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渤海建国史由于受到新罗、日本等史料的影响,造成两<唐书>中<渤海传>与<靺鞨传>的矛盾记述,并造成了渤海建国史研究中"依附"说、"白山"说以及"叛乱"说等误区.本文重新审读靺鞨族史、契丹族史与渤海建国史,指出日本史料,尤其是新罗史料之误导,使渤海史研究走出误区,还渤海建国史以历史本来面貌.  相似文献   

2.
在群山环抱、一水中流,风光秀丽的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龙县龙水多龙海村西山坡上,有一座驰名中外的古墓,这就是渤海贞孝公主墓。据史书记载,这里在唐代归渤海中京显德府管辖。公元688年,唐军攻占高句丽都城。高句丽投降后,棘韬贵族大祚荣在辽河一带起兵反抗唐朝,后来以牟山城(今敦化境内)为据点,控制了粟末棘鞨各部和高句丽遗民。公元698年,大祚荣建立了震国,建都于敖东城(今敦化市)。唐玄宗先天二年(公元713年),曾册封渤海第一代王大祚荣为渤海郡王,从此改震国为渤海国,属唐朝。渤海国强盛时,设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贞孝公主墓是渤海国第三代王大钦茂的四女贞孝  相似文献   

3.
1789年至1909年,尼泊尔先后共19次派使节往返经西藏朝贡清廷,1795年后例为五年一贡。同治年间开始随朝贡团贸易鸦片。1911年因清朝灭亡而朝贡自然终止。这是清代中尼关系史、特别是贸易和外交关系史上的大事,但过去由于缺乏尼泊尔方面的史料,而清朝有关史料零散不全,所以尚无国内外从事尼泊尔及藏史的学者利用中外史料进行认真系统地对照比较研究考定。在此据中外文史料略作排比考述,以供从事藏史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4.
渤海国建于公元698年,以今黑龙江省宁安县为中心,地有今吉林省大部、黑龙江和辽宁省部分地区、苏联沿海州南半部及朝鲜半岛北部。926年被契丹酋阿保机破亡后,不少渤海人不堪契丹人统治,大量外逃;另方面,契丹贵族为分而治之,强迫渤海人迁徙他乡。拙文试就这两方面,考其概况。 渤海人外逃地区,一是高丽(今朝鲜),二是女真人居住区(今黑龙江中下游流域);三是后周、北宋(即中原地区)。其特点:一是持续时间长;二是除零星外逃外,一般都有  相似文献   

5.
尼泊尔王国位于西藏的西南。在古代,西藏人称其为拍隅或洛拍.敦煌文献吐蕃史料记载:“猴年,赞普(吐蕃国王)夏季居住在拍波(尼泊尔)。”在洛钦·汤拉的记载中:“我们在洛拍(南部尼泊尔)是胜利者”。尼泊尔称西藏为蕃。在公元695年尼泊尔所颁布的古代历史文件中,称西藏为蕃、卫斯提。当时这一文件明白无误地宣称,吐蕃占领着波和达这两个地方。  相似文献   

6.
巴勒斯坦问题不只是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双方的问题,还与国际社会密切相关。阿拉伯世界特别是埃及,是影响巴勒斯坦问题解决的关键因素之一。埃及与巴勒斯坦历史上的联系 埃及与巴勒斯坦在地理上相接,是埃及通往东方的必经之地,在古时候就有密切关系。在中世纪,巴勒斯坦数度成为在埃及兴起的封建王朝图伦王朝(公元 869-905年)、伊赫什德王朝(公元 935-969年)、法蒂玛王朝(公元909-1171年)、艾尤布王朝(1171-1250 年)、马木鲁克王朝(1250-1517年)的辖区。19世纪初,穆罕默德·阿里王朝再次征服了巴勒斯坦,但在第二次土埃战争(1839-1841年)失败后撤…  相似文献   

