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浙江基层民主发展,结合了地方性的特色,在实践中创新与突破,创造了诸多富有地方特色的治理文本,不仅提升了基层民主自治的创新能力,而且丰富了基层民主治理的形态。本文借助美国学者吉尔兹的"地方性知识"概念,以一种"地方性知识"的视角,审视浙江基层民主的本土资源的累积与创造性转化,并对浙江基层民主的发展与创新给予一定的解释与探索。  相似文献   

2.
浙江民营经济发展的特色、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与市场化进程和经济增长相伴而生的浙江民营经济,其发展特色是十分明显的,其发展中的问题也是客观存在的.在把握特色和分析问题基础上,本文提出浙江民营经济创新发展战略的主旨在于整体提升,并从浙江民营经济的产业结构调整、商品市场的拓展和要素市场的培育、人力资本的增进、科技型民营企业的发展等方面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农民工是中国特色现代化进程中的崭新实践,农业现代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内容,农民工与中国农业现代化的良性互动机制推动着中国现代化的继续前行。如果说中国现代化是由外生力量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开启的,那么以农村现代化为起点的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则是内生于中国农村的求富动力与党和政府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图强的外生挑战相结合的最佳方式,而农民工的流动则是农民主动求富的直接体现。在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指导之下,分析农民工流动对中国农业现代化的作用和影响,既是经济理论创新的需要,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实践的需要,因此,农民工从产生之时就始终与农业现代化紧紧相连。当前,农民工的流动是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动力,农民通过外出务工,为农村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资金、信息和人力资本,推动了农村生产要素市场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现代化进程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现代化的发动方式、动力机制、产业和区域推进模式等方面对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现代化进程进行了回顾和反思。文章认为 ,浙江现代化的基本特征是以市场导向的民间诱致型制度创新为动力 ,以农村工业化和小城镇发展为主线的内发型区域现代化。具有三个基本特征 ,即自下而上而非自上而下的发动方式 ;民间诱致型制度创新引发的活力和效率为主要动力源 ;以轻低小集散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为推动现代化的主导产业以及从农村向城市推进、从东部沿海向中西部辐射现代化的区域发展模式。面对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本要求 ,浙江下一个阶段还必须解决战略定位、再创体制优势、政府功能转换、人才资源开发与聚集、技术支撑条件建设等一系列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5.
从世界历史的演进看,现代化进程在不同的国家起步有早有晚、"现代性"因素在不同的民族或产生于内部或缘自外力,这就形成了"早发内生型"和"后发外生型"两种现代化类型。从目前的现实情形看,"早发内生型"的发达国家已经完成了工业化、现代化的使命,处于从现代化向"后现代化"转换的过程中;而广大第三世界不发达国家,社会经济贫困、生产力水平不高,尚未完成工业化、现代化的任务,这样,它们的诸多问题就成为现代化进程中的"后发展"问题。中国无疑属于"后发展"类型中的典型形态;当代中国对现代化问题的思考、设计和推进,某种程度上也就是对现代化进程中的"后发展"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6.
论沿边地区的迟发展效果及沿海地区对沿边地区的经济责任隋舵一、分析沿边地区现代化条件的一个新视角:迟发展效果“迟发展效果”是美国著名经济史学家格申克龙在研究德国和俄国的让会发展时提出的一种分析框架,他用这个概念来解释现代化起步较晚的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所...  相似文献   

7.
市场化改革作为重要的制度变迁,在推动我国地区创新能力方面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市场化进程可能对创新活动产生正面作用,也可能对创新活动产生不利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市场化进程能够推动地区创新能力的提升。第二,资本要素市场配置扭曲程度是市场化进程影响地区创新能力的重要路径。第三,市场化进程对地区创新能力的影响具有异质性表现。为推动地区创新能力提升,加速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议:第一,推动资本要素市场改革,优化信贷资金配置。第二,继续推进国有企业所有制改革,持续加强创新激励。第三,优化地区营商环境,构建公平竞争制度。  相似文献   

