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现象学背景中的意向性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倪梁康探讨了现象学背景中意向性问题发端和展开的历史,指出其以意识分析的方式,折射出20世纪西方哲学史从知识论理论哲学向伦理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实践哲学的过渡;张志林指出,分析哲学和现象学面对意向性这一相同的主题,以不同的概念构架和研究方法展示了不同的风格;孙周兴研究了早期海德格尔正是借助"意向性"才获得了真正的"实事域",并从视域到世界、从理论化到生命体验、从关联意义到实行意义,在意向性问题上作了诸多推进;张志扬尝试从不囿于二值逻辑的检讨方式,即超出现象学和分析哲学的第三种视角,解读意向性问题及其在元典中的表达。  相似文献   

2.
作为现象学美学的集大成者,杜夫海纳所提出的艺术作品的美是"内在于感性的意义",审美经验的机制是一种"交感思考"的模式,"技术活动与审美活动构成实践的两种基本方式"三个命题分别对于我们把握美的对象,研究审美经验的运作机制以及理解技术对象与审美对象的融通具有积极合理的启示价值.但是,若从艺术(艺术作品)不同于审美(审美对象),审美对象与美的对象应有所区别以及技术对象并非来自抽象概念,而与技术造型直接相关等角度出发去考察,杜夫海纳的这三个命题便具有了值得讨论和商榷的地方.  相似文献   

3.
以海德格尔为代表的现象学美学在建构艺术作品的真理性时,试图把艺术作品之真理性的基础建立在艺术作品的存在论性质上,从存在论角度来解释艺术作品之意义的发生,并将之判定为真理的自行发生。这种作法的问题在于:他没有区分艺术作品的存在论意义和艺术作品在内容层面上的意义,并试图用存在论意义来填充艺术作品的意义,这有违艺术作品的意义结构,并丧失了艺术解释所应具有的限度。存在论上的真理性应当建立在符合论意义的真理性之上,以艺术作品之意义的历史生成为主体,从而形成以内容意义上的真理性与生成意义上的真理性相互支撑的艺术作品真理性。  相似文献   

4.
随着"感性活动"原则在存在论根基处所造成的哲学革命的发生,马克思也实际地确立了现象学的哲学立场。如果说现象学的目的意在实现"本质还原",或意在证明在进行反省之前,世界作为一种不可剥夺的呈现始终已经存在,那么在马克思那里,当"感觉"被看做是"感性活动"的前提而不是沉思的器官时,其所谓"感觉意识"就是一种"感性意识",它所呈现的是人与存在的原初关联状态或境域。因此,马克思的现象学乃是感觉意识的现象学。  相似文献   

5.
"虚无"既是道家哲学的基本概念,也是中国美学的基本概念。在中国美学中,"虚无"具有多种意义:首先,作为对非审美的心灵活动的否定,它是进入审美与艺术创作活动的首要前提。其次,作为与"实体"相对的虚空或无形之物,它是艺术作品不可或缺的构成要素和艺术形象得以显现的必要条件。最后,作为对非审美的日常生活世界或经验世界的否定,它是艺术意境得以成立的根本依据和本质规定。  相似文献   

6.
现象学精神的精髓是"面向实事本身",庄子工夫论所体现的精神与现象学的精神有深刻的契合之处。胡塞尔现象学理论集中体现为现象学精神的"现象学还原"、"现象学直观"与"意向性"理论,有利于揭示庄子工夫论的现象学意蕴。  相似文献   

7.
《江西社会科学》2018,(5):35-43
事物自身显现是海德格尔以后现象学发展的重要突破,这一突破使得现象学走向了彻底化。艺术现象就是事物自身显现的显著例证,马里翁探讨"纯外观"概念,海德格尔探讨"物性"概念,都表明他们"让事物自身显现"的立场。马里翁用"偶像"的生成,海德格尔用"真理"发生,阐明艺术作品自发性的内在结构。两者都认为,艺术是一种让不可见者和不能见者变得可见的活动,是纯外观和物性的同时显现,也是作为整体的世界的显现,但它们的显现是非对象性的。  相似文献   

