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企业并购的成败首先取决于并购价值评估是否合理。运用实物期权理论对并购价值进行评估包括对目标企业价值估计和对并购协同效应的评估。传统B—S模型是完全信息下对并购价值的评价,但不完全信息却是市场的常态。因此,考虑到信息对期权定价的影响,推出了不完全信息下企业并购价值评估的成长期权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敏感性分析和算例检验。结果表明,不完全信息对并购价值的评估具有显著影响。信息的搜集和使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不确定性的影响,减少由信息不对称导致决策失误而带来的损失,可能获得更高的并购收益。  相似文献   

2.
企业并购是一项高风险投资活动,如何规避并购风险成为并购主体想要解决的一大难题。该文通过介绍国外期权并购的做法,分析期权并购在规避并购风险中的价值和作用。  相似文献   

3.
资产专用性对并购定价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它对并购投资价值的贡献上,资产专用性既能增强公司现实资产的价值创造能力,同时又能获得隐含的增长期权价值和转换期权价值。因此,合理确定基于资产专用性的现实资产协同效应价值及相应的实物期权价值,计算资产专用性对并购投资价值影响的大小,是公司并购定价决策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在并购决策中,企业往往容易忽视隐含其中的期权价值。并购行为作为一项财务投资决策,至少具备后续投资机会与柔性生产设备两种实物期权的特征。投资为企业带来的现金流收益,同时决策本身具备期权价值,该价值可以利用著名的Black-Scholes模型核算。  相似文献   

5.
以2000—2007年我国812家A股上市公司的2424次并购事件为样本,运用生存分析中的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连续并购的时间间隔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相邻两次并购的时间间隔随着并购次序的上升逐渐下降,说明随着并购次序的上升,管理层的并购经验越丰富,会倾向于更频繁的并购;同时,公司独立董事的比例与并购时间间隔显著正相关,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与并购时间间隔显著负相关。说明独立董事制度会使管理层的并购行为更加谨慎,而一股独大的公司资本结构则会加速并购进程。  相似文献   

6.
企业并购中定价的溢价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中国企业并购中对溢价的分析存在着不足,采用理论与数据分析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指出了企业并购的溢价陷阱,描述了企业并购中的协同效应的特点,采用了差额现金流增量法衡量并购的溢价,给予目标企业合理的并购价值。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快速发展,企业并购活动在我国愈演愈烈.面对中国活跃的并购市场,如何能够合理、准确地进行并购定价,成为影响并购活动的关键问题.传统的定价方法,未对目标企业和并购活动本身所具有的期权价值进行客观、科学、准确地评估.而实物期权理论则肯定了资产和资源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具有战略价值,从而为企业并购提供了一种价值评估的新思路.论文分析介绍传统定价方法缺陷.针对目前实物期权方法在企业并购价值评估应用中的不足,对并购中所包含的各种期权进行科学地分析,并建立实物期权定价方法在并购定价中的应用模型.  相似文献   

8.
企业并购整合的财务协同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并购之后的财务整合过程,直接影响企业资产重组效应和并购后的经营状况,是实现并购财务协同效应的重要保障。并购相关的税法、会计处理惯例和证券交易并非决定并购财务协同效应的唯一因素,并购财务整合的风险规避应作为影响并购财务协同效应的重要因素加以考虑,通过财务整合实现并购企业的财务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9.
技术并购是企业获取外部创新的重要渠道,本文基于2007至2018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样本,通过手工收集企业技术并购事件数据,实证检验风险投资对企业技术并购的影响。研究发现,风险投资参与能提升企业技术并购可能性。其中,高持股比例、私有性质和联合风险投资对企业技术并购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研究还发现,风险投资在促进企业技术并购同时,对企业技术并购后的创新绩效具有积极影响。进一步机制检验发现,提高企业风险承担水平、保证技术并购后持续研发投入分别是风险投资促进企业技术并购决策和提高并购创新产出的重要机制。本研究从技术并购角度丰富了风险投资与企业开放式创新的研究成果,对促进企业科技创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企业集团战略并购双层协同价值创造与测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基于知识、能力、资源关联与互补的三维度动态视角,分析了企业集团战略并购的基础、潜力及知识、能力、资源的双向动态转移过程,在此基础上分别从静态协同效应、动态协同效应两个层次深入剖析企业集团战略并购协同效应的产生机理和协同价值的创造过程,最后应用三阶段增量DCF模型以及协同效应实现风险系数对集团战略并购的协同价值和风险估计分别进行了量化测度.本文为企业集团战略并购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系统的分析框架和缜密的量化测度方法.  相似文献   

