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我区蒙古史学者、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付研究员珠荣嘎先生校注本《阿拉坦汗传》一书,已由日本九州大学蒙古学著名教授森川哲雄先生译成日文,最近已首次在日本福罔市正式出版。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特藏《阿拉坦汗传》是世界孤本,早已引起国内外蒙古学界的极大关注。在《阿拉坦汗传》公开出版前,国内外学者只是通过内蒙古社会科学院蒙古史学者,付研究员留金锁先生《十三世纪——十七世纪蒙古历史编篡学》一书中的梗概介绍,得知本书的重大学术价值。1984年8月,民族出版社以蒙古文献丛书之一的形式出版了《阿拉坦汗传》(附原件影印),受到国际蒙古学界普遍欢迎。日本蒙古学家永森川哲雄除已完成《阿拉坦汗传》蒙文拉丁标音、日译原著和珠荣嘎校勘注释之外,还提出了一篇研究《阿拉坦汗传》的  相似文献   

2.
王韬(1828年——1897年)是中国近代早期的改良主义者。其所著《扶桑游记》,收入《小方壶斋舆地丛钞》第十帙,其中涉及中日文化交流史料,值得注意。1879年,王韬到过日本,结识了黄遵宪和不少日本文人,经常参加各种文化活动,与日本学者增田贡、本多正纳及诗人佐田白茅等建立了友谊。《扶桑游记》记载了作者在日本九个月里的见闻:诸如记叙和驻日使节何如璋、张斯桂、廖锡恩及《清史稿》外交文章执笔者吴广霈等,一起参加的一系列交流活动.书中还记载了明末朱舜水在日本的事迹。这是一本研究清代末叶中日文化关系的参考书。  相似文献   

3.
在《小方壶斋舆地丛钞》中辑入了大量纪游日记,另据所知明清二代稿钞本、刻本日记,涉及园林兴废者,何啻数十。揆其内容,约有数端: 一、经营园林,自叙本末:明代潘允端卜筑上海豫园,历时十八载,撰《玉华堂日记稿》(1586—1601),赖以考见筑园后,不断增莳花果,品种繁多,又如何移迁玉华堂前石桥,添置假山诸事。又光绪初,顾文  相似文献   

4.
凤凰出版社2007年出版的王华宝先生点校本《诗集传》,是通行本中点校质量较高的一个本子。据该书"整理说明"所言,本书以《四部丛刊三编》本所收的宋代二十卷本《诗集传》为底本,同时也参校了《诗集传》的其他版本,以及中华书局版的《十三经注疏》[1],使得该点校本为当今学者广泛使用。但是,其中也存在一些小问题,虽说是大醇小疵,但终究不便学者使用。本文特对本书的校点疏失加以纠正,以使本书精益求精,亦是为了便于学界更好地利用本书。本文揭出其中  相似文献   

5.
《宋书》考疑(十四)丁福林《卷八十八·薛安都传》转太子左卫率。(中华书局1974年10月版点校本,第2218页)按:点校本《校勘记》云:“‘左卫率,,《南史》作‘右卫率’。”今考本书《申恬传》云:“大明元年,虏寇兖州,世祖遣太子左卫率薛安都、新除东阳...  相似文献   

6.
<正> 《周易稗疏附考异》之版本情况及补校记略《周易稗疏》四卷,所见有:文渊阁四库全书本,道光二十二年守遗经书屋本(只作上下两卷)、道光二十四年《昭代丛书补编》本(只作一卷)、同治四年金陵书局本、光绪十四年《皇清经解续编》本、民国年间太平洋书店本;又有中华书局转来王孝鱼之金陵本点校稿,点校时曾参看拜经楼抄思适斋主(顾广圻)之校本。比较各本,则可分为两大系统。其一以四库本为鼻祖,昭代本、拜经楼本盖均自四  相似文献   

7.
张穆的《蒙古游牧记》是研究清史、研究边疆史和历史地理者,不可不读的著作。最近,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这部书的点校本(张正明、宋聚成点校),为学人的研究提供了方便。张穆(1805——1849),字诵风,本名瀛暹,字硕洲,后以硕州为号。山西平定人。其祖父张佩芳,乾隆进士,历任知县、知州等官。其父张敦颐,嘉庆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张穆11岁时,母亲过世。过三年,父亲又去世。由继母抚养教育,幼年遭遇坎坷。道光十一年(1831)以优贡考取正白旗官学。十九年(1839),应顺天乡试,  相似文献   