7.
邓锐龄 《中国藏学》2007,1(4):33-50
本文依据《廓尔喀纪略》等原始史料,扼要地叙述清乾隆五十六年至五十七年廓尔喀第二次侵略西藏及清廷遣军入藏收复失地,深入廓境,接受求和的全过程,并清晰地交代作战期间清中央、清驻藏官员与西藏地方当局三方面之间的错综复杂关系,适为笔者《第一次廓藏战争(1788—1789)中的议和潜流》(载本刊2007年第1期)的续篇。  相似文献   

8.
一1.匈奴问题属于历史和语言学中最困难的问题。首先人们要问:两汉时期(公元前206~公元后220年)中国史书中的匈奴和西方史料中的匈(Hunni)是否是一回事?后者在375年征服了阿兰(Alan),之后又灭了位于今乌克兰的Hermanarich的哥特王国(Gotenreich),并从他们中间产生了所谓“上帝的鞭子”——阿提拉(Attila)。2.对第一位研究游牧帝国并在200多年前(1748年)写有这方面专著的历史学家德金(J·Deguignes)来说,在野蛮的游牧民入侵文明地区这一现象的同时出现两个名字相似就足以证明匈奴和匈是一回事。  相似文献   

9.
蒙古在中国的统治者的全部财政和军备以对辖境内的户口系统地进行调查为前提,这已经是众所周知的史实。1235年(窝阔台汗七年)蒙古举行了首次户口调查,1258年(蒙哥汗八年)举行了第二次,这两次只限于中国北部,因为南部还在南宋的统治之下。在最初这两次后,1261年(元世祖中统二年)到1275年(元世祖至元十二年)间有过几次籍民,显然并  相似文献   

10.
佛教于公元6世纪由朝鲜传入日本。外国僧人带着宗教艺术亦随之而来,这与佛教传入中国的情况相仿。日本第一批青铜像都是外国的原件。它们是公元552年传教团自朝鲜带入的。据记载,一名精通佛像制作工艺的工匠于公元557年继传教团之后来到日本。因此,第一批日本青铜器受到中国艺术  相似文献   

11.
吉普赛人对文化瑰宝非常敏感,这种敏感使他们的民族特性得以一代一代传下来。正因为这样,历史学家们可以在今日吉普赛人和历史上的吉普赛人之间找到许多共同之处。根据公元1100年的史料可以证明,吉普赛人的风俗习惯是世代相传的。十五世纪欧洲各种史料,特别是有一本1427年写的法国佚名故事,把吉普赛人描写成一群群能歌善舞,靠占卜、偷窃等活动为生的流浪者。这个故事还谈到了他们的社会组织、生活方式以及衣着。  相似文献   

12.
三、渤海的地方行政机构从前引《新唐书·渤海传》的记载可以确认:九世纪前半叶,渤海的地方行政机构有府和州。有关府的设置年代,《续日本纪》卷三四,光仁天皇宝龟八年(777)正月癸酉条记载渤海遣日使从“南海府吐号浦”出航;州的设置年代,同书卷二一,淳仁天皇宝字二年(758)九月丁亥条记载渤海遣日大使的职衔是“木底州刺史”,而“玄菟郡刺史”则见于同书卷二二,淳仁天皇宝字三年(759)十月辛亥条。这些,都应在第三代大钦茂时代(738—793)。  相似文献   

13.
KHROM词义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Khrom)一词,至少在十几份敦煌藏文写本中出现过。按现代藏文理解,其词意大约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曰“市场”、“集市”、“众人集中之处”、“城市”;二曰“军队”、“军旅”。因此,国内外藏学家们通常译成“市场”,也有译为“军团”的。在著名的吐蕃编年史中,“出现了三次。第一次出现在鼠年(公元676年,唐高宗仪凤元年)条,其中讲到:这年夏天,吐蕃大相赞悉若引兵至突厥,国内外藏学家对这句话的翻译主要有以下几种:1、“东布前往赤雪湖参观市场”;2、“(赞悉若)向赤雪城供菜”或曰“董卜躬自收克热木”;  相似文献   

