何谈论伊斯兰教的呢?穆斯林文本赖以得到确认的标志在哪里呢?比如从<古兰经>、先知穆罕默德和大权威作家那里引用的内容在哪里?礼仪的教导、教规和制度、穆斯林信仰的认主学阐述又在哪里呢?为什么刘智使用了如此多的理学术语?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90年代以来,女权主义文学的浪潮高涨一时.许多青年女作家学习西方女权主义作家的榜样,勇敢地袒露自己的心曲和欲望,"身体写作"的主张不胫而走,一时成为文坛上最惹人注目的关键词之一.对此,评论界的有关研究成果已经蔚为大观了.但这样一来,问题的另一面也就常常被忽略:女性在追求个性解放和个人幸福的道路上还存在有怎样的心理误区?在美好理想的另一面有没有可怕的道德深渊?此外.在中国政治文化的背景下,女性的情感、女性的生活方式又具有怎样特别的社会意义?在"身体写作"之外那些对于女性命运的思考又达到了怎样的文学与人生的境界?对于这些,当代几位女作家深入解剖女性情感困惑、追问女性解放误区的长篇小说.为我们提供了值得深入探讨的文本.  相似文献   

20.
《边城》主题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作家沈从文的代表作《边城》,从总体上来说写了什么呢?近年来,我对这个作家及其作品的研究的整体情况虽未全面掌握,关于《边城》这篇作品的阐释工作却未曾中断.本文考察《边城》的主题是什么,特别是要揭示出潜藏于主题背后的人生观或者世界观是什么.本文动笔的契机之一,是实现了实地访问作为作品舞台茶洞那块土地的夙愿.那是1983年7月6日的事情.沈从文的故乡是湖南西部的所谓湘西,他留下了许多取材于这个地方的作品.然而,因为这个地方正是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解放以后好久没有向外国人开放,所以不可能将作品与该地的实际风物对照起来考察.我这次为解释作品的实地考察,有效地利用了许多原始素材,产生了写作本文的愿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