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世界电影史上,改编文学名著是一个长期的传统。因为文学名著有着巨大的读者群,搬上银幕后能产生强烈的影响,使广大观众产生很大的兴趣。本文从新中国名著改编电影历史伊始,探寻新中国社会发展、政治风云给名著改编电影带来的影响,以及文学名著给电影艺术带来的丰富滋养。  相似文献   

2.
3.
本文着重探讨了中国新文学的现代性品格。本文认为,中国新文学的现代性品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人的文学”和“活的文学”。由这两个方面,衍生出五个方面的特征,即兼具直觉的理性意识,张扬个性的主体精神,直面人生的现实品格,力济天下的入世情怀,逼进口语的言说方式。中国新文学现代性品格的形成对于中国文学的现代化实现,确立了大致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王雅平 《云梦学刊》2006,27(5):104-107
20世纪30年代的戴望舒以对中西诗艺的融汇化合,建构起自己独特的诗歌世界,也初步建构起一种可贵的现代性诗歌品格,推进了中国现代主义诗潮的向前发展。但是这种现代性并不完整,也并不纯粹,存在着明显的缺失和杂质。如何提升中国诗歌的现代性品格,戴望舒的诗歌从正反两方面都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21世纪被称作影像时代的来临,名著改编影片成为现代人接触经典最便捷的方式。但名著影片在由文本向影像改编的过程中,存在移植、注释、近似这三重方式,对文本的阐释也存在忠实原著的图解作用、补充文本的作用及对文本的创造性叛逆三重作用。区分这些作用,通过影片引介、片段分析、课堂讨论等等方式,可以帮助我们在世界文学课堂教学中更好的借用影视这一媒介来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更好的引导学生学习并完成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6.
新诗现代性问题是新诗研究史上的核心问题,有着不同的切入角度以及理论预设的理解.从新诗写作语言动力机制的角度来看,主要呈现为三个维度:新与变的维度、 语言构造的维度和综合心智的维度,这三个维度奠定了新诗不同于古典诗的现代性品格.  相似文献   

7.
许霆 《江苏社会科学》2002,2(2):185-190
“现代性”是个内涵复杂的西方概念,它首先是一种时间观念,其次成为一个价值观念。表现在文学上,就是文学品格上的现代性,即审美现代性,可以称为“现代品格”。中国新诗运动初期,主张同旧诗划清界限,体现了时间观念上的现代性标准。到20年代中期后,诗人们开始注意新诗的现代品格问题。新诗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时期是30年代前中期、40年代中后期和80年代。新诗的现代品格是个混合体,大体概括就是现代情绪(涉及新诗的内质)、现代思维(涉及新诗的技巧)和现代语言(涉及表达的工具)。  相似文献   

8.
讨论中国少数民族电影的现代性问题必然会牵涉少数民族电影与中国现代性、少数民族电影与电影现代性、少数民族电影与少数民族(族群)现代性等三个层面的关系。在媒介化和市场化的今天,广大电影工作者实际上无法避开现代性的视域来完成少数民族文化的电影表达,因而,放下传统/现代、国族/族群、我族/他族的对立思维,在一种平等对话中完成少数民族文化身份的建构。基于此,新世纪中国少数民族电影必然前景开阔。  相似文献   

9.
王姣 《重庆社会科学》2011,(11):104-110
从建国初期到新世纪十年,从最早的电影《我这一辈子》到热播的电视剧《茶馆》,老舍作品深受影视界人士的青睐而被改编成了诸多电影、电视剧。这种经久不衰、"前仆后继"的改编成就了"影像老舍"现象,对当下经典文学作品的影视改编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周作人儿童文学观的核心是回到儿童本位,尊重儿童独特的个性,这种儿童文学观明显地具有现代性的品格。其现代性主要表现在:周作人儿童文学观是在对传统儿童非人生活的理性思考的基础上,强调儿童独立的个体地位和儿童教育价值标尺的重建;是在凸显儿童个体地位的基础上,坚定把守儿童本位和维护儿童生命尊严;在科学知识的背景下,提出了许多富有建设性意义的儿童文学理念。  相似文献   

