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1年7月号的《朝鲜文学》杂志上刊登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文艺评论家张亨俊题为《南朝鲜流行的“纯文学”理论及其反动本质》的文章,批判金东里的“纯文学”理论。文章说,资产阶级反动作家金东里鼓吹的纯文学反对文学的阶级性和革命的教育职能,反对七十年代  相似文献   

2.
当市场经济终于在中国成为势不可挡的大潮之后,文学这片净土出现了新的景观。先是有一位知名作家首倡作品“议价说”;接着有几家由文坛作家、编辑、编剧等自由组合的创作室也抓住时机推销剧本;更有不少文人纷纷弃文从商、下海弄潮。于是,不少人忧心忡忡起来,担心文学面临“危机”。 我们无须隐瞒,严肃文学或称之为纯文学的市场已经萎缩,但广义的文学并没有衰落。整个中国文学的状态正如一位作者所比喻的:就像地球表面那样,尽管海洋的面积要远远大于陆地,但海洋并不能淹没陆地。当许多人纷纷下海以后,文学的陆地也并没有沉没,而是  相似文献   

3.
“地之子”的自我形象与“乡下人”心态 ,是生活和创作于 1 930年代“文化古城”时期北平的一批诗人作家们的一种特殊文化心态。这种心态反映了他们在“现代”与“传统”之间的文化选择、向往“自然”、“原始”美的审美趣味 ,以及坚守纯文学立场的文学信仰等多方面思想内涵 ;同时 ,更从一个侧面体现了“文化古城”时期北平独特的文化背景与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4.
专家们预言,工业化时代向信息时代的伟大转折将在下一世纪完成。作者认为这必将对文学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多媒体的出现和全球信息网络的形成,文学作品只读光盘、电子期刊和个人电子日报的产生,为文学提供了比读物、广播、电影、电视更迅疾更大众化的传播形式。文学越趋多元,消费越趋加快,需要量越趋增加。通俗文学如此,纯文学也不会例外。作家和文学研究工作者面临新的挑战。电子媒介与文学之间不应该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作家们已经而且将越来越受到电子媒介的恩惠。不久的将来,不用计算机联网的科研,决不会是一流的科研,自然科学研究是如此,社会科学包括文学研究同样也是如此。实际上,现代意义的文学本身。是工业化的产物,信息时代必将产生属于它的文学。应该对两种文学──纯文学和俗文学都给以必要的关注和认真的研究;应该建立一支使用计算机的文学研究队伍,才能适应全球化的信息时代。  相似文献   

5.
作家的“命运”是大不相同的:有的脱颖而出,有的作品平庸,有的才华横溢,有的情思枯竭。何也?关键在于有没有找到和发挥出自己的创作优势。作家的创作优势表现为:一,要有好的创作心境,即处于最佳精神状态。要给作家以充分的创作自由;作家要加强社会责任感,遵循文学创作的客观规律,方能“从心所欲不逾矩”,进入创作的最佳精神状态。二,要写最熟悉的生活。“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生活是创作的唯一源泉。只有做生活的主人,深入生活的内核和本质,才能称得上有最熟悉的生活。要处理好写最熟悉的生活和扩大创作题材的辩证关系;要有长期生活的“基地”。三,要选择最相宜的文学形式,即选择与题材最相宜的和作家最擅,长的文学形式;对文学形式“朝秦暮楚”,挤“热门”,只会泯灭自己的创作优势。四,要有不懈的艺术追求,既不重复别人,又不重复自己;既不墨守成规,又有鲜明的艺术个性。作家应深深扎根于现实生活的土壤、中华民族的土壤,进行不懈的艺术追求。  相似文献   

6.
试论中国近代对文学范围认识的突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五四新文学”观对文学范围的认识,是在晚清发生的,中国古代的文学范围在晚清发生了突破,突破在两个方向上进行:纯文学进来,非文学出去。但是进入文学的小说戏剧恰恰是在认同正统文学观念之后,非文学出去则要到“五四”后才得以实现。这种复杂的矛盾显示出文学观念变革的艰难  相似文献   

