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康德尊严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尊严是康德道德哲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康德在继承古典优越性的意义上使用尊严这一概念,并将其视为理性存在者所拥有一种绝对价值和内在价值。前者是一种源始意义上的尊严,表现出平等性的属性;后者是一种实现了意义上的尊严,表现出差异性的属性。尊严的根据在于自律。可以说,康德的尊严观在尊严思想的发展史上是一个沟通古典与现代的桥梁。  相似文献   

2.
开放的康德哲学——重读“物自体”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物自体”是康德哲学的基础性概念。它不仅是理论理性的知识论概念 ,更是实践理性的本体性概念 ,二者之间构成了内在张力 ,贯穿于康德哲学的整个体系之中。康德哲学是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结合 ,是理性与非理性 (或超理性 )的矛盾统一 ,正是这种张力 ,推动着康德哲学体系的运转 ,而“物自体”是其轴心。康德对“物自体”的设定在于批判先验实在论 ,使人回到现实的经验世界 ,同时启迪人们从经验世界走向理想。而这都必须在实践中达成。康德哲学由此实现了知识与人文价值的结合 ,知识向人文价值的转化和生成 ;从而端正了西方智力思维的运思路径 ,为人类的实践活动和营造人性的生活世界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3.
绝对:从柏拉图到黑格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哲学作为一种高度抽象的知识 ,始终与绝对为伴 ,考察绝对概念的内在发展过程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绝对一词经过古代哲学的洗礼 ,在柏拉图的理论体系中确立了其本体论地位 ;笛卡尔从“我思”出发 ,把绝对与自我联结起来 ;康德较为系统地阐述了绝对理性的结构和内容 ,但其绝对仍处在“先验的”与“超验的”分裂之中 ;黑格尔把绝对描述为一个自为的系统 ,但其“统一”只是概念内部的统一。本文通过对西方哲学史的考察 ,构述了绝对概念发展的基本脉理和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舍勒在现象学的基础上建立了独特的价值理论,通过前提性的批判来扩展先天概念,揭示价值本体之中的质料先天内涵,由此证明一种与康德的理性建构主义相对立的情感先天论。舍勒的无法定义的"价值"具有客观主义和绝对主义的性质,在人的接受性的情感活动中被给予,且置于固有的爱与恨的价值秩序中。这种价值认定导出了"价值即存在"的本体论命题,研究这一命题内涵着独特的哲学意义。  相似文献   

5.
朱振 《江海学刊》2024,(1):168-175+256
尊严一开始是一个代表等级的概念,也不对应权利,后来才悖论性地被扩展适用于所有的人。以尊严的传统范式/现代范式为参照点,可以看到,支配着法律制度和价值体系的康德尊严理论解释力不足,有必要在现代范式下发展康德的尊严理论,以回应生命科技对尊严的内在挑战。尊严理论需要更进一步普遍化,需要将尊严的涵摄范围扩张到超越时间的“人的生命”。因此,对人性尊严的关注点应当从受到时间限制的“人”转向“人的生命”,界定“人的生命的尊严”的内涵,并以之为根据在法哲学上辩护人的各种生命形态所具有的规范性意义,从而为赋予其权利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在康德哲学中,尊严是一个内涵相当丰富的概念。康德分别在"源始的尊严"和"实现了的尊严"两种意义上运用这一概念。前者是人因其自由和理性平等享有的;后者是人因其德性享有的,即配享尊严的问题。与之相应,在权利问题上,一方面,康德主张尊严是人的一项基本的权利,同时也构成其他权利的前提,因此应坚决捍卫人的尊严和权利;另一方面,他也强调我们应该首先使自己配享权利,使自己作为一个权利主体保有尊严。  相似文献   

