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末农民大起义,于1644年(崇祯十七年)推翻了明王朝的统治。在北方李自成建立了大顺农民政权;在四川张献忠建立了大西农民政权。农民政权建立的时间并不长。但在建立前后对地主阶级、明王朝统治的打击,以及它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是相当大的。本文仅就大西政权与川西北少数民族的关系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1962年第三期《新建设》发表了孙祚民同志的《试论李自成大顺政权的性质》一文,涉及的问题很广。结论是李自成大顺政权“基本上仍然是明封建统治政权的翻版”。我们知道,李自成大顺政权的性质问题,不仅涉及明末农民战争的历史作用,而且涉及中国封建社会农民战争的性质。对这个重要问题,不能不发表几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3.
明末清初,有三种社会矛盾:一是阶级矛盾,二是统治阶级内部矛盾,三是民族矛盾。这三种社会矛盾交织在一起,哪一个是主要的?我们认为要具体分析。一、从清军进关到李自成农民军主力失败(1644——1645年),这一阶段满汉地主阶级和农民军之间的阶级矛盾,是社会主要矛盾。当时,亡明官僚地主正在进行着种种推翻大顺政权的复辟活动。他们钻进起义队伍,用封建意识改造农民政权,他们窥伺时机,组织反动武装,听到大顺军放  相似文献   

4.
弘光政权是明崇祯朝被李自成农民军推翻之后第一个南明朝廷,它与清朝和李自成的大顺政权并存,最终为清朝所灭。为什么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都胜于对手以及据长江之险的南明弘光政权在短短的一年就灭亡了,而清朝为何战胜了比自己强大的对手?经过对双方的用人政策、吏治和惩贪政策、赋税政策以及治军措施,进行比较分析,不难看出,弘光政权的政策具有腐朽性,清朝的政策具有进步性。  相似文献   

5.
<正> 一六四四年(明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率领大顺军攻克北京城,崇被皇帝吊死在煤山,明朝灭亡了。四月二十二日,清军入关。大顺军不幸战败,退往山西.五月初二日,清军进入北京。五月十五日,明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即皇帝位,改元弘光,建立了南明第一个政权。从此,南明王朝同清朝处于南北对峙之中。随着清初民族高压政策的推行,国内民族矛盾逐步上升,全国很快掀起了抗清高潮。大顺、大西农民军,成  相似文献   

6.
李来亨,陕西清涧人。少年时在陕北参加明末农民大起义,跟随李自成转战南北,英勇杀敌。李自成牺牲后,作为大顺军主力部队的重要将领和后期的统帅,李来亨继续高举农民起义的大旗,坚持武装反抗满族贵族集团的阶级压迫和民族奴役政策,反对清王朝的军事镇压和“招抚”阴谋,勇敢战斗,宁死不屈,表现了起义农民不畏强暴的英雄气概和崇高的民族气节,成长为一位杰出的农民革命领袖。  相似文献   

7.
李来亨,陕西清涧人。少年时在陕北参加明末农民大起义,跟随李自成转战南北,英勇杀敌。李自成牺牲后,作为大顺军主力部队的重要将领和后期的统帅,李来亨继续高举农民起义的大旗,坚持武装反抗满族贵族集团的阶级压迫和民族奴役政策,反对清王朝的军事镇压和“招抚”阴谋,勇敢战斗,宁死不屈,表现了起义农民不畏强暴的英雄气概和崇高的民族气节,成长为一位杰出的农民革命领袖。  相似文献   

8.
四 李自成牺牲前后大顺军两大集团军的动向 李自成在通山九宫山区牺牲了。当其陷身绝境时,李过、高一功、刘体纯、郝摇旗等大顺军百战之雄都在哪里?为什么不来援救自己的领袖?要准确地回答这个问题及其它有关问题,就得弄清这一时期整个大顺军的动向。自从清军对陕西钳形攻势大举发动后,大顺军基本上便被分隔为李自成率领的关中主力集团军和李过、高一功率领的陕北集团军。随着大顺军抗清战争的一再失利,这两个集团军彼此之间的距离愈拉愈远,终至各不相顾。直到李白成牺牲后,阿济格率领着八旗兵北归,这才又有了重新互相靠拢的机会。 先说由李自成亲自率领从西安撤退,停内乡、邓州,溃败于武昌、富池口等处的原主力集团军。  相似文献   

9.
王夫之(公元一六一九——一六九二年),我国明末清初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和爱国主义者,湖南衡阳人,因晚年隐居石船山麓,故后称船山先生。王夫之所处的时代,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大动荡的时代。当时李自成等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推翻了腐朽的明王朝,满洲贵族又勾结明朝将领,打败农民起义军,建立了清朝政权。  相似文献   

10.
崇祯十七年(公元一六四四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率领几十万大顺军攻克北京,推翻了腐朽反动的朱明王朝,明末农民战争取得了辉煌的胜利。然而大顺军占领北京仅有四十天就被迫撤出,又由山西退居陕西,第二年又退到湖北,起义军力量遭到削弱,李自成也因地主武装的猝击而死亡。  相似文献   