7.
彭放 《学习与探索》2002,(6):99-105
在黑龙江文学史上 ,“借才异代”的移民文学成为主流。这些移民作家主要是因罪发配的“流人”及其家属 ,还有以各种原因滞留或客籍的知识分子。他们的文学创作 ,支撑着黑龙江文坛的半壁江山。移民带来各地的先进文化 ,促进南北地区和与周边国家的文化交流 ,使黑龙江的地域文化具有开放性和兼容性 ,而且给文学创作广泛吸收异地经验 ,提供了丰厚的精神资源。黑龙江移民文学的繁荣 ,是人才政策开明、开放结出的硕果 ,也与中国知识分子爱祖国、爱人民的赤诚之心有关。移民文学现象是黑龙江文化的一种特色。既要看到移民作家对黑龙江文化的启蒙和开发带来的效益 ,又要看到“流人文化”中潜藏着消极的“恋乡守根”和“回归故土”的流亡意识。 2 0世纪 80年代以后 ,本土作家成长起来 ,替代了移民作家 ,这是黑龙江文学发展史上的一次飞跃。可以预见到的是 :未来的黑龙江文学将更加开放 ,更具活力 ,其乡土特色更浓。  相似文献   

8.
北京文学季评栏目主持人吕智敏:本期“季评”所关注的北京作家,是小说家毕淑敏和诗人任洪渊。小说是文学创作的主体,诗歌是北京文学创作中的强项。而这两位作家在北京文坛的这两个领域中又都具有相当的代表性。毕淑敏是一位起步较晚、起点颇高又成就不菲的女作家。《“...  相似文献   

9.
关于纯文学     
(一)在现代文学中“从前的文学没有纯文学与大众文学之分,是统一的整体。随着读者阶层的扩大,大众文学性形成了独立的体系,产生了大众文学。大众文学与纯文学经过双方妥善的对立,提高了各自的水平。”这是女作家和评论家河野多惠子的见解。  相似文献   

10.
俄罗斯移民文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苏联的解体、政局的变化,人们的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俄罗斯,人们开始重新评价苏联时期的文学创作。一度辉煌的一些作家被冷落一旁,而十月革命后因种种原因被打入“地狱”的作家开始被人们“挖掘”、研究、重视,苏联时期被禁止传播的作品开始出版发行。俄罗斯移民文学做为新时期的“宠儿”,成为当今俄罗斯文学界研究的热门。索尔仁尼琴的回归更引起了文学界的骚动,把对移民文学的研究推向又一高潮。俄罗斯移民文学是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学产物,它是俄罗斯民族文化宝库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移民文学之所以成为俄罗斯文学中宝贵…  相似文献   

11.
一在艺术史上,一种新的艺术形式、艺术风格或艺术流派的诞生,往往伴随着与原有诸艺术存在之间的辩护与反驳之争。后来者每每声称唯有自己才是真正的艺术,此刻是所有那些僭越至今的冒牌货们让位的时候了;而先居者们则每每宣称那后来者不具备艺术的起码条件,根本就不能算艺术。这种论争最后又多以艺术“开放体系”来容纳诸方为结束。这种由互相拒斥起而以开放体系终的程序一遍又一遍地被重复着,贯穿着整个艺术史。文学史自难例外。从来的诗人作家与理论家批评家们多将自己心目中的某一特定文学理想、文学追求论证为文学的唯一本质。于是,“我希望文学中有此”就变成了“文学除此之外什么也不是”。一个特定文学主张的出台,常常伴随着阿基米德式惊喜的呼喊:我找到了!我终于找到了文学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为苏联文学和文学批评的基本方法,在苏联文学界一直居于主导地位,同时也是苏联世界文学研究的一个关键词。在第二次全苏作家代表大会上,吉洪诺夫作了《现代世界进步文学的报告》,他以“世界进步文学”为核心观念描画了一幅世界文学地图,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由于“进步”的政治性成为世界文学的评价标准。1957年4月,苏联科学院高尔基世界文学研究所举行的“关于世界文学中的现实主义问题”的学术讨论会从文学内部发掘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世界性”因素,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世界性”在于“民族普遍性”与“理想超越性”的统一,它立足于各民族共同的传统,同时又超越各民族局限,强调一种对世界性理想存在的表达。苏联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其马克思主义世界文学研究为中国的世界文学研究也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中国世界文学理论的构建,应该尝试建构一种新的不同的对“文学”的理解,对“世界”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石评梅的小说,既有鲁迅和文研会作家文学“为人生”的旋律,又有创造社作家文学“表现自我”的和声,而形成了石评梅个人的风格——主观色彩浓厚、抒情意味深长。石评梅的小说,绝大多数采用第一人称来叙述故事。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法,使人读来,仿佛亲耳聆听作者娓娓动听的故事,亲眼详察作者那坦诚真率的内心,自然产生一种亲  相似文献   