11.
《世界图像的时代》是海德格尔中期的重要著作,提出了“世界成为图像和人成为主体这两大进程决定了现代之本质”这一观点。“世界”和“图像”是理解此文的前提和关键。海德格尔在使用语言和词汇时遮蔽了很多意义,但同时增加和敞开了许多意义,这里的“世界”和“图像”已不是通常意义上的理解。他以世界图像为切入点,对现代人之生存境况作了深入的现代性思索。  相似文献   

12.
2001年,老舍的《四世同堂》改编成北京曲剧。这是《四世同堂》第一次改编成舞台剧,尤其是北京曲剧这样和老舍本人有很大关系的、很特殊的形式,因此北京曲剧版《四世同堂》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本文试图研究老舍的长篇小说《四世同堂》如何通过这种新的形式得到了表现,并探讨北京曲剧《四世同堂》对小说的继承和创新。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现代性、启蒙现代性、审美现代性及现代性的产物现代主义等概念进行了梳理,对这几者之间的关系作了细致的考查,以便廓清对现代性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石敦国 《学术研究》2003,42(6):60-63
哲学现代性批判就是对以理性主体原则为基础的近代哲学的批判。在马克思看来,现代性之根本状况是作为人类活动的历史形式和异化形式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现代性批判应当从哲学现代性批判转向经济学现代性批判,这才是真正的实践批判和历史批判。  相似文献   

15.
资本现代性的生成,既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带来了经济现代化,也造成了只注重人的物质欲望的满足、片面追求经济现代性、忽视社会现代性发展的后果,不可避免地带有片面性、对抗性和物化性等弊端.在现代性建构中,必须扬弃资本现代性的局限性,建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与人的现代性协调发展的社会现代性.  相似文献   

16.
现代性是包含张力的文化现象 ,从历史分期或精神实质来说 ,现代性可分为启蒙现代性和文化现代性 ,前者是对社会现代化的肯定和呼吁 ,后者是对现代化进程的批判和反思。审美现代性对我们的美学文学研究具有多方面的借鉴意义 ,本文从四个方面考察了审美现代性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7.
当下的现代性存在着一个巨大缺陷——不均衡,不均衡表现在现实的歧视与思想的压抑和奴化两方面。不均衡是一个两面的雅努斯,它既诱发了人们质疑现代性,又召唤现代性进行续写。审美现代性的批判、对话和反思原则有助于逐渐消除这种不均衡性,使现代性趋向更完善和更健全。第三世界人民和其他弱势群体将真正地成为续写现代性的主体之一,现代性将真正地成为全人类平等对话的场所。  相似文献   

18.
现代性长期作为带有西方中心主义色彩的理想,左右着世界社会与文化的发展。中国现代性就其对人类发展的终极目标来说,较之西方现代性更具“现代”性。在认识当代中国传媒问题时,必须将中国现代性的复兴及传播置于重要位置,使之被“他者”认知、接受,成为人类发展路向的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19.
信任危机的现代性解释   总被引:54,自引:0,他引:54  
本文在现代性背景中 ,从社会哲学的维度 ,理解现代性过程中的信任危机。本文认为 :日常生活世界根本性变革所造成的传统断裂、存在的孤独以及制度性承诺的乏力 ,是现代化过程中信任危机的基本成因。  相似文献   

20.
面对现代性的种种危机,有的学者断言现代性将要终结,有的提出现代性需要重写。现代性并不会终结,相反,它在续写着自身。续写是对现代性的完善和拓展。续写的必要性在于现代性的现实和精神层面发展不均衡,现代性仍需发挥启蒙和解放功能,这为现代性提供了巨大的续写空间。续写的可能性在于审美现代性批判为其提供理论指导和方向指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