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郭建宁 《河北学刊》2008,28(3):13-16
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新的社会现实,赋予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新的时代内涵和实践要求。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由抽象到具体、由深奥到通俗、由被少数人理解和掌握到被广大群众理解及掌握的过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推动和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已经成为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中的重大课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是由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点和功能所决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的哲学、生活的哲学,这就要求让它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以通俗易懂的形式,使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真正为大众所理解、接受和掌握。事实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已经取得了许多新的重要成果,迫切需要将其"大众化"。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既坚持了经典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理论,又在实践经验和理论成果上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具有坚实的哲学基础,蕴涵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包容了多方面的新成果,这些凝聚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集体智慧,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文化传统哲学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重要内容。目前,在继续推进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已经成为一个令人关注的学术前沿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这也是时代赋予当代中国哲学理论工作者的光荣历史使命。为了更好地推进这项工作的发展,我们同《河北学刊》一起组织了这一专题讨论,目的是通过这组文章与同行交流,以便更好地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功能和作用。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大众化关系论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雍涛 《河北学刊》2008,28(3):20-22
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新的社会现实,赋予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新的时代内涵和实践要求。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由抽象到具体、由深奥到通俗、由被少数人理解和掌握到被广大群众理解及掌握的过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推动和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已经成为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中的重大课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是由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点和功能所决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的哲学、生活的哲学,这就要求让它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以通俗易懂的形式,使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真正为大众所理解、接受和掌握。事实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已经取得了许多新的重要成果,迫切需要将其"大众化"。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既坚持了经典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理论,又在实践经验和理论成果上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具有坚实的哲学基础,蕴涵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包容了多方面的新成果,这些凝聚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集体智慧,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文化传统哲学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重要内容。目前,在继续推进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已经成为一个令人关注的学术前沿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这也是时代赋予当代中国哲学理论工作者的光荣历史使命。为了更好地推进这项工作的发展,我们同《河北学刊》一起组织了这一专题讨论,目的是通过这组文章与同行交流,以便更好地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功能和作用。  相似文献   

3.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基本原则与推进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尚庆飞 《河北学刊》2008,28(3):18-20
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新的社会现实,赋予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新的时代内涵和实践要求。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由抽象到具体、由深奥到通俗、由被少数人理解和掌握到被广大群众理解及掌握的过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推动和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已经成为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中的重大课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是由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点和功能所决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的哲学、生活的哲学,这就要求让它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以通俗易懂的形式,使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真正为大众所理解、接受和掌握。事实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已经取得了许多新的重要成果,迫切需要将其"大众化"。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既坚持了经典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理论,又在实践经验和理论成果上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具有坚实的哲学基础,蕴涵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包容了多方面的新成果,这些凝聚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集体智慧,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文化传统哲学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重要内容。目前,在继续推进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已经成为一个令人关注的学术前沿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这也是时代赋予当代中国哲学理论工作者的光荣历史使命。为了更好地推进这项工作的发展,我们同《河北学刊》一起组织了这一专题讨论,目的是通过这组文章与同行交流,以便更好地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功能和作用。  相似文献   

4.
颜晓峰 《河北学刊》2008,28(3):16-18
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新的社会现实,赋予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新的时代内涵和实践要求。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由抽象到具体、由深奥到通俗、由被少数人理解和掌握到被广大群众理解及掌握的过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推动和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已经成为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中的重大课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是由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点和功能所决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的哲学、生活的哲学,这就要求让它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以通俗易懂的形式,使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真正为大众所理解、接受和掌握。事实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已经取得了许多新的重要成果,迫切需要将其"大众化"。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既坚持了经典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理论,又在实践经验和理论成果上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具有坚实的哲学基础,蕴涵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包容了多方面的新成果,这些凝聚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集体智慧,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文化传统哲学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重要内容。目前,在继续推进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已经成为一个令人关注的学术前沿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这也是时代赋予当代中国哲学理论工作者的光荣历史使命。为了更好地推进这项工作的发展,我们同《河北学刊》一起组织了这一专题讨论,目的是通过这组文章与同行交流,以便更好地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功能和作用。  相似文献   

5.
《大庆社会科学》2013,(1):158-158
王晓敏撰文指出,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大众化,必须充分重视和关注如何从受众角度把握相关问题。从受众视角来看,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应关注以下四点:①能否全面把握受众的理论需要,是推进和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基本前提。②能否为受众解疑解惑,是推进和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关键点。③能否尊重和确立受众的主体地位,是推进和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重要立足点。④能否在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解读和阐释上形成更多共识,是推进和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已有百年,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的大众化这个命题也已多次提出,反映了不同时期的理论和现实需要。当今重提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的大众化,所体现的各种需要实际都事关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和当代价值这一根本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归根结底取决于世界潮流的发展与群众的需要和实践。  相似文献   

6.
《大庆社会科学》2011,(5):159-159
薛瑞汉撰文认为,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以什么样的路径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这就需要我们立足当前中国的现实,从多角度、多层面思考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首先,要把理论武装群众置于国家文化发展战略,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的重要任务,从意识形态建设的高度作出布局,在政治保证、政策导向、行政规制、社会动员等方面形成支撑体系。其次,要开辟大众化研究的世界向度和国际视野,从理论形态、制度形态、  相似文献   

7.
多维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语境中,大众化具有丰富的内涵,人们可以从多重视野来理解它、解释它。在存在论视野中,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昭示的是马克思主义面向现实生活的本性;在主体性视野中,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揭示的是一种新的主体性理论即大众主体性理论的建立;在方法论视野中,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确立了一种新的解释学即大众化解释学。  相似文献   

