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四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开辟了道路,同时也为马克思主义在河南的传播奠定了基础。马克思主义在河南的早期传播紧紧围绕近代中国社会的历史任务,并结合河南的具体情况不断推进,虽然起步晚,但效果显著,一方面为河南党组织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基础,促进工人运动的发展;另一方面也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进程,对当今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仍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孙格  张丽 《现代交际》2023,(11):49-56+122
近代中国封建社会传统封建话语危机在西方资产阶级话语引导乏力的背景下,陈独秀凭借自身话语建设热忱和优势,通过演讲、创办报刊、翻译著作等方式,着力阐释“唯物史观”“阶级争斗”“武装斗争”等话语,传播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启迪了中国革命力量,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进而为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在中国的创立做出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过程哲学认为,整个世界,无论是物质世界,还是精神世界,都是过程性的存在,都经历着从起源到成熟再到衰亡的演化过程。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重要理论,传入中国已有近百年历史。本文从过程哲学的视角切入,梳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近百年的传播历史,总结当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困境与出路。  相似文献   

4.
对于近年来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在中国呈现弱化趋向的现状,通过对其传播内容、宣传形式、被动性、组织活动频率及传播效果的分析,找出在目前情况下,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优势和劣势,进而从教育学、新闻学等角度探讨推进马克思主义有效传播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民国初期糟糕的现实使得知识分子继续寻找救亡图存的道路,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就是作为解救现实困境而出现的。早期马克思主义通过翻译出版马克思主义著作;争夺舆论阵地;占领高校,争夺青年学生;与非马克思主义进行思想论战;积极走向工农运动,在实践中宣传马克思主义等方式进行传播。早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特点具有革命实践特性、大众性与斗争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全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作为我国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对坚定政治理念、强化理论修养、提升精神意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全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迎来新挑战、新机遇。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全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新挑战、新机遇的基础上,以提升理论传播有效性,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深入人心为目标,进行传播新路径探寻。  相似文献   

7.
冯麒颖 《现代妇女》2014,(12):I0106-I0106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种科学的社会主义理论,其对中国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随着李大钊等先进知识分子接受并传播马克思主义.其不断被民族化并且用于指导中国革命。李大钊是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在传播的过程中不断实践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为党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最宝贵的经验,也为中国革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更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通过俄国这个中转站转口而来。20世纪20、30年代,社会发展水平落后于西欧的俄国,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解读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其特点之一是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加工成通俗的“原理”形式。而当文化上更为落后的中国“学生”以俄为师的时候,鉴于俄国人这种“原理”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易学易懂,便将之全盘继承过来。俄式“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影响了中国几代人的思维,以致我们在改革马克思主义哲学时,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早期在中国得以广泛传播,离不开一定的文化基础和文化环境。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大同思想、民本主义以及唯物论实践观等,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融通的契合点。两者间的共性在于文化精神的相通,这既是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文化基础,也是马克思主义得以广泛传播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新文化运动先驱者将马克思主义带入中国,使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部分的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也在中国得到传播。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之所以能在中国大地上传播开来,是因为它与中国传统文化妇女观不同,符合时代变革的潮流,响应妇女群体的呼声。通过报刊杂志、文学作品等媒介展示其思想的魅力,引发马克思主义信仰者的思考,并在一系列妇女运动、妇女工作等实践中检验了正确性。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在中国的早期接受,为当时解决现实问题提供了新思路,也为以后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成为开展妇女解放、妇女工作的指导思想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近百年实用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经历了由高潮到低潮又重新走向高潮的传播过程,有必要研究一下实用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影响的历程。  相似文献   

12.
当前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相对缓慢,究其原因是高校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认可度不高。现代传播学与社会心理学研究发现,理论传播效果的好坏与受众认可度的高低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红色文化不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产物,同样也是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认可度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大同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大同思想对中国早期知识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问题,学界存在不同的看法。如何厘清学界的研究分歧,进而揭示出大同思想对中国早期知识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真实影响,是研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及中国化的重要前提。大同思想对早期知识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影响的学术分野学术界关于大同思想对中国早期知识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影响问题的研究主要存在两方面的学术分野。  相似文献   

14.
新疆的对外传播既有汉文化的跨文化传播,也有少数民族间的跨境民族文化传播。把握其传播特色,提高自身能力,促进民族间的文化交流、合作,共同应对全球化对民族文化的冲击,也让中亚各国加深对新疆的了解,对中国的认可。  相似文献   

15.
李远城 《现代交际》2014,(12):38-39
本文着重从模因论来分析中国古代诗词在现代的传播,尤其是分析古诗词在广告、新闻、影视、现代文学作品、商标和旅游中被成功复制和传播的原因、方式和规律。模因论为中国古代诗词的分析和运用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角度,对于更好地推广古诗词作为强势模因在现代的传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发展、实现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也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历程进行回顾和总结,从中探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的规律性,并继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是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党的建设中的重大核心问题,有着重大的先导性、前瞻性和基础性意义。  相似文献   

17.
林玉份 《现代交际》2012,(2):126+125
从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媒介以及传播对象等传播学角度分析篮球运动在中国蓬勃发展的原因,为我国传统体育项目走向世界、国际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周宁 《中外书摘》2007,(1):33-35
17世纪传教士到中国,传播科技是为了传教;中国容许传教,是因为传教士传播科技。双方两者间微妙的平衡,成为福音得以进入中国的基本条件。但是,这种平衡复杂敏感得难以维持。传教士过分传播科技,不仅会破坏天主教的神学基础,还会使中国人与传教士不知不觉中忽略了教义与教务;过分传播宗教,没有科技的保护他们就无法居留中国,中国当局也会因为他们教众过多、势力太大威胁到政教安全而禁止或驱逐他们。以科学传宗教。科学在世界观本质上是与基督教相矛盾的。此时在欧洲已经出现科学与神学的矛盾,在中国传播科学,迟早会自毁传教的信仰基础。更何况此时的中国,没有福音的土壤,未必就有科学的土壤。传教士的传教地位岌岌可危,科学地位也岌岌可危。中国的学术传统,儒家世界观,僧道势力,民族心理与民间知识道德基础,既不能容纳基督教,也不能容纳科学。在中国,传教事业纠缠在科技与宗教、基督教与中国传统、西方教会与朝廷等等矛盾关系中,这些矛盾随时可能触发,将传教士们多少年含辛茹苦、小心翼翼取得的成就毁于一旦。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公关绽放世界力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祁霞 《公关世界》2008,(5):47-49
2008年岁末,全球最大的整合传播集团宏盟集团和中国传播旗舰品牌宣亚国际传播集团以战略合作者的姿态走到了一起,共同组建合资公司。业内人士分析,这起合资将成为中国公关与国际接轨、绽放世界力量的转折点。  相似文献   

20.
王右木是四川最早研究、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者,并将其付诸实践的开拓者。他从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组织马克思主义读书会、创办革命刊物,到领导学生运动、工人运动,始终用马克思主义信念武装自己、教育他人;从设想成立工农武装,到建立四川的党团组织,他始终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同四川人民群众的革命实践相结合。他身上体现出的改写历史、忠于信仰的先驱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精神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