8.
一本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和文献价值的书●晋圣斌《陆世仪评传》(葛荣晋、王俊才著)作为匡亚明先生主编的《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之一,近日已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本书凝聚了作者多年以来对陆世仪生平、学术以及思想的研究,是目前国内外第一部系统研究陆世仪的学术专著...  相似文献   

9.
鲁涛 《云梦学刊》2013,(5):37-37
中国屈原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湖南省屈原学会副会长吴广平教授点校的南宋朱熹所撰之《楚辞集注》一书已于2013年1月由岳麓书社出版。此书系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湖湘文库"丛书之一种。朱熹的《楚辞集注》是继东汉王逸《楚辞章句》、南宋洪兴祖《楚辞补注》之后又一部重要的《楚辞》注本,是宋代楚辞  相似文献   

10.
《卷一·高帝纪上》迁员外郎、直阁中书舍人、西 (陵 ) (阳 )王抚军参军、建康令 (中华书局 1972年 1月版点校本 ,第 4页 ,下同 )。按 :中华书局点校本《校勘记》 :“张森楷《校勘记》云 :‘终宋世无西陵王 ,“陵”当为“阳” ,各本并讹。’按《宋书·豫章王子尚传》 ,孝建三年 ,年六岁 ,封西阳王 ,大明二年 ,加抚军将军。作‘西阳王’是 ,今据改。”考《宋书·孝武十四王传》 ,孝武帝次子子尚于孝建三年封西阳王 ,迁北中郎将、扬州刺史 ,大明二年加抚军将军。建康为扬州之属县 ,故萧道成乃得以子尚抚军府佐而领建康令。然员外郎与直阁中书…  相似文献   

11.
南炳文 《东岳论丛》2008,29(1):127-128
《明史》是二十四史中编纂质量较高的一种,中华书局点校本《明史》是诸版《明史》中版本最好的一种,也是中华书局点校本二十四史中质量较好者之一。但《明史》之编纂,书成众手,难免存在失误,点校本《明史》在形成之时,由于受到历史条件的制约,也难免存在待酌之处。为使《明史》  相似文献   

12.
玄奘《大唐西域记》中记录有一"呾剌健国",国内学者常误将其比定为今昆都士以东之塔卢坎(■)。本文通过穆斯林史料和西方学者研究结果,结合中文历史文献,考证呾剌健当为呼罗珊之塔里寒,其地应为今阿富汗法利亚布省之恰恰克图(Chachaktu)废墟。1221年,成吉思汗蒙古大军在此围攻七个月后将其城堡摧毁,呼罗珊之塔里寒逐渐失去了其要镇地位,14世纪后的文献中已鲜少提及,以致逐渐在历史中消失。本文根据《阿拉伯舆地丛书》(BGA)等穆斯林史料,指出在阿拉伯文献中,呼罗珊塔里寒和吐火罗斯坦塔里寒存在不同的原型,从而厘清长期困扰学界的"两个塔里寒"问题。  相似文献   

13.
张穆的学术准备及思想走向——兼论清朝西北舆地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道咸以来学术变“新”,经世致用的思想抬头,表现为西北边疆史地学兴起。山西平定籍学者张穆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学者,著有《蒙古游牧记》等书。张穆及其参与的“西北舆地学”派的活动当属近代中国社会“睁眼看世界”的早期活动之一。  相似文献   

14.
鲁涛 《云梦学刊》2013,(5):63-63
中国屈原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湖南省屈原学会副会长吴广平教授点校的晚清王闿运所撰之《楚辞释》一书已于2013年8月由岳麓书社出版。此书系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湖湘文库”丛书之一种。王阉运《楚辞释》凡十一卷,是一部充满创见的书。  相似文献   