11.
《围城》包孕着丰厚的审丑意蕴,钱钟书先生把他对中西方化、对人性以及对社会的畸形、片面、病态及丑陋的的揭示,真诚地奉献给读者。这些对文化、对人性及对社会生活的审丑的新的纲领,极大地扩大了文学表现的感觉空间和思考空间,让读者睹见作家对中国现实生活、精神文化生活和人性善恶的严厉的审视乃至洞穿,从而反复引发人们的审美体验,这其实正是《围城》被认为是美的文学作品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梁书》、《陈书)历经千年,传抄过程中难免造成文字差错,后人直接引用,必然与事实不符。文章对这两部史书里面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进行了考证,对错误之处作了剖析,并参照有关史料予以纠正,有助于正确把握梁陈史实。  相似文献   

13.
自建党以来 ,中国共产党的新闻事业性质观念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政党宣传工具和阶级斗争工具。第二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政党宣传工具、阶级斗争工具、社会舆论工具。第三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无产阶级专政工具。第四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政党宣传工具、社会舆论工具、大众传播工具  相似文献   

14.
黄帝陵祭祀是近现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载体。晚清以来,革命党人对传统黄帝陵祭祀加以改造利用,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初步形成作出贡献。民国时期,借由对黄帝陵祭祀的制度化,黄帝为整个中华民族始祖的身份逐渐广为人知。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祭黄帝陵的仪式进行了借用与创造,赋予了"黄帝符号"以"劳动人民性"等新内涵。改革开放后,黄帝陵祭祀越来越得到重视,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和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方面等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后还要找到历史和现实的结合点,总结黄帝陵祭祀的有关历史经验,以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一种物本主义形态的唯物论,还是一种超越物本主义形态、从实践理解世界的本质相关问题的实践的唯物主义的唯物论?这是一个我们必须搞清楚的有关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本质规定性和精神实质的重大问题。在考察物本主义的唯物论及其思维方式的局限性的基础上,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现代的、实践的唯物主义,并重点研讨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关于从实践理解世界的物质性和自然世界的先在性的原理,以期为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进一步阐明人类世界的实践性原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散曲的套数成熟在前 ,对元杂剧的形式有重要作用。后为元杂剧的唱曲起了定型作用 ,并为之提供了基本的乐调和曲牌 ,奠定了本色美的艺术特征。元杂剧的形成 ,从体式到风格 ,皆与散曲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新制度经济学对国家作用分析的理论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制度经济学对国家作用的分析是逐渐纳入其框架的 ,总体上通过组织的演进来说明。其代表人物经历了科斯、张五常、威廉姆斯、巴泽尔和诺斯等 ;其逻辑经由交易费用演进为契约合同 ,再由交易维度转向产权的“公共领域” ,最后扩展到国家的作用 ;其中心思想是 :在不同的领域和层面 ,存在着利用“公共领域”财产的各种各样的组织 ,而国家也是一大组织 ,它的存在和作用是为了利用整个社会层面的公共财产  相似文献   

18.
企业理论的发展对产业组织理论演进的影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组织理论分析的基础是企业理论,企业异质性假定对企业同质性假定的替代和企业异质性假定的不断深化是产业组织理论获得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20世纪70年代以来,产业组织理论沿着两个基本方向发展:一是坚持新古典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在哈佛和芝加哥学派对企业异质性假定的基础上引入博弈论等新的分析工具,着重研究企业行为及其相互依存关系,形成了以泰勒尔为代表的新产业组织理论。二是修正新古典经济学的假设前提和分析方法,在对企业的异质性作出全新假定的基础上,构造新的产业组织理论的分析框架。企业能力理论把企业的异质性归结为企业知识和能力积累的差异,并把产业组织理解为企业专业化分工和企业专业化知识与能力成长的协调机制。企业理论的创新对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从那些在历史和传统中一直被排除在主体和作者之外的群体--女性、黑人、被殖民者等等弱势群体的角度来看,"作者之死"理论不适合他们.不应该简单地否定主体,否定作者,而应该把被排斥的部分包括进来.不过正是因为"作者之死"理论,传统作者主体的权威地位受到质疑,弱势群体才得以在历史中发现自己的位置.而这种新型的作者主体追求并确立自身的主体性,同时也尊重他人的存在.  相似文献   

20.
现行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了控辩双方享有质证权,其目的是为了加强它们之间的对抗,在对抗中澄清争议,发现案件真相,使庭审不走过场。然而,审判实践中质证大都以书面形式出现,往往流于形式,与立法初衷相去甚远。其症结在于:我国缺失有关质证权实现的保障措施。该保障措施来源于:交叉询问规则之完善和相关配套措施之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