8.
文化哲学思维路径下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蕴涵着马克思主义传播范式的重要转换和跃迁.用文化哲学思维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应立足生活世界的现实根基,激发受众情感的心理认同,注重主体精神的实践理路,追求交往理性的认识融通.  相似文献   

9.
郭小香 《理论界》2011,(3):89-91
马克思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蕴含着丰富的理论大众化思想,是指导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科学真理。艾思奇是中国引领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以《导言》的理论大众化思想为指导深入分析艾思奇的哲学大众化运动,发现艾思奇取得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运动巨大成功的原因是他在开展哲学大众化运动时做到了《导言》中理论大众化思想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一直以来是我党在意识形态工作领域的重要内容。进入新时代,要从社会主义命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的战略高度来理解、认识、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大众化。《新大众哲学》在继承《大众哲学》以往优秀品格的基础上,从内容的更新、理论的更新、问题的更新三个方面,又一次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事业的发展。一方面,要看到《新大众哲学》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事业的过程中获得的成功;另一方面,更需要在《新大众哲学》成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反思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传播方式,以此为起点,把握好互联网时代的有利条件,大力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传播方式。  相似文献   

11.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资本论》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研究生涯中的两部最重要的著作。这两部著作中的核心概念和理论在20世纪得到了新的阐释和发展。从总体上看,这些阐释和发展是在三个向度上展开的:第一个向度是阐释《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实践和异化劳动概念,创造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批判理论;第二个向度是反思马克思的资本积累理论,建构以资本积累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三个向度是探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中的生态学思想,建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三个向度的开展,揭示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多重内涵和当代价值,预示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前景。  相似文献   

12.
郭丽丽 《理论界》2009,(3):33-34
现实生活世界是马克思哲学的重要底蕴,马克思主义哲学亦是建立在对现实生活的批判性反思上面,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更是离不开对生活世界的反思和批判.那么如何立足现实,反思生活世界,给马克思主义哲学注入新的活力,是本文思考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当代社会发展的指导性理论,也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石。本文“重读”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探究其中蕴涵的生态向度:科学技术的生态转向(技术向度)、经济发展的生态转向(发展向度)、政治制度的生态转向(制度向度)、人类文明的生态回归(文明向度),这些都闪烁着生态智慧的光芒,为我们解决生态危机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战略决策.为了进一步加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进程,本文从哲学角度对这一命题进行了深入思考,探讨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一命题的哲学内涵、哲学特征和实现的哲学途径.  相似文献   

15.
周书俊 《东岳论丛》2006,27(1):150-154
感性以及感性世界,是经验论和唯理论以及德国古典哲学必须回答的问题,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回答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承认感性以及感性世界,但总是把感性及感性世界当作“中介”,即通过感性及感性世界来联结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具体与抽象、人与自然和社会,所以说,马克思主义特别注重对象性的存在。整个世界自从确立了对象性的存在,就不再是抽象的自然界了,而成为了现实的、包含有人类社会的形成过程的自然界,是真正的自然界。这个对象性的存在,才真正展现出人的本质力量。马克思主义哲学从不认为感性世界是全部哲学的基础,而只是说感性的对象性世界,即我们感觉以外的对象性世界是惟一客观现实的世界。  相似文献   

16.
哲学是对世界的总体把握。但哲学把握的是一个矛盾的世界,这种矛盾集中反映在人身上,所以哲学对矛盾世界的把握,也就是对人自身的把握。哲学所把握的矛盾世界有两个层次:第一,人与外部世界的矛盾;第二,人自身精神世界的矛盾。人与外部世界的矛盾主要源于哲学对人的特殊把握方式。哲学以世界总体为对象,而世界的总体是包括人自身在内的整个物质世界。而哲学对包括人自身在内的世界总体的把握,又总是把人与世界的关系看作是“为我”的关系,然后才看作是一种为他(世界)的关系,而且为他最终还是为了人类自己。所以哲学对外部世界的探讨和认识就成了对人自身的追问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上来源于大众生活实践,是为人民大众提供正确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理论,因而是大众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只有掌握了大众,完成由理论向大众社会实践的复归,才能成为指导大众社会实践的思想武器,实现理论大众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出现一系列阶段性特征,面临着新形势、新矛盾、新问题时,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必须解决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大众化问题。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不仅直接关系到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地位的巩固,关系到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而且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命运。探索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规律,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取得了进展。然而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是:我们的哲学能解释我们的世界吗?当代我们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在历时态上疏离我们的现实生活世界,落后于时代发展所要求的水平;在共时态上没有提升出影响当代中国发展的哲学理念,没有以哲学方式关注现实;在内容上满足于宏大叙事,不注重对新的现实具体而精确的知识分析;在表述形式上抽象难懂,没有提供本应有的明明白白的智慧。哲学的基本功能是解释世界、批判世界、评价世界、引导世界和改变世界,而我们有的哲学研究不要说改变世界,就连解释世界都还没有做到。  相似文献   

19.
"解释世界"与"改变世界"是哲学研究的双重原则,任何哲学都有"解释世界"和"改变世界"的情怀。解释世界是指哲学研究要思入社会时代的深处,用思想去握到它的时代与现实。改变世界是指哲学研究要对现存的一切作无情的批判,希望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真正的哲学研究应该是解释世界与改变世界的辩证统一。当代中国的哲学研究、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应该担负起解释世界与改变世界的双重学术使命。  相似文献   

20.
当前学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上的误区主要是脱离文本的任意曲解和执着于片面深刻的自圆其说,造成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解上存在一系列错误。马克思主义文献对于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具有思维借鉴作用。立足马克思主义理论文本是讨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然选择。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问题主要归结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什么和怎么办的问题。从日常生活出发成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然选择,日常生活维度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符合人的解放理论的运思路径。日常生活成为理解和践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合理维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