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笑府     
《可乐》2010,(4):51-51
爆竹 有一个人患有高度近视,半尺之外,几乎什么都看不清。一天晚上,他捡到一枚爆竹,便靠近灯火辨认,不料触火而响。旁边有一个聋人,见此,拍着他的背问:“你刚才捡到了什么东西?怎么一到手就飞散了?”  相似文献   

2.
结婚第一年回家,老公突然问我,给咱妈带点她喜欢吃的东西吧。我一边收拾东西一边点头,没提防他突然又问了一句,咱妈喜欢吃什么东西?  相似文献   

3.
《社区》2008,(5):4-5
蓝天野并不是出生在书香门弟,家里的大人大多不看书,最早的文学方面的熏陶来自他的祖父和父亲,“祖父念过书,他每天晚上给我讲,讲的多是《西游记》,还有一些公案,但是讲得多了,就不知道再讲什么了。”于是,蓝天野上小学后不久,有一次书店拉了一车书去学校卖,蓝天野的祖父就吩咐孙子买几套书回去,“他看完给我讲,当时买了《水浒》,还有一些民间的说部,都是说书人传下来的书,有《三侠五义》、《小五义》等。”除了祖父,蓝天野的父亲也识字,“我印象中他很聪明,家里很多东西都是他自己做的。”  相似文献   

4.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与僧人佛印是好朋友,他们都很幽默。 一天,苏东坡唤来书童,叫他去佛印那里取点东西。书童问取什么,苏东坡说:“你戴上草帽,穿上木鞋去,他就知道你取什么了。”  相似文献   

5.
2006年夏天,世界足球锦标赛在德国举行。一位中国记者在采访的途中捡到了一个钱包,里面装有1000欧元和几张银行卡。记者将钱包交给了一位巡警。他把钱包交给巡警后,想立即走开,继续自己的采访。而那名巡警却拉着他,不让他离开。  相似文献   

6.
幽默放送     
《21世纪》2009,(8):44-45
我一级也没漏 布朗先生在看晚报,忽然传来一阵什么东西从楼上摔下来的响声。他跳了起来,跑到厅里,发现自己上了学的儿子四脚朝天地躺在地上。  相似文献   

7.
轻松一刻     
《社区》2012,(16):58-59
找个借口 门外传来了敲门声,乔对妻子说:“我敢打赌,准是隔壁的布鲁格那家伙借东西来了,我们家一半的东西他都借过。”  相似文献   

8.
沉思录     
《社区》2008,(8):14-15
内容简介 《沉思录》是马可·奥勒留写给他自己如何好好活着的手册,他统治着我们曾经见过的最强盛的帝国,却依然能用如此谦逊和优美的笔调写出这些平实而又发人深省的话语。他提倡纯洁的生活,经常提醒自己要按照最好的方式去生活。所有这些文字他不曾想到会出版,所以从书中你可以看到马可·奥勒留正在摈弃所有物喷和世俗的困难,去关注他自身纯粹的心智,思考什么对他而言才是真正最重要的东西。  相似文献   

9.
轻松一刻     
《社区》2013,(31):64-64
对话 老公很懒,每天下班回家什么活都不干,老婆什么办法都想过了,但还是治不了他。  相似文献   

10.
胡秀 《21世纪》2010,(12):68-69
美国《新闻周刊》驻华记者安思乔这几天感冒,咳嗽得厉害,不过,听说有人要请他评说一下中国各类网络现象时,安思乔一下子就来劲了。他说,自己对此非常感兴趣,《新闻周刊》在华报道原则之一就是想通过一些小事情,看到中国是否产生了什么“主义”的东西,而网络应该算最能产生新“主义”的地方,一直是他的关注重点。  相似文献   