7.
作为自由意志的根本原则,绝对命令是康德道德哲学的基石。但阿多诺认为,康德的绝对命令具有双重局限性:在理论上,它把绝对命令的有效性建立在理性的自明事实之上,然而,这一自明事实却无法获得理性的保证;在实践上,它把绝对命令理解为与任何实质性价值相分离的形式规定,使绝对命令成为软弱无力的"应当"。最重要的是,康德的道德绝对命令由于其抽象性和形式化,极易走向对肉体痛苦和感性幸福的无动于衷及道德冷漠,而这种道德冷漠正是德国纳粹大屠杀得以可能的重要条件。面对纳粹大屠杀,阿多诺提出了一条新的绝对命令:调整思想和行动,以使奥斯维辛不再重复。对于阿多诺来说,奥斯维辛事件具有绝对的重要性,它不仅以否定形式赋予新的绝对命令以内容,而且提供了其成立的经验和历史依据。  相似文献   

8.
在哲学史上,康德开创性地提出了"人是目的而非仅仅是手段"层面上的人之尊严命题,然而,正是这一尊严观支撑了他的报应主义死刑的法律立场,由此形成了康德尊严理念的悖论。坚持平等至上,或者说对于平等的偏爱和过度强调,是悖论的认识论根由。二战后德国《基本法》对于人的尊严的宪法确认及其相关司法实践,在很大程度上消解了康德悖论。中国宪法的尊严规范应该定位于尊严的宪法价值而非任何意义上的哲学判断。  相似文献   

9.
甘绍平先生从人的尊严和人权理论的关系出发,认为“尊严从本质上讲就是不受侮辱的权利”.该定义将“不受侮辱”与“获得尊严”直接等同,忽略了尊严理念作为一种绝对价值的重要性、没有看到尊严的层次性以及带有超越性的实现形式,大大缩小了尊严的适用范围,不利于现实中人的尊严的维护和实现.文章在分析其尊严概念局限性的基础上,给出多维度、系统性的尊严概念.  相似文献   

10.
《理论界》2017,(3)
"纯粹理性"作为康德批判哲学的关键概念,随着康德哲学思考的深入发展,它的内在涵义也在不断地拓展和深化。故本文以康德三部批判著作内在思路的不断深入为背景,在阐明康德思想变化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和梳理"纯粹理性"这一关键概念之具体内涵的拓展和深化过程。  相似文献   

11.
哲学就是哲学——“价值哲学”的哲学观批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如何理解"价值哲学"?在怎样的思想意境中把握哲学的"价值问题"?这是值得深思的问题。就哲学的理论特质而言,哲学就是哲学。因此,"价值哲学"在其实质上并不是独立的哲学分支或学派。反思与批判"价值哲学"研究之困蔽,其目的不在于重建价值哲学,而在于真正把价值问题作为哲学研究的主题,实现哲学之为哲学的意义。然而,只是按照西方"价值哲学"的理论范式,以及现当代西方哲学理论分化的路径,仍会致使哲学的"价值"概念抽象化,从而失落哲学与人本身。西方哲学在与本体论、认识论相对的意义上强调伦理价值,这是西方价值论之先天性缺陷;而在中国哲学中,哲学就是一种价值性的思想。因此,通往哲学的价值主题,并非仅有西方哲学一条理论路径。"价值"作为哲学概念,主旨并不在于实际的需要及其满足,而在于我们评价人的关系与人的世界时,应该肯定人的地位、价值和尊严,追求与实现人之本性的生成和完善。  相似文献   

12.
汪秀丽 《江淮论坛》2005,1(6):85-89
康德哲学对形而上学的发展的重大影响包括两个层面的含义:康德哲学的内在意图与历史意图。康德哲学的内在意图主要是为了通过将纯粹理性贯彻到形而上学的内部改造中,为形而上学及其使用立法,以拯救形而上学的危机,但事实上,康德哲学造成的历史效应是多元的,远远超出其本来的意图。  相似文献   