8.
孟克  孙婷 《阅江学刊》2012,(6):59-64
现代化进程中的高等教育创新发展需要发挥大学的文化创新职能。大学文化的本质在于"化"人,是大学文化的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统一。在新的历史时期,大学文化的传承创新是时代赋予大学的重要使命,是高教强省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此进程中,要建设各具特色的大学文化,包括高职院校的特色文化建设。将文化传承创新拓展为大学的第四职能是建设中国特色的大学与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9.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类现代化历史上恢弘独特的理论与实践创新,城市功能的嬗变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载体。城市功能嬗变的内生动力主要包括民众需求升级、市场经济发展、全方位对外开放和社会公平正义,这些内生动力在不断推动城市功能嬗变,使城市向着紧缩城市、宜居城市、低碳城市等功能发展,在城市功能嬗变过程中推进了中国式现代化。虽然叠加复合的内生动力在不断激发城市功能嬗变,但仍然存在内生动力不足的短板,亟须通过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贯彻新发展理念等路径激发并持续生成城市功能嬗变的内生动力,通过城市功能的优化完善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社会建设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是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必然,也是加快构建和谐社会、化解社会矛盾和冲突的现实要求。但中国社会建设的重要性不仅仅如此。社会建设不但是人类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重要特征,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1.
郭占恒 《浙江学刊》2001,27(3):64-68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提出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向现代化建设的同时,着手从理论和实践上解决实现现代化的路线、方针、政策,逐步形成了完整、系统、科学的现代化战略体系.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浙江人民形成和发扬"自强不息、坚韧不拨、勇于创新、讲求实效"的精神,走出了一条有浙江特色的发展道路,创造了追赶型经济增长和现代化建设的范例.本文从所有制结构、资源配置方式、工业化道路、生产力布局及城市化进程等方面,对邓小平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及其在浙江的实践作了概括和分析.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重要论述,是在总结新中国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政治发展经验基础上的重大创新,是在新的历史阶段开启新的政治文明发展征程的总纲领,具有逻辑严密、内容丰富、立足国情、科学创新等特点。就其理论与实践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遵循内生逻辑、民本逻辑、效能逻辑、制度创新逻辑、协同逻辑等五个基本逻辑。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领导人民推动中国政治发展的实践表明,政治发展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唯有扎根中国历史和现实的土壤,始终以人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作为衡量标准,在党的全面领导下,调动各方参与改革积极性,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提高治理效能,坚持以创新带动发展的理念,协同系统推进各项改革任务,才能到达民族伟大复兴的彼岸。  相似文献   

13.
谢俊春 《社科纵横》2003,18(2):12-1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西部开发 ,一方面要求建立“小政府 ,大社会”的现代市场经济国家管理结构模式 ;另一方面要求充分发挥西部地方政府在制度创新、信息传播、中观调控和保证西部地区社会发展目标中的作用 ,但是 ,由于受观念和体制双重因素的影响 ,西部地方政府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思想僵化。必须通过解放思想、推进西部地方机构改革和税费改革 ,构建一个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西部地区管理环境  相似文献   

14.
中日农业现代化进程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和日本都是亚洲人多地少的国家,农业现代化进程的起点也相似。但两国在历史上农业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的产品贡献、市场贡献、要素贡献等方面表现出差异性。文章通过对中日农业现代化过程的比较分析,提出了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5.
东北振兴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木西  和军 《求是学刊》2006,33(6):50-55
制度变迁是经济增长的内生因素。东北与国内发达地区相比,产权制度、市场制度、政府管理体制等正式制度变迁相对落后,这与东北文化、习俗等非正式制度相对不支持正式制度变迁有关。通过比较东北与国内发达地区正式制度变迁、东北与浙江文化及非正式制度变迁的差异,可以证实制度变迁对经济发展的内生作用。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创新是东北振兴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论非正式制度安排对农村改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正式制度安排影响农村改革进程,一方面促进了农村社会发展,另一方面有些非正式制度的变迁滞后却阻碍了农村改革。因此,只有加强正式制度的变迁与创新,注重非正式制度的改造与培育,促进非正式制度与农村地区社会经济良性互动,通过合理制度安排,实现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在农村社会的相容,农村社会走向现代化才能获得积极的制度支持。  相似文献   

17.
中国式现代化迫切需要发挥区域重大战略的引领作用,区域产业协同则是推进区域重大战略和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抓手。以理清中国式现代化、区域重大战略与区域产业协同发展之间的逻辑关系为切入点,沿着“目标导向—支撑保障—演化机制”的脉络对京津冀区域产业协同发展进行理论解释。在此基础上,围绕着以深化产业分工催化区域产业差异化发展,以内外联动优化区域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以区域创新联动增强区域产业协同的创新效能,以“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融合强化协同动力,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跨地区产业协作机制建设等方面,提出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路径,致力于为使京津冀地区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提供有益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8.
供给侧改革与中国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康 《求是学刊》2016,(6):41-52
我国现代化进程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任务,现阶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战略方针,是引领新常态、在改革深水区攻坚克难推进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供给侧改革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有必要从学理分析、理论模型构建、政策建议和供给侧改革中企业和地方政府的思维要点等几个方面,阐述了供给侧改革是实现一系列顶层规划和治国理政方略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9.
现代化是人类历史发展不可阻挡的必然趋势。百余年间,世界现代化潮流浩浩荡荡,涌现了西方现代化、苏联现代化和拉美现代化三种不同的发展模式,并将古老中国拖入现代化的渊薮之中。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开启了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之路。历经从“中国的现代化”到“中国式的现代化”再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自主探索过程,中国共产党成功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高阶现代化、内生现代化与和平发展现代化的新路,实现了对西方异化模式、苏联僵化模式和拉美依附模式的扬弃与超越,为继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贡献了新的理论智慧和实践智慧。  相似文献   

20.
地方本科高校服务区域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既关系到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又关系到地方本科高校的转型发展。目前,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在服务区域创新驱动发展方面仍存在责任意识不强、学科专业建设与区域创新驱动发展需求契合度不高、平台建设滞后、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在借鉴国外高校服务区域创新驱动发展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地方本科高校服务区域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需要构建完善的政策支持体系、多层次全方位的区域协同创新组织体系、能够动态调整且具有竞争优势的特色专业集群及具有改革动能和可进行制度创新的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