11.
元尚 《北京纪事》2009,(4):90-93
俗话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可淘换藏品,放下屠刀就立地成傻了。这么着跟你说吧,卖藏品的人都是"逢人便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真。"见什么人说什么话,见什么人摆什么阵,关键就在于识人。你不砍价,就是冤大头。卖主都有一套开价策略,懂不懂行,有钱没钱,会不会砍价,打你一脚踏进门的时候,人家就把你掂量个差不离了。"您看刚才进来的那位,买好几年东西了,永远是一副不懂装懂的样子,你真给他开一高价,他还真敢不回价就买,好像阔佬似的。可你要真开一个合适的价位给他,他倒是认认真真地给你从脚后跟上来一刀。这种人,你能不宰他?"还真是这么回事儿,我认识一老板,走哪儿都挨宰,东西几乎没有假的,就是那价钱忒离谱,但这人就是改不了挨宰的毛病。淘换藏品不砍价是不是乐子,我不知道,但砍价绝对是淘换藏品过程中最大的乐趣之一。砍价不仅是一种经验、技巧、艺术,更重要的它还是一种心理较量。它不像人们认为的那样,只要拦腰砍一下,或是从脚脖子上来一刀,就成了。如果真是这样,还有什么乐趣可言?这砍价的招数可多了去了,下面就介绍几个基础入门的刀法。  相似文献   

12.
如果要问,这世上最珍贵的东西是什么?那一定是爱心。那么,对于我们来说,最珍贵的莫过于拥有一颗感恩之心了。  相似文献   

13.
科学巨匠爱因斯坦认为:“有的人只看看报纸,最多也不过再读一些当代作家的书,这种人,在我看来,正像一个极靖近视而又不屑戴眼镜的人。他完全依从他那个时代的偏见和风尚,因为他从来看不见也听不到别的任何东西。”而这样一个“得不到别人的思想和经验的激发”的人,“那末即使在最好的情况下,他所想的也不会有什么价值……”(《爱因斯坦  相似文献   

14.
誓言塔     
关美丽 《可乐》2010,(7):54-55
从阿拉尔法能看清东西开始,眼前就是那块什么都无法生长的焦黑土地。 小时候,老人们常说,很久以前,这里曾是绿色原野,有着丰富的水草和肥沃的土壤。现在,这广袤的大地死了,焦黑的土地上再也长不出任何东西。  相似文献   

15.
同学们,如果让你写一篇作,题目是《开学第一天》,你会觉得难吗?你的答案是以下的哪一个呢?答案一——不难,因为你经历过,把经历记录下来就行了;答案二——难,读了几年书,经历过很多次“开学第一天”,可写的东西很多,不知道从哪下手,不知道写什么好;答案三——不难也难,写出这个作很容易,要想写好写出新东西就很难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还是很小的时候,蚊子妈妈就教育它吃东西的时候一定要适量,千万不能吃多了,如果那样的话就会毁了自己的一生。而小蚊子是个不听话的孩子,妈妈告诉它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可是它就是不听。一天,小蚊子不听妈妈的劝告,独自飞到了一片树林。  相似文献   

17.
一、课堂节录 …… 师:通过研讨分析,我们把握了小男孩的形象,那么,造成他孤独、无助、近似孤儿处境的原因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8.
永久的生命     
过去了的日子永不再回来。一个人到了三十岁的时候就会发现自己丢失了一些什么,一颗臼齿,一段盲肠,脑门上的一些头发,一点点和人开玩笑的兴味,或者就是你那整个青春。那些东西和那消逝了的岁月一样只能一度为你所有。  相似文献   

19.
《阅读与作文》2009,(6):14-15
一位农夫有儿只小狗须要售出。他刷了一个广告牌,然后着手把它钉在院子同栏的一个桩子上。正当他把最后一枚钉子钉入桩子时,感觉有什么在拽他的丁装裤。他低下头,看到一个小孩儿在瞅着他。  相似文献   

20.
爱的沙漏     
许斯萌 《新少年》2010,(11):1-1
姥姥要过生日了,我送给姥姥什么礼物呢?送鲜花?不好,这东西几天就谢了。送衣服?不知姥姥喜欢什么样式的。送水果?太普通了!我扫视着房间,希望能激发出灵感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