14.
建安文学时代风格的形成邵炳军文学风格总要受时代因素的制约,不同的时代因素会形成不同的时代风格。那么,建安文学时代风格形成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呢?一、世积乱离──作品的题材和主题“世积乱离”的社会现实为建安作家提供了相同而又广泛的创作题材。汉献帝建安年间,...  相似文献   

15.
院中科 《社科纵横》2006,21(12):154-155
文学是文化的土壤孕育出来的花朵和果实。本文以活跃在西部地区凉州籍作家和以凉州为第二故乡的作家创作为背景,通过作家作品分析,追溯了“凉州兵团”形成和崛起的过程及必然趋势,揭示了“凉州兵团”是本土的也是大众的,是文化的更是超越时空的,是凉州大地孕育出来的既有本土情怀又具有大众视野的作家群体和文学流派。  相似文献   

16.
论“寻根文学”对现实主义的拓展○锁晓梅“寻根文学”这一创作流派伴随我国八十年代中期兴起的“文化热”而出现。文化意识的觉醒和“寻根文学”的出现,体现了文学的成熟和对文化的多方位选择。“寻根派”作家从文化心理结构的视角审视历史、观察现实,洞悉和透视负荷着...  相似文献   

17.
知青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唯一一次由亲身经历过知青生活的一代人作为创作主体亲自参与创作的一种文学题材.知青文学描写的是知青作家的心史,也是一代知青的心史.知青文学关注和探讨知青生存问题的精神思索,探寻了知青精神家园的失落、寻找和重建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打倒“四人帮”之后,我国的文学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巴金等老一代作家一再称赞,新时期文学超过了三十年代、四十年代。人民象是过着盛大的节日,迎来了这个时期的文学。特别当我们目睹过长期动乱给文学带来的荒芜,一旦看到它出现的繁荣景象,不禁从心底里喊出来:“你真美呀,请停留一下!”人们想认识这种现象,是很自然的。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到生活艺术观社会主义文学这面旗帜一出现,它上面就写着:马克思主义世界观,这是没有疑义的。但是,由此而联想到高尔基谈论十九世纪俄国和西欧众多现实主义作家的时候,也曾高度概括他们的一致性。他说,这些作家都是有产阶级的“叛逆者”和“浪子”,他们的作品的基  相似文献   

19.
民族风土的精神升华——文学中的乡土、市井与西部精神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认为, 随着80 年代文学创作的繁荣, 一种与传统所谓知识分子使命感与责任感相游离的作家创作个性在作品中逐渐体现出来。此时, 文学的审美精神也愈显多样化。它以文学如何建立现代汉语的审美价值为目标,依托民间风土来表达自己的理想境界。作者指出:从表面上看, 这和新的审美风格与现实生活中的作家们的政治追求和社会实践的主流有所偏离,也不必回避其中有些作家以追求“乡土化”或“市井化”风格掩饰其与现实关系的妥协,但从文学史的传统来看,它却是“五四”新文学一直存在着的另一种传统———“文学的启蒙”的延续  相似文献   

20.
战后日本的中间小说与井上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战后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继承日本近现代文学传统的纯文学,日益失去读者,走上衰落的道路。与此同时,大众文学迅速崛起,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在战后日本文学的发展过程中,占重要位置。在大众文学日益繁荣的形势下,许多战前成名的纯文学作家,战后转而向大众文学靠拢,这些人写出的小说称为中间小说。意思是说这些小说介于大众文学和纯文学之间。还有一批战后开始写作的年轻作家,一开始便写中间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