11.
明朝末年李自成领导农民起义,经过15年的艰苦奋斗,推翻了腐败的明王朝,建立了"大顺"农民政权,但是仅仅42天就丢了江山。其中原因值得探究。马克思主义认为,内因决定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深层次地挖掘李自成起义失败的内因,有助于我们深刻地认识这场农民起义,并以此加深对农民阶级的阶级特征与阶级属性的认识,从而丰富农民起义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1644年是中国历史上天翻地覆的一年,清八旗军与李自成大顺军几经交战,终于问鼎中原.大顺军之所以不敌八旗军,除了李自成决策层素质欠缺与大战略失误以外,也与其不注重军器作战方式的变革特别是红夷炮的制造与大规模的使用有关.  相似文献   

13.
王夫之(公元一六一九——一六九二年)所处的时代,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天崩地解”的大动荡的时代。那时,中国封建社会已日趋没落,而它的内部已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王夫之二十六岁那年三月,李自成领导的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军,经过多年的革命战争,终于推翻了腐朽的朱明王朝,在北京建立了大顺政权。然而,在同年五月,明朝汉奸将领吴三桂与满清贵族相勾结,勾引清军入关,残酷地镇压起义军,攻陷了北京,这样反封建统治的农民革命战争随之转化为反民族压迫的反清斗争。具有强烈民族意识的王夫之也积极地投身这一斗争之中。一六四八年(清顺治五年)王夫之在湖南衡阳组织义军抗清,兵败后,他又投奔南明小朝廷,以图“反清复明”。南明小朝廷的腐败政局使他大失所望,于是,愤而脱离桂王,辗转流离于湖南少数民族居住的山区,最后隐居在他的家乡石船山下,从事著述。  相似文献   

14.
16 4 4年是中国历史上天翻地覆的一年 ,清八旗军与李自成大顺军几经交战 ,终于问鼎中原。大顺军之所以不敌八旗军 ,除了李自成决策层综合素质欠缺与大战略失误以外 ,也与其不注重军器作战方式的变革 ,如包括红夷大炮在内的火器的制造和大规模的使用有关。而清统治者的军事政策却恰恰相反  相似文献   

15.
宋献策是李自成农民军的重要领导成员之一。谈迁《国榷》卷100、彭孙贻《流寇志》卷9等都载:崇祯十七年正月李自成在西安建国大顺时,以宋献策为军师。《国榷》卷102记崇祯十七年七月事又云:“是月,李自成大封贼党,开国大军师宋献策□□侯。”(中华书局标点本,页6134) 关于宋献策的下落,清初几种专门记述明末农民起义的史书里,没有明确记载。在近人的有关撰著里,目前流行的一种说法,说他是被清军俘虏后不屈遇害的。  相似文献   

16.
明玉珍(公元1330——1366年)是元末农民大起义时期的将领之一,也是四川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他的活动,见于文献记载的共有十六个年头,即从元顺帝至正十一年(1351年)到二十六年(1366年),其中有九年时间活动于四川,并在重庆建立了“大夏”农民革命政权。明玉珍死后,他的儿子明昇还继续维持了五年多,直到洪武四年(1371年)为明朝灭掉。解放以来,史学界对明玉珍的评价还存在不同看法,有的认为明玉珍是农民起义军的部将,但大都语焉不详,约略提及;有的认为明玉珍所属部队是一支“与地主阶级完全妥协”的力量;有的则认为明玉珍的“大夏”政权是割据势力。本文拟就明玉珍的活动作些介绍和评价,并对一些意见进行商榷。  相似文献   

17.
明崇祯17年(1644年)3月19日,晚明封建中央政权在李自成农民起义军的进攻下覆亡,随后清兵由山海关进入华北,攻城略地,其势甚为凶猛。农民军溃退,明官军败逃,民族危机十分严重。同年5月4日马士英、刘孔昭等遗臣在南京拥戴福王朱由崧继位,年号弘光,建立了南明小朝廷。顺治2年(1645年)5月,清军攻破南京,灭了福王政权。6月8日潞王朱常淓在杭州“监  相似文献   

18.
以湖南的一些同志发现了奉天王和尚坟为楔子,关干李自成给局的论争,迄今已三易寒暑了.这是一个非弄清楚不可的重大历史问题.因为,它不仅关系着李自成一生事迹的真伪,而且关系着南明隆武、永历两朝历史的估价.若如韩长耕、向祥海同志所断言,大顺军的联明抗清“是李自成隐居幕后,以高夫人(李自成妻)、李过(李自成侄)、高一功(李自成妻弟)代表全军出面的”;“这个决策指挥机构的领袖,就是已经退隐却仍在随军指挥的李自成.高夫人、李过、高一功只不过是出面站在前台活动的李自成的传命者和影子”;“此后的南明抗清也是以‘忠贞营’为主力”,那么隆武、永历两朝的历史就得从头改写为李自成领导的忠贞营抗清史了!我不怀疑韩向二位以及其他持“夹山为僧”说同志作如是  相似文献   

19.
一六四四年三月,大顺农民军开进了北京,结束了明王朝的腐朽统治,但不久农民军功败垂成,被迫退出北京。久居关外的满族王公贵族窃取了农民军的胜利果实。次年秋冬,大顺军与南明政权联合起来,进行了有名的“联明抗清”斗争。后来大西军也走上了同一条道路。“联明抗清”前后近二十年,对当时产生了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关于李过研究的几个问题向祥海李过参加农民起义后,跟随李自成转战南北东西,骁勇善战.在崇祯十六年(1643)三月襄阳建立政权时,被任命为后营制将军,成为主力军五营之一的首领。从此以后,李过独当一面,乘风破浪,为大顺军攻占北京作出了杰出贡献。由于明将吴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