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海燕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1(2):13-15
以德里达“新马翰”生存意向诠释 ,历史处境不是科学和艺术的双重处境 ;把史学放在自身的长河之中 ,可看出其从思辨学派到分析学派独具魅力的处境。 相似文献
2.
王红曼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2(3):40-45
世界体系理论主要代表人物沃勒斯坦与年鉴学派第二代宗师布罗代尔对资本主义有许多共识 ,都将资本主义置于世界范围去考察 ,并对资本的含义、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进行了论述。本文力图透过他们的视野介绍他们对资本主义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侯衍社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7(1):3-7
马克思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在促进生产力发展、促进劳动者素质提高以及推动现代科技和文化价值观念建立方面的积极作用给予了充分肯定,对于它在生产力发展、人的发展以及文化价值观念变革方面的二重性给予了鞭辟人里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趋势给出了令人信服的科学分析和预言。马克思的资本主义理论对于我们科学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特点和实质,正确规划和把握人类社会的未来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王海明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18(4)
资本主义社会诞生的历程可以依次归结为四大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资本主义萌芽的诞生;第二阶段是资本主义的诞生。一个社会只要出现有钱财者为了更多钱财而雇人劳动的活动,并且这种活动的数量之多可以形成一种经济形态或经济制度时,就诞生了资本主义;而当这种活动零星地、稀疏地或微乎其微而不能形成一种经济形态或经济制度时,则可以称之为资本主义萌芽。第三阶段是资本主义社会萌芽的诞生,亦即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开始向全社会主导地位转化——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化——的部分质变阶段,也就是工场手工业普及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阶段。第四阶段是资本主义社会诞生,亦即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向全社会主导地位转化完成的质变阶段,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终于居于全社会主导地位,资本主义社会最终真正建立,说到底,也就是达到机器大工业水平的资本主义经济形态或经济制度阶段。 相似文献
5.
何顺果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3)
长期以来,在国际学术界流行着一种观点,以为资本主义是在西方个别国家“发生”,然后才逐渐传播到全世界的。本文认为,“发生”即指萌芽,资本主义萌芽乃是社会经济生活商品化的产物,在社会经济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只要哪个地方出现了商品化的趋势,也就造成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温床,“萌芽”不可能仅是西方某国才发生的现象。而且,“萌芽”作为一种生产关系,其形式要受生产类型和条件的制约,在不同经济领域会有不同形式,不能把“外放加工制度”看作“萌芽”的唯一形式。“萌芽”作为一种新生事物,既有生命力也有脆弱性,其发展前途不外乎三种:或持续发展,或中间断裂,或藕断丝连,萌芽状态的资本主义不一定都会成功,资本主义没有成功的地方不一定就没有发生“萌芽” 相似文献
6.
中国资本主义萌芽问题断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祥才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1(3):1-4
中国资本主义萌芽问题的研究一直受到学术界的关注 ,但至今聚讼纷纭 ,莫衷一是。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时间并不比欧洲晚 ,但始终未能发展到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原因在于中国封建社会独特的经济结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以及“重本抑末”的传统思想所形成的强固制约因素 ,再加上与历史机遇失之交臂 ,就使之难以突破萌芽状态 相似文献
7.
8.
段晓亮 《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66-70
郑天挺对明清经济史成就表现在:精确地归纳明清时期土地和赋役制度的特点;在细致考察不同行业状况基础上,客观地得出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特点;系统地考察了明清时期海外贸易和海禁政策的特点和演变趋势。郑天挺对明清经济史研究的特点是:以精研原始文献资料为基础;在全面细致地解读史料基础上得出结论;精微考证与宏通认识相结合等。 相似文献
9.
王祥琐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9(3):58-60
中国封建社会末期资本主义萌而不发;封建主义专制制度对中国资本主义性质的商品经济发展起着摧残作用;自然经济顽固,僵化,资本主义关系难以冲破这坚不可摧的牢笼;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失去了中西文化交流的宝贵时机;封建土地观念和妄自尊大意识阻碍和扼杀了资产阶级文化的产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
历史学的基本问题之一是它与现实的关系。本文通过对中外历史学发展脉络的梳理,以及对历史学学科特质和内在逻辑的分析,指出历史学知识之树常青的可能性,不仅来自于不同时代人们对往昔岁月历史残片的缀合,也来自于对现实问题的领悟和回答,来自于将平凡的历史知识在思想上的升华,从而一切历史既是当代的和思想的历史,也是实践的历史。历史实践性的主要目标不是以具体的知识直接服务于今天,而是用历史智慧启蒙人类的心灵,提高人类的判断力和道德感。这种无用之用是历史学的最大之用,是历史学实践性价值的最终体现。 相似文献
11.