8.
M·C·比尔兹利和雷蒙·巴耶说过,法国当代著名美学家米盖尔·杜夫海纳的理论,是依据胡塞尔、梅洛—庞蒂和让—保尔·萨特的现象学作出的。情形确实如此。作为现象学美学家,杜夫海纳反对对美的心理主义和形而上学的了解,从审美对象的层次上论证了美的客观性和内在性。这里所谓审美对象,是指艺术作品,特别是被人们所一致接受的艺术作品。在杜夫海纳看来,“直接来自艺术作品的审美经验肯定是最为纯洁的,也许事实上是头等重要的;换句话说,自然的审美化会提出既是心理学的又是宇宙论的、有超出审美经验现  相似文献   

9.
主客统一与现象学的审美价值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程金海 《阴山学刊》2003,16(2):13-18
现象学美学的审美价值观与现象学的意向性理论密切相关 ,意向性理论中的主客相关性特征和内在的主客二元分裂思维的残余决定了现象学美学审美价值观的基本理论品格 :它虽然强调审美价值在主客体的交流对话中产生 ,但是它并未真正实现主客体的统一 ,而始终在主体与客体之间摇摆。现象学美学的审美价值观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盖格尔的主观性审美价值观阶段、英伽登的客观化审美价值观阶段和杜夫海纳的形式上的主客统一的审美价值观阶段  相似文献   

10.
《审美经验现象学》强调审美对象是通过欣赏者的审美知觉显现出来的,而审美知觉在艺术作品向审美对象转化的过程中起了关键作用.这种理论建构在现象学哲学的基础上.胡塞尔、海德格尔、萨特等人的学说给杜夫海纳以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要提高高校共外资料室书刊资料的利用率 ,需精选书刊资料 ,按国家标准分类、编目 ,并编制专题目录等 ,使其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期刊是靠特色存在的,拥有特色是期刊成熟的重要标志。期刊的特色意识在于锁定读者市场,体现自己的思想和价值导向,为读者提供独到内容的刊物和服务。  相似文献   

13.
崔瑞萍 《晋阳学刊》2011,(4):130-133
汉代碑铭文兴盛,是当时盛行的各文类中的显学,历来受到研究者的重视。但是,汉代碑铭序文中出现的大量变体、破体现象,却一直没有在文学研究中得到应有的关注。其主要表现是:碑诔文体功能的接近引发以诔文笔法作序;非事功化带来的志怪传奇体渗入;碑铭形制变化影响——碑传文私人化增强,叙述方式由单一描述加入对话;文人的逞才显能心理使赋体、诗歌体流入序文。  相似文献   

14.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为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论西方哲学演进的思路和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颂杰 《河北学刊》2003,23(4):80-87
文章对西方哲学演进的思路和问题作了概述 ,涉及本原论、本体论、神论、知识论、唯理论和经验论、批判哲学、主体性哲学、实体主义、理性主义、基础主义、本质主义、现当代哲学转向等一系列重要概念、思想和问题 ,凸显苏格拉底、柏拉图、康德等转折性人物的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6.
文章首先以美国城市化的历程为例,分析了西方发达国家城市化发展的阶段及其特征。同时,分析我国现阶段城市化发展的状况,认为我国的城市化正处于由初期向中期过渡的快速发展阶段。借鉴国外这个时期的特征,结合我国的具体城市化发展情况,提出大力发展中心城市边缘地区新城的建设,并且总结了新城建设的必要性和前瞻性。  相似文献   

17.
马英华 《北方论丛》2003,4(1):24-26
对于国情的认识对党的方针政策的制定起着决定性作用。翻开中国共产党八十年的历史我们不难看到,正确认识国情是党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的根本保证,党史上的重大失误又都与对国情的错误认识有重要关系。总结这些历史经验,深刻理解我国现今所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适时调整政策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工作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就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变革、业务创新的发展趋势 ,分析了图书馆今后的发展方向及应对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李建忠 《兰州学刊》2009,(2):210-213,226
早在12世纪晚期,注释法学者们(the Glossators)就遭遇了法律冲突的尴尬局面。为求得法律正义的实现和法律争议的公正解决,注释法学者提出了如何选择法律的难题。通过对《查士丁尼法典》首篇的歪曲解释,注释法学者批评了适用法院地法的单一模式,开启了人们对法律冲突和法律选择问题的思考,为冲突法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张双才  齐寅峰 《河北学刊》2001,21(4):114-117
在企业筹资活动中,负债筹资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但在有限责任的负债筹资条件下,会激励股东采取损害债权人利益的行为,从而产生债务的代理成本。木文将分析因负债筹资所引发的股东和债权人的利益冲突,并探讨缓解和消除利益冲突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