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昕 《理论界》2012,(5):208-209,213
日本能源严重依赖进口,特别是石油资源,因此,能源因素在日本外交中占据重要地位。作为日本外交的保护者,日美同盟对日本的能源安全具有双重作用,一方面日本会受益于美国对其在寻求海外能源的保护,另一方面日本利益会因与美国海外战略发生矛盾而受到损害。日美的矛盾可以为中国寻求海外能源过程中提供投资机会,以拓展其海外能源市场。  相似文献   

2.
梁忠 《兰州学刊》2008,(2):45-49
随着恐怖主义威胁的上升,美国把保障本土安全作为国家的最根本利益,并把反恐和保障能源安全相结合,反恐和谋霸相结合,在战略层面调整能源战略。中国经济的发展和能源需求量的上升使得对进口能源的依赖加大。中国在全球范围内寻找能源的战略必然引起美国的恐慌,美国担心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能源压力会蔓延到全球。因此,目前中关两国面临的能源困境主要是恐怖主义势力上升对两国在中东能源利益的影响和美国对中国经济崛起增加的世界能源需求方面的警惕。结合两国能源利益的变化和能源外交战略的调整,中关两国必须在打击恐怖主义、稳定能源价格、建立危机预警机制等方面开展合作。  相似文献   

3.
林媛 《阴山学刊》2011,(4):12-14
文化外交是一个国家通过文化交流传播以促进彼此间相互了解,塑造自身良好国家形象,从而实现国家利益的一种外交形式,同时文化外交也是一种跨文化传播活动。美国是世界上在文化外交方面影响力最为强大的国家。美国政府进行文化外交的过程深受“美国例外论”的影响,表现出强烈的“美国中心主义”和文化优越感,忽视文化的特点、违背文化传播的规...  相似文献   

4.
中日战争初期,日本外交上一直避免对中国正式宣战,考其因由,是由多种动机和因素决定的.第一,日本战而不宣,首先是为了欺骗世界舆论,煽动国内人民仇华情绪,逃避发动侵略战争的责任,声称是由经过充分准备的中国人民对日本的军事行动引起的,把侵华战争称之为"膺惩暴支".第二,日本战而不宣,是受当时特定的国际政治格局所制约的,是日本为避免同其它帝国主义国家发生直接冲突,掩盖独占中国野心所采取的一种外交手段.第三,日本对中国战而不宣,也是适应其"以华制华",扶植傀儡政权,分裂抗日阵营之谋略的需要,日本企图通过在中国扶植汉奸政权,从而达到对中国实行殖民统治的目的.第四,日本对中国战而不宣,是为了继续援引美国"中立法案",从美国和其它国家取得军用物资援助.第五,阻止国际援华图谋的实现,也是日本迟迟不正式宣战的原因之一.英法等帝国  相似文献   

5.
在1911~1912年中国政权发生鼎革之际,美国政府对辛亥革命奉行中立政策。首先这是由当时中国国内政治局势所决定;其次,与美国的孤立主义外交传统和对华门户开放原则有直接关系;其三,受美国国内舆论和文化价值观念的影响;其四,防止和避免少数国家特别是日本和俄国乘机单独干涉中国,谋取特殊利益。总之,美国政府对辛亥革命的态度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既有中国国内因素,也有美国自身因素;既有国际因素,也有价值观念因素。虽然一般来说,外交是内政的继续,但外交毕竟不能等同于内政,不能不受对方国家国情及国际形势的影响和制约。有些问题乍一看来,似乎是美国国内政治影响了美国的对华政策,但细加追究,美国的外交政策实际上很大程度是由国际和中国国内形势的变化促成的。因此,在探讨美国对华政策的过程中,我们对各种因素要有一种全面的、辩证的观点,这对我们正确认识或预见美国的对华政策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6.
从战略上讲,日本对中亚的外交演变经历了以经济援助为主到目前政治对话为重心的过渡,经济援助政策虽然具有很大的影响力,但基本上已经从属于其整体的地区外交战略,其目的已经超出了"能源外交"和"贸易外交"等经济利益的范畴,保求政治大国的地位和维护自身地缘政治安全等国家战略利益日趋居于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7.
许新华 《新疆社科论坛》2000,(1):56-57,,27,
战后日本从战败国的废墟上迅速崛起 ,一跃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中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 ,也是亚洲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日本的高速发展 ,引起世人的震惊与重视 ,今天作为资本主义世界三大力量中心之一的日本 ,正以其强大的经济实力为后盾 ,迅速向世界政治大国的目标迈进。本文试图从战后日本经济、外交的发展探寻其外交的特点。一、从无自主外交到自主外交1 945年 8月 ,日本战败投降 ,丧失了国家的独立。在长达七年的时间里 ,日本处于美国占领军的直接控制之下。按照 1 945年 1 0月 31日美国占领军总部的指令 ,日本停止外交活动 ,日本…  相似文献   

8.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美日关系在远东地区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而两国关系又在很大程度上为两国外交理念所左右。战后初期,美国外交充满了自由主义因素,日本的外交则深受现实主义的影响并富有进攻性。受此影响,美日两国在太平洋岛屿问题和中国问题上分歧严重,双边关系也随之恶化。共和党政府上台后,现实主义开始主导美国外交,而日本迫于内外环境的压力,其外交更多地展现出防御性现实主义的色彩,积极与美国改善关系。这种外交理念的变化使得两国协调一致并解决了诸多争议性问题,促成了双边关系的缓解。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市民社会的迅猛发展和与之相适应的市民社会理论的崛起,市民社会正在逐步走向外交决策研究者的视野。外交决策的制定是在特定的国际、国内环境下,有特定的人为了维持和发展本国的国家利益而作出的政策性决定。在这里面,环境、人和国家利益是研究外交决策的关键因素;而这三个方面都是与社会有关系的。通过介绍市民社会理论及其观念的三个特点,来阐述市民社会在利益、环境和人的观念等三方面的对外交的影响;并简单介绍其对中国外交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日本国内能源资源匮乏,高度依赖进口能源来满足国内需求.为了确保能源供应安全,日本实施多元化油气进口源和促进核能发展的能源战略.于是,油气资源和铀资源都相对比较丰富的中亚地区就成为了日本能源外交的一个重要对象.当然,除了能源利益外,日本在中亚地区还有着重要的地缘战略利益.  相似文献   