14.
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的活佛“转世”,最早是由噶举派(白教)的噶玛噶举创始的。噶玛噶举的宗教领袖噶玛巴喜(公元1204—1283年)于1253年在绒域色堆地方见过元世祖忽必烈。1256年,他又在喀喇和林见到了元宪宗蒙哥皇帝。蒙哥赐他金边黑帽一顶,后世称为噶玛黑帽派。噶玛巴喜后来回到西藏,于1283年(元世祖至正二十年)死于楚布寺。据藏文史料记载:噶玛巴喜死后,于1284年“转世”,名昂迥多吉(公元1284—1339年),成为噶玛派(黑帽派)的第三  相似文献   

15.
从回族清真寺汉文对联昭示的宇宙观和认识论看中阿哲学思想的交流马广德中国和阿拉伯伊斯兰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源渊流长。随着公元651年阿拉伯使节的首次来华,两国使节频繁来往,经济文化交流便日趋发展。后来在蒙古军西侵的历史进程中,中西海陆交通大开,大批信仰伊...  相似文献   

16.
上京龙泉府是渤海国重要的都城,它不仅仅是渤海的政治中心,更是渤海国的文化中心。自从20世纪30年代日本"东亚考古学会"对渤海上京城进行大规模的调查与发掘之后,在这片遗址中陆续浮现出重要的历史信息,为渤海史研究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料,更加引起学者们的关注与重视。尤其是近30年来,对于这一区域内的历史古城——渤海上京城的研究更是成为热点话题。  相似文献   

17.
伊斯兰教历,我国有的地方穆斯林又称回回历,阿拉伯语称"希吉来"。这一历法是伊斯兰教产生后,由穆斯林第二任哈里发欧麦尔·本·赫塔布执政期间(公元634提—644年)制定的。他以先知穆罕默德从麦加迁移麦地那的那一年(公元622年)为回历纪元元年。故我国回族穆斯林又称"至圣迁都元年"。又以该年阿拉伯太阴年岁首(即公元622年7月16日)为伊历元年元旦。伊历按太阳计算系纯阴历,通常用拉丁文 AnnHegirae 表示,缩写为 A·H,是伊斯兰教进行宗教活动和记载历史事件的历法,这种历法迄今在阿拉伯和伊斯兰世界已沿用了1400多年。  相似文献   

18.
(一)回鹘与吐蕃在公元789—792年间对别失八里(北庭)的争夺,是人所悉知的历史事实。这场争夺的结果如何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看这两个民族以往的情形。公元740年,回纥攻杀了东突厥的第二可汗,从而称雄于大漠之北。安禄山作乱反唐之际,回纥的强大援军对唐朝平定这场叛乱起了重要作用。自此以后,回纥国势盛极一时,其领土逐渐扩张到天山以东地区。至于吐蕃,它在唐朝全力对付安禄山叛乱的时候,乘机夺占了河西走廊上的东西诸州。  相似文献   

19.
在唐代史料中,有许多关于吐蕃大相或宰相事迹的记录。记载较多的有吐蕃前期的大相噶·东赞(禄东赞)及论钦陵父子;中期的有尚结息、尚结赞两位大相;以及后期的大沙门钵阐布(娘·定埃增)等。考察唐蕃之间的往来关系,最为错综复杂同时也是来往最多的时期就是公元八世纪中后期,故在唐史中见于记载最多的莫过于吐蕃宰相尚结赞。  相似文献   

20.
金秋10月,驰名中外的藏传佛教格鲁派寺庙——雍和宫,举行了近百年来最为隆重的一次弥勒大佛开光庆典。雍和宫是北京最大的喇嘛庙,建于康熙33年(公元1694年)。原为清朝第三代皇帝雍正即位前的府邸,乾隆就是在这里降生的。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升为行宫,改名雍和宫。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乾隆为缅怀雍正皇帝的业绩,维护西藏、蒙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