13.
康德在他的实践哲学中把对定言命令的可能性证明称为"演绎"。长久以来,学界都在讨论这一实践哲学中的演绎与理论哲学中著名的"先验演绎",尤其是与范畴的先验演绎之间的关系。文章分析了康德对于先验演绎的一般定义,并且具体对比了这两个演绎之间的论证结构,最终得出结论:尽管两个演绎存在一些具体论证上的差异,但它们的深层结构是具有互通性的,都同样符合先验演绎的基本特征。通过这样的分析比较,我们能够更完整地把握康德先验哲学在思辨与实践领域的复杂关系,并且使得一种系统性的先验观念论研究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4.
理性和精神的概念在哲学史上一直处于核心地位。古希腊的理性精神产生了柏拉图的理念哲学,笛卡尔的理性精神产生了主体的自我意识,其主体意识在德国古典哲学中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由此生成了康德的先验统觉和黑格尔的绝对精神。在近代,理性精神被意志和直觉所取代,导致了现代的非理性主义,而舍勒则吸收了多重的元素,把情感和直观与理性和精神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了一种全新的精神价值的哲学。  相似文献   

15.
物自体与“二律背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自体是康德哲学的核心概念,亦是康德哲学整个系统得以运转的轴心。本文通过分析康德的四组“二律背反”,探究其与物自体的内在必然联系,从而表明物自体的不可知性及其设定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6.
对康德而言,崇高意指人同无形式的自然表象进行较量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自我超越的生命形式,其最终在人就是创造的最后目的的意味上肯定了人的价值与尊严。在人类的天性中为崇高寻找先验的原理,这是康德在西方崇高学说史上独树一帜的魅力所在。可以说,这一运思智慧与康德所建构的先验哲学的根本精神是完全一致的。它不仅使康德对崇高与优美的异同作出了迄今为止最令人信服的分辨,而且最终把康德与曾经影响过他的经验主义美学家柏克区分开来。  相似文献   

17.
从启蒙运动看康德先验伦理学的动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哲学史上,康德伦理学与众不同的卓异之处在于:他将道德原理置于绝对的先验原则之上。这不仅是构造先验哲学完整体系的需要,而且和启蒙运动对康德思想的历史影响有特别深刻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康德在《纯然理性界限内的宗教》中提出"理性的致命一跃",表明在恩典和理性(自由)之间存在某种张力。这种张力还表现在《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和《道德形而上学》等著作中。本文首先结合《宗教》对这一术语进行文本学的考察,澄清其哲学意义;然后,文章第二部分围绕康德哲学中绝对给予、绝对自发性、先验自由等概念,阐明它们与恩典学之间的隐秘性关联。文章第三部分首先突出了决断自由之于奥古斯丁自由观的核心地位,然后重点分析"决断"(Willkuer)概念对康德自由思想的特殊意义,最后指出奥古斯丁对康德自由观的间接性影响,重点强调了他们的根本差异。如果离开恩典与自由的张力这个视域,康德思想的丰富性(甚至奥秘性质)就难以理解。  相似文献   

19.
李曙华 《文史哲》2006,1(2):145-151
尽管爱因斯坦曾有过不同的哲学倾向,但就总体趋向而言,乃是对康德哲学的继承和发展。只是他否定了康德的先验时空观,超越了康德设定的现象与物自身之间的隔绝,并将创造性直觉的能力(“智的直觉”)由上帝归还给了人类。爱因斯坦源于终极关怀和价值自觉的宇宙宗教情感,是其科学信念和内心自由的依据,而这正是其科学原创性的价值之源。爱因斯坦的科学哲学思想代表了西方正统哲学在现代科学中的发展,而与胡塞尔的现象学不谋而合。他一生的生命实践,证明科学创立的过程是实践理性与理论理性统一的过程,这为我们今天探索认知与价值的统一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20.
物自体是康德哲学的核心概念,亦是康德哲学整个系统得以运转的轴心.本文通过分析康德的四组"二律背反",探究其与物自体的内在必然联系,从而表明物自体的不可知性及其设定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