中国近代史学方法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汝泉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5)
中国近代史学以梁启超首倡的“新史学”即资产阶级史学为正统。它主导史学领域期间,中国史学有很大发展。近代“新史学”史家们创造了许多有价值的史学方法,其中有新意且成型的如:比较研究法、归纳研究法、历史统计研究法、二重证据法、语言文字比较研究法、诗文证史研究法、碑志证史研究法、“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方法、“历史演进”考辨法、史书章节编纂法、借助“引得”寻检史料方法等。中国近代史学方法,具有历史进步性,也带有时代局限性;在我国史学方法发展史上有一定地位,起过承上启下、承外启中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12.
当代资本主义认识三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郑继江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2):40-43
半个世纪以来,资本主义通过调整内部体制、吸收社会主义的因素、培养自己的国民精神,有了明显的新发展和新变化。但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和对立仍然没有消失,其否定或下降的因素将逐步上升为主导地位,并决定其未来命运。20世纪末资本主义特别是霸权主义极力崇尚武力外交,呈现出重新野蛮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吴怀祺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5(2):121-129
有关历史学内容的报刊的出现,既是史学近代化的产物,又促进了史学近代化的发展。近代报刊为新史学产生、发生提供了平台,在一定意义上说,没有近代报刊,就不可能产生近代新史学。近代报刊促进了史学理论更新,成为学术争鸣、争论与交锋的阵地。在这一过程中,近代史学学科产生,锻炼与培育了新型的史学人才,产生了有影响的史学大师;形成了不同学术旨趣的史学流派和史学思潮。近代报刊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形成和发展,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21世纪,信息化对报刊的形态、发展提出新课题。应当从振兴民族大业、学术创新,从时代性、民族性的要求,思考报刊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王正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0(1):70-73
现代科技革命的发展和应用,给资本主义带来了极为深刻的影响,各国都把追求科技进步的最大化作为提升综合国力的关键。现代科技革命虽然引起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以及上层建筑等方面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新变化,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但资本主义的本质和它固有的矛盾并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资本主义必然消亡,仍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5.
陈永霞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0(2):15-19
史学的思维方式问题,主要属于史学认识论的范畴。在近现代“科学史学”提倡科学思维的时代大潮下,部分现代史家积极探讨了史学研究中的非科学性思维问题,主要包括想象、直觉、移情等思维方式在史学研究中的运用,较早地从史学思维的视角思考了史学的人文性特征,为认识史学特质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6.
宋学勤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6(4):78-82
赵翼的主要文学著作为《廿二史札记》与《陔余丛考》二书,其主要价值是在史论方面具有创造性的贡献,如他相当成功地运用比较史学方法、心理分析方法,而且善于提取一代之大事,分析其对社会所产生的影响,从而反映出一个时期历史的特点,其研究成果对近代通史和断代史研究有深远的影响,具有启迪后世学者的非凡价值。 相似文献
17.
詹志华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4(3):169-172
指出在当代中国,科学史学取得长足的发展并日趋成熟,主要表现为中国科学史学正经历着"再建制化",其国际影响力和地位迅速上升,与之相关的出版物日渐繁荣,在科学史学研究上呈现出主题多样性、主体集群化以及趋势综合性等新动向。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当代资本主义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方面发展的新特点,即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有了新了飞跃,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有了新的变化,资本主义的上层建筑做了相应的调整;剖析了产生这些新发展的原因;提出了要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两个决不会"和"两个必然"的科学方法论,正确而全面地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9.
李文清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2(4):123-124
写作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实践及理论研究一直是从事写作和写作教学的人们所关注的重要课题。传统写作学与现代写作学具有不同的特点,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差异,前者教人写作技能,后者培养人的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20.
曲卫红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7(4):488-490
二战以后,在经济全球化和新科技革命浪潮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通过自我调整,促进了其社会的生产力继续发展,赢得了相对较长时期的稳定和繁荣。但同时由于其基本矛盾依然存在,而且在全球范围内日趋深化又严重地制约着资本主义经济和社会的长期持续稳定地发展。因此,科学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这些新变化,对于我们坚定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和21世纪社会主义运动的复兴和高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