15.
一、关于翁牛特部的领主世系翁牛特部的历代封建领主和贵族台吉出于蒙古黄金家族的哪一分支?究竟为何人之后裔?对此,诸多史书众说纷坛,莫衷一是,如:屠寄著《蒙兀儿史记》认为“今内蒙古翁牛特部乃辽王帖木格斡惕赤斤之后”;日本学者和田清在他所著的《明代蒙古史论集》中则说“翁牛特和阿巴噶、阿马哈纳尔一样,都是成吉思汗异母弟别勒古台的子孙”;张穆《蒙古游牧记》在正文中既言翁牛特是元太祖同母第三弟诺楚因之裔,在案语中却又和太祖同母四弟帖木格、特薛禅之子按陈、宗王斡臣等人混为一谈;罗;、桑丹津《蒙古黄金史》断言:…  相似文献   

16.
笔者曾将《宋书》(中华书局标点本)和《艺文类聚》(上海古籍出版社汪绍楹校本)、《初学记》(中华书局点校本)逐一校勘,结果发现今本《宋书·百官志》和《艺术类聚》、《初学记》所引的内容几乎无一条相合,并且有很大的出入。而除《百官志》外,两部类书所引《宋书》其它各《志》及《传》的内容都只是有个别字句不同而已。因此,笔者认为今本《宋书·百官志》(以下简称《百官志》)已非其旧,为后人所补。现证之于后。  相似文献   

17.
《草原文化研究丛书》是一套具有很高学术价值的著作。首先,总体设计科学合理。这套丛书将草原文化的内容作了科学的分类,对草原文化进行了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研究。《草原物质文化研究》一书,对草原物质文化中的狩猎文化、游牧文化、农耕文化以及草原民族的饮食文化、居住文化、服饰文化的形式与种类、内容与特点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草原精神文化研究》一书,则分别对北方草原民族独具特色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以及哲学思想、宗教信仰、伦理道德等作了细致的探讨。《草原文化区域分布研究》一书,分别对呼伦贝尔草原文化、…  相似文献   

18.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当代发展的最新趋向之一。其主要代表人物有威廉·莱斯和本·阿格尔等。就前者而言,目前学术讨论较多的,是莱斯在1978年所著的《满足的极限》一书,而他的另一本书──《自然的控制》却较少有人关注。莱斯在《自然的控制》一书中,把“控制自然”这一普遍流行的习常观念上升到哲学高度,进行了批判性的深刻剖析。本文拟就此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以求教于学界。对控制自然观念来源的透彻分析,是莱斯《自然的控制》一书的特色和深刻之处。在他看来,早在远古时代的神话中,就有人们根据自己的创造力发明了机…  相似文献   

19.
哈耶克及哈耶克在中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读哈耶克的书是在80年代。《通往奴役之路》是60年代出的内部版,《自由的宪章》(那时还不叫《自由秩序原理》是台湾人翻译的。一本在首都图书馆,一本在北京图书馆,只许阅览,不外借,于是便每天去图书馆阅览。后来,又在内部书店买了一本东方出版社出的《不幸的观念:社会主义的谬误》,很喜欢看。后来,到了90年代,《通往奴役之路》和改称《自由秩序原理》的《自由的宪章》都有了,也买了,却只是翻翻,没有再从头到尾一字一句的通读,因为我很少把一本书从头到尾读两遍──还有那么多别的书要看呢。 我之所以回顾一下自己读…  相似文献   

20.
《太平广记》成书之时,即已被人认为是“非学者所急”,因而“收墨板藏太清楼”(《玉海》卷五四),致使“《御览》盛传,而《广记》之传鲜焉”(《广记》谈恺序)。近代以来,小说的地位逐渐上升,小说的研究成为专门的学问,《广记》才逐渐地引起学者的兴趣和重视,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但与《广记》的价值,与《广记》在中国小说史上的地位相比,无论是规模,还是深度来说,对《广记》的研究都还是不成比例的。 现在通行的是汪绍楹先生点校的中华书局本。影印的文渊阁四库本出版以后,读者又多了一种比较容易得到的本子。笔者经过对照和考证以后得出结论:文渊阁四库本的缮录底本就是黄晟的乾隆二十年槐荫草堂本。 首先必须说明:一、四库的各种阁本都是缮录本,并非刻本。在《四库全书》的纂修过程中,纂修官根据乾隆制定的标准,曾选出一部分送内府刻书机构武英殿,这就是著名的《武英殿聚珍版丛书》。可是,《武英殿聚珍版丛书》一百三十四种,其中并无《广记》,况且丛书版式,半页九行,与阁本并不一样。二、阁本与阁本之间,即便所缮录的底本相同,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