11.
非洲是除中东地区以外,中国第二大石油来源地,也是中国石油走出去战略的重点区域,中国在非洲的石油利益关系着中国资源安全的全局。但是,中国在非洲的石油安全利益却屡受挑战,美国出于独占世界能源产地和遏制中国快速崛起的目的,利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手段与中国展开能源博弈,干预中国与非洲富油国的双边外交。中国要维护和扩大在非洲石油利益,就不得不充分考虑美国霸权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中国在崛起的过程中,能源安全日益突出。为了积极应对,中国开始关注与能源相关的地缘政治因素的变动,在双边乃至多边关系中突出以能源合作为特色的“能源外交”。虽然中国在开展能源外交时有其潜在优势,但也面临着挑战。因此,我们应该按照“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以重塑形象为中心,以对能源地缘政治和相互依赖的认知与实践为两个基本点来构建中国能源外交战略。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代美国,私人基金会凭借自身优势,在文化外交深度和广度上独占鳌头,这在福特基金会中国项目上表现尤为明显。当前,文化外交在中国总体外交中的地位日益凸显,中国必须充分发挥资源效应用以促进自身建设及现代化发展,同时清晰把握文化外交的实质,从自身文化安全的角度警惕文化外交伴随的“文化渗透”。  相似文献   

14.
自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以来,能源安全已上升为影响国家政治经济安全的重要战略因素之一。世界各国纷纷结合自身发展需求积极开展能源外交,寻求能源合作,以此保障能源安全,完善本国的能源战略。俄罗斯凭借其世界能源出口大国地位,在世界政治经济舞台上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国与其在地缘上接壤,又作为世界第二大能源进口国,两国的能源合作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能源外交背后都有着复杂的政治经济背景和国家战略考量。了解俄罗斯的合作动机更有助于我国制定完善的能源合作机制,避免跨国油气勘发中存在着的政治风险和经济风险,从而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和经济持续发展。([1])  相似文献   

15.
《益世报》案是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后引发的反日运动中的一个舆论事件。对《益世报》而言,其面临的是参与中国外交事务以及与《顺天时报》的话语权之争。在美国驻华外交官及舆论界人士看来,这是美国发展在华舆论,获得与日本同等在华舆论权利的有效途径。但是,外交与内政紧密相连,同时也对公众舆论形成影响。此时介入中国舆论界的美国公共信息委员会,通过驻华公使芮恩施、在华外交官以及传教士的力量,为中国反日舆论的高涨提供了支持。但舆论的"幕后"是政治,《益世报》案最终以主编被判刑,报纸脱离美国管控而告终。《益世报》案证明了外交、舆论争夺与政党政治之间存在的紧密关系。  相似文献   

16.
中亚:俄美欧博弈与中国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亚地区日益凸显的地缘和能源战略价值,吸引着“近邻”和“远方”大国相继角逐。中国是中亚的邻国,在中亚有着重要的战略利益。中亚地区已形成的俄、美、欧博弈态势是中国中亚外交面临的重要外部环境。中国要做好自身定位,妥善处理与各类国家的关系,实现中国在中亚利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7.
邢西敬 《理论界》2010,(7):117-118
五四运动发生的直接原因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导致该事件发生的背景错综复杂,总的来讲有国内和国际背景之分。本文试图从国际政治的角度来认识巴黎和会上导致中国外交失败的背景,我们认为该背景主要有:日本在亚洲崛起,美国称霸世界的时机尚未成熟以及欧美列强敌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通过对该背景的分析,我们同时看到五四运动其实是欧、美列强间国家利益平衡的结果,是欧美列强牺牲了当时的弱国——中国的利益而换回列强彼此间利益的一种平衡。  相似文献   

18.
在全球范围内,由于传统的石化能源短缺,促使各国从自身的能源安全出发加速发展替代能源.可再生能源的研发、生产、消费正在成为国际能源领域的新热点,数十个国家确立了可再生能源的激励政策.美国、日本、德国作为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典型国家,其实践模式对于我国发展可再生能源具有多方面的借鉴意义.我国发展可再生能源的财税激励措施亟须完善.  相似文献   

19.
由于南海争端的升级以及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等诸种因素的作用,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面临一系列困境。越南由于自身战略地位和在东盟组织的重要性以及与中国关系的多种特殊性,成为中国开拓东南亚外交的突破口以及理顺东南亚外交的通道。越南与中国在意识形态和价值观上的趋同性、在文化上的同源性、在经贸上的互系性、在外交战略上的契合性,都使得中国可以依靠越南及发展中越关系这个抓手搞好与整个东南亚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冷战时期,日本联合国外交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加入联合国,摆脱因战败而沦落为“二等国家”的困境,获得一个有利的和平环境,发展对外关系,迅速恢复经济。二战后的50年代到70年代,日本的确在联合国外交中大展身手,但由于其联合国外交本身的先天不足和后天受限,以及联合国中发展中国家成员的增多,日本的联合国外交连连受挫。这也使日本降低联合国中心外交的调门,甚